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说了什么?导致朱元璋怒杀3万人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说了什么?导致朱元璋怒杀3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66 更新时间:2024/1/25 9:58:30

在书香门第熏陶下长大的刘基,满腹经纶,才学过人。与他的祖辈父辈不同的是,刘基不甘心做一个安贫乐道寂寂无闻的腐儒,而是胸怀天下,慨然有济世安民之志向。然而,元朝的官吏场中当时已经是一滩污泥浊水,臭不可闻,根本没有刘基这样的真君子的立身之地。

1333年,22岁的刘基风华正茂,在元朝举行的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高中进士。然而无情的现实却劈头盖脸泼了他一盆冷水。刘基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为性情耿直,不善阿谀逢迎、媚上欺下那一套,结果最终只做了个八品官儿:高安县丞,在这个微末职位上整整做了十年。

直到十年后的1343年,刘基因为政绩出色,被任命为江浙儒副提举,算是高升一步。但在任不到一年,刘基有感于元朝官吏场中的黑暗腐朽已经不可救药,愤而辞职,回乡隐居,从此彻底与元朝划清了界限。

元朝皇帝有眼无珠不会用人,导致刘伯温这样的天下奇才被弃之荒野。就在刘伯温郁郁不得志之时,公元1360年,刘伯温生命中的伯乐和贵人终于出现。正在为争夺天下而奋斗的朱元璋,广揽天下英雄,刘伯温卓有才名,进入他的视野。

风云际会之后,刘伯温从此掀开了人生全新一页。他的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朱元璋创立明朝的过程中,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为朱元璋制定战略方针和战役方案,帮助朱元璋先后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强敌,为大明开国立下汗马功劳。

1368年,明朝建立。刘伯温也凭借他卓越功勋,跻身明朝开国功臣之列。然而,刘伯温的仕途却再次陷入困顿坎坷之中。他的才华和声望,引来了朱元璋的防范之心,也导致了李善长、胡惟庸等人的嫉妒。他的直爽刚烈的个性,铁面无私的作风,更是与明朝官吏场格格不入。结果,刘伯温为明朝立下开天辟地之功,最终却只得到御史中丞、太史令等一般官职。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年老体弱的刘伯温身疾病。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指定左丞相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给刘伯温看病。谁知道,刘伯温服药之后,不仅没有好转,病情反而加重,腹中“累累如拳石”。

刘伯温心知肚明其中奥妙,于是他强支病体,要求拜见朱元璋。见面行礼之后,刘伯温对朱元璋说了一句话:“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

按照古代常规,大臣接受皇帝御医看病治疗,是一种莫大荣耀,无论有效无效,大臣只能谢恩。刘伯温却一反常态,声明自己服药后病情加重,甚至生命垂危,矛头已经直指负责此事的左丞相胡惟庸。

但当时胡惟庸正在得宠之时,朱元璋听后将信将疑,并未往心里去。在朱元璋眼中,胡惟庸是大大的忠臣,未必会做出此等谋害大臣的坏事。刘伯温见朱元璋毫无反应,失望而归,不久就一命呜呼。但刘伯温的这句话,还是提醒了朱元璋,让他开始质疑胡惟庸的忠诚度。胡惟庸的命运,从此开始逆转。

洪武十三年,经过长时间不动声色的观察,朱元璋终于认清了胡惟庸的真面目,知道他是一个满怀奸诈、野心勃勃的奸臣,开始着手查出胡惟庸的不法之事。查处过程中,胡惟庸的心腹御史中丞涂节告发,“首惟庸逆,并谓其毒基致死”,彻底证实了胡惟庸毒死刘伯温之事,刘伯温死前所言不虚。

朱元璋勃然大怒,洪武四大案之首的“胡惟庸案”由此开场。最终朱元璋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漏网的念头,“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怒杀三万多人,这个结果恐怕是刘基做梦也没料到的。

参考资料:《明史》《遇恩录》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第十子朱檀处以髡刑?髡刑是一种什么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受到什么刑罚,朱元璋将爱子朱檀处以髡刑,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髡刑乍一听很吓人,其实对受刑者来说,身体上一点也不痛苦。要说痛苦的话,就是心里,这心理上到底痛苦的程度有多大,还看自己,每个人有不同的心理的承受能力。说了这么多就不卖关子了,这个髡刑的刑罚就是把犯了罪的人,剃光了他的头发和胡须。或许有的小伙伴就说了我的妈呀,这叫什么刑法呀?现在剃胡须是男人天天做的事

  • 宋绶: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又是怎么成一代北宋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名臣全表,欧阳修宋绶,北宋名臣的详细资料

