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平均寿命三四十岁,孔子活了73岁,全靠“九不食”?

古人平均寿命三四十岁,孔子活了73岁,全靠“九不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739 更新时间:2024/2/6 7:26:26

[var1]

我们现代人一日三餐,饿了还要加一顿夜宵,但古人可不同,一天只吃两顿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刚升起来就要出门干活,九点多才吃“朝食”;早餐吃完继续劳作,一直干到下午四点吃晚餐,也就是“晡食”。晚饭结束,太阳也差不多该下山了,由于没有夜生活,晚上有足够的时间睡觉。

古人一天的工作时间,就主要集中在两餐之间,倘若中间还睡个午觉,一定会耽误农活或者学习。“昼寝”,就相当于偷懒不学习,所以孔子才会大发脾气,骂他不争气。

[var1]

虽说一日两餐已无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要求,但古人一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就以孔子为例,他吃饭就必须满足三个特点:

一是“九不食”。发霉、腐烂的粮食,不吃;颜色变坏的食物,不吃;气味难闻的食物,不吃;不到饭点或反季节的食物,不吃;不按照正确方法切割的食物,不吃;烹调失当的食物,不吃;没有合适的佐料,不吃;市场上买来的酒肉,不吃,每餐必有姜,但不多吃。

[var1]

从这“九不食”的饮食理念可以看出,孔子对食物的选择极为严格,即使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也非符合卫生标准,而且他按时就餐,抵制反季节食材的饮食理念,颇有超前意识,现代人很多都做不到这一点。至于吃姜的习惯,也与现代养生理念不谋而合。

[var1]

二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老夫子虽然不干活,但吃饭相当讲究,粮食必须精加工,鱼肉必须切得精细,日子过得太精致了。但不得不说,这样才有助于吸收消化。想当年,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困在陈蔡两国间的荒野之地,缺水断粮饿了七天,许多弟子因饥患病。反观孔子,每天照样讲诵不止,可见身体保养的确实不错。

[var1]

三是“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餐桌上的肉再多、再好吃,也不能超过主食的量,更不能光吃肉不吃饭。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肉吃多了难消化,很容易伤及肠胃,更容易诱发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使人肥胖,增加患癌几率等。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见到好吃的就管不住嘴。

[var1]

大伙要知道,春秋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才三四十岁,而孔子71岁时还在传道授业,不仅身体硬朗,思维也很清晰,直到73岁才去世,算得上老寿星了。应该说,孔老夫子这么长寿,与他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历史圆桌派

更多文章

  • 齐桓公为什么叫管仲为“仲父”,刘禅又为什么叫诸葛亮为“相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管仲与诸葛亮谁地位高,齐桓公和刘禅谁厉害,齐桓公与管仲间的关系

    [var1]???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古时候,兄弟们之间的称呼会分为老大老二老三,当然,在古代的时候有专门的说法,大哥会称为伯,二哥会成为仲,三哥会成为季。管仲也并不是因为他的名字当中有仲,而是因为齐桓公对他的尊敬仅次于父亲,把他当做第二个相当于父亲一样的亲人。在古代是非常讲究人伦道德的,父为子纲,作

  • 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被燕国打的只剩两座城池,为何能重新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时期齐国为什么打不过燕国,春秋战国齐国有多厉害,战国时期齐国很厉害吗

    [var1]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内,齐国在五国联合攻击下丢失了七十多座城池,仅剩即墨、莒两城。与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驾崩,使得燕惠王上位。他对乐毅的战斗力表示了怀疑,因此更换了主将,可惜被田单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下子收服了大量领土,这是为什么呢?当时齐国明明处于劣势,领土又大都被占领,实力衰败,为

  • 鲍叔牙与管仲,谁才是齐桓公霸业的最大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管仲与鲍叔牙和齐桓公之间的关系,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历史地位,鲍叔牙与管仲关系

    [var1]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而在管仲的人生经历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鲍叔牙也广为人知。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甚至被称为“管鲍之交”,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一样,撑得上市中国古代君子之交的楷模。但相比于有济世之才,而深得古往今来人杰崇拜与效法的管仲而言,鲍叔牙就显

