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是怎么对待蒙古女人的?使用了一个“高招”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是怎么对待蒙古女人的?使用了一个“高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46 更新时间:2024/1/15 20:14:14

宋朝末年国力衰弱,很多外族势力趁机兴起,1206年草原上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铁木真统一蒙古全境,建立起大蒙古国之后开始向外扩张,先后灭了辽国、西夏、金朝等,一度向西进发打进欧洲腹地,只不过在大汗蒙哥死后,众人争夺权位,导致蒙古分裂。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0年之后迁都燕京,改国号为大都,1279年元军一鼓作气灭掉南宋,结束了长久以来的混乱,灭掉南宋之后,忽必烈对周围的邻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然而这几次战争都没有取得胜果。

常年征战需要大量的经费维持,忽必烈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重用以“理财”出色的宠臣桑哥等人,随着尚书省设置以后,出台了许多增加税收的政策,虽然一度让国库充盈,但是吏治腐败、横征暴敛,最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至元二十年到至元二十六年的时间里,先后爆发百姓起义多达四百多起。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地向汉人收取各种苛捐杂税,激发了民族矛盾,汉人在元朝统治时期没有丝毫人权,何况蒙古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权力互相争战,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1351年元惠宗下令整治黄河,征用民兵十多万,征兵过程中许多官吏趁机敲诈勒索,使得人人不满,白莲教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率众造反,只不过事情泄密,韩山童被杀,刘福通带着韩山童的小儿子韩林儿侥幸逃脱,打出旗号起兵反元,至此掀起了发对元朝的序幕。

时势造英雄,元朝的衰败让天下豪杰四起,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人都是元末各方势力的重要首领,尤其是朱元璋在元末起义势力中最为耀眼,他心思缜密又骁勇善战,几经周折最终成了起义军的首领。

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先后灭掉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等到了与元朝正面决战的时刻,当时腐败的元朝如同一盘散沙,在起义军面前根本没有抵挡之力,何况是面对朱元璋,麾下悍将无数,这场战争当中朱元璋一路将元军赶回了大漠,推翻了元朝近百年的统治根基。

之后朱元璋顺应天意建立大明帝国,明王朝也是最后一个由汉人主政的王朝,朱元璋功成名就,创造了一个传奇,几乎没有人会相信,朱元璋能取得胜利,年少时朱元璋一家几乎全部饿死,只有朱元璋与哥哥侥幸逃过一劫,加入起义军之前,朱元璋为了活命不得不四处乞讨,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和尚。

后来庙里的粮食也不多了,朱元璋连和尚都做不了了,为了活下去只能加入起义军,参军之后朱元璋骁勇善战,很快就成了义军领袖,然而少年时的经历让朱元璋养成了猜忌多疑、心狠手辣的性格,尤其是亲眼见过元朝统治下的百姓疾苦,发誓一定在自己手下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建国之后朱元璋却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曾经白手起家的兄弟们几乎没有好下场,为了巩固朱氏王朝,加强自己统治,用血腥手段使得人人自危,洪武年间爆发四大案,上万人受到牵连,朱元璋不只对自己人狠,对蒙古人更是心狠手辣,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报复元朝的呢?

其实经过几年的戎马生涯,朱元璋早就不再是那个毛头小子了,此时的朱元璋很有政治智慧,他知道元朝统治者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没有真正的做到天下一统。

当然历史上蒙古人向来善战,此时自己虽然取得大胜,很难说他们不会卷土重来,朱元璋吸取前朝经验,尽量避免矛盾争斗,因此并没有将蒙古人赶尽杀绝,而是采用分化的手段来挫败他们,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对抗情绪,这样一来就不会对大明王朝有所威胁。

至于还在坚决抵抗的北元组织,朱元璋毫不心慈手软,曾派徐达等人屠杀誓死不从的蒙古兵,而那些被俘虏的人却受到明王朝的优待,消息传出之后,更多的蒙古人前来受降,其中很多人自愿加入到明朝军队中,为明王朝效力。

可以说朱元璋这一做法实在是高明,是一“高招”,一方面可以避免杀戮,拯救了无辜士兵的性命,另一方面也能间接分化元朝内部残余势力,防止蒙古人再度来袭,威胁到朝廷统治。

为了加大统治力度,朱元璋下令少数民族不得穿戴自己民族风格的服饰,强迫他们学习汉语,遵从汉族习俗,甚至改蒙古人的姓名为汉姓,企图让他们忘掉民族之分,对于蒙古女人更是手段残忍,下令所有的蒙古女人必须嫁给汉人,只能与汉人之间进行通婚,如果被发现违反规定,这些女人都会遭到重罚,从根源上弱化了蒙古人的民族意识,将他们彻底汉化,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长治久安的态势。

更多文章

  • 包拯出一对联,一书生说:我能对上,包拯听后说: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对联霸气,用50个字评价包拯,包拯被认为最不通情理的案例

