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真正走向灭亡,也许从万历登基的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明朝真正走向灭亡,也许从万历登基的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09 更新时间:2024/2/6 10:36:02

然而,随着张居正去世,马上人亡政息,一切恢复原样。紧接着万历三大征,消耗财力物力无数,使得国家元气大伤。与此同时,努尔哈赤率领女真族在辽东白山黑水间崛起,不断发起对明廷的攻击,此后明军便陷于辽东战争的泥潭无力脱身。绵延不断的战争势必带来巨大的国力消耗,为了补充与后金作战带来的亏空,朝廷特意增加一项赋税,称作“辽饷”。“辽饷”的征缴加重了底层百姓的负担,同时产生了大量腐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大明王朝一片内忧外患。

但是所有这些,并没有让万历皇帝有所警醒,他数十年泡在深宫之中不上朝,不处理政务,不接见大臣。万历皇帝怠政导致朝政处于半停摆状态,许多部门官员长期空缺没法及时补位,有些官员延退多年,或年老体弱,或疾病缠身,多次上书要求退休,结果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音,有些人实在熬不下去了,干脆不等批准直接撂挑子走人。官员走了,万历也不过问,他懒到连惩罚一下的心思都没有。

明《出警入跸图》局部

那么万历皇帝究竟在干什么呢?他的兴趣只有一样,就是对金钱无止境的贪婪。按理说,天子富有四海,金钱对他应该没有任何意义,但万历皇帝对金钱显示出了近乎病态的渴求,搜刮了金山银海全部收入自己的小金库,但他对银子的渴求依然没有满足。

冬季到来之时,辽东大地冰天雪地,前线的明军士卒缺衣少食,战士们依然穿着褴褛的单衣与后金八旗军队作战,万历皇帝却舍不得拿出一文钱来,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此时,国内已开始出现零星民众暴动,明王朝已危如累卵,万历皇帝却浑然不知。如果及时挽救,或许还有几分历史机遇,然而万历皇帝所做的一件事,彻底葬送了王朝最后的希望,那就是在选择继承人方面犯了致命错误。

万历皇帝的皇后不能生育,他跟一个宫女生下皇长子朱常洛,因嫌弃其母出身低微,一度不想认这个儿子,后来还是在皇太后施压之下,万般无奈才承认,但内心中压根就不喜欢这个都人子(明朝宫内称宫女为“都人”)。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爱屋及乌,内心属意的皇位继承者是郑贵妃所生福王朱常洵。按照传统,皇太子选立的原则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万历皇帝的意图遭到内阁及群臣们的强烈反对。

万历皇帝自然不甘心轻易让步,文官们更是锲而不舍,摆出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架势。经过多年较量之后,万历皇帝领教了文官们强大而又持之以恒的战斗力,最后不得不妥协,宣布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内心中又不情愿失败,对太子朱常洛很冷漠,不但让他作为储君的正常待遇大打折扣,甚至有时候连正常衣食供应都得不到保障。

明《出警入跸图》局部

按理说,皇太子一经确立,就该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和帝王之学,为将来接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册立太子一事上,万历皇帝拗不过群臣,心中又看不起朱常洛,所以,他便摆出一副不合作态度,对大臣们一再要求让太子及早出阁读书不问不理,采用拖字诀。紧接着,皇长孙朱由校出生,他同样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如此一来,大明帝国两代皇位继承人的早期教育近乎空白。

可以说,朱常洛和朱由校父子俩早年的悲剧生涯是万历皇帝一手造成的,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万历皇帝死后,他身后两代继承人个人能力和文化素质严重低下,无力挑起统领帝国的重任,这也为明朝后期党争,以及阉党专权埋下了伏笔,大明王朝不可逆转地走向了灭亡。待到后来崇祯皇帝登基想只手回天,已是大厦将倾,无可奈何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在多年煎熬之后,朱常洛终于熬出了头,成为大明皇帝。长期的压抑,备受冷眼,饱尝辛酸,一夜之间出现了逆转,此间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一时间让朱常洛手足无措。

