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的历史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很少有人提起呢?

五代十国的历史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很少有人提起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24 更新时间:2024/1/22 2:57:31

因此,可以通过他有趣的了解一下五代十国的情况,他就是郭威

郭威当上皇帝后,有一次去淮南调查民情,当地百姓告诉他,朱温早年征伐这里时,将缴获的上万头耕牛给百姓使用,然后向百姓征收牛租,时至今天的后周,还在征收,而当年的牛早就死了。

郭威当即下令废除了这项既过时又累民的税收。他不仅听当地百姓讲天下大事,也回忆起了自身经历。

公元907年,郭威的父亲郭简在战乱中被刘仁恭所杀,这年才4岁的郭威便随母亲由顺州逃难到潞州去。可是在途中,母亲又不幸辞世,郭威只好由姨母抚养成人。也正是在这一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给他,他便在开封称帝,国家正式步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三,因其父早死,母亲便带着他们三兄弟投奔刘崇家打工为生。但是由于他们三兄弟经常偷懒,刘崇因此很厌恶他们。

(朱温)

877年,本来就不喜欢从事生产的朱温于是叫上哥仨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唐僖宗被他们打得不得不逃往成都。朱温也因功被黄巢任命为防御使。

但是,在与王重荣交战被击败后,朱温连写了10封信,请求黄巢派兵支援,却都没有回信。朱温因此断定跟着黄巢没什么前途,再加上手下的劝说,于是就投降了王重荣。

王重荣立刻就写奏章上报给唐朝廷。看到骁勇善战的朱温投了降,唐禧宗像捡到宝一样开心的说:“此乃上天赐予我的上将啊!”(殊不知是灭唐上将)于是立即下诏授予朱温左金吾大将军,并赐名他“朱全忠”。次年,唐僖宗又任命他为汴州刺史和宣武军节度使,并要求收复京城后才上任。

不到4个月,黄巢被逼出长安,朱温进入汴州,上任节度使,他从此以汴州为大本营。884年,朱温看到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很能打仗,并且手下有一支很精锐的部队,于是请求他一起攻打黄巢起义军。

这年4月,两人联合果然在中牟消灭了黄巢。5月14日,朱温在上源驿大摆筵席犒劳李克用。席间,多喝了几杯的李克用酒后吐真言:“幸好全忠归降得早,不然的话,也是跟黄贼一样的下场!”

李克用的话让朱温怀恨在心,而且朱温觉得李克用军力强大,必定是自己将来的劲敌,于是当晚想趁李克用喝醉留宿于上源驿客站之机杀掉他。朱温派兵将李克用住宿之所层层包围了起来,然后往里投火把,欲图烧死李克用。

朱温设计得天衣无缝,认为当晚李克用必死无疑。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阎王爷暂时还不想收留李克用。当天夜里,一场大雨浇灭了李克用住宿处的火势,李克用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

(李克用)

此后,李克用与朱温不共戴天。

李克用逃回自己的营地后,向唐僖宗告了朱温一状,并请求对朱温用兵。唐僖宗怎么舍得失去朱温呢?于是加封李克用为陇西郡王,并说:“你俩都是我的爱将,是唐朝的顶梁柱,不能互相残杀。”僖宗并未怪罪朱温。

非但不怪罪,而且朱温在与黄巢余部交战过程中,时胜时败,失败则罢,每次胜利却都加封朱温。朱温又趁机假借皇帝诏令到处征兵,就这样他的势力不断的扩大,以致他在汴州高兴地说:“我的大事可以成了。”

僖宗死后,继位的唐昭宗更是成了朱温的傀儡皇帝。

朱温为了扫除自己登基的障碍,斩除李唐根基,先后杀害了丞相和宦官及皇帝的身边人员共1000多人,这样唐昭宗便成了朱温的刀俎之肉。

忠于唐朝的李克用看到朱温要篡唐,于是号召天下起来反朱温,同时联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西川节度使王建、襄阳节度使赵匡凝讨伐朱温。

