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历、天启、崇祯,谁应该为大明王朝的覆灭负责?

万历、天启、崇祯,谁应该为大明王朝的覆灭负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735 更新时间:2024/2/6 10:35:52

1572年,明穆宗因中风突然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因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则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考成法,裁撤冗官冗员,推行一条鞭法,加强武备整顿,边境安然,史称“万历中兴”。

但是在张居正死后,从万历帝对张居正反攻清算,废止新政,内有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外有朝鲜之役与萨尔浒之战。万历皇帝怠政、官场昏暗、军备荒弛、用人不当,另外,再加上太监乱政、边事迭起……大明王朝开始一步一步走上万劫不复的深渊,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万历帝的“怠政”,主要体现在万历做了四十八年皇帝,其中竟然有三十余年不上朝。万历帝出于国本之争对大臣的极度不满,自1587年后,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万历帝不上朝的理由非常荒诞,因为立太子不遂己愿,只好选择与文官集团消极对抗,不与他们合作,他的怠政造成政府的各个机构缺员,帝国的政治中枢时时处于半停顿的状态。

更为要命的是,万历帝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爱财,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他的疯狂敛财造成民间的动荡,以致民变迭起,将帝国推向了危殆的边缘。

此外,万历帝三大征,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虽然三战皆胜,巩固了明朝边疆,守护了朝鲜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大量的国库存银。

1620年,万历帝驾崩。其长子朱常洛登基。泰昌帝朱常洛常年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导致身体日益羸弱,仅在位一个月,即猝死,时年39岁。

朱常洛死后,16岁长子朱由校即位,年号天。天启帝在位七年,与万历帝相比,天启帝更称得上是一个奇葩。

天启帝对朝政没有兴趣,痴迷木匠手艺,天天忙着设计各种各样新潮的家具,把朝廷票拟和批红的大权交给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借“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为由,将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斗得你死我活,朝臣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一切以党派利益为原则,造成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正是在明廷的党争势同水火之际,后金已然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明廷多次对后金用兵均以失败而告终,明军丧师失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失去了所有的战略优势,辽东的战局成为明廷的心腹大患。

明朝政治的腐败与国力的衰颓,在对后金的战争中暴露无遗。历经万历、泰昌和天启三朝荒唐混乱的不停折腾,大明王朝亡国的趋势已经形成,历史的走向再难逆转。

天启七年(1627),天启驾崩,信王即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从天启帝手里接过来的无疑是一个烂摊子,内忧与外患已经成为崇祯王朝面临的一个生死难题。

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而且,崇祯帝并不是没有反转的机会,大明帝国虽然衰颓不堪,但毕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崇祯帝手里尚且握有无尽的资源和为数众多的人才,如果运用得当,崇祯帝的“中兴之梦”也未必不会成为现实。而且崇祯帝起初做的也的确不错,他即位不久,就顺利地剪除了阉党,这本来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遗憾的是,大明王朝却并没有因此走向中兴,反而深陷泥淖,无法自拔,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内耗。

崇祯帝是一位勤政自勉且具有高度责任心的皇帝,他抱有匡复大明王朝、成为“中兴之主”的强烈意愿,并力图有所作为,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问题。面对王朝的危局,崇祯帝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针对辽东的战事,崇祯重新起用了被阉党废置的袁崇焕,给予他全权处理辽东军务的权力,并赐予尚方宝剑。

但是崇祯帝在用人方面、处理政务方面乏善可陈,他既无法合理地运用人才,也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

他以“付托不效,专事欺隐。市粟谋款,纵敌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僧入城”等罪名,将袁崇焕草率地处死。其中固然有袁崇焕本人的原因,但崇祯猜忌多疑、刻薄躁急的一面还是暴露无遗。

大明王朝的能干之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先后杀了首辅二人、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更有甚者创下三十六名高级官员同时被杀的历史最高纪录。

雨漏偏逢连阴雨,崇祯元年,陕西发生大规模的民变,进而愈演愈烈,渐成燎原之势。自此,民变与辽事成为折磨崇祯的两大梦魇,时时让他芒刺在背、寝食难安;明军则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旋涡,时时处于疲于应付、焦头烂额的境地。

两线作战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而帝国的财政已经接近崩溃,无奈之下,朝廷只能不停地加征赋税——官吏豪强拥有特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逃避赋税,这些摊派最终还是加在平民百姓的身上。于是,朝廷压榨地方,地方压榨百姓,羊毛出在羊身上,当平民百姓无以为生时,他们只能铤而走险,在刀尖上讨生活。

尽管崇祯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必将为自己实用主义的风格与变化无常的个性付出惨痛的代价。

崇祯在位十七年,始终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和冲突之中,最终做了亡国之君。

更多文章

  • 李煜的一幅画让赵光义睡不着,800年后的欧洲人才参透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煜和赵光义结局,李煜和赵光义什么关系,李煜一生的照片