    宋仁宗天圣五年,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但因为父母年迈,包拯为了照顾父母,辞去官职,等到父母相继去世后,直到守丧期满,包拯还是不舍离去,经过同乡父老的劝说,包拯这才赴京听选,此次做官距离他上次被授任已经过了十年。凭借包拯的才能和品性,不管在哪里任职,都是历职有绩

  • 朱元璋为逃命躲到寡妇家,临走时寡妇担心怀孕,最后他是怎样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临终被囚禁,马皇后背着朱元璋逃命,朱元璋死后还要他的女人陪葬吗

    引言在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曾一度出现近百位帝王,在那时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面对他的命令没有人敢违抗,否则下场很凄惨。其实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知名人物以及发生了很多事件,而大家所知道的都是一些比较出名的人和事,实际上还有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听过。说到朱元璋,相信大家十分熟

  • 宋高宗一生中干得一件大好事:赵构如何给宋太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62年农历6月,南宋首都临安城的皇宫。当朝皇帝宋高宗以“倦勤”为理由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他的养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宋孝宗赵昚。至此,宋高宗完成了他一生中干的唯一一件大好事——给宋太祖“平反”。从宋朝皇位的继承顺序上看,赵构退位赵昚登基标志着宋朝皇位从太宗一脉正式还回太祖一脉,赵匡胤的后代

  • 半老徐娘的万贵妃凭什么能力压群芳,独享明宪宗专宠23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宪宗的万贵妃是谁,为什么明宪宗那么喜欢万贵妃,明宪宗万贵妃图片大全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君王,他们有的因励精图治而名垂千古,有的因荒淫无道而遗臭万年。但有这么一位皇帝,让别人记住他的不是他在位期间的功绩,而是他与一位宫女的旷世绝恋。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生于1447年12月9日,逝于1487年9月9日,终年41岁。作为一个帝国的掌控者,他本可以坐拥后宫佳丽无数

  • 300多年前的这场瘟疫,让人口数量直线下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新冠病毒疫病的爆发,不禁让我想到,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前爆发的数次瘟疫。有人说,明朝灭亡很大原因是由于连年不断的瘟疫。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没有那些瘟疫,可能明朝还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让我们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当时的明朝。01公元1642年,全国瘟

  • 皇储二十年,在位十个月,正值壮年的明仁宗为什么突然离奇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仁宗继位有波折吗,明仁宗为什么驾崩,明仁宗为什么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

    01永乐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岁的明成祖朱棣在获悉鞑靼部阿鲁台将有掠边行动的情报后,毅然决定于四月亲自领军北征。自知不敌的阿鲁台决定避开明军锋芒,向大漠深处遁去。求战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虏所有无几,茫茫广漠之地,譬如求一粟于沧海,可必得耶?”怀着无限的失望,这位给后世留下诸多谈资的

  • 她是朱元璋一生唯一的皇后,曾舍命救下朱元璋,让朱元璋着迷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一共几个皇后,唯一一个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朱元璋为皇后留下哪些政治班底

    首先马氏是朱元璋的第一位妻子,正室原配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本就与众不同;其次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中,马氏是个难得一见的善读史书的女子。在当上皇后以后,为了借鉴宋朝的一些规矩,她还命人将他们的家法抄记下来,以便自己能够随时浏览和引以为鉴。其实马氏有文采这个优点在其他女子身上也是能找见得,让朱元璋对

  • 忽必烈的嫡子——太子真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忽必烈的嫡子有几个,元朝太子真金是谁,真金太子

    大蒙古国由成吉思汗铁木真(太祖)于1206年建立,传位给三子窝阔台(太宗),然后其子贵由(定宗)继位。之后窝阔台一系没再做皇帝,自蒙哥(宪宗)开始,皇位一直由托雷的子孙后裔继承。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以及孙子蒙哥、忽必烈(世祖)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里面多有

  • 北宋为何不先灭大辽收幽云,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统一大辽,北宋赵匡胤攻辽失败,赵匡胤为何不攻打辽国

    众所周知,宋朝建立之初,在削平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势力时,一直采取的是宋太祖与赵普“雪夜定策”中所谋划的战略方针,即“必先取巴蜀,次及江南、广南……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祸之,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屏翰,俟我富实,则取之”(《东都事略》卷二十三),也就是后世所概括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但从

  • “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包拯是聪明还是奸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包拯后台是谁,包拯买肉问题,包拯是什么地方人士

    包拯天生愚笨,出生以后就浑身漆黑,虽然包拯的父亲老来得子,但对这个儿子,包拯的父亲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不久以后,包拯的父亲病逝,照顾包拯的重任也便落到了包拯的大哥大嫂身上。包拯的大哥大嫂是出了名的有良心,相对的,包拯的二哥二嫂又是出了名的黑心,包拯幸亏得到了嫂嫂的照顾才能够安然长大。有一天,包拯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