朱温为了放心与李克用交战,索性杀了昭宗,立13岁的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907年4月,早就想当皇帝的朱温等得实在不耐烦了,于是逼迫唐哀帝把皇位禅让给他。朱温正式称帝,改元开平,国号梁,把汴州称为开封府,作为东都。唐朝就此灭亡,跨入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史称后梁。

称帝后,朱温立即组织力量攻打李克用,但李克用也不是那么容易打的。

不过,第二年李克用病逝,临终前拿出三支箭对儿子李存勖说:“这三支箭都分别代表我的一个敌人,就是朱温、刘仁恭、耶律阿保机,你一定要替我杀了这三个敌人。”

朱温得知李克用的死讯后,以为可以消灭李克用部队了,谁知几次交战都败在李存勖手下。气得朱温感叹地说:“李克用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同样厉害,不比他差,我的儿子能有这么厉害就好了。”

朱温作战能力超群,但他的荒淫乱伦也超群。他的长子朱友裕死得早,因此称帝后不知道立谁为太子,几个儿子都不成器,如同猪狗,于是他就趁诸子在外统兵,将儿媳召入宫中,与之私通,看哪个儿媳最让他开心,就立哪个儿子为太子。

结果他的养子朱友文的老婆玩得他最舒服,于是就立朱友文为太子。老二儿子朱友珪得知消息后,派遣几百亲信化妆潜入宫中,杀死了朱温,随后伪造诏书赐死朱友文,自己称帝。

可是朱友珪本来就人脉少,这次是弑父篡位,就更不得人心了。于是朱友贞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联合大将袁象先发动宫廷政变,结果朱友珪被逼自杀,朱友贞成了后梁末代皇帝。

正当后梁起内讧时,李存勖在北方一边击退契丹的入侵,一边夺取了许多个州镇。这时的李存勖事业很得意,因为朱温的儿子帮自己杀了第一个敌人,接着在后来的一两年里又俘获了刘仁恭并处死了他。到923年,李存勖已占据北方十三个节镇、五十多个州。

于是李存勖于这年,在诸州镇的劝进下,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因他坚称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故而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朱友贞看到李存勖称帝复唐,就生气了,心想我们刚刚把唐朝灭了,你又来兴唐,于是就兵分多路去攻打后唐,谁知由于兵力分散,造成汴州城内空虚,被李存勖乘虚攻入汴州,朱友贞气得自杀,后梁就此灭亡。

另一方面,后唐建立时,东南各割据政权纷纷向后唐进贡称藩,唯独西南蜀地不肯臣服。于是李存勖决定兴兵讨伐。

李存勖先假装与他们议和修好,前蜀国主王衍信以为真,于是麻痹大意,很快便被李存勖一举击败。至此,后唐拥有大半个中国,盛极一时。

(李嗣源)

可是,不到两年,李存勖也荒怠政务,纵容宦官(唐末逃匿民间的宦官投靠于后唐的有1000多人),他又爱唱戏,以致伶人乱政,听信宦官的话,诛杀功臣,猜忌中心耿耿的李嗣源。

于是,许多大臣和将军逐渐反对李存勖,转而支持李嗣源。926年,年已60的李嗣源在李存勖灵柩前即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位。

李嗣源在位的七年里,杀贪腐、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体查民间疾苦,可谓是国泰民安。只不过他的几个儿子不争气,为争夺皇位而兵戎相见,最终在933年,连病带气而死。

李嗣源死后,长子李从厚刚继位,养子李从珂就发动兵变杀向洛阳,其姐夫石敬瑭帮他抓获李从厚来请功,结果李从厚被从珂派人杀害。

李从珂即位后,总觉得姐夫石敬瑭会来谋自己的皇位,于是为了削夺石敬瑭的兵权,就想把他调离河东这块老根据地。这让石敬瑭极为不满,但又不敢明面反对。

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后,石敬瑭怕李从珂,故而不敢回河东去,急的不像人样。后来经母亲曹太后的求情,又看到石敬瑭瘦成这样,估计构不成威胁,于是就放了他回去。

