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被杀后,明朝的辽东彻底无解,不然大明何至于此

此人被杀后,明朝的辽东彻底无解,不然大明何至于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60 更新时间:2024/1/18 18:44:14

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刻苦强记。在28岁那年考中了乡试第一名,次年又中进士。在大明帝国那段波诡云谲的岁月里,时势造英雄。放牛娃出身的熊廷弼在考中进士那一刻,估计也不会想到,他将会是影响大明帝国走向的风云人物!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杨镐指挥的十二万明军惨败,从此明朝在辽东的优势一去不返,明朝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

战后主帅杨镐被捕问罪。明朝立即起用了在湖北家乡赋闲的熊廷弼,来接替杨镐的职位。

其实,早在万历三十六年起,在辽东待过几年的熊廷弼就锋芒出现,深知辽东局势。当年李成梁向女真主动放弃宽甸一线的领土800余里,熊廷弼就曾断然反对,并上书弹劾李成梁。结果是李成梁因朝中有人,此事居然不了了之,实在可恨。

当时熊廷弼在辽东数年,关心民间疾苦,积极发展生产。史载“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辽人奉之为神,几年内就屯积粮谷三十万石。可知熊廷弼是个干实事的人,能力要比杨镐那个高出不少,所以在萨尔浒大战之后,明朝任命熊廷弼经略辽东是正确的。

熊廷弼进入辽东后的形势,是辽东边事已经在恶化。到达辽阳后,熊廷弼手下仅有数千老弱病残之兵。因此他采用以坚守为主、伺机反攻的务实方针,修缮城堡工事,练兵备战,构筑起有层次的军事防线,渐渐稳定住了局面。后来努尔哈赤率大军进攻沈阳,熊廷弼激励士气,亲往前线督阵,击退了努尔哈赤,保住了沈阳这一辽东重镇不失。

虽然前线是暂时稳定住了,但熊廷弼的日子却不是那么好过。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年底到次年二月,他三次派人进京领饷银,朝廷一个子都没给。日子过得甚是艰难!

其实,没钱没粮也难不倒熊廷弼,没钱可以借,没粮可以自己开垦种植!然而,最终给予熊廷弼致命一击的,却是大明内部的党争!

即位不久,与熊廷弼有仇隙的姚宗文伙同刘国缙等人上书告御状,颠倒黑白,将熊廷弼贬得一无是处。就连东林党的重量级人物杨涟也上书说“熊廷弼功在支撑辛苦,得二载之幸安;咎在积衰难振,怅万全之无术。说白了就是要熊廷弼下台。客观来讲,杨涟这个人,有时还是常替熊廷弼在朝中说好话的,但是在这件事上,他绝对是有责任的。

天启连核实都没认真核实,上来就将熊廷弼给革职了,并委派袁应泰为辽东经略。而袁应泰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外行。沈阳之战中,袁应泰错误的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轻率的出城野战,身陷重围,导致明军全都战死城外。沈阳沦陷,熊廷弼当初千辛万苦经营住的辽东局势,自此被袁应泰毁了。

明廷此时后悔莫及,只能再次启用熊廷弼。可惜今时不同往日,辽东70余城尽失,沈阳、辽阳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重镇也丢了。最要命的是当时手握重兵的辽东巡抚王化贞和熊廷弼的战略方针背道而驰。

熊廷弼的方针很务实,首先固守广宁;然后登陆辽东半岛,插入努尔哈赤的大后方,让其不得安宁(后来在皮岛的毛文龙用这一招就搞得后金如芒刺在背);最后伺机一步步向失地蚕食,以及联合朝鲜牵制努尔哈赤。而王化贞的策略是“画地分兵驻守”,沿着辽河,分六营,平摊一线,把敌人堵在辽河对岸。历史证明,王化贞错了。

公元1622年,明朝和后金的广宁之战,王化贞的错误决策导致十几万明军全军覆没。自此,山海关外明朝领土尽失。熊廷弼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关外几座孤城,护送百姓入关。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京城为之震惊。最终熊廷弼在阉党魏忠贤等人的谗言下入狱,不久被处死。

一代大将熊廷弼陨落!至此,大明的辽东无解!

