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到底为什么杀功臣?他60岁时说出原因,让人心酸落泪

朱元璋到底为什么杀功臣?他60岁时说出原因,让人心酸落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63 更新时间:2024/1/9 15:24:10

中国古代皇帝中,有很多人有过屠戮功臣的经历,但像明朝这样规模之大、涉及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确实非常罕见。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朱元璋下旨赐死德庆侯廖永忠,以此为肇始,一直持续到他去世,明朝第一批开国宿将几乎在一轮又一轮的大清洗中屠戮殆尽。

人们印象中凡是能叫得上名字的明朝开国大将,除了早死的徐达常遇春、邓愈等人少数几个,其他绝大部分都身败名裂。到明朝第二个建文帝登基时,明朝第一批开国功臣六公二十八侯,幸存者只有郭英、耿炳文等寥寥数人。

朱元璋到底为什么要对功臣们下此毒手?多年以来一直流传一个说法,认为是朱元璋小肚鸡肠,满腹猜忌,生怕手握兵权的功臣大将们起兵造反,篡夺皇权。这种说法完全是受了戏曲评书等民间文学的影响,与史实并不符合。

明朝开国之初,就对军队管理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设立五军都督府制度,彼此相互节制互不统属,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全国兵权都控制在皇帝一人之手,没有朱元璋的兵符与圣旨,任何一个武将或者五军都督府、兵部,都别想调动一兵一卒,想起兵造反纯属痴人说梦。因此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洪武二十一年(1388)六月,六十岁的朱元璋对全国各地武将下达一部诏令合集《武臣大诰》。这部《武臣大诰》非常奇特,完全不是像朝廷公文一样文绉绉的,而是通篇都是没有经过任何润色的口语大白话,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因为朱元璋担心武将们文化水平低看不懂,起不到宣传警示作用,故此他才会别出心裁,“我这般直直地说着,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贤的愚的都要省得”。

朱元璋在《武臣大诰》中,详细列举了各地武将三十二人的违法犯罪之举。其中既有常遇春之子郑国公常茂这样的高级将领,也有地方卫所的百户千户等基层军官,犯罪行为既有干扰地方政务等大局问题,也有苛待、残害军卒等细节,还有贪墨军饷军粮等经济问题,还有抢占民女等作风问题,无所不包。

从中可以看出,明朝开国初期,功臣武将们倚仗权势为非作歹、践踏国家法纪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和严重,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永嘉侯朱亮祖接受地方豪绅的重贿,光天化日冲入番禺县大牢放走人犯,鞭打知县。

常遇春之子常茂,“贪财杀降”,醉酒后杀伤前来归降的北元武将,几乎激起大变引发战争,其他各种不法行为如“肆贪害民”“冒支官银”“私役军卒”“强暴军卒眷属”,等等已经到了触目惊心、危及明朝统治的地步,使得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将士离心,民怨沸腾。

朱元璋在前言中说:“我每日早朝晚朝,说了无限的劝诫言语”,“我这般年纪大了,说得口干了,气不相接,也说他不醒”,军官们依旧利欲熏心,置若罔闻。

朱元璋说:“我许大年纪,见了多,摆布发落了多,自小受了苦多,军马中我曾做军来,与军同受苦来,这等艰难备细知道”。他出身贫苦农民,从最下层的普通红巾军小兵一步步奋斗成皇帝,底层军民的痛苦辛酸生活他感同身受,故此才会再三劝诫功臣大将们体恤民情,爱护士卒,遵规守纪。苦口婆心之态,令人落泪。

可惜他的一番苦心并未能唤醒这些执迷不悟的功臣武将们。朱元璋迫不得已才会凶相毕露,大开杀戒。故此朱元璋才会对功臣大将们下此重手,实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看看《武臣大诰》中那些底层军民饱受摧残的斑斑血痕,令人心酸落泪,就会理解朱元璋的一番苦心。

参考资料:《明会典》《武臣大诰》

更多文章

  • 明朝贪官朱大典,生前万人唾骂,死后万人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大典是朱元璋的后代,明朝朱大典的历史,朱大典战功赫赫仕途不顺

    但天下事无绝对,明朝末年,崇祯手下曾经出过一个声名狼藉的大贪官朱大典,他的别样人生却与众不同,生前曾遭万人唾骂,死后却赢得万人称赞,生前与死后的形象、评价,如有云泥之别,在古代贪官中可谓绝无仅有。朱大典,浙江金华府人。朱大典生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万历四十四年高中丙辰科进士,一身经历万历、泰

  • 明朝被灭时,护卫皇家的锦衣卫,为何没出来救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明锦衣卫最后做了什么,明朝的灭亡和锦衣卫有关系吗,明朝灭亡后锦衣卫都去哪了呢

