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繁荣强大的北宋,为什么因为金朝灭亡了?

繁荣强大的北宋,为什么因为金朝灭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05 更新时间:2023/12/21 12:22:36

北宋时期经济是非常繁荣的,登基户数达到2000万,人口达到一亿以上。可以说北宋在很多方面要比唐朝盛世时期还发达。可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区区十二万金兵的侵略下,竟然四处溃不成军,连首都都守不住。最后大批皇亲贵族被直接掳走,无数人民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实力如此强大的北宋为何会积贫积弱,不堪一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昏君奸臣

宋徽宗作为手握大权的最高统治者,不好好治理国家。却以游山玩水,琴棋书画为乐。虽然他的书画水平很高,却把国家治理的一塌糊涂。蔡京因为投其所好,苦练书法,并且左右摇摆,开始不断地政治投机。最后成为执政。他和宋徽宗简直一拍即合,宋徽宗在皇宫里沉迷书画。他在朝廷里四处安插党羽,顺便设立各种新税,征收供宋徽宗玩乐。然后他把和自己政见不同的500多名官员全部贬官流放,把支持自己的爪牙全部升官重任。把忠臣良将统统列为“奸党”。当然这些都是在“书画皇帝”宋徽宗的支持下进行的。蔡京还和宦官童贯梁师成、李彦,以及王黼、朱面力等人组成了“六人”小组,表面上标榜自己是为国为民的团体,实际上连市井无赖都知道他们六个人是国贼。

二.指挥不力

宋钦宗这个皇帝,在位22年,换了26任宰相。为了自己的享受可以说是无所不为。朝廷招揽了大量的忠臣良将,可是他从来不任用。像李纲等人都是在诸多官民共同请愿之后才任用。解国金兵刚刚被打退,就立刻再罢免掉,然后继续去享乐。最后金兵大举进兵之后一个炮手向入侵的金兵开炮竟然被奸相下令处死,不允许得罪金兵。这和历代亡国政府的特点都一样,外敌入侵首先是求和并且出卖内部劳动人民的利益,如果人民自发抵御外实力侵略他还会帮忙镇压。只要统治阶级那群人能安逸享受,就不惜出卖一切。然后统治者信任六甲神兵,相信会有天兵打退侵略者,估计是宋钦宗等人终日纵情声色脑子烧坏了。竟然在金兵不断增兵的时候以各种理由把千里迢迢前来勤王的几十万大军各种遣散。最后金兵源源不断终于增兵到了十六万人,而宋军却由几十万人变成了七万人。结果三千多赵宋皇室被掳走,当然还有他们剥削全国劳动人民的血汗也被金兵全部带走。可以说,宋钦宗是金国派到宋国最成功的一个内奸,他成功的利用自己皇帝的权力把一场又一场完全可以打赢的仗打成了国都陷落,然后他依然不放弃,自己跑到金营继续议和,真的是“感动”民心。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领导的一群狮子。”而靖康之耻是因为指挥者根本连绵羊都不是,而是一直肥猪。

三.朋党之争

亡国的共通点又来了,对外战斗是怎么都不行。内部争斗却非常在行,平常争权夺利也就算了。在金兵打到国都,兵临城下了。整个朝廷还是不能万众一心,而是继续以往的絮叨模式,开始各种争执,各种党政。大家对人不对事儿,关系不好,行啊,能力出众也不让你带兵。就不让你出战。很多大权在握的大臣出口就是:“陛下啊,这人口出狂言,断断不能重用,还是要和金兵议和为上啊!”这种臣子再加上一个猪脑子的皇帝,结果可想而知。本来抵抗金兵,联络队伍这么简单的一个决策,朝廷议论十几天到最后城破才彻底知道结果,投降。可以说北宋的朋党是亡国的一大原因。就算金兵不来北宋朝廷一样也是混乱不堪的。朝廷需要的是直臣,而不是勾结在一起谋取私利,甚至在关键时候因私废公的人。

四.制度僵化

北宋时期本身经济是非常繁荣的,王安石变法的“富国强兵”之法也确实充实了国库。但是到了宋钦宗时期,各种奢侈享受硬生生的把国库彻底耗光了,北宋又出现了财政赤字。朝廷入不敷出,而且北宋因为赵匡胤是黄桥兵变得了皇位,所以非常害怕地方谋反。唐朝安史之乱是因为朝廷给与地方藩镇过多钱粮。结果到了北宋时期竟然不给地方财政,全部上交中央。这就导致地方没有办法组织对抗,只有靠中央。中央国库都叫统治者花空了,根本就无暇管地方,就这么完了。而且另外一方面,对于武将过度防范,多年不修战备。这些种种僵化得制度一直捆绑在北宋身上,导致了国力衰弱。

北宋灭亡是因为昏庸皇帝和奸臣祸国殃民以及制度多年不更新以至于僵化导致的,而金朝却在不断学习北宋,从完全得游牧民族发展成了半耕半牧得民族。这样此消彼长,北宋灭亡就成了必然。但是如果北宋内部的统治者能够任用贤明,那北宋无论如何都不至于灭亡。北宋是从后周手里得的国。后周柴世宗北伐辽朝的时候,亲自带兵冲锋,辽军“望风披靡,溃不敢当”。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中的三关三州十七县,可惜柴世宗却因为在消除四方割据中积劳成疾病发而死,到了后来已经从自幼深刻体会人民苦楚,以天下为己任的开国之君变成了如猪狗一般的继任皇帝,国家怎能不亡?统治阶级若能人人如岳飞一般,精忠报国。使得“文死谏,武死战”。国家又怎么会灭亡呢?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的北宋被金朝灭亡的教训应当被后人铭记。

