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郎将到底是个什么官职?为何在三国时期集体涌现,还出了个皇帝?

中郎将到底是个什么官职?为何在三国时期集体涌现,还出了个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710 更新时间:2024/1/25 9:26:09

如此怪异的称谓,暗含了中郎将的特殊地位。

中郎将的性质——中官

古代上层权力机构分为两大部分,即以三公或宰相班子成员为代表的外朝(简称“朝”),以及以皇帝为代表的内廷(简称“廷”),两者合称“朝廷”。

我们把外朝称为“相权”,内廷称为“皇权”,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相权与皇权的角逐史。这么一看明显是皇权落了下风,因为他是“孤家寡人”。

其实不然,皇帝为了夯实自己的权力基础,当然要“拉帮结派”组建独立于外朝的机构,这些机构的成员可以统称为“中官”。

“中官”后来被定义为“宦官”,其实它最早的意思是“有出入皇宫自由的服务人员”,它既包括宦官,也包括侍从官、保安人员和秘书人员等。(很多人认为皇宫里的男人除了皇帝都是宦官,这是误解。)

这些侍从官、保安人员和秘书人员可以有宦官出任,但大多数是读书人,一般由士族子弟、勋旧贵族子弟、鸿学大儒等构成。他们的工作内容非常庞杂,既包括日常服务、保安、政策咨询和决策参谋、行政助理等等。

中郎将就是承担保安工作的中官,那么它与另一个负责保安工作的机构卫尉有什么不同呢?它的品阶处于什么地位呢?

汉唐时期中央军分为南北两军,以西汉为例,北军负责长安城的安保,归中尉(执金吾)统辖,南军负责宫城的安保,归卫尉统辖。比如在《汉武大帝》中,李广程不识都曾经担任过卫尉。

不过,皇宫的安保极其严密,不会让卫尉独家承保,必须要有另一个单位相互监督和牵制。于是就有了如下规定:卫尉只负责皇宫的外围,而宫殿内的安保工作则由羽林卫负责,二者互不统属。

中郎将就是统帅羽林卫的将领,根据岗位不同,又分为虎贲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等等。

中郎将的上级单位是九卿之一的郎中令(光禄勋),如此一看,它与九卿之一的卫尉,在官阶上差距很大。但事实上中郎将的地位非常高,它的俸禄居然达到了“比二千石”,略低于“真二千石”的卫尉。(比二千石年奉1200石,合7.2万斤粮食,真二千石年奉1800石,和10.8万斤粮食。)

中郎将的文职属性——郎官

卫尉和中尉分别是统帅南北军的武官,中郎将的上级单位却是郎中令,一个专职为皇帝服务的机构,是标准的文管系统。

郎中令下属的工作人员分为大夫、郎、谒者三大类,中郎将就属于“郎”这一类,除了中郎将外,还有期门郎、黄门郎、秘书郎、执戟郎、校书郎等等,非常庞杂。

且不细究郎们的工作内容差别,他们有一个共性,即只接受内廷的垂直领导,外朝无权干涉,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太尉(大司马)是不能管理和征调中郎将的。

中郎将的武官属性——将领

保安部队虽然不属于军队,但它事实上又具备军队的特性,就像武警之于解放军一样。中郎将下属的羽林卫以及驻扎在京师附近的胡骑校尉等,其管理模式与南北军完全相同。

这也不难理解,作为护卫皇帝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凭文官们的粉嫩小拳拳肯定不行,必须要靠兵哥哥们的枪把子。

另外,军队接受外朝领导,难免会与外朝产生各种利益交换,皇帝并不放心,而郎中令始终由皇帝直控,官职又不算高,与外朝几乎没什么交叉,干净,用起来也就放心多了。

不过,中郎将也会受皇帝的指派承担“外勤”征伐任务,那么从武官特性上讲,中郎将的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中郎将的地位肯定远不如大将军,也不及名号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但位在杂号将军之上。

中郎将职位的演变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泛泛而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中郎将自秦朝设立开始,它仅是个保安机构,地位并不高,至西汉以后其地位越来越高,触角也从内廷伸向外朝,统兵出征几乎是他们的常规任务之一。

造成这个变化的幕后推动力就是皇权对军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作为国家武装,起先军队的主导力量在外朝,后来随着皇权的成熟,皇家保安部队不断扩容,形成了独立于外朝的禁军(羽林、御林军)系统。比如唐朝,外朝掌管的南军,其地位远不如皇帝直控的北军禁军。到唐末之后,禁军成了中央军的唯一代名词。

水涨船高,作为禁军系统将领的中郎将,其地位必然逐步提升。我们发现一个中郎将“爆发期”——东汉末年,那时候奉命出征的将领基本上都是中郎将,比如卢植皇甫嵩等。

三国时期中郎将井喷式出现

历史上最大牌的中郎将非曹丕莫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曹丕任“五官中郎将”,称为汉献帝的“贴身保安司令”。(有人总说汉献帝为啥不杀了曹操,汉献帝说“你行你来试试”?)

