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的一幅画让赵光义睡不着,800年后的欧洲人才参透其中

李煜的一幅画让赵光义睡不着,800年后的欧洲人才参透其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60 更新时间:2024/2/6 10:35:56

提起李煜,人们无不感叹其惊世的才华和多舛的命运,他作为一个五代混乱时期的君王,却不通治国御敌之道,反而靠着超凡的才华在艺术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波折的命运就像是上天在有意玩弄一般。

相传在李煜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将他遗留的各种珍宝字画据为己有,其中珍宝里有一副牧童放牛的画作,这幅画虽然看似平平无奇,但却让赵光义寝食难安,直到八百年后的一位欧洲人才点破其中奥妙。

李煜之死

公元九七八年七夕的这一天,开封城里李煜的宅院内显得格外热闹,院里所有的婢女和侍者都在忙碌地准备各种仪式和酒食,因为这天不仅是七夕,也是李煜的生日。

红烛燃起,声乐奏起,配上美人优美的舞姿,品着一杯杯的美酒。如梦如幻半醉半醒间,李煜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都金陵,仿佛一切都没有变一样,自己还是那个可以整日醉生梦死的君王,国家还是像旧日一样歌舞升平。

一扇朱红的大门将李煜与外界隔开,李煜在院内尽情地享乐,忘却现实的痛苦。但梦总是会醒的,李煜回望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发觉所有的记忆和痛苦从未向今天一样如此清晰,如此地让人感到神伤。

在极致地享乐和彻骨的亡国之痛中,李煜只觉文思泉涌,随后便提笔作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唱---《美人》。这首词一举成就了李煜“词帝”的名号,也让“词”这种文体从不入流的下里巴人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相继追捧的阳春白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李煜字字珠玑,字字泣血,抒尽了亡国之痛,道尽了追思哀愁,命运的痛苦和现实的折磨令李煜写出了这首千古之词,但这也成了他的催命符。

虞美人》的词曲传遍了开封城,也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赵光义在听完后阴沉地脸说:“春水东流,我看李煜你是想顺着你的春水回到你的故都金陵!你这是要造反!”说罢便派人给李煜送了一件特殊的生日礼物---一杯毒酒。

夜晚过后歌舞散去,迎接李煜的除了初升朝阳外,还有一杯毒酒。面对这杯毒酒,李煜没有辩解,也无法辩解,只得一饮而尽。掺了牵机引剧毒的酒令李煜痛苦不堪,不自觉地身体开始弯曲,直到头顶触碰到了脚尖。

李煜的生命如流水落花般远去,消散在了人间。从此之后,人间少了一个失败的皇帝,也少了一位绝世千古的词人。

一副“凶画”

李煜死后,他的女人被赵光义收入后宫,所有的珍宝也落到了赵光义的手中,但杀人后心虚的赵光义却被珍宝中的一副画作折磨地痛苦不堪。

这幅特殊的作品是一副牧童放牛的画,画上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牛则低着头吃草,赵光义之所以对这幅画感到好奇是因为当时传说这幅画内藏有玄机,但在仔细观摩后,赵光义发觉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便将其挂在寝宫中不再理会。

但在某一个晚上,赵光义起夜时偶然瞄了一眼这幅牧牛图,却被画吓了一个哆嗦。因为这幅画中的牛不再是吃草时的模样,而是跑进了牛栏中呼呼睡去。赵光义起初觉得自己是没睡醒看错了,但在清醒后仔细观摩,发现画作中的牛的确是变了模样。

一晚上没有睡踏实的赵光义上朝时赶忙将画作的事情向大臣们和盘托出,期望大臣里有能解答自己疑虑的人。但朝堂上的大臣都是读书之人,不懂画画,只得面面相觑。一时间宫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心神不宁的赵光义觉得这一定是李煜死有不甘,化作冤魂附着在画上来报复自己,于是请了很多僧人老道来宫中做法事,驱逐鬼邪,还派人向李煜的墓前祭拜了一番,以期能化解事端。

但赵光义一番折腾后,事情并未如他所愿,那副牧牛图中的牛在晚上依然会呈现出入栏睡觉的场景。这样的情况让心虚多疑的赵光义几个晚上都没睡踏实,期间不断地发出告示,招揽江湖上的能人来宫里驱邪。

真相大白

大宋朝总是不乏各种高人的,就在赵光义被那副画搅得心神不定之时,一个从远方而来的高僧来到宫中,替赵光义解答了其中的玄机。

这位高僧取到画作后先是将其放在阳光下让众人观看,众人这时看到画作中呈现的是青牛吃草的场景,而后高僧又将画作放到殿中不见阳光的阴凉处,这时众人又发现画作中的景象变成了牛入栏睡觉的场景。

高僧告诉赵光义,世间并没有什么妖魔鬼邪,这幅画的诡异现象其实是因为作者画技高超的缘故,作者用了一种特殊的颜料画下,画作会在不同的明暗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场景。

疑虑解除后的赵光义不再担惊受怕,对这幅画变得更加爱不释手,整日都要观摩欣赏。而高僧虽然指出了画作的奥妙,但其后的百年间这种神奇的画技却再没有人能够重现,直到一个欧洲人出现。

八百年后的1768年,一位名叫约翰卡顿的欧洲人,用蚌壳提炼出了夜光颜料,可以在实现在夜晚和白天两种场景下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至此这种神奇的画作技术又重现人间。

结语

李煜不凡的才华和凄惨的命运带来的强烈对比令今天的我们都为之扼腕叹息,但也正是因为他命运的波折才让他留下的作品令后人欣赏和追捧,历史中无数千古的绝唱背后无不承载了作者痛苦的命运和辛酸的挣扎。

