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乃是出身千秋不衰的河东裴氏,在公元680年成为宰相,深得李治看重,将他看作顾命大臣,从682年开始将他派给太子李显当心腹,并在次年病重时命令他辅佐李显监国,任中书令执掌政事。
但大家也都知道,什么唐中宗唐睿宗的,在此时都不过是傀儡,真正掌权的乃是武后武则天。裴炎虽然是李显的辅政大臣,但在听闻李显痴迷韦后,甚至说出:“我就算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韦后之父)都没什么”这种话后,大感失望,决心跟武则天一同废黜李显,改立李旦为唐睿宗。
如果单看这件事,那么说裴炎是武则天的人倒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他效忠谁都不可能真正效忠武则天。为何这么说?因为他之所以会跟武则天一同赶李显下台,正是因为他效忠的是整个李唐皇室,而非某任帝王;连一个本来就是李家的皇帝如果可能危害到唐朝统治,都会被他毫不留情赶下台,更别说武则天这个武家人?
因此当武则天权势日渐增大,野心完全压抑不住后,裴炎开始站在武则天的对立面,处处跟她作对,甚至在武则天准备立武氏七庙,追封先祖为王后,直接拿吕后一家子为例去形容武则天,引起武则天不快,由此引发了关于“青鹅”二字的文字狱。
文字狱是古代一种特殊的罪名,为何说其特殊?因为定罪的原因往往是统治者故意曲解一些文字的意思,强加谋反罪名给一些人,因此才被命名为文字狱。《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在人们一般印象中文字狱比较严重的时期是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为此获罪者不知凡几,比如说什么吕留良案、年羹尧案、“古稀罪”案,比比皆是;这些获罪者要不满门抄斩,要不全家流放边疆,比如说著名的宁古塔,文人思想受到严重束缚。但实际上文字狱在历朝历代均可得见。
武则天越来越明目张胆的做法不仅引起了裴炎的反对,众多效忠大唐的臣子也都不满她,纷纷起兵造反。公元684年,英国公徐敬业就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决定借此机会,干脆一同将裴炎也给除去,便以谋反罪将他给抓了起来。
百官们肯定不肯啊,纷纷为其喊冤求情,表示裴炎不是这种人一定是错怪他了。武则天直接甩下一张裴炎写过的纸条,只见上面公然写着“青鹅”二字。武则天怒道:“将字拆开来看!”原来这“青”字可拆成“十二月”,“鹅”的繁体则可拆成“我、自、与”。
武则天以此为理由来判定裴炎就是专门呼应徐敬业,大家明知这是一起文字狱陷害,但实在拿不出其他证明,哪怕以身家性命力保裴炎都无法。裴炎自知这是死局,无奈叹道:“宰相入狱,再无生理!”
同年10月,裴炎去世,直到公元710年,才由唐睿宗李旦为其平反。
参考资料:《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