    我叫宋绶,是真、仁宗年间的名臣。回顾自己的一生,我自认为对大宋是颇有贡献的。朝廷也很认可我,追封我为燕国公。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自己吧。我的外祖父杨徽之,历经五代到北宋几朝,文采十分出众。爸爸叫宋皋,曾经担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等职位。我从小就跟别的小孩子显得有些不同。一是我继承了父辈的文学才能,从小就是“

  • 烛影斧声,这一千古谜案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斧光烛影之谜,斧声烛影中国四大悬案,宋朝斧光烛影咋回事

    众所周知,宋朝建立后的第一次皇位传承,留下了“烛影斧声”这一千古谜案。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场谜案始终是众说纷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干预,事情的真相或许将永无出头之日。但透过现存史料的蛛丝马迹,我们多少还是能够一窥该案的是是非非。那么,这场谜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宋太祖的死和宋太宗的继位之间,到底有没有阴

  • 被神化过度的刘伯温:他的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成没牙的老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的野史逸闻、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逐渐偏离了他的本来面目,被神化过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俨然成为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半仙”,与正史中他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在真实历史中,刘伯温的特点有两项:一是长于用兵筹谋,他虽是文人,却熟读兵书,胆识过人,战争年代他是

  • 不要江山要老娘的大孝子宋高宗,为什么换不来后人一句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高宗为什么退位,一句话评价宋高宗,宋高宗对自己的评价

    在历代皇帝中,宋高宗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昏暴之君。他对金国畏敌如虎,屈膝投降,冤杀抗金名将岳飞,重用奸臣秦桧,史称“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简直说得他一无是处。但换个角度而言,宋高宗的历史功绩也不容否定。靖康之变后,新生的南宋既要面对金国大军的巨大军事压力,

  • 永乐朝三个女人宫斗,引发了怎样的血雨腥风?朱棣剐了三千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永乐十九年朱棣败了吗,朱棣为何斩杀宫女,永乐皇帝对朱棣的评价

    在通俗的认知里,作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始终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雄主,在他君临天下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他的帝王生涯几乎都是在统兵征伐中度过的,就连死也是在回师的路上。但这并不等于朱棣就是个清心寡欲的帝王,事实上,创造了“永乐盛世”的朱棣在广招天下佳丽上同样霸道,或许他将之视成了彰

  • 崇祯十二年紫禁城中“九莲菩萨显圣”事件,背后真相让人一声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紫禁城崇祯,崇祯政令出不了紫禁城,九莲菩萨图片

    李太后出身平民之家,最初不过是隆庆帝身边的一个婢女,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古代,李太后常因为这一点被人背地里鄙视。为了塑造自己的尊严和形象,李太后导演了一出“造神”行动。《帝京景物略》记载,李太后声称有一次做了个梦,梦见佛菩萨现身,赐给她一部《九莲经》。于是她下令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慈寿寺,寺中供奉了一尊九

  • 都说天启皇帝是昏君,事实证明他比崇祯要英明得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天启皇帝是崇祯害死的吗,崇祯皇帝不如天启皇帝,天启皇帝多当十年皇帝会如何

    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准确也不符合事实的。综合天启帝和崇祯帝的一生梗概,在很多方面可以明显看出,天启皇帝比崇祯高明的不是一点半点。如果天启皇帝不是英年早逝,而是继续统治明朝,明朝的结局很可能是另外一番光景,能让明朝国祚大为延长,绝不至于像崇祯那样断送祖宗江山。仅仅在用人方面,天启皇帝就显现出独具一格的

  • 马皇后下葬时大雨倾盆,朱元璋发怒,之后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哀嚎,马皇后死了朱元璋的反应,马皇后不死的话会给朱元璋陪葬吗

    就在此时,朱洪武和马皇后恩恩爱爱30年的情景,浮现在了眼前。想当年20岁的马秀英,在义父郭子兴的主持下,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他。两个苦命的人从此连在了一起,妻子马秀英本来家道殷实,但是因为父亲乐善好施,散尽家财,日子捉襟见肘。后来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马秀英之父把马秀英托付给好兄弟郭子兴后,客死他乡

  •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忽必烈凭什么赢得最终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继位之争,忽必烈是怎么当上大汗的,历史上忽必烈有跟蒙哥争汗位吗

    元宪宗九年二月,蒙哥汗起三路大军,攻伐南宋,志在统一南北。不想自己亲率的部队在四川钓鱼城遭到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而蒙哥本人竟命丧于此。此后,忽必烈接过兄长的大旗,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灭亡南宋,结束了南北分裂,开启了蒙古人统治华夏的数十载历史。但事实上,忽必烈的上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蒙哥汗事先并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