更多文章

  • 此人被杀后,明朝的辽东彻底无解,不然大明何至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辽东广宁,大明辽东高清大图,明朝十大残暴事件

    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刻苦强记。在28岁那年考中了乡试第一名,次年又中进士。在大明帝国那段波诡云谲的岁月里,时势造英雄。放牛娃出身的熊廷弼在考中进士那一刻,估计也不会想到,他将会是影响大明帝国走向的风云人物!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杨镐指挥的十二万明

  • 二郎神“神器”究竟有多强?换在古代威力如何,看看水浒传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郎神六大绝世神通,二郎神图片,水浒传里有二郎神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她独特的文化蕴含上,更加体现在其几千年古代人民的智慧积累,尤其是在关于古代的众多野史正史中小编尤其喜欢其中的武侠片段,特别是金庸老先生写的那一部部武侠剧简直是满足了小编脑海中对于侠客的所有幻想呀不过武侠剧终究只是武侠剧,在古代中虽然说有江湖的很多故事,但是像金庸的武侠剧里

  • 朱棣靖难成功,坐上皇位,其他的二十多位藩王都不反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靖难前参加过哪些战斗,朱棣靖难多亏了谁,朱棣靖难的成功率

    第一 实力上的差距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去太子朱标和早夭一子,其他的儿子都被他敕封为藩王,藩镇全国各地。但是相对塞边九王,内地的藩王实力要相对较小,而此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已经去世,而辽王朱植又被建文帝召回,蜀王朱椿则本就模棱两可,态度暧昧。如此一来,唯一能够对朱棣构成威胁的也只有镇守宁城的宁王朱

  • 一心为崇祯分忧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为何最终还是被崇祯杀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错杀三个大臣,被崇祯坑死的兵部尚书,崇祯兵部侍郎

    这时的朝堂之上,大臣们还是喊打喊杀,个个义愤填膺,要坚决的打下去。两面都无法不妥协,就导致了一个可怕局面——流贼被官军打得奄奄一息之时,后金打来了,关外战线吃紧了,必须从“剿贼”前线抽调大军支援关外,导致流贼死灰复燃;或者是辽东刚刚打败清朝,想要巩固阵地、收复失地之时,流贼势头又起来了,又需要抽调辽

  • 朱元璋写了一首打油诗,沈万三不以为然,哥哥沈万二却说:快逃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罚沈万三,朱元璋流放沈万三的借口,朱元璋用一文钱干翻沈万三

    常言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可有些时候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低调一点为好,尤其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如果稍有不慎,太过张扬的话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历史上可是有真实的案例的。就比如明朝时期有一位富可敌国的商人名叫沈万三,他为了讨好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不吝钱财,各种溜须拍马。可因为行事

  • 张居正为了预防新政改革,人亡政息,奏请万历皇帝重修《大明会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历皇帝抄家张居正,超清万历首辅张居正,万历十五年张居正简介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由明代官府修撰的《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法律典籍汇编而成的《大明会典》正式予以颁行,这不仅标志着作为明代基本法的律、例和会典,均在万历十五年这一年成熟和定型,而且,展现出明代法制的完备体系和终极样貌,成为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巅峰和

  • 韦太后杀死柔福公主:宋高宗和韦氏掩盖真相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和韦太后,韦太后回南宋南宋发生了什么变化,韦太后在金国的孩子回宋朝了吗

    在与外臣生子这一点上,韦太后与秦太后芈月有相似的经历。但不同的是,芈月是主动的,韦太后是被动的。而更大的不同在于,这位韦太后比芈月凶残,竟杀死了先帝宋徽宗的亲生女儿,也就是知道她在北朝为外臣生子底细、与她同侍一夫的徽宗之女柔福帝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靖康之役中,韦太后作为金朝的俘虏,被押解至上京(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允炆建文,靖难后建文旧臣都赶哪去了,建文帝为什么输在靖难之役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顺利登基,他听信了幕僚的建议,要削藩,革他叔叔们的命,这也给朱棣造反找到了借口,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朱棣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朱棣统领大军开进天京金川门,当朱棣进入皇宫时,宫中以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朱棣入宫后,清宫

  •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缸里面的那个人是谁,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光砸缸的背后真相,司马光砸缸内幕,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孔融三岁让梨的故事,朋友们是知道的。小小年纪的孔融便知道尊敬父母,知道谦让,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美德。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孔融长大之后投奔了曹操成为了一名谋士,他最后被曹操所杀,竟是因为不孝。孔融经历存在这么大的反差,是让人想象不到的。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历史小故事,大家也是非常了解的,在我们的语文课本

  • 此人变卖家产买官,成千古名将,若不死,明朝或许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历史上的千古名臣,明朝人物排名一览表,历史上的明朝传奇人物

    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才让当官的比普通人显得更优渥,所以很多人都很想做官,这也促进了古代捐官制度的产生。为了做官,实现自己的毕生理想,戚继光不惜为此变卖家产,散尽家财,不过他也没有辜负自己的付出,成为了千古名将。关于戚继光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的,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在抗倭这件事情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