    以下是锦衣卫为什么不能救大明的原因!1.锦衣卫并不是战斗部队。明初的锦衣卫做的是仪仗工作,说白了就是在举行祭祀、大的仪式的时候拱卫皇家。朱元璋为了巩固皇位,更好地监管大臣,才让锦衣卫成了一个情报机关。而后经过明朝历代皇帝的不断加权,锦衣卫的权力也不断扩大,最终成了一个只听命于皇帝,刑部、大理寺等都无

  • 朱元璋宴请功臣,群臣大喜,为什么刘伯温却指着菜说我们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放过晚年刘伯温,刘伯温向朱元璋说义军弊病,朱元璋为刘伯温流泪

    有关朱元璋的料真是太多了,在民间口口相传。朱元璋草根逆袭成皇上,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神。他的故事一个个的传,传得神乎其神,就像真的一样,就像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朱元璋宴请功臣,却从菜谱上做文章,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死。就在大家都沾沾自喜,感觉朱元璋特别有人情味的时候,刘伯温通过菜品的名字就看出了杀气,真

  • 唐朝农民的一种农具,成了宋朝的护国“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宋朝大型铁农具有哪些,唐朝出现的新的农具有哪些图解

    北宋建立初期,在广西与交趾交界处的广源州,盘踞着一个实力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侬姓家族。北宋庆历年间,侬家大权传到侬智高手里。侬智高有胆有识,精明狡黠,野心勃勃称霸一方,周旋在宋朝与交趾之间反复无常,妄图在广源州一带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宋仁宗庆历八年,侬智高与交趾决裂,发生激烈军事冲突。为了寻求靠山和

  • 靖康之耻中的韦太后到底有多惨?高宗是如何迎回韦太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韦崇广和韦小令,靖康之耻里面的韦太后,靖康之变韦太后嫁给了谁

    韦太后出身贫寒,被选入宫中后,开始是宋徽宗宠妃郑氏(显肃皇后)的侍女。由于与一同服侍郑皇后的侍女乔贵妃乔氏关系好,在乔氏得到徽宗的青睐后,并封为贵妃后,又向徽宗推荐了韦氏,韦氏才为徽宗生下了儿子赵构,就是后来的宋高宗。但是韦氏并不受宠。《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韦贤妃,开封人,高宗母也。初入

  • 刘伯温死前对朱元璋说了什么?导致朱元璋怒杀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伯温临死前对朱元璋说了什么,为啥朱元璋要害死刘伯温,刘伯温为什么被朱元璋杀害

    在书香门第熏陶下长大的刘基,满腹经纶,才学过人。与他的祖辈父辈不同的是,刘基不甘心做一个安贫乐道寂寂无闻的腐儒,而是胸怀天下,慨然有济世安民之志向。然而,元朝的官吏场中当时已经是一滩污泥浊水,臭不可闻,根本没有刘基这样的真君子的立身之地。1333年,22岁的刘基风华正茂,在元朝举行的科举考试中金榜题

  • 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第十子朱檀处以髡刑?髡刑是一种什么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受到什么刑罚,朱元璋将爱子朱檀处以髡刑,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髡刑乍一听很吓人,其实对受刑者来说,身体上一点也不痛苦。要说痛苦的话,就是心里,这心理上到底痛苦的程度有多大,还看自己,每个人有不同的心理的承受能力。说了这么多就不卖关子了,这个髡刑的刑罚就是把犯了罪的人,剃光了他的头发和胡须。或许有的小伙伴就说了我的妈呀,这叫什么刑法呀?现在剃胡须是男人天天做的事

  • 宋绶: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又是怎么成一代北宋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名臣全表,欧阳修宋绶,北宋名臣的详细资料

    我叫宋绶,是真、仁宗年间的名臣。回顾自己的一生,我自认为对大宋是颇有贡献的。朝廷也很认可我,追封我为燕国公。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自己吧。我的外祖父杨徽之,历经五代到北宋几朝,文采十分出众。爸爸叫宋皋,曾经担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等职位。我从小就跟别的小孩子显得有些不同。一是我继承了父辈的文学才能,从小就是“

  • 烛影斧声,这一千古谜案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斧光烛影之谜,斧声烛影中国四大悬案,宋朝斧光烛影咋回事

    众所周知,宋朝建立后的第一次皇位传承,留下了“烛影斧声”这一千古谜案。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场谜案始终是众说纷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干预,事情的真相或许将永无出头之日。但透过现存史料的蛛丝马迹,我们多少还是能够一窥该案的是是非非。那么,这场谜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宋太祖的死和宋太宗的继位之间,到底有没有阴

  • 被神化过度的刘伯温:他的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成没牙的老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的野史逸闻、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逐渐偏离了他的本来面目,被神化过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俨然成为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半仙”,与正史中他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在真实历史中,刘伯温的特点有两项:一是长于用兵筹谋,他虽是文人,却熟读兵书,胆识过人,战争年代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