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水利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黄河清。众所周知,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河流切割作用和雨水冲刷作用,黄河两岸疏松的土壤泥沙,每年都会大量涌入河道中。而且黄河在陕西境内,汇集了9条支流的水量,每条支流也会把数量惊人的泥沙带入黄河中,致使河水中含泥沙量极高,水色浑浊深黄,有“一瓢河水半瓢沙”,“一石河水六斗沙”之说,“黄河”之名由此而得。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黄河某些河段水质忽然变清的奇观。古人认为,“清属阳,浊属阴”,黄河变清因此被视为一种“祥瑞”和大吉之兆,有“圣人出黄河清”之说。古人认为黄河变清,预示着圣明之君在位,天下太平、万民乐业的盛世降临。文武大臣们都会向皇帝进献庆贺奏章,皇帝也会昭告天下,视为天大的喜事。
不过,黄河变清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其形成和出现,往往需要多种外在因素和客观条件的碰撞巧合,因此黄河清出现的频率极低,古代有“千年难见黄河清”之说,用以形容黄河变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低概率事件。
但在宋徽宗在位期间,黄河却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场景。宋徽宗1100年登基,1126年退位,在位26年,黄河水却变清了10次!《宋史》记载,大观元年八月,乾宁军辖区河清,大观二年八月,同州境内河清,十二月陕州境内河清。大观三年正月,陕州常家寨河段变清,二月定国军辖区变清。
政和六年四月、十月、十一月,冀州境内河段三次变清。政和七年正月,冀州枣强县河段变清。宣和元年,岚州河东路河清。极为罕见的黄河清,在宋徽宗时期成了家常便饭,平均不到三年就出现一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都说“圣人出黄河清”,宋徽宗不但不是圣人,还是著名的昏君,黄河为什么格外给他面子?
经过一番仔细研究,专家们最终找到了答案。一是气候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历史记载显示,宋徽宗在位的北宋末期,黄河中上游的陕甘一带多次发生过严重旱灾,由于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也相应减缓,汇入河道的泥沙量也骤然减少,因此出现黄河变清现象。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北宋中后期,黄河多次发生重大水患,导致流向发生重大改变,在中下游地区由东流变成北流。北流途径地带多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河水流速缓慢,导致泥沙大量沉积,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河清现象频发。
第三个原因,则是人为因素。宋徽宗虽然昏庸无道,治国理政一无可取,但他却好大喜功,以圣明之君自居。北宋大臣们抓住他这种心理,为了升官发财,大量上报各种名目、花样繁多的“祥瑞”现象,使得宋徽宗时期成为北宋历史上“祥瑞”最多发的时期。实际上,包括黄河清在内,很大一部分“祥瑞”都是捕风捉影、甚至捏造事实,可信度并不高。种种原因,导致了宋徽宗在位期间的黄河清频发的状况。
参考资料:《宋史》《北宋黄河清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