石敬瑭回去以后一边在首都来客前继续装病,一边以契丹袭扰边境为由,向李从珂要大批军粮。李从珂竟被蒙在鼓里。

看看准备的差不多了,石敬瑭于是故意激怒李从珂发兵来打。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抵挡李从珂,又得知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正在求救契丹,并以割让河东为条件。

石敬瑭便立即以割让幽云十六州(河北与山西北部地区)为条件,派桑维翰来到契丹帐内,向耶律德光跪下哭着说:“请主人放弃赵德钧之请,帮帮我们石敬瑭!”。石敬瑭这叫“孙卖爷田不心疼”,另外每年还向契丹进贡大批财物,以儿皇帝自称。

正找借口南下的耶律德光高兴坏了,于是立即领兵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

936年11月,石敬瑭在耶律德光册封下在柳林(太原)称帝,以山西的简称“晋”为国号,史称后晋。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

唐朝末年,那些南方遗留下来的节度使政权本来就有很多不服从中央调度,如今看到石敬瑭竟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而且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爸爸,就瞧不起石敬瑭了,有的官员比如应州指挥使郭崇威索性挺身南归。

其实,就连石敬瑭的亲信刘知远也对他这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也表示反对。刘知远对石敬瑭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贿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日后中原更易遭侵袭,悔之莫及。”可石敬瑭仍一意孤行。

942年(天福七年),契丹遣使来向石敬瑭要吐谷浑之鼎,由于他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他的“父皇帝”,最终忧郁得病,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

石敬瑭死后,他的养子石重贵被众臣拥立继位。但石重贵这个人觉得老爸向契丹主称“儿皇帝”太羞辱,于是他继位后没有像石敬瑭那样讨好契丹了。这就惹怒了耶律德光,让举兵南下,想来教训石重贵。

在将士们的英勇抗击下,石重贵打了一两次胜仗。可石重贵有些骄傲自满了,觉得契丹也就如此而已,于是整天和他的婶婶寻欢作乐(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立马就跟寡婶成了亲)。

另一方面,刘知远看到石敬瑭驾崩后,觉得机会来了,于是着力经营太原,加强自己的实力,大量聚集财富,契丹南下来打石重贵,他既不出兵救援,也不抗击契丹,只是冷眼旁观,静观其变。

契丹打下汴梁,灭亡后晋后,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建立辽朝。刘知远假装派人奉表于辽朝皇帝,耶律德光心里高兴,于是呼其为儿,并赐予木拐,就是说把他当作自己统治中原的拐杖。

耶律德光攻下汴梁后,没有杀掉石重贵,而是把他监禁了起来。但是契丹人在中原的统治经常遭到中原民间武装的反抗,契丹人死伤惨重。这让耶律德光很头疼。

耶律德光很想回辽宁去安逸一段日子,于是交代他在汴梁的傀儡人员一些相关事宜,押着石重贵一行回辽宁去了。

刘知远表面上说要去营救石重贵,但实际走到寿阳便又转回太原。他趁契丹人北上,中原空虚之际,渡过黄河,进入洛阳,杀死辽扶植的人员,自己称帝,他对外宣称说:“我是刘邦的后人,所以国号也跟他的一样,叫汉。”史上称之为后汉。

刘知远坐上皇位仅一年就病死了。于是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史称后汉隐帝。当时朝中的几位大官如宰相苏逢吉、管机政的枢密使杨邠、掌出兵作战的枢密使郭威、统率禁兵的史弘肇、管财政的王章,这些大臣都最有权力,但是武断专横,各行其是,搞得朝中乱成一团。

这些人中只有郭威比较有知识,他留心搜罗有才能的文士,并取得了好感。

这里说一下郭威,在18岁时便应募来到李克用这边的泽潞节度使李继韬账下当兵。由于他勇力过人,被李继韬看中,于是带在身边做亲兵。后来李继韬因叛变而被李存勖所杀,其军队被编入从马直,郭威由于能书又会算而被任为军吏。

