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王之乱:一场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八王之乱:一场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00 更新时间:2024/2/6 7:25:50

八王之乱普遍认为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从291年的3月到6月,二是299年一直到306年,为什么八王之乱会发生?期间西晋又经历了什么过程?美国HBO能推出了一部名为《权力的游戏》电视剧,在全世界广受好评,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算尽心机互相搏杀,你根本猜不出哪一位是主角,因为你认定的人,往往会在下一秒忽然死去,给人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但要放在西晋历史上,根本不够看,八王之乱才是最真实的权力的游戏。有人曾说,历史具有偶然性,此话诚然不假,曹氏江山怎么来的,只要看过一点三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直到,并且这个过程十分的不精彩,被誉为野心家的司马氏,算计了一辈子,效仿以前曹操父子那一套做法,待曹家有能力的人全部死后,又夺走了建立仅有四十四年的曹魏王朝,与曹操父子的行为如出一辙。

而西晋八王之乱之所以会发生,制度才是主要因素,在秦王朝以前,各国之间流行分封制,把国土分封给有功之臣,以及自家的亲戚,而到了秦始皇大笔一挥,把分封制完全废除,在全国大力推行郡县制,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育,郡县制、分封制同时推行,在汉代的历史中,也发生诸如藩王造反事件,不过没有八王之乱规模那么大,刘邦把废除分封制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直到汉武帝登基,向全国推行推恩令,才抑制住藩王们的气焰。中国进入三国时代,曹、刘、孙三人成为胜利的主角,由于建国时间太短,以及外部威胁还没有完全清楚,三国并没有延续分封制,接着就是司马氏篡位,欺负曹魏孤儿寡母,一统天下。

登基后的司马炎,面对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司马炎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司马家的胜利果实,是在曹家这颗树上摘的,很多人认为,司马氏篡位能如此轻松,是源于曹魏宗室力量太弱,历代曹魏皇帝,防自家兄弟姐妹像防贼一样,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了防止诸侯王发生叛乱,危及中央政权,曹魏皇帝弄出了一系列针对诸侯王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诸侯王,军权、财政权力、官员任命权,这些权力诸侯王全部没有。曹魏这么做虽然有效限制了诸侯王,但有个致命的弊端,一旦王室有难,藩王们根本没办法给予支援,所以到后期司马氏夺权,曹氏宗室竟没有人站出来起兵反抗。

有了曹魏这个历史教训,司马炎在位期间,大规模分封诸侯王,把自家几十个兄弟子侄全部封王,即使将来有夺权发生,那皇位还是司马家的,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西晋的诸侯王权力很大,可以掌握独立的军队、财政、官员任免权,司马炎为防止诸侯王叛乱,使得皇位一直在直系子孙中的接替,给诸侯王们相对应的权力,但权力又不至于太大。不过有了封地的藩王们,并没有心满意得去封地当个土皇帝,成天在京城里转悠,经常受到官员们的弹劾,之所以不回封地,原因有二,其一为接收朝廷最新动态,有利于升迁,其二为防止有人在朝中中伤自己,届时自己还可以辩驳一二,于是派遣藩王回封地,也成为政敌之间一种打压手段。登基建国之后在内部实行分封制,是西晋垮台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候选人不当,司马炎年轻时没有定下太子,直到晚年皇位备选人才选出两个,一位是自己的弟弟司马攸,另一个是自己的长子司马衷,昔日司马昭还活着时,便有意把司马攸立为太子,只是碍于司马炎是长子,所以当司马炎确定备选人时,朝中大臣几乎一致推选司马攸,这事也成为压在司马炎头上的阴影。