由于“中郎将”有皇家的金光笼罩,所以东汉末年各大军阀都喜欢给自己加个“中郎将”的名头,以显示自己是皇帝的亲信。

再后来,中郎将的名号被军头用于加封给部下。那么,他们为何不直接用名号将军呢?中郎将在有光环,其地位毕竟不如名号将军啊。

因为名号将军是朝廷的名器,不能乱用,孔子说“唯名器不可假人”,谁盗用名号将军就等于公然背叛朝廷,这个风险军阀们一般不敢触碰,而中郎将正合适。

这就是三国时期会有那么多中郎将的原因。

三国时期,除了曹丕外,诸葛亮周瑜也都担任过中郎将。当然,彼时的中郎将已经不局限于实职,而是变成了荣誉职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狮子山汉墓出土的一件古兵器,吕布遇见它也要小心应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盔甲图,吕布出土兵器照片,狮子山出土兵器

    吕布惯用的兵器是一柄戟。古战场上的戟,跟戏台上的画戟大有不同。用于实战的戟,相当于在矛头一侧另加一个侧枝,形状有点像春秋时代的戈,只不过把戈顶部横出的侧枝从矛头移到了矛尾。形状有点像“卜”字,故又称卜字戟。戟比矛的威力和攻击范围大为增强,可以直刺可以横击。一戟刺过去,即使对方躲过了戟头,往回收戟时还

  • 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现象是恶俗吗?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匈奴为什么有兄死娶嫂,匈奴有父死子娶的习俗,匈奴女人长得漂亮吗

    一、匈奴女人肩负着联姻的重任。对匈奴人来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各自生活着。而他们的婚姻是通过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姻而达成的。由于部落和部落之间容易发生战争,他们自然都想找自己的盟友。而这种盟友大多就是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找到的。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孝庄皇太后就是在他的哥哥吴克善

  • 他才是三国最善于用戟的武将,敢和吕布斗戟,苦战一天后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布戟法,三国唯一一个能打败吕布的人,吕布掷戟的故事

    戟在古代兵器中的地位很高,“十八般兵器”的说法出现之前,“五兵”一直是古代军队制式装备的代名词。关于五兵的说法有多种,《谷梁传》中的五兵为“矛、戟、钺、盾、弓矢”,《周书》中的五兵为“弓、戟、矛、剑、盾”,《国语》中的五兵为“刀、剑、矛、戟、矢”,《汉书》中的五兵为“矛、戟、弓、剑、戈”,无论哪种组

  • 他是三国第一清官,《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跑龙套的蠢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五个人,三国演义中最一本正经的人是谁,三国演义中最儒雅的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三国演义》的传播足够广泛,影响力足够深远,因此导致很多后世读者,常常不经意间把《三国演义》当成真实历史。这是一种不够客观也不够严谨的做法。《三国演义》本质上仅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作者罗贯中在参考《三国志》等众多史料的基础上,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进行了大幅度的再创作,书中的很

  • 西汉皇帝动辄赏赐大臣黄金几千斤,后来的皇帝为啥没人那么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汉赏赐黄金去哪了,西汉皇帝的黄金有多重,西汉皇帝能力排行

    危急时刻,谋士陈平向刘邦献上一条妙计:“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让刘邦拿出一笔重金,用以行贿项羽部下将士,离间其君臣关系。刘邦毫不犹豫,“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一下子就拿出4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作为

  • 73岁的司马懿被一个梦夺去性命,他到底梦见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懿临死前的预兆,司马懿为什么会梦到贾逵,司马懿后期的变化

    司马懿能一生取得如此丰功伟业,除了才干超群,还有一个众人所不及的特点:身体素质极好,一口气活了七十多岁,是个老寿星。活七十多岁在现代人眼中毫不稀奇,但别忘了司马懿是生活在汉魏三国时代。有数据显示,而当时饮食营养条件和医疗保健条件下,人均寿命不足50岁,因此司马懿的长寿在当时可谓是极为罕见的奇迹。三国

  • 汉献帝原本有翻盘的机会,却被一个汉室忠臣害得万劫不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献帝有希望光复汉室吗,汉献帝有翻盘机会吗,汉献帝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吗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王允是汉室的忠臣,他为汉献帝除掉董卓,为何却成为了害死汉献帝的那个人呢?王允作为汉室忠臣,他见到董卓如此祸乱朝廷,肯定不会放着不管,可是当时的汉朝已经是诸侯分裂的时代,董卓靠着自己的西凉铁骑牢牢控制住长安。王允表面上臣服于董卓,但实际上他一直暗中准备除掉董卓,他使用离间计使董卓与吕

  • 张郃两次打跑马超两次击退诸葛亮,《三国志》为何认为他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正史张郃击败过马超吗,张郃为何怕马超,三国张郃跟马超哪个厉害

    《三国志》中提到,张郃“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黄巾大起义爆发时间是公元184年,那么张郃那时应该在20岁左右,也就是应该生于164年左右。如此算来,张郃一生大概活了67岁左右。三国武将平均寿命普遍不长,张郃已经算是一个寿星了。张郃从黄巾起义一路打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军旅生涯长达将近半个世纪,一生

  • 刘备弃之不用的一个人,被曹操捡了漏,日后威震三国成为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刘备大战完整视频,刘备错过的三位猛将,刘备被曹操击败几次

    《三国志》记载,刘备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糊口,不得不以编织草席、贩卖草鞋为生。好在他的母亲深明大义,为了让刘备有个好的前途,她省吃俭用攒下点钱,在刘备15岁那年,把他送出家门,让他去拜师求学。当时的九江太守卢植,以文武全才著称,不仅是能战善战的一代名将,还是一位学识渊博、才高八斗的一代儒学宗师

  • 马超寸功未立却当了骠骑将军,官位高于张飞,张飞为何一点不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超为什么是骠骑将军,张飞大战马超完整版,马超是五虎将最强的吗

    曹丕称帝,激起了一连串连锁反应。益州的刘备,本来口口声声以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为己任,但眼看东汉王朝已经彻底覆灭,于是他也在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于是以汉朝继承人的身份在益州称帝,继续沿用汉朝国号,史称蜀汉。按照惯例,皇帝登基都会大封功臣。跟随刘备鞍前马后效力多年的文武大臣们,也终于可以享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