犹如一个饥饿已久的人,因长久饥饿造成了肠胃的损害,本来该先喝点米汤,慢慢调养后再逐步丰富饮食,如果突然之间坐到豪华酒店,面前摆上山珍海味,那么一顿暴食暴饮之后就会吃撑,造成消化不良,甚至送掉性命。不幸的是,朱常洛就沦为这样一个悲剧角色。朱常洛第一时间选择了放纵自我,决定好好补偿一下自己。

郑贵妃长期打压朱常洛,如今万历皇帝已死,失去了靠山,难免心虚,生怕被秋后算账,为了讨好朱常洛,送去数名美女。朱常洛是个实诚人,他哪里料到这些貌美如花的女人其实是他的索命无常。史书载是夜朱常洛“御数女”,从此一病不起。后来他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献的红丸,觉得浑身舒畅,便不听劝阻,又服用一粒,谁知随后病情加重,不久撒手人寰,被称为“一月天子”,也成为明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朱常洛死后,遵庙号为明光宗。

朱常洛在位虽短,却留下一大堆问题。明末历史上的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都由他而起,还都是糊涂案,至今搞不清。

朱常洛即位后,改元泰昌,按照惯例,次年才开始使用新年号。可如今朱常洛驾崩,新皇帝即位也必将改元,一年中三次改元,如何处理好年号问题,着实让大臣们伤了一番脑筋,最后采取了折中办法,当年八月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次年正月初一为天元年。

光宗尸骨未寒,宫廷斗争就立马上演。光宗生前最宠爱的女人是李选侍,这个女人一直对自己仅仅拥有选侍这个低级品位耿耿于怀,在光宗病危之际想设法坐上皇后宝座,但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皇帝就死了。

明《出警入跸图》局部

李选侍是个不甘心轻易认输的女人,她决定阻止大臣们瞻仰大行皇帝的遗容,并将皇长子朱由校藏匿起来,以此和大臣们讨价还价,她开出的条件是尊她为皇后。可哪有皇帝死了,还册封皇后的道理。

李选侍野心有余,能力不足,最后禁不住杨涟等一班大臣的连哄带吓,朱由校被大臣们抢走,然后登基称帝,是为明熹宗天启皇帝。

李选侍赖在乾清宫不走,理由是要照顾年幼的天启皇帝,天启皇帝已是十六岁,根本不需要她来照顾,她的真实想法是想就近控制皇帝。

李选侍对天启皇帝到底怎样,历来说法不一。天启初年大臣的说法是,她企图对皇帝不利,不过据崇祯皇帝后来回忆,李选侍对他哥俩很不错。不管哪种说法可靠,李选侍既不是天启皇帝嫡母,亦非生母,没有理由再待在皇帝身边。

最后,她经不住大臣们软磨硬泡,不得不选择搬离乾清宫,自此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她生命力倒很强,一直活到了清朝康熙年间。

李选侍虽然谢幕了,但有个叫李进忠的太监在这次夺权斗争中崭露头角,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李选侍本名姓魏,在宫中攀附上了太监魏朝,使出浑身解数博得魏朝欢心。为了套近关系,李进忠恢复了自己本姓,后经皇帝赐名,唤作魏忠贤,他和魏朝二人在宫中被合称为“二魏”。只是以后他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名字寓意相去甚远,既谈不上忠,也配不上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功臣蓝玉为何会落得诛灭九族的下场?只因犯两大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大将蓝玉个人资料,朱棣为何要杀蓝玉,明朝蓝玉的死亡

    作为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在追随常遇春出征时就立过不少战功,朱元璋建国之后,蓝玉被封为永昌侯。此后,蓝玉与傅友德一同平四川,定云南,一时名声大震。之后,蓝玉成了北扫蒙古的大将军。要知道,当时朱元璋虽然建立了明朝,并且一统了中原,但北元残余的势力依然强大,仍然是心腹大患。朱元璋先后曾派出徐达、常遇春、傅

  • 万历、天启、崇祯,谁应该为大明王朝的覆灭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天启皇帝对崇祯说的话,天启皇帝是崇祯害死的吗,天启皇帝之死与崇祯有关系么

    1572年,明穆宗因中风突然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因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则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考成法,裁撤冗官冗员,推行一条鞭法,加强武备整顿,边境安然,史称“万历中兴”。但是在张居正死后,从万历帝对张居正反攻

