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文帝改革的确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但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改革的确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但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93 更新时间:2024/2/6 12:38:03

但是,对孝文帝的改革的评价也是非常具有争议。大部分人对孝文帝的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社会进步,使得北魏更加强盛,加速了民族融合。同时,孝文帝改革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比较成功的、全面的改革,符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历史的必然。肯定孝文帝改革的代表著作有肖黎的《魏孝文帝评传》、刘精诚《魏孝文帝传》等,

拓跋焘(代表改革前的鲜卑族形象)

但是也有一部分对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态度。古代的马端临、叶适王夫之赵翼等都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是错误的选择。他们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导致整个官僚系统在相对舒适的气候下迅速腐败,是北魏走向灭亡的转折点。近代以来,对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意见的学者比较多,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一,孝文帝改革恢复了儒家迂腐的礼乐制度,学习的大部分都是汉族的文化糟粕,丢掉的却是鲜卑族的长处,导致鲜卑族的军事力量严重下降;二,孝文帝改革不但没有让北魏维持强盛,反而让北魏走向了灭亡。三,孝文帝改革全盘接受汉文化,尤其是接受了腐败的士族文化,使得北魏失去了活力,导致北魏贵族迅速腐化。

孝文帝出行图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的改革的确没有让北魏走向强盛。在孝文帝去世后,仅仅30年,北魏就崩溃了。但是这能够以此来否定孝文帝的改革吗?我认为,看待孝文帝改革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如果仅仅从北魏的兴亡来看,如果孝文帝没有迁都洛阳,那么北魏就不会发生六镇之乱,北魏也就不会这么快灭亡;即使中原发生大乱,鲜卑族也能够退回漠南,继续称雄。这样来说,孝文帝改革的确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但是,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就不同了。如果孝文帝没有推行全盘的汉化改革,那么北方各大游牧民族就不能融入汉族之中,那么北魏的统治一旦崩溃,北方就陷入了十六国一样的战乱之中。而孝文帝的全盘汉化改革,使得北方的民族得以融合,民族矛盾得以缓解,就算北魏灭亡了,北方依然能够在北周、隋唐的治理下继续保持繁荣稳定。

北方的民族融合,是北朝走向强盛的基本条件。后来的隋朝在北魏、北周、北齐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大一统,后来的唐朝也继承了北魏、北周的均田制、府兵制等。可以说,孝文帝的改革为北方的稳定、中国再一次大一统以及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改革是不可否定的,他的改革具有一些缺陷,但是总体上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放眼中国古代史,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可以和商鞅变法媲美,这也是孝文帝改革能够纳入高中历史课本的原因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改变大唐国运:李世民能赢,全靠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对唐朝的影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史书怎么记载,李世民什么时候发生玄武门之变

    当时李建成已为太子多年,根基非常之深,在东宫也拥有自己的智囊幕僚。但是昔时李世民虽为秦王,但是他的权力确实远高于其他诸王。洛阳之战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将军”,并允许开“天策府”,自行招募任命官属,与此同时,李世民还担任着大唐最为重要的尚书令官职。他的种种特权,可以说已经等同或者超越了太子的很多权限

  • 十六国时期,北方陷入了战乱,东晋为什么不能实现大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晋十六国讲解,东晋十六国的统治范围,东晋十六国真实情况

    从西晋以来,北方爆发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而南方则相对比较安定,于是大量的北方百姓选择南迁。根据谭其骧等人的推测,当时选择南迁的户籍人口大约有90万。而西晋皇室以及世家大族也纷纷南下,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大量的人口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

  • 杨广的陵墓为何会如此寒碜?甚至连专家都感觉非常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广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杨广陵墓在哪儿,杨广老婆全部图片

    但跟随杨广的都是关中的卫士,他们因怀念家乡,纷纷选择了逃亡。而此时,元礼、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的思乡之情,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了兵变。杨广听闻后,本想逃走,但不幸还是被抓了,最终被缢死,时年五十岁。作为亡国之君,他的墓葬一直为后人所关注。根据史料,由于事发突然,当时的萧皇后只得和宫人将宫

  • 财政危机如何拖垮了唐朝?一个王朝要倒下,怎么也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唐朝财政危机的出现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税,也就是租庸调制度。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也就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则为国家提供租庸调以及兵役,所谓的“租”为田租,庸是以“钱”代役、调是就是户口税。这种近似于乌托邦的土地制度,很快就遭到了破坏。由于国家掌握的土地

  • 唐朝垄断盐的买卖:增加了财政收入,葬送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时的盐,唐朝的盐是什么样子,唐朝盐库在哪里

    一,安史之乱后推行榷盐,以解决财政危机唐朝前期,国家允许民间自发开采和经营盐业,政府也不收盐税。这样的政策是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到了开元年间,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天下户口逃亡过半,以租庸调为主体的税收开始受到影响,于是唐玄宗开始开辟新的税源,如地税、户税以及盐税。718年,开始征收盐税,每

  • 为什么说,古代马匹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鼎盛?看唐朝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马匹数量,唐朝骏马有多厉害,唐代的马匹是什么

    据史料记载,张骞出西域,回来的时候,就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到了唐太宗时期,西域就向唐朝进贡了千里马,其中,就有“汗血宝马”,而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特勒骠”,据说,就是突厥赠送的“汗血宝马”。都知道,唐朝不仅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朝在万国来朝之时,达到了

  • 狄仁杰的权谋之术,一步一步铲除武则天羽翼,恢复李家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狄仁杰临死前对武则天说了4个字,96版狄仁杰与武则天传奇,狄仁杰是怎样为武则天所用的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纵观狄仁杰一生的所作所为,虽然表明了他的忠肝义胆,追求正义的赤子之心,但是如果把事件都一一联系起来,就能看出狄仁杰的权谋之术到底有多高!一些小事我们不说,单从朝廷的大事上来看,除了维护朝廷之外,很多事情总结在一起就可以看出,狄仁杰藏得很深,他一步一步将武则天的羽翼铲除,最终恢复

  • 科举制是隋炀帝创立的?历史教科书的观点并非不可置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评价科举制,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吗,唐隋宋明科举制手抄报

    中学历史教材的说法并非就是完全正确的,其认为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是科举制开始的标志也并未在学术界获得认可。史学家对科举制的产生时间还具有争议,徐连达、楼劲等人认为科举制产生了汉朝;关履权、周谷城等认为产生于隋朝;俞大纲、唐长孺、何忠礼、金铮等人这认为开创于唐朝。要想搞清楚科举制起源于什么时候,那我们弄清

  • 隋朝和突厥之间的战争:杨坚通过外交手段瓦解了统一的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突厥与隋朝的大战,隋朝对突厥政策,隋文帝时期突厥

    一,一个公主挑起了两大帝国的战争580年,东亚大陆的两个大国都出现了巨大的政治变动。突厥方面。佗钵可汗去世,其弟弟社图继位。在这个继位过程中,发生了汗位之争的小插曲,就是这个插曲为后来突厥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当时突厥推行分封制,全国除了有大可汗统领之外,还有东面可汗、北面可汗、西面可汗三个小汗分治地方

  • 中国古代最败家的10大皇帝,杨广排名第一,明朝上榜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杨广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皇帝吗,杨广是历史上的好皇帝吗

    1,隋炀帝杨广排名第一的是隋炀帝杨广。604年,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杨广即位了。在此之前,他的父亲杨坚创造了一个盛世。在疆域上,杨坚继承了宇文邕的伟业,实现了消灭了南朝,击败了突厥,实现了国家的再一次统一。在经济上,统一后的隋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规模达到了5000万。在政治上,国家制度趋于成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