司马攸被封为齐王,却留在京师多年,并没有回封地就任,司马炎几次让其回封地,司马攸也屡次推脱,但最终还是死在了封地里,于是备选人就只剩下了司马衷,司马衷是个智利不全的傻子,能闹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历史笑话,但他的儿子十分聪明,被司马炎夸赞像极了当年的司马懿,既然要把儿子扶持成皇帝,那么就要选好辅政大臣,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以让司马衷顺利传位给皇孙,司马炎选择的辅政大臣有两个,一个是岳父杨骏,另一个是他的叔叔司马亮,也是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杨骏背后有强大的外戚势力,司马亮则代表藩王势力,司马炎有意在外戚与藩王之间达成平衡,于是八王之乱的序幕正式拉开。

司马炎在快要死前,曾委托司马亮帮自己处理后事,结果遗诏被杨骏篡改,催促司马亮赶紧离开京师,作为臣子与叔叔的司马亮,按理来说应当出席司马炎的丧礼,但因为害怕杨骏的报复,只能连夜逃离京师回封地。司马亮虽逃,看不惯杨骏掌权的人有很多,皇后贾南风就是其中一个,她与杨骏的相同点就是同样渴望权力,不同的是贾南风有心机有手段,杨骏俨然不是她的对手,贾南风暗中让人联系司马亮推翻杨骏,但是被司马亮所拒绝。于是贾南风与内军联手,密谋除掉杨骏,为了增加胜算,贾南风请来了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被封为楚王的司马玮,两人联手之下,政权成功杨骏被杀死。于是司马玮一下子成为首都军权实际控制人,一时间权倾朝野。

当然这不是贾南风乐意看到的,她本身是想掌权,而不是活在司马玮的掌控之下,于是贾南风利用丈夫司马衷下旨,召司马亮入朝,联合卫瓘三人一起对付司马玮,不过贾南风的心机不仅限于此,司马亮、卫瓘先前就与她有仇,因此也有借刀杀人的意思,结果还真让贾南风成功了,卫瓘被司马玮所杀,司马亮也在乱军中惨死,成为八王之乱里面的第一个牺牲品。随后宫中传出圣旨,指责司马玮擅自矫诏杀死司马亮卫瓘两人,司马玮被拘捕处决,其同党被灭三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司马玮完全被贾南风所利用,他也是第二个牺牲品,自此八王之乱第一阶段落下帷幕。

此后贾南风掌权近十年,史书上对她的描述评价全是负面,不过她的冷酷也只对政敌,对国家也有一定的贡献,在西晋历史上,算得上手段高明的掌权者之一,经过贾南风的一系列折腾,出身皇族的野心家们也做不到了,于是赵王司马攸第一个站出来反贾南风,趁贾南风杀死太子时,勾结禁卫军依据杀死贾南风,这下倒好了,贾南风的余党开始饭胖,几个手握重兵的藩王也纷纷造反,于是便是地方军与中央军多年混战,西晋的兵力在内战中死伤殆尽,地方也开始失控,给入华的少数民族带来了机会,于是西晋灭亡。

参考资料

房玄龄等合著——《晋书》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中,为何大唐军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着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安史之乱后大唐存活了多久,大唐在安史之乱前准备干什么,安史之乱后大唐是怎样一步步衰败

    当时的大唐,虽出了不少问题,但总体上仍处于盛世。为何这些军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着造反呢?士兵有没有好日子过,取决于节度使对于当时的大唐军人来说,有没有好日子过,完全取决于节度使。初唐时,大唐是府兵制。将士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都是有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自耕农。开战时,各折冲府的府

  • 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之说,竟才流行五十年,始作者是郭沫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白哪年生的哪年死的,李白与杜甫郭沫若知乎,李白为何出生在碎叶城

    如今,我们都认为李白生于碎叶城,但史书上一直并未记载李白生于碎叶,相反更多记载李白生于四川,而四川江油也被称为“李白故里”,那么“李白生于碎叶”之说如何而来?如果李白真的生于碎叶城,那么碎叶城具体在哪?自唐朝始,对于李白出生地,学者一直争论不休,许多地方争相将李白说成家乡人,于是打起了一场千余年的笔