  • 李煜的一幅画让赵光义睡不着,800年后的欧洲人才参透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煜和赵光义结局,李煜和赵光义什么关系,李煜一生的照片

    提起李煜,人们无不感叹其惊世的才华和多舛的命运,他作为一个五代混乱时期的君王,却不通治国御敌之道,反而靠着超凡的才华在艺术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波折的命运就像是上天在有意玩弄一般。相传在李煜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将他遗留的各种珍宝字画据为己有,其中珍宝里有一副牧童放牛的画作,这幅画虽然看似平平无奇,但却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名?沈万三用“3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是什么,沈万三靠朱元璋发家,朱元璋对沈万三说的话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大富大贵,成为有钱人,甚至是想要成为知名的富豪,追求这种富足的生活肯定是好的,但是有些时候真的要是实现了这样的梦想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就比如明朝时期有一位国内的顶级富豪名叫沈万三,作为从事商业贸易起家的一位商人,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可谓是腰缠万贯,纵观整个明朝,没有几个人的财

  • 轻视武将的大明朝,为何会支持戚继光的军事改革?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戚继光谈明朝战力,明朝的戚继光到底有多猛,明朝时期戚继光有多强

    在土木堡之变后,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打赢北京保卫战,文官集团的声望站上巅峰,由此,大明朝走上了宋朝文贵武贱的老路,明军的战力也直线下滑。但在百多年后,明军在嘉靖到万历时期,尤其是戚继光崛起到万历三大征结束的六七十年间,明军的战斗力一度回升到建国之初的水平。在文贵武贱时期,普遍看不起武人的时代,为何这

  • 揭秘朱元璋的生活:朱元璋杀人如麻,为何没有人敢刺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杀人如麻为何没人暗杀他,朱元璋有没有杀过平民百姓,朱元璋为什么把他身边的人都杀了

    朱元璋从小,就胆大心细,警觉性很高,后来他有一定的地位,就更加地谨慎防范身边的人。曾经邵荣、赵继祖等人想要谋杀朱元璋,于是制定计划在朱元璋去南京三山门外阅兵后回来的路上,埋伏人暗杀他。朱元璋在阅兵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风,军旗随风卷动,碰到了朱元璋的衣服,这让警觉性很高的朱元璋思考很久,于是决定阅兵结

  • 明朝削藩的不仅仅是朱棣和朱允炆,这是历时五代的漫长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允炆与朱棣削藩有何不同,真实的朱允炆削藩,明朝的皇帝朱棣是怎样削藩的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明太祖实录·卷五一》 皇朝很快就品尝了“封藩”的恶果。太祖刚驾崩,继任的建文帝就对众藩王举起了刀 – 削藩,燕王朱棣也因此举起反旗发动了“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的靖难

  • 除了战争,宋辽西夏金时还有迭出的名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十大名窑,南宋鼎盛的窑,宋代著名的五大民窑

    频繁的战争没有阻挡住陶瓷匠师们的探索,尤其是每当战争停止、和平来临,农业不再遭受战争的破坏,商业复苏,城市又开始喧闹起来之时,瓷器制造业就得到迅速发展。从故宫陶瓷馆第五部分“名窑迭出”展出的器物来看,南北大地窑场密布,瓷器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和造型。以生产青瓷为主的汝窑系、官窑系、哥窑系,生产白瓷为主

  • 此人死后在墓上刻了20个字,明朝历代皇帝见了都要参拜,大臣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皇帝墓碑,脚下深埋了明朝的13位皇帝,明朝16位皇帝都葬到哪了

    这个人就是何塘,明朝人,他生前集文学家、数学家、理学家、音乐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可谓集大成者。何塘出生于官宦世家,从他高祖那一代就开始做官,传到他父亲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何塘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并且天资聪颖,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能学会,曾经有人预测说他将来必成大器。进入官场之后,何塘一心为朝廷做事,揭

  • 为什么元朝和明朝地图最上面是一条横线?是没有画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为何不恢复元朝版图,元朝和明朝的版图比较,元朝与如今的地图对比

    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工作中,绘制一些距今遥远的时代地图非常困难。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过去2000多年,当时没有任何可信的地图传世,绘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只能依赖史料的记载。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地名现在早已不在,甚至有些地方的地形也早已发生了变化,要绘制当年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图,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