刘知远任侍卫亲军都虞候时,十分器重郭威,任河东节度使后,也将郭威一直带在身边。刘知远称帝后,又任命他为枢密副使,隐帝时升任为正使,他多次统兵征伐,都有功勋,在军中穿幅巾短衣,与军士无异,皇帝所赐钱财,都分与诸将和军士,因此在军中威信很高,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汉隐帝由于很厌恶他老爸遗留下来的那些大臣,于是想找机会将这些大臣换为自己的亲信。

终于在950年的一天,汉隐帝趁郭威出征时,派人杀死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以及郭威的老婆和儿子,随后又派使者到魏州去杀郭威。

郭威被迫起兵,下令攻入京城,准许抢掠朝中文武百官财物十天,汉隐帝刘承祐在劫掠中被乱军所杀。

当时,郭威看到刘崇在太原拥有强兵;许州忠武节度使刘信;刘崇的儿子刘赟在徐州当武宁节度使,如果要起兵反汉,那他们三个节度使联合起来,郭威是难以抵挡的。

郭威心里谋划:假装立刘赟为帝,瞒过刘崇和刘信,等刘赟走近汴京时,再趁机连刘信一同除掉,单独剩下一个刘崇就容易对付了。

于是郭威让李太后下令立刘赟继皇位,并派冯道等大臣去徐州奉迎。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拥立继皇位,刘崇当然是高兴了,可他不知此为郭威之计谋。

这年,也就是951年,边境来报辽兵又来侵犯,已攻破内邱、饶阳。郭威率大军去抗辽,又让李太后下令王峻暂管国事;令王殷暂管军事(此二人当然都是郭威的心腹)。

郭威大军来到澶州时,将士们都觉得刘家已不得人心,建议郭威称帝,随即将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而同时在国内,王峻和王殷也已派人将还未到达京城的刘赟拘押了起来,并以太后之令,废刘赟为湘阴公。刘信闻讯自杀。

至此,郭威正式登上皇帝位,改元广顺,因郭威自认为是周朝虢(guó)叔后裔,故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郭威即位后,自己带头节俭,并下诏禁止各地进贡奇珍异宝和山珍海味;砸碎宫中原有的金银玉器,以表自己厉行节俭的决心。

为了尽快改变晋代以来残破的社会经济,郭威下诏奖励耕殖,招抚流亡,平均赋役,恢复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经济。这些措施都有力促进了后周国力的增强,为以后的征战打下了基础。

可是,三年后的954年,郭威就驾崩了,由于他自己没有儿子,临终前就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柴荣。

柴荣即位后,继续推行利国利民的政策,并西败后蜀,南摧南唐,北破辽国,使疆域扩大了很多。

959年,柴荣突发疾病,不久驾崩,传位给年仅7岁的柴宗训。970年,大将赵匡胤学着了郭威的手法,以“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逼迫柴宗训禅位于他,结束了五代历史。后来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匡义逐步统一了南方各地。

五代十国时间短,朝代政权多,基本没有什么名垂千古的趣味故事,尽是些打打杀杀,可以说从开始到结尾都是篡位的故事,这应该就是很少人去提它的原因吧!

更多文章

  • 隋末西秦霸王薛举,如何大败李世民?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薛举和李世民,李世民打薛举开创盛世,薛举是何人

    起兵称王薛举本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其父薛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薛举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称雄于北方边地。隋朝大业(605年—618年)末年,薛举担任金城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时逢年荒民饥,陇西盗贼蜂起,金城县令郝瑗为讨伐贼寇招募兵卒

  • 武则天活了81岁,临死前说的10个字,让武家免遭灭门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活了多大死掉了,武则天死前说的十个字,武则天临死时说的话

    说起会权术之道的女性,武则天是当之无愧的。她的身上有太多神秘气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可谓一股清流直接将女性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当时女官的比例是历朝历代最高的。但如此聪明的女人心里也有着难以解决的难题,比如武则天在称帝之后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立太子的事情;二是如何在她死后保全武家。为了平衡