  • 皇帝微服出巡受辱,唐宣宗暗中报复,汉武帝赏了要揍他的小老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宣宗装傻忍辱36年,唐宣宗李忱电视剧片段,汉武帝微服出巡

    而在历史上,康熙帝并没有微服私访过,他甚至写过一篇文章发对皇帝微服出巡。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身。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君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康熙帝认为,天下之人都识得他的相貌

  • 黄河岸边埋葬着一位传奇皇帝,1458株隋唐时期古柏树国内仅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亲手为长孙皇后栽的树,历史上真实的古柏,李世民亲手栽的千年古树

    在盟津古渡处,黄河流出高山峡谷,陡然变缓。3000年前周武王在此渡河成就霸业,这里也是守卫洛阳的北门户。黄河南岸有一座突兀的大墓,周围古柏成林。这里是汉光武帝原陵,妇孺皆知的传奇皇帝l刘秀的长眠之处。根据统计,园内树龄千年古柏1458棵,是隋唐时期种植,是我国少有的古树群。此外,西边光武帝词有一棵奶

  • 山东“武则天”:1986年开辟王朝称帝,坐拥500信徒,建下“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山东武则天简介,武则天登基前后国土情况,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祖籍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封建王朝曾统治中国长达上千年之久,在一辈又一辈的传承下诞生了许多非常有名的皇帝,在此其中就诞生了这样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同时她还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也是在位年龄最长的皇帝之

  • 李林甫为六个女儿设“选婿窗”让她们自主选择婚姻,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林甫简历,李林甫的后代情况,李林甫的女儿结局

    李林甫,一代奸相。有人曾经把他和宋朝奸相秦桧相提并论,巧合的是李林甫执宰唐朝十九年,秦桧也执宰宋朝十九年。李林甫在朝中嫉贤妒能、打压异己,后来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自此由盛转衰和李林甫脱不了干系。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李林甫在家里却是一个讲究“民主”的人,在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李林甫一改常态

  • 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唐人是何态度?唐朝墓志铭解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改唐为周后来改回来了吗,武则天改唐为周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当了女皇改唐为周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一直强调“男尊女卑”,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相当于篡唐,属于大逆不道,自然应该遭到批判才对,明朝大学者王夫之评价为“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事实真是如此吗?一批唐朝墓志铭的出土,解开了真相,颠覆了传统认知。首先看一下官方评价,这是代表大唐精英阶层的意见。武则天之后,是唐中宗、唐

  • 怛罗斯之战后,黑衣大食如何看待唐朝,与多数人想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有关唐朝怛罗斯之战的纪录片,黑衣大食与唐朝关系,怛罗斯之战唐军有多少人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胜利一方往往会夸耀自己、贬低对手,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国人看来,怛罗斯之战惨败,是唐朝中亚政策的转折点,黑衣大食通过此战痛击唐朝,遏制了唐朝在中亚的扩张。既然此战如此重要、如此辉煌,那么阿拉伯史料中如何看待战败的唐朝呢?真相颠覆了传统认知,与多数人想的大不一样。阿拉伯史料中的怛罗

  • 射杀李建成后,李世民为何突然隐身?原来去做了这一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资治通鉴》: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世民跪而吮(李渊)上乳,号恸久之!从射杀李建成坠马到“跪而吮上乳”,中间还发生了很多事,比如李建成李元吉部下2000余人复仇攻打皇宫等,史书上不见李世民的记载,难道这一期间李

  • 别再给韩剧骗了!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其实是一场罕见的大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剧李世民,韩剧李世民打高句丽,李世民征高句丽是哪一年

    那么,纵横东亚打的突厥、薜延陀、回纥等悍敌俯首称臣的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时真的翻船了吗?其实,之所以流传李世民失败而归,不是李世民真的打了败仗,而是李世民要求太高,没能达成目标罢了。众所周知,高句丽是一个硬骨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仅没能成功,反而导致国内乱起,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等人吸取教训,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