    提起李煜,人们无不感叹其惊世的才华和多舛的命运,他作为一个五代混乱时期的君王,却不通治国御敌之道,反而靠着超凡的才华在艺术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波折的命运就像是上天在有意玩弄一般。相传在李煜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将他遗留的各种珍宝字画据为己有,其中珍宝里有一副牧童放牛的画作,这幅画虽然看似平平无奇,但却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名?沈万三用“3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是什么,沈万三靠朱元璋发家,朱元璋对沈万三说的话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大富大贵,成为有钱人,甚至是想要成为知名的富豪,追求这种富足的生活肯定是好的,但是有些时候真的要是实现了这样的梦想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就比如明朝时期有一位国内的顶级富豪名叫沈万三,作为从事商业贸易起家的一位商人,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可谓是腰缠万贯,纵观整个明朝,没有几个人的财

  • 轻视武将的大明朝,为何会支持戚继光的军事改革?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戚继光谈明朝战力,明朝的戚继光到底有多猛,明朝时期戚继光有多强

    在土木堡之变后,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打赢北京保卫战,文官集团的声望站上巅峰,由此,大明朝走上了宋朝文贵武贱的老路,明军的战力也直线下滑。但在百多年后,明军在嘉靖到万历时期,尤其是戚继光崛起到万历三大征结束的六七十年间,明军的战斗力一度回升到建国之初的水平。在文贵武贱时期,普遍看不起武人的时代,为何这

  • 揭秘朱元璋的生活:朱元璋杀人如麻,为何没有人敢刺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杀人如麻为何没人暗杀他,朱元璋有没有杀过平民百姓,朱元璋为什么把他身边的人都杀了

    朱元璋从小,就胆大心细,警觉性很高,后来他有一定的地位,就更加地谨慎防范身边的人。曾经邵荣、赵继祖等人想要谋杀朱元璋,于是制定计划在朱元璋去南京三山门外阅兵后回来的路上,埋伏人暗杀他。朱元璋在阅兵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风,军旗随风卷动,碰到了朱元璋的衣服,这让警觉性很高的朱元璋思考很久,于是决定阅兵结

  • 明朝削藩的不仅仅是朱棣和朱允炆,这是历时五代的漫长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允炆与朱棣削藩有何不同,真实的朱允炆削藩,明朝的皇帝朱棣是怎样削藩的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明太祖实录·卷五一》 皇朝很快就品尝了“封藩”的恶果。太祖刚驾崩,继任的建文帝就对众藩王举起了刀 – 削藩,燕王朱棣也因此举起反旗发动了“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的靖难

  • 除了战争,宋辽西夏金时还有迭出的名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十大名窑,南宋鼎盛的窑,宋代著名的五大民窑

    频繁的战争没有阻挡住陶瓷匠师们的探索,尤其是每当战争停止、和平来临,农业不再遭受战争的破坏,商业复苏,城市又开始喧闹起来之时,瓷器制造业就得到迅速发展。从故宫陶瓷馆第五部分“名窑迭出”展出的器物来看,南北大地窑场密布,瓷器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和造型。以生产青瓷为主的汝窑系、官窑系、哥窑系,生产白瓷为主

  • 此人死后在墓上刻了20个字,明朝历代皇帝见了都要参拜,大臣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皇帝墓碑,脚下深埋了明朝的13位皇帝,明朝16位皇帝都葬到哪了

    这个人就是何塘,明朝人,他生前集文学家、数学家、理学家、音乐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可谓集大成者。何塘出生于官宦世家,从他高祖那一代就开始做官,传到他父亲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何塘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并且天资聪颖,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能学会,曾经有人预测说他将来必成大器。进入官场之后,何塘一心为朝廷做事,揭

  • 为什么元朝和明朝地图最上面是一条横线?是没有画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为何不恢复元朝版图,元朝和明朝的版图比较,元朝与如今的地图对比

    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工作中,绘制一些距今遥远的时代地图非常困难。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过去2000多年,当时没有任何可信的地图传世,绘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只能依赖史料的记载。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地名现在早已不在,甚至有些地方的地形也早已发生了变化,要绘制当年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图,难度可想而知。

  • 历史上的秦王、晋王、楚王、齐王,哪一个更尊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王楚王齐王哪个尊贵,楚王和齐王有什么分别,齐王和楚王哪个厉害

    [var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消失,强大的诸侯纷纷自称为王,其中最早的是魏王,之后又诞生了秦王、齐王、赵王、韩王、燕王等,楚王的称呼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只是这些称号并非周天子所封,因此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王爵;秦朝采用的是二十等爵制度,没有王爵;汉朝也采用二十等爵制度,恢复了封国制,没有

  • 麻隧之战:晋国和秦国巅峰对决,结果秦国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与晋国的争霸,晋国和秦国哪个强大,晋国为什么要压制秦国

    [var1]在麻隧之战前,秦国虽然负多胜少,却都是斗志不减,一方面是因为秦国希望击败秦国,入主中原,另一方面则是秦国和楚国联合,增加了和晋国相抗衡的底气。但是,在麻隧之战后,秦国走向衰落,也即是一蹶不振,直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才让秦国真正重回巅峰。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具有决定意义的麻隧之战中,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