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鲍叔牙与管仲,谁才是齐桓公霸业的最大功臣?

鲍叔牙与管仲,谁才是齐桓公霸业的最大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1/23 22:05:06

[var1]

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管仲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

而在管仲的人生经历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鲍叔牙也广为人知。

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甚至被称为“管鲍之交”,与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一样,撑得上市中国古代君子之交的楷模。

但相比于有济世之才,而深得古往今来人杰崇拜与效法的管仲而言,鲍叔牙就显得有些平凡了,在很多人看来,鲍叔牙只是一个没什么才能的“老好人”而已。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对于齐桓公的霸业而言,管仲最大功臣的地位难道就真的不可动摇吗?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在具体的治国方略上,确实是管仲处理更多,他的一些政策甚至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方面,鲍叔牙是完败的。

但如果我们不谈施政水平,也不谈对古代社会的整体影响,只看齐桓公时代的齐国,我们就不难发现,鲍叔牙在齐国霸业中所起的作用,一点也不比管仲差,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说,他的贡献比管仲还要大。

[var1]

1.

鲍叔牙有从龙之功

在齐桓公尚未成为国君之前,鲍叔牙就是他倚重的大臣,在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齐国公位的过程中,鲍叔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患难之交。

仅仅这一点,鲍叔牙在齐桓公时代的功绩,就足以与管仲相提并论了。

[var1]

2.

鲍叔牙深得齐桓公信任

自古以来皇位之争都是你死我活的,齐桓公与公子纠之间的争斗也是如此。管仲是公子纠的心腹,自然而然也是齐桓公的仇敌,更别提管仲曾经率领军队半途劫杀过齐桓公的车驾,还差点一箭将齐桓公射死了。

但即便齐桓公与管仲之间有这样的仇恨,鲍叔牙一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就立刻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委以管仲以重任。这其中自然有齐桓公不拘一格、重视人才的一面,但齐桓公对鲍叔牙的强烈信任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var1]

3.

鲍叔牙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能力

鲍叔牙在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意思是说,君上如果你只是想治理好齐国的话,那靠我和高傒就足够了。

这句话一方面是有自谦的意思,另一方面也从侧面体现出了鲍叔牙自身也是有一定的施政能力。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管仲主政齐国之后,鲍叔牙也发挥了许多积极的作用:“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伸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var1]

4.

对于相国而言,虚怀若谷是最重要的素质

对于身为百官之首的相国/宰相而言,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操办具体事物的能力,而是对国家大政的把握和用人方面的造诣。真正的好宰相,要能够为不同类别的人才提供能发挥其特长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的发挥自己的才干、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就要求宰相要能够虚怀若谷,不嫉贤妒能,不吝惜权位,而鲍叔牙作为一个历史上典型的“忠厚长者”,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甚至甘愿身居管仲之下,在这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好。

反面例子是李林甫,如果一个人嫉贤妒能、心怀奸诈,那他的地位越高、能力越大,对国家的破坏也就越大。

[var1]

5.

鲍叔牙知人善任,眼力很高

鲍叔牙和管仲年轻的时候就认识。据说管仲因为生活比较贫困,所以载荷鲍叔牙合伙经常的时候,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不因此就觉得管仲贪财;管仲为鲍叔牙办事经常做不好,鲍叔牙也不觉得这是管仲愚笨;管仲多次做官又被君主免职,鲍叔牙也不认为管仲没有才干;管仲在作战的时候经常因战败逃跑,鲍叔牙知道他是为了供养家中母亲,而不是怕死。

很难想象,在面对这样一个蹉跎了半生却一无所成的人的时候,鲍叔牙不仅不耻笑他,反而依旧将他视作天下的大才,这种不被表象所迷惑的眼力,绝非一般的宰相/相国可以比拟。

想想苏秦游说秦惠文王失败后回到家乡之时所遭受的对待,对待亲人尚且如此,鲍叔牙能以如此态度对待管仲,这份眼力就更显珍贵了。

更多文章

  • 管仲要求驱逐这3人,齐桓公没有采纳,齐国从此失去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管仲临死要求齐桓公远离这三个人,管仲劝齐桓公不可用的三种人,管仲如何辅助齐桓公

    听说管仲病重卧床不起,齐桓公也顾不上老弱的身体,亲自到管仲府邸探望。经过一番寒暄慰问之后,齐桓公回到正题,问管仲何人可以接替相位。管仲虽然病危,却依旧谨慎,反问齐桓公看好谁?《管子》记载,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虫出户而不收者,以不终用贤也。[var1]齐桓公推荐的第一个人是鲍叔牙,他帮助齐

  • 廉颇就一定能够击退倾全国之力的强秦吗?如果没纸上谈兵赵括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廉颇和赵括谁强,赵括真的不如廉颇吗,赵括为什么用廉颇