  • 管仲要求驱逐这3人,齐桓公没有采纳,齐国从此失去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管仲临死要求齐桓公远离这三个人,管仲劝齐桓公不可用的三种人,管仲如何辅助齐桓公

    听说管仲病重卧床不起,齐桓公也顾不上老弱的身体,亲自到管仲府邸探望。经过一番寒暄慰问之后,齐桓公回到正题,问管仲何人可以接替相位。管仲虽然病危,却依旧谨慎,反问齐桓公看好谁?《管子》记载,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虫出户而不收者,以不终用贤也。[var1]齐桓公推荐的第一个人是鲍叔牙,他帮助齐

  • 廉颇就一定能够击退倾全国之力的强秦吗?如果没纸上谈兵赵括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廉颇和赵括谁强,赵括真的不如廉颇吗,赵括为什么用廉颇

    [var1]而历史上基本上就把这口“黑锅”留给了赵括,没有他的纸上谈兵,或许便不会再有“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将士”这么一说了。那么这事到底是不是就是赵括的锅了?或者换句说法,如果没有赵括的纸上谈兵,那么还是由老将廉颇作战,就一定能够击退秦国的虎狼之师吗?[var1]这个问题,老梁给大家来通过几个方面来

  • 玄武门之变的序幕:太子伙同庶母诬陷秦王,李世民派夫人讨好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何对待李渊,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跪下求李渊,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不选李世民

    [var1]玄武门武门之变被史家称为一场兄弟喋血的较量。此役中,秦王李世民携心腹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伏兵城内,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之所以发展到这种地步,也是李氏兄弟长期明争暗斗的结果。为了防止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挖空心思地想要除掉这个

  • 长平之战是山东六国扳倒强秦的最后一次机会,但这些诸侯没把握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长平之战赢了秦国还能统一吗,长平之战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的迷雾总是会让人看不清楚时局。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也时而结好,时而破裂,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形容,那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是对此最完美的诠释。诸侯国之间时而合纵,时而连横,也就是眼前的利益发生了变化,但不可置否的是,连横也好,合纵也罢,主导诸侯关系的是秦国的对外政策。秦国对山

  • 朱元璋、李世民、刘邦,三支不同历史时期的团队对比,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与朱元璋谁最厉害,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谁格局大,朱元璋和刘邦谁的贡献大

    先来看看统帅,这方面占据优势的无疑是李世民团队。刘邦团队的统帅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韩信,作为古代的“兵仙”,韩信绝对是古代各大版本十大名将的榜上常客,最被人们熟悉的无疑是唐宋两个王朝的“武庙十哲”,韩信都是稳居一席,纵观汉朝开国时期的经历,我们能够看到刘邦集团只有韩信是最合格的统帅,并且是他统帅汉军

  • 诗佛王维,为什么被称为“人才”?品品王维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维最有佛性的一首诗,王维传说明王维是个怎样的人,王维人生的十种境界

    而关于他们的称号,也一直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我们叫王维“诗佛”,杜甫叫“诗圣”,李白则叫“诗仙”。所谓“佛”,拈花一笑,一切自在不言中,所谓“圣”,总归是离不开自己所深爱的土地和百姓,而“仙”,说到底,他没有什么离不开的,他做的一切都是在做自己,他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明代人徐增曾经写过一篇诗歌评论著作

  • 渭水之盟大唐究竟赔了什么,会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渭水之盟李世民霸气侧漏,渭水之盟李世民带了哪六个人,李世民的渭水之盟是现在的哪里

    渭水之盟的房谋杜断!谁也不会想到,堂堂天可汗李世民也几乎把大唐亡掉。而这一切发生不过距他继承皇位不到二十天。公元626年八月二十四日,东突厥的王者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骑兵围住长安城,而李世民的长安城士兵不过一万人。京城长安人心惶惶。很多富户已经悄悄逃走,长安危在旦夕。这种时候,李世民只要听从臣下建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