  • 唐朝文人爱“狎妓”,甚至还以有“虱”为荣,这种风气是怎么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十分的宽泛,开放了录取的规模,还打破了传统,不敢是官宦子弟、将校子弟,甚至连寒门、商人子弟,都有入仕的机会。尤其是晚唐时期,录取寒门子弟入仕,已经蔚然成风。到底被推崇到什么程度,就连宰相薛元超,也以不是进士及第为平生三大恨之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科举入仕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根据权威

  • 他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篇却力压李白、杜甫,被誉为“唐诗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甫和李白谁的诗多,杜甫给李白写的最经典的两句诗,杜甫李白的最出名的十首诗

    盛唐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光是《全唐诗》内收录的,就有49403首(四万九千四百零三),像是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都有大量诗篇收录在册。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要问所有唐诗当中,哪篇才是唐诗之最,肯定很难讨论出个具体的答案出来,比如说白居易的《琵琶

  • 房玄龄当宰相的时候,从来不说自己是功臣,但他的功劳却是最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房玄龄和谁一同做宰相,房玄龄有当宰相吗,房玄龄醋坛子里走出来的模范宰相

    据说,房玄龄做官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善于用人。他眼光独到,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并能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其二是绝不居功自傲。房玄龄博览史书,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为避免功高震主,他一直牢记“谦虚”二字。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一直恪守臣节,为此深得唐太宗的喜爱。公元579年,房玄龄在一个官宦之家出

  • 众人都认为“王维”是诗人,当纪连海说出他的身份,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一期节目中,学者纪连海先生专门讲到了王维,并站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他的画作和画作影响力,作者基于此也关注到了王维的画作。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名门,30岁状元及第,前半生官场尚顺,后半山痴迷山水。王维诗作,以五言见长,多咏山

  • 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为什么很少再露面,他究竟去干什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如此,秦琼的地位还是无人能够撼动的。传说,武则天时期,曾经禁止吃羊肉。秦琼家里办喜宴,好像是一个孙子看喜的。喜宴就上了羊肉。有个人对秦琼不满,就怀里揣着一块羊肉,到武则天那里去举报。武则天当时没有说什么,结果有一次退朝后,秦琼和那个举报的人最后离开。武则天就对他说,请客吃饭不要紧,不过千万不要请

  • 她13岁成李治妃嫔,42岁再嫁女皇儿子风光无限,却被孙子一刀毙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治的哪个妹妹被驸马所杀,李治妃子排名,李治最有名的公主

    平阳昭公主是唐朝开国将领,对,你没看错,人家身份不仅是开国公主,还是开国将领,跟她弟弟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那种,丈夫是武将柴绍。平阳昭公主是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中唯一一个军队送殡的女性,由此可见地位之高。再加上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风评也很高,导致一代女皇武则天横空出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曾提到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为什么要杀三王,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和太子什么关系,李泌曾提到唐玄宗一日杀三王

    我认为这部剧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不断的解释唐朝时期的历史,今天就来讲讲,剧中李必曾提到过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隆基与武惠妃之间的那点事李泌提到圣人一日杀三王,这个圣人就是李隆基,三王其实就是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太子,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哪有皇帝一天杀掉自己三个儿子的事情,在

  • 他才高八斗,曾深受武则天赏识,为何却被后人骂作“败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后人评价武则天,武则天重用的名臣中最有名的是谁,武则天的事迹与后人的评价

    早期的宋之问其实是十分光彩夺目的,有次武则天游历洛阳龙门香山寺,叫来百官一起吟诗作赋,谁能最快作出一首诗,将赏赐锦袍,并叫当时的才女上官婉儿作为裁判定夺。赏赐锦袍可是至高的荣耀,听到这个消息后,百官纷纷作诗,想要一决高下。结果,当时的左史东方虬抢先作出了一首名叫《咏春雪》的诗歌。于是,东方虬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