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三国是河南人的时代?4个河南籍名人改变了三国历史

为什么说三国是河南人的时代?4个河南籍名人改变了三国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978 更新时间:2024/1/25 15:43:14

在众多的三国英才中,河南籍名人无论数量之多,能力之强,几乎都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度。河南地处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三国时期,中原地区一度是各路豪强争夺的热点地区,所谓“时势造英雄”,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中,也催生出一大批河南籍名人,其中很多人对三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个河南籍名人:郭嘉。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相当于如今河南禹州一带,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雄才大略,料事精准,曹操视之为左膀右臂,对他言听计从。有了曹操这个实力人物作为知音,郭嘉的很多计谋和设想都得以成为现实,对三国历史产生很大影响。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在与吕布的战争中遭遇大败,无处容身,投奔到曹操麾下。曹操的谋士程昱,认定刘备不是久居人下之辈,日后必成大患,劝说曹操杀掉刘备。

曹操举棋不定,郭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曹操如果杀害刘备,会让天下才人志士寒心,阻塞贤路,得不偿失。郭嘉一句话救了刘备。试想如果刘备此时遇害,也就不可能有日后的三国争霸了。

第二个河南籍名人:典韦。典韦是曹操手下悍将,籍贯是陈留己吾,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宁陵县。在三国武将中,典韦是一员纯粹的“斗将”,虽然没有张辽关羽那样的帅才,但却勇力绝人,力敌万夫,曾经和吕布交手,吕布的兵力占绝对优势情况下,依然被典韦击败。

典韦一生对曹操忠心耿耿,被曹操任命为校尉,负责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张绣迫于压力归降曹操。但曹操贪恋美色,娶了张绣的婶母,张绣怒不可遏,在一天夜间召集旧部,突然起兵反叛,向曹操发起突袭。

曹操措手不及,仓促间组织不起抵抗,遭到张绣部下将士围攻,险象环生。危急时刻,典韦挺身而出,他挥舞两把大戟,奋力死战,挡住了张绣的追兵,掩护曹操平安脱险。典韦自己却战死在乱军中。

可以想见,假若没有典韦的舍命力战,曹操大概率难逃此劫。如果曹操一死,三国局势就会发生难以想象的重大变故,因此可以说,典韦用一己之力逆转了三国发展大局。

第三个河南籍名人,是曹操帐下谋士毛玠。毛玠是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三国争霸战之初,曹操并没有什么明显优势,中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毛玠率先创造性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让曹操抢先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为曹操事业发展壮大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四个河南籍名人:枣祗。枣祗是曹操手下谋士,颍川长社人,大致相当于如今的河南长葛一带。曹操起兵之初,中原地区饱受战火摧残,难以筹措军粮,严重制约了曹操的发展。

枣祗审时度势,率先提出“屯田制”在中原地区大力开展军屯与民屯,他“戮力劝耕,才阅数年,得积谷数百万斛,且令州郡各置田官,所在丰饶。操因此得用兵四方,不劳输运,卒能战胜攻取,兼并群雄”,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四个河南籍名人的宏图大略,三国局势将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发展结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三国时代也可称之为河南人的时代。了解更多三国史事,请阅读《三国志》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更多文章

  • 他被冯小刚电影钦点演完刘备演曹操还是毛阿敏的梦中情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刘备大战完整视频,刘备谁演的最好,冯小刚和张涵予主演的电影

    虽然这些拍摄周期长,人力物力消耗惊人的大型历史剧数量比较少,但是因为整体制作精良水平极高,被认为是国产剧的良心!最近历史剧的爱好者又将迎来一部良心大作——《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这个故事以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司马懿的视角为展开,向我们展现了这位历史上极富争议的人物一生的心路历程。吴秀波独挑大梁

  • 中郎将到底是个什么官职?为何在三国时期集体涌现,还出了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怪异的称谓,暗含了中郎将的特殊地位。 中郎将的性质——中官 古代上层权力机构分为两大部分,即以三公或宰相班子成员为代表的外朝(简称“朝”),以及以皇帝为代表的内廷(简称“廷”),两者合称“朝廷”。我们把外朝称为“相权”,内廷称为“皇权”,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相权与皇权的角逐史。这么一看明显是皇权落了

  • 狮子山汉墓出土的一件古兵器,吕布遇见它也要小心应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盔甲图,吕布出土兵器照片,狮子山出土兵器

