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中,为何大唐军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着造反呢?

安史之乱中,为何大唐军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着造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92 更新时间:2024/2/6 7:25:58

当时的大唐,虽出了不少问题,但总体上仍处于盛世。为何这些军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着造反呢?

士兵有没有好日子过,取决于节度使

对于当时的大唐军人来说,有没有好日子过,完全取决于节度使。

初唐时,大唐是府兵制。将士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都是有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自耕农。

开战时,各折冲府的府兵奉命集结,朝廷派遣将领指挥。

战后,将领该回朝当官的回朝当官,士兵们该回家种地的回家种地,各自过各自的好日子。士兵以后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主要看种地的能力和运气。

可是,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也就瓦解了,大唐将士逐渐以募兵为主。

所谓募兵,就是职业军人,升迁荣辱,甚至全家生计,都要仰仗将领。

如此,士兵们跟将领之间,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是“兵为将有”。

对于士兵来说,有没有好日过,就要看将领的了。

有一定的把握

当然,造反毕竟是杀头的事,如果没有什么希望,那管什么人身依附不依附的,都不会去送死。

所以,尽管有许多朝代都实行募兵制,比如东汉、魏、晋,以及后世的两宋,但也没有经常捅出这么大篓子。

这是因为,不论实行何种兵制,朝廷都有一套控制、防范地方军队的系统。

1、内重外轻。

不管你外面是募兵还是征兵,只要朝廷直接掌握的军队占据绝对优势,地方一般不敢找死。

以曹魏为例,即使是三国时期,战争频发,但部署于洛阳的中军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尽管司马懿担任过荆州、雍梁的都督,但只有在洛阳政变成功才能成功夺权。

至于后世的两宋就更不必说了,谨慎得令人发指。

2、规范地方军政长官权限。

如果对地方军政权力分配得好,那么,就算地方上的强力人物要造反,也是搞不出什么名堂的。

还说曹魏。

都督、刺史、将军各有权限。

都督虽权重,但不得过问民政、财政,经济上要靠朝廷,腰杆子硬不起来。

都督虽虽掌军,但没有人事任免权,不能随心所欲安插亲信,排除异己;位权再高,也不能振臂一呼,反了朝廷。

所以,淮南三叛,虽然淮南几位实力派人物都讨厌司马家,但就是联合不起来,只能此起彼伏,被人家各个击破。

可是,唐玄宗大约觉得自己太牛逼了,却不太讲究这些”条条框框“。

或许是为了加强对外战争的”指挥效率“,也或许是因为大唐边疆太远,调度不便,大唐给节度使赋予的权力极大!

节度使不但掌握军队,还掌握民政、财政,有钱、有兵、有粮!

而在人事任免上,尽管节度使需报朝廷,但朝廷基本只”负责签字“,节度使基本上一手遮天。

同时,为了急求边功,他把主要的资源悉数配置于边境,交付于各节度使手中。

天宝年间,天下共57万人,但有49万人跟随各节度使部署于边境,只有8万人由大唐直接控制,部署于内地。

这几乎就是给野心家打招呼:我家大门常打开!

动机

前面谈的,是“有条件”造反。

那么,这些将士造反的“动机”是什么呢?

安禄山集团的成员来源非常复杂,既有胡人,也有汉人,既有出身贫寒者,也有名门之后,其“动机”不可一概而论。

不过,大底可分为3种情况。

1、安禄山真正的死党。

安禄山是枭雄,他识人才,也能笼络人才。

比如,田承嗣,原为卢龙小校,安禄山视察时发现他是个人才,遂大用。

此外,谋臣高尚原本是乞丐,孙孝哲原本是裁缝、李宝臣原本是奚族名人,蔡希德原本是普通士兵,这些人都被安禄山拔于行伍之间。

这些人,无论胡汉,都没有沾过大唐盛世的光,是安禄山把他们从底层提拔起来,对安禄山忠心耿耿。

即使在安史之乱失败后,已经接受大唐安抚的田承嗣,还公然建“四圣庙”,击败安禄山父子及史思明父子,足见安禄山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2、对杨国忠不满者。

安禄山起兵,打的是诛杀杨国忠的旗号。

杨国忠确实不得人心。

不说安禄山的旧将了,就是曾经安禄山的死对头哥舒翰,在战败被俘后,也请降。

死人堆里打出来的哥舒翰自然不是怕死之人,之所以请降,恐怕是实在受不了唐玄宗、杨国忠!

3、胁从者。

李泌在给唐肃宗献策前,曾分析过安禄山集团的情况。

今独虏将或为之用,中国之人惟高尚等数人,自余皆胁从耳。——《新唐书》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持明确立场,不惜赴汤蹈火的人物都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随波逐流。

安禄山在造反前,只有高尚等数人秘密商议,起兵前,佯称接到密诏,要讨伐杨国忠,因此,诸将来不及提出任何意见,就服从命令了。

这些人中,有的后来找准机会“反正”。

比如范阳节度副使贾循。他后来就企图“反正”,未成被杀。

此外,颜书法家兄弟也曾短暂“诈降”后又反正。

不过,随波逐流者仍不少。

比如,安禄山攻入洛阳时,数百官员投降,作为“伪官”,等到大唐反攻回来时,又有三百多“伪官”重归大唐···

偏见

后世论及安史之乱,多要谈及胡汉矛盾。

其实,安史之乱,并非民族战争。

交战双方,唐军、叛军,其中的胡汉比例差不多。

整场战争中,叛军从来没有提过“七大恨”这样的民族矛盾。

安史之乱后,田承嗣、李希烈等节度使,皆是汉人,有的军队甚至基本以汉人为主,但不照样割据一方,抗拒朝廷吗?