古人们看来神奇的技术在今天的我们已觉得不足为奇,但也正是因为前人的探索和积累,才让今天的我们可以享受到各种技术上的便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名?沈万三用“3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是什么,沈万三靠朱元璋发家,朱元璋对沈万三说的话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大富大贵,成为有钱人,甚至是想要成为知名的富豪,追求这种富足的生活肯定是好的,但是有些时候真的要是实现了这样的梦想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就比如明朝时期有一位国内的顶级富豪名叫沈万三,作为从事商业贸易起家的一位商人,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可谓是腰缠万贯,纵观整个明朝,没有几个人的财

  • 轻视武将的大明朝,为何会支持戚继光的军事改革?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戚继光谈明朝战力,明朝的戚继光到底有多猛,明朝时期戚继光有多强

    在土木堡之变后,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打赢北京保卫战,文官集团的声望站上巅峰,由此,大明朝走上了宋朝文贵武贱的老路,明军的战力也直线下滑。但在百多年后,明军在嘉靖到万历时期,尤其是戚继光崛起到万历三大征结束的六七十年间,明军的战斗力一度回升到建国之初的水平。在文贵武贱时期,普遍看不起武人的时代,为何这

  • 揭秘朱元璋的生活:朱元璋杀人如麻,为何没有人敢刺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杀人如麻为何没人暗杀他,朱元璋有没有杀过平民百姓,朱元璋为什么把他身边的人都杀了

    朱元璋从小,就胆大心细,警觉性很高,后来他有一定的地位,就更加地谨慎防范身边的人。曾经邵荣、赵继祖等人想要谋杀朱元璋,于是制定计划在朱元璋去南京三山门外阅兵后回来的路上,埋伏人暗杀他。朱元璋在阅兵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风,军旗随风卷动,碰到了朱元璋的衣服,这让警觉性很高的朱元璋思考很久,于是决定阅兵结

  • 明朝削藩的不仅仅是朱棣和朱允炆,这是历时五代的漫长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允炆与朱棣削藩有何不同,真实的朱允炆削藩,明朝的皇帝朱棣是怎样削藩的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明太祖实录·卷五一》 皇朝很快就品尝了“封藩”的恶果。太祖刚驾崩,继任的建文帝就对众藩王举起了刀 – 削藩,燕王朱棣也因此举起反旗发动了“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的靖难

  • 除了战争,宋辽西夏金时还有迭出的名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十大名窑,南宋鼎盛的窑,宋代著名的五大民窑

    频繁的战争没有阻挡住陶瓷匠师们的探索,尤其是每当战争停止、和平来临,农业不再遭受战争的破坏,商业复苏,城市又开始喧闹起来之时,瓷器制造业就得到迅速发展。从故宫陶瓷馆第五部分“名窑迭出”展出的器物来看,南北大地窑场密布,瓷器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和造型。以生产青瓷为主的汝窑系、官窑系、哥窑系,生产白瓷为主

  • 此人死后在墓上刻了20个字,明朝历代皇帝见了都要参拜,大臣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皇帝墓碑,脚下深埋了明朝的13位皇帝,明朝16位皇帝都葬到哪了

    这个人就是何塘,明朝人,他生前集文学家、数学家、理学家、音乐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可谓集大成者。何塘出生于官宦世家,从他高祖那一代就开始做官,传到他父亲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何塘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并且天资聪颖,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能学会,曾经有人预测说他将来必成大器。进入官场之后,何塘一心为朝廷做事,揭

  • 为什么元朝和明朝地图最上面是一条横线?是没有画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为何不恢复元朝版图,元朝和明朝的版图比较,元朝与如今的地图对比

    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工作中,绘制一些距今遥远的时代地图非常困难。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过去2000多年,当时没有任何可信的地图传世,绘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只能依赖史料的记载。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地名现在早已不在,甚至有些地方的地形也早已发生了变化,要绘制当年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图,难度可想而知。

  • 历史上的秦王、晋王、楚王、齐王,哪一个更尊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王楚王齐王哪个尊贵,楚王和齐王有什么分别,齐王和楚王哪个厉害

    [var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消失,强大的诸侯纷纷自称为王,其中最早的是魏王,之后又诞生了秦王、齐王、赵王、韩王、燕王等,楚王的称呼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只是这些称号并非周天子所封,因此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王爵;秦朝采用的是二十等爵制度,没有王爵;汉朝也采用二十等爵制度,恢复了封国制,没有

  • 麻隧之战:晋国和秦国巅峰对决,结果秦国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与晋国的争霸,晋国和秦国哪个强大,晋国为什么要压制秦国

    [var1]在麻隧之战前,秦国虽然负多胜少,却都是斗志不减,一方面是因为秦国希望击败秦国,入主中原,另一方面则是秦国和楚国联合,增加了和晋国相抗衡的底气。但是,在麻隧之战后,秦国走向衰落,也即是一蹶不振,直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才让秦国真正重回巅峰。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具有决定意义的麻隧之战中,秦

  • 齐国灭宋后,为什么只有五国伐齐,而不是六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国伐齐前后齐国版图,齐国灭六国最新消息,齐国怎么没有灭六国

    两年后,也即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虽然齐国成功复国,却是元气大伤,自此在战国七雄中失去了存在感。那么,问题来了,齐国灭宋后,为什么只有五国伐齐,而不是六国呢?换而言之,楚国当时在干什么呢?[var1]一首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