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6世纪开始,尼泊尔以加德满都山谷为中心,先后出现了基拉特王朝、李查维王朝、玛拉王朝、沙阿王朝等几个朝代。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尼泊尔与中国有了第一次官方深度交往。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朝使臣王玄策,带领使团来到印度进行访问,结果此时印度正在发生激烈内战,唐朝使团也遭到攻击,只有王玄策一人侥幸逃脱。
王玄策有胆有识,他并没有失魂落魄逃回唐朝,而是来到临近的尼泊尔与吐蕃,当时这两国都是唐朝的藩属国。王玄策以大唐使者身份向吐蕃和尼泊尔借兵,吐蕃人娶了唐朝的公主,此时却不愿意蹚浑水,只是意思了一下,借给王玄策1200士兵。尼泊尔人却非常仗义,一次借给唐朝7000骑兵。王玄策正是靠这7000人为主力,一举扫平印度中天竺,维护了唐朝大国尊严,尼泊尔人功不可没。
但两国关系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和谐的一幕。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尼泊尔是沙阿王朝时代。国王维拉杨是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人,他为了实现称霸南亚、扩张领土的野心,甚至不自量力,向邻国清朝发起挑战,于1789年和1792年,两次侵略西藏,试图染指中国领土。
然而当时的清朝正值全盛时期,乾隆皇帝的对外国策又是以强硬出名,尼泊尔人这次算是结结实实碰了个硬钉子。清朝名将福康安、海兰察等人,带领大军一鼓作气杀入尼泊尔,连战连胜势如破竹,尼泊尔国王这才知道捅了马蜂窝,连忙派遣使者向清朝求和,向清朝表示臣服,从此正式成为清朝众多藩属国之一。
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尼泊尔始终视清朝为宗主国,毕恭毕敬,心悦诚服。每隔五年到六年,尼泊尔就会派出使团,翻越莽莽雪山,一路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朝拜清朝皇帝,每次都会不辞劳苦携带大量南亚特产和礼物,表达他们对清朝的忠诚与友谊,前后共计达19次之多。
清朝中后期,国力日渐衰落。尤其从道光皇帝在位期间开始,清朝开始沦为西方强国的侵略对象,在对外战争中连遭大败,甚至连首都都几次被外国军队攻占,天朝大国的地位与尊严荡然无存,国际形象一落千丈。清朝周边的藩属国,眼看昔日的大清已经到了残灯末庙的末日,也不把清朝放在眼里,大部分都终止了对清朝的定期朝拜。
唯有尼泊尔人,却一如既往不改初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候鸟一样准时出现在京城,向清朝皇帝致以敬意,丝毫不因为清朝衰落就心存轻蔑。1908年,清朝已经再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进入灭亡倒计时阶段。
当年是尼泊尔人的朝贡之期,阳春三月,尼泊尔使团准时出现在京城街头,使者和数百名随行人员,依旧一丝不苟,毕恭毕敬,携带者大批礼物和贡品。当时的清朝百姓已经很少见到外国朝贡使团,尼泊尔人的到来,在当时一度引起轰动。成千上万的百姓涌上街头观看,对尼泊尔人的忠诚和友谊大为感动。如当时的清朝文人所说,“见其入贡,绝不以中国贫弱而反颜,可谓有始有终矣”,认为尼泊尔人没有因为当时中国贫弱而翻脸,是中国最忠实的朋友之一。
参考资料:《清实录》《新编尼泊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