因此,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是中央-地方关系处理不当的结果,与民族矛盾并没有太大关系。

动乱有两种:一种是“逼”出来的。下面的人无法生存,只有造反;一种是“养”出来的。自己作死,主动放弃控制,导致失控。

安史之乱,就是后者。

总之,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兵为将有”是当时历史的必然。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就一定会“尾大不掉”,更不意味着一定会捅出大篓子。

遗憾的是,在兵制变化后,大唐统治者不即使调整制度,反而一味放任安禄山等人坐大,最终捅出了史诗级的大篓子。

大唐盛世,由此一去不返。

更多文章

  • 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之说,竟才流行五十年,始作者是郭沫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白哪年生的哪年死的,李白与杜甫郭沫若知乎,李白为何出生在碎叶城

    如今,我们都认为李白生于碎叶城,但史书上一直并未记载李白生于碎叶,相反更多记载李白生于四川,而四川江油也被称为“李白故里”,那么“李白生于碎叶”之说如何而来?如果李白真的生于碎叶城,那么碎叶城具体在哪?自唐朝始,对于李白出生地,学者一直争论不休,许多地方争相将李白说成家乡人,于是打起了一场千余年的笔

  • 皇帝微服出巡受辱,唐宣宗暗中报复,汉武帝赏了要揍他的小老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宣宗装傻忍辱36年,唐宣宗李忱电视剧片段,汉武帝微服出巡

    而在历史上,康熙帝并没有微服私访过,他甚至写过一篇文章发对皇帝微服出巡。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身。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君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康熙帝认为,天下之人都识得他的相貌

  • 黄河岸边埋葬着一位传奇皇帝,1458株隋唐时期古柏树国内仅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亲手为长孙皇后栽的树,历史上真实的古柏,李世民亲手栽的千年古树

    在盟津古渡处,黄河流出高山峡谷,陡然变缓。3000年前周武王在此渡河成就霸业,这里也是守卫洛阳的北门户。黄河南岸有一座突兀的大墓,周围古柏成林。这里是汉光武帝原陵,妇孺皆知的传奇皇帝l刘秀的长眠之处。根据统计,园内树龄千年古柏1458棵,是隋唐时期种植,是我国少有的古树群。此外,西边光武帝词有一棵奶

  • 山东“武则天”:1986年开辟王朝称帝,坐拥500信徒,建下“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山东武则天简介,武则天登基前后国土情况,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祖籍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封建王朝曾统治中国长达上千年之久,在一辈又一辈的传承下诞生了许多非常有名的皇帝,在此其中就诞生了这样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同时她还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也是在位年龄最长的皇帝之

  • 李林甫为六个女儿设“选婿窗”让她们自主选择婚姻,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林甫简历,李林甫的后代情况,李林甫的女儿结局

    李林甫,一代奸相。有人曾经把他和宋朝奸相秦桧相提并论,巧合的是李林甫执宰唐朝十九年,秦桧也执宰宋朝十九年。李林甫在朝中嫉贤妒能、打压异己,后来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自此由盛转衰和李林甫脱不了干系。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李林甫在家里却是一个讲究“民主”的人,在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李林甫一改常态

  • 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唐人是何态度?唐朝墓志铭解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改唐为周后来改回来了吗,武则天改唐为周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当了女皇改唐为周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一直强调“男尊女卑”,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相当于篡唐,属于大逆不道,自然应该遭到批判才对,明朝大学者王夫之评价为“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事实真是如此吗?一批唐朝墓志铭的出土,解开了真相,颠覆了传统认知。首先看一下官方评价,这是代表大唐精英阶层的意见。武则天之后,是唐中宗、唐

  • 怛罗斯之战后,黑衣大食如何看待唐朝,与多数人想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有关唐朝怛罗斯之战的纪录片,黑衣大食与唐朝关系,怛罗斯之战唐军有多少人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胜利一方往往会夸耀自己、贬低对手,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国人看来,怛罗斯之战惨败,是唐朝中亚政策的转折点,黑衣大食通过此战痛击唐朝,遏制了唐朝在中亚的扩张。既然此战如此重要、如此辉煌,那么阿拉伯史料中如何看待战败的唐朝呢?真相颠覆了传统认知,与多数人想的大不一样。阿拉伯史料中的怛罗

  • 射杀李建成后,李世民为何突然隐身?原来去做了这一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资治通鉴》: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世民跪而吮(李渊)上乳,号恸久之!从射杀李建成坠马到“跪而吮上乳”,中间还发生了很多事,比如李建成李元吉部下2000余人复仇攻打皇宫等,史书上不见李世民的记载,难道这一期间李

  • 别再给韩剧骗了!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其实是一场罕见的大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剧李世民,韩剧李世民打高句丽,李世民征高句丽是哪一年

    那么,纵横东亚打的突厥、薜延陀、回纥等悍敌俯首称臣的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时真的翻船了吗?其实,之所以流传李世民失败而归,不是李世民真的打了败仗,而是李世民要求太高,没能达成目标罢了。众所周知,高句丽是一个硬骨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仅没能成功,反而导致国内乱起,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等人吸取教训,一直

  • 唐朝如何对待外国人,与我们想的大不一样,读来令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对外国人的政策,唐朝为啥有那么多外国人,唐朝灭亡后外国人去哪了

    加入唐朝官员系统的外族人,自然属于唐朝自己人了,但到唐朝经商、定居的外国人,唐朝如何管理对待他们呢?我们可能想到的是无非是“优待”、“鄙视”或“正常对待”,但实际上与我们想的大不一样,读来令人汗颜脸红,因为唐朝有“耍流氓”的一面。李世民的虚荣心中国历代帝王之中,无论是汉武帝,还是隋炀帝,以及后来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