    [var1]而历史上基本上就把这口“黑锅”留给了赵括,没有他的纸上谈兵,或许便不会再有“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将士”这么一说了。那么这事到底是不是就是赵括的锅了?或者换句说法,如果没有赵括的纸上谈兵,那么还是由老将廉颇作战,就一定能够击退秦国的虎狼之师吗?[var1]这个问题,老梁给大家来通过几个方面来

  • 玄武门之变的序幕:太子伙同庶母诬陷秦王,李世民派夫人讨好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何对待李渊,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跪下求李渊,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不选李世民

    [var1]玄武门武门之变被史家称为一场兄弟喋血的较量。此役中,秦王李世民携心腹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伏兵城内,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之所以发展到这种地步,也是李氏兄弟长期明争暗斗的结果。为了防止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挖空心思地想要除掉这个

  • 长平之战是山东六国扳倒强秦的最后一次机会,但这些诸侯没把握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长平之战赢了秦国还能统一吗,长平之战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的迷雾总是会让人看不清楚时局。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也时而结好,时而破裂,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形容,那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是对此最完美的诠释。诸侯国之间时而合纵,时而连横,也就是眼前的利益发生了变化,但不可置否的是,连横也好,合纵也罢,主导诸侯关系的是秦国的对外政策。秦国对山

  • 朱元璋、李世民、刘邦,三支不同历史时期的团队对比,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与朱元璋谁最厉害,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谁格局大,朱元璋和刘邦谁的贡献大

    先来看看统帅,这方面占据优势的无疑是李世民团队。刘邦团队的统帅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韩信,作为古代的“兵仙”,韩信绝对是古代各大版本十大名将的榜上常客,最被人们熟悉的无疑是唐宋两个王朝的“武庙十哲”,韩信都是稳居一席,纵观汉朝开国时期的经历,我们能够看到刘邦集团只有韩信是最合格的统帅,并且是他统帅汉军

  • 诗佛王维,为什么被称为“人才”?品品王维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维最有佛性的一首诗,王维传说明王维是个怎样的人,王维人生的十种境界

    而关于他们的称号,也一直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我们叫王维“诗佛”,杜甫叫“诗圣”,李白则叫“诗仙”。所谓“佛”,拈花一笑,一切自在不言中,所谓“圣”,总归是离不开自己所深爱的土地和百姓,而“仙”,说到底,他没有什么离不开的,他做的一切都是在做自己,他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明代人徐增曾经写过一篇诗歌评论著作

  • 渭水之盟大唐究竟赔了什么,会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渭水之盟李世民霸气侧漏,渭水之盟李世民带了哪六个人,李世民的渭水之盟是现在的哪里

    渭水之盟的房谋杜断!谁也不会想到,堂堂天可汗李世民也几乎把大唐亡掉。而这一切发生不过距他继承皇位不到二十天。公元626年八月二十四日,东突厥的王者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骑兵围住长安城,而李世民的长安城士兵不过一万人。京城长安人心惶惶。很多富户已经悄悄逃走,长安危在旦夕。这种时候,李世民只要听从臣下建议南

  • 11年间唐玄宗独宠杨玉环,为什么杨玉环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为何独宠杨玉环,杨玉环跟唐玄宗有孩子吗,杨玉环和唐玄宗啥关系

    唐玄宗“扒灰”儿媳妇杨玉环,这场特别之恋经过诗人的歌颂,成了一场旷世绝恋,还说唐玄宗是个专情的人,如果将杨玉环入宫的前因后果说个明白,唐玄宗的专情就是个笑话,而且这其中说来颇有点讽刺意味。杨玉环没入宫之前,她的婆婆武惠妃是最得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的姑祖母是武则天,李唐经过武则天篡唐改周,江山差点

  • 八王之乱:一场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八王之乱完整视频,八王之乱是哪八王,八王之乱剪辑

    八王之乱普遍认为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从291年的3月到6月,二是299年一直到306年,为什么八王之乱会发生?期间西晋又经历了什么过程?美国HBO能推出了一部名为《权力的游戏》电视剧,在全世界广受好评,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算尽心机互相搏杀,你根本猜不出哪一位是主角,因为你认定的人,往往会在下一秒忽然死去

  • 安史之乱中,为何大唐军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着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安史之乱后大唐存活了多久,大唐在安史之乱前准备干什么,安史之乱后大唐是怎样一步步衰败

    当时的大唐,虽出了不少问题,但总体上仍处于盛世。为何这些军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着造反呢?士兵有没有好日子过,取决于节度使对于当时的大唐军人来说,有没有好日子过,完全取决于节度使。初唐时,大唐是府兵制。将士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都是有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自耕农。开战时,各折冲府的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