    吕布惯用的兵器是一柄戟。古战场上的戟,跟戏台上的画戟大有不同。用于实战的戟,相当于在矛头一侧另加一个侧枝,形状有点像春秋时代的戈,只不过把戈顶部横出的侧枝从矛头移到了矛尾。形状有点像“卜”字,故又称卜字戟。戟比矛的威力和攻击范围大为增强,可以直刺可以横击。一戟刺过去,即使对方躲过了戟头,往回收戟时还

  • 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现象是恶俗吗?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匈奴为什么有兄死娶嫂,匈奴有父死子娶的习俗,匈奴女人长得漂亮吗

    一、匈奴女人肩负着联姻的重任。对匈奴人来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各自生活着。而他们的婚姻是通过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姻而达成的。由于部落和部落之间容易发生战争,他们自然都想找自己的盟友。而这种盟友大多就是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找到的。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孝庄皇太后就是在他的哥哥吴克善

  • 他才是三国最善于用戟的武将,敢和吕布斗戟,苦战一天后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布戟法,三国唯一一个能打败吕布的人,吕布掷戟的故事

    戟在古代兵器中的地位很高,“十八般兵器”的说法出现之前,“五兵”一直是古代军队制式装备的代名词。关于五兵的说法有多种,《谷梁传》中的五兵为“矛、戟、钺、盾、弓矢”,《周书》中的五兵为“弓、戟、矛、剑、盾”,《国语》中的五兵为“刀、剑、矛、戟、矢”,《汉书》中的五兵为“矛、戟、弓、剑、戈”,无论哪种组

  • 他是三国第一清官,《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跑龙套的蠢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五个人,三国演义中最一本正经的人是谁,三国演义中最儒雅的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三国演义》的传播足够广泛,影响力足够深远,因此导致很多后世读者,常常不经意间把《三国演义》当成真实历史。这是一种不够客观也不够严谨的做法。《三国演义》本质上仅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作者罗贯中在参考《三国志》等众多史料的基础上,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进行了大幅度的再创作,书中的很

  • 西汉皇帝动辄赏赐大臣黄金几千斤,后来的皇帝为啥没人那么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汉赏赐黄金去哪了,西汉皇帝的黄金有多重,西汉皇帝能力排行

    危急时刻,谋士陈平向刘邦献上一条妙计:“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让刘邦拿出一笔重金,用以行贿项羽部下将士,离间其君臣关系。刘邦毫不犹豫,“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一下子就拿出4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作为

  • 73岁的司马懿被一个梦夺去性命,他到底梦见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懿临死前的预兆,司马懿为什么会梦到贾逵,司马懿后期的变化

    司马懿能一生取得如此丰功伟业,除了才干超群,还有一个众人所不及的特点:身体素质极好,一口气活了七十多岁,是个老寿星。活七十多岁在现代人眼中毫不稀奇,但别忘了司马懿是生活在汉魏三国时代。有数据显示,而当时饮食营养条件和医疗保健条件下,人均寿命不足50岁,因此司马懿的长寿在当时可谓是极为罕见的奇迹。三国

  • 汉献帝原本有翻盘的机会,却被一个汉室忠臣害得万劫不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献帝有希望光复汉室吗,汉献帝有翻盘机会吗,汉献帝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吗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王允是汉室的忠臣,他为汉献帝除掉董卓,为何却成为了害死汉献帝的那个人呢?王允作为汉室忠臣,他见到董卓如此祸乱朝廷,肯定不会放着不管,可是当时的汉朝已经是诸侯分裂的时代,董卓靠着自己的西凉铁骑牢牢控制住长安。王允表面上臣服于董卓,但实际上他一直暗中准备除掉董卓,他使用离间计使董卓与吕

  • 张郃两次打跑马超两次击退诸葛亮,《三国志》为何认为他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正史张郃击败过马超吗,张郃为何怕马超,三国张郃跟马超哪个厉害

    《三国志》中提到,张郃“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黄巾大起义爆发时间是公元184年,那么张郃那时应该在20岁左右,也就是应该生于164年左右。如此算来,张郃一生大概活了67岁左右。三国武将平均寿命普遍不长,张郃已经算是一个寿星了。张郃从黄巾起义一路打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军旅生涯长达将近半个世纪,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