更多文章

  • 二郎神“神器”究竟有多强?换在古代威力如何,看看水浒传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郎神六大绝世神通,二郎神图片,水浒传里有二郎神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她独特的文化蕴含上,更加体现在其几千年古代人民的智慧积累,尤其是在关于古代的众多野史正史中小编尤其喜欢其中的武侠片段,特别是金庸老先生写的那一部部武侠剧简直是满足了小编脑海中对于侠客的所有幻想呀不过武侠剧终究只是武侠剧,在古代中虽然说有江湖的很多故事,但是像金庸的武侠剧里

  • 朱棣靖难成功,坐上皇位,其他的二十多位藩王都不反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靖难前参加过哪些战斗,朱棣靖难多亏了谁,朱棣靖难的成功率

    第一 实力上的差距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去太子朱标和早夭一子,其他的儿子都被他敕封为藩王,藩镇全国各地。但是相对塞边九王,内地的藩王实力要相对较小,而此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已经去世,而辽王朱植又被建文帝召回,蜀王朱椿则本就模棱两可,态度暧昧。如此一来,唯一能够对朱棣构成威胁的也只有镇守宁城的宁王朱

  • 一心为崇祯分忧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为何最终还是被崇祯杀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错杀三个大臣,被崇祯坑死的兵部尚书,崇祯兵部侍郎

    这时的朝堂之上,大臣们还是喊打喊杀,个个义愤填膺,要坚决的打下去。两面都无法不妥协,就导致了一个可怕局面——流贼被官军打得奄奄一息之时,后金打来了,关外战线吃紧了,必须从“剿贼”前线抽调大军支援关外,导致流贼死灰复燃;或者是辽东刚刚打败清朝,想要巩固阵地、收复失地之时,流贼势头又起来了,又需要抽调辽

  • 朱元璋写了一首打油诗,沈万三不以为然,哥哥沈万二却说:快逃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罚沈万三,朱元璋流放沈万三的借口,朱元璋用一文钱干翻沈万三

    常言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可有些时候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低调一点为好,尤其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如果稍有不慎,太过张扬的话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历史上可是有真实的案例的。就比如明朝时期有一位富可敌国的商人名叫沈万三,他为了讨好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不吝钱财,各种溜须拍马。可因为行事

  • 张居正为了预防新政改革,人亡政息,奏请万历皇帝重修《大明会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历皇帝抄家张居正,超清万历首辅张居正,万历十五年张居正简介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由明代官府修撰的《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法律典籍汇编而成的《大明会典》正式予以颁行,这不仅标志着作为明代基本法的律、例和会典,均在万历十五年这一年成熟和定型,而且,展现出明代法制的完备体系和终极样貌,成为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巅峰和

  • 韦太后杀死柔福公主:宋高宗和韦氏掩盖真相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和韦太后,韦太后回南宋南宋发生了什么变化,韦太后在金国的孩子回宋朝了吗

    在与外臣生子这一点上,韦太后与秦太后芈月有相似的经历。但不同的是,芈月是主动的,韦太后是被动的。而更大的不同在于,这位韦太后比芈月凶残,竟杀死了先帝宋徽宗的亲生女儿,也就是知道她在北朝为外臣生子底细、与她同侍一夫的徽宗之女柔福帝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靖康之役中,韦太后作为金朝的俘虏,被押解至上京(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允炆建文,靖难后建文旧臣都赶哪去了,建文帝为什么输在靖难之役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顺利登基,他听信了幕僚的建议,要削藩,革他叔叔们的命,这也给朱棣造反找到了借口,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朱棣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朱棣统领大军开进天京金川门,当朱棣进入皇宫时,宫中以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朱棣入宫后,清宫

  •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缸里面的那个人是谁,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光砸缸的背后真相,司马光砸缸内幕,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孔融三岁让梨的故事,朋友们是知道的。小小年纪的孔融便知道尊敬父母,知道谦让,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美德。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孔融长大之后投奔了曹操成为了一名谋士,他最后被曹操所杀,竟是因为不孝。孔融经历存在这么大的反差,是让人想象不到的。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历史小故事,大家也是非常了解的,在我们的语文课本

  • 此人变卖家产买官,成千古名将,若不死,明朝或许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历史上的千古名臣,明朝人物排名一览表,历史上的明朝传奇人物

    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才让当官的比普通人显得更优渥,所以很多人都很想做官,这也促进了古代捐官制度的产生。为了做官,实现自己的毕生理想,戚继光不惜为此变卖家产,散尽家财,不过他也没有辜负自己的付出,成为了千古名将。关于戚继光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的,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在抗倭这件事情上,他

  • 朱元璋兔死狗烹大杀功臣,为何对这三个人,却极力封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为何大杀功臣,朱元璋是如何封赏功臣,朱元璋真的诛杀功臣了吗

    那么朱元璋真的是弑杀残暴之君王吗?事实上,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屡见不鲜。刘邦连韩信、英布、彭越都尽皆屠杀,一样还被称赞。这也只不过是,在其位,谋其事而已。而朱元璋其实在对功勋之臣进行诛杀的同时,还大肆封赏三人,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小出身贫寒,一家八口更是只能依靠租种农田过活,年份好的年景尚只能勉强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