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腰缠万贯,为何不敢乱花一分钱?

魏征腰缠万贯,为何不敢乱花一分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97 更新时间:2024/2/6 12:38:17

其实,若将当时的银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很容易看出当时的购买力。

若按实物计算,唐朝贞观年间,1两银子是1000文铜钱,可以买200斗米,在唐玄宗时期,只能买100斗米,那今天呢?以普通大米2元一斤来算(10斗米为一石,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贞观年间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345.6元。

在初唐时期,官员的薪俸主要有三部分,粮食、土地和薪水。那魏征的官阶是几品呢?据《新唐书》记载,“十年,为侍中。”“十年”指贞观十年(636),“侍中”是正二品。由此可见,魏征在贞观初年,是拜尚书右丞,正四品下。

按照《新唐书·食货五》的说法,粮食的规定是:“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二品五百石……四品三百石……从四品二百六十石……”按年发放。

那土地呢?二品十顷地,四品七顷地。当时规定,“度田以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可见,当时的1亩大概等于现在的544㎡。

再来看看最要的一部分——薪水。贞观年间的官员,二品月俸六千五百,食料一千五百,杂用一千,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杂用七百。当时俸禄的货币单位是“文”,也就是二品官员一个月的工资到手是9000文,即9两银子。再折成现在的钱,57110.4元,是不是好生羡慕?

所以,即使是一个四品官,单是薪水每个月也有26651.52元。单看数字的话,魏大人应该是不差钱的。不过,一个人不喜欢铺张浪费,有时和有钱无钱并没什么关系。其实,这些钱只是官员的基本收入,如果官做的好,考核出色的话,还会有相应的奖励。

至于魏征,他的奖励根本不止这些。

史料记载,魏征得到赏赐不下于10次,有实物也有现金。

626年,右仆射封德彝上奏要征招未满18的壮男当兵,唐太宗同意了。敕令传出,魏征固执己见加以反对,不肯签署。于是,唐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当时,魏征以征点兵员、怀疑使诈、失信于民为由,制止了唐太宗征点不满18岁的男子做兵员。

为此,魏征第一次获得了赏赐,得到了一只金瓮。

贞观二年,有人告发右丞魏征偏袒他的亲属。于是,魏征向唐太宗灌输了君臣一体论,要求之间应彼此竭诚相待,并与唐太宗辩论何为忠臣,何为良臣,一直被后人借鉴。“君臣合心,荣耀共享,此为良臣。”“为国直谏身亡,只能说是忠臣。”

唐太宗听后很是开心,赏魏征绢五百匹。

其实,魏征是真的敢于直言,就连唐太宗嫁女儿他都要插话。当时,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以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敕令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但是,魏征却给出了反对意见,告诉唐太宗公主的陪嫁超过了礼制,并以古例为证。唐太宗听后倒也没生气,并转述给了皇后,皇后也觉得有理,于是赏其:钱二十万,四百匹绢。这样的赏赐,即使薪资一品的官员一年也挣不来。

后来,魏征拿出了《十渐不克终疏》,唐太宗万分感慨,那奖赏可是相当丰厚:黄金十斤、马二匹。其实,魏征除了做好自己的谏言工作,还做些文字工作。比如:魏征为《隋史》写序论,写《梁》、《陈》、《齐》的总论。在完成后,魏征不仅被封官,还得到了赏品二千段,大概相当于1500匹绢。

真有人计算过魏征“额外收入”的总价值,说他光绢就有5600匹,那时的一匹绢大概等于十余石粟。所以,魏征的绢可以换来大概56000石的粟。而且,魏征得到的绢和钱,相当于当时二品官179年的收入。

于是,有人产生了疑问,为何魏大人不敢乱花钱,明明钱来的都是正路子。

其实,这和他的职业有关,做谏官必然会得罪一些人。所以,自己得小心点,不然就会被人抓住把柄。单看数字来看,魏征的收入真的很不错,但对于要自个解决住房问题的官员来说,还真的需要精打细算。尤其在长安公贵戚一堆,若想买到地块不错的房子,估计价格也非一般人可以承受。

再说,勤俭节约,本就是一个好品质,为何要和挣钱多少混为一谈?换句话说,难道能挣钱就一定要能花钱吗?史籍上,关于房屋买卖的记录并不多。而且,在官员退休后,一般都会回到原籍,都会在原籍修建房屋,这些都需要钱。

其实,不必羡慕古代的官员,为皇帝服务始终都是个危险的活。在魏征死后,由于他生前举荐的两人都犯了事,不仅被李世民怀疑,还将自己亲自为魏征书写的墓碑给推了。

若是魏征活着,结果会怎样呢?

参考资料:

【《旧唐书·魏徵传》、《新唐书·太宗本纪》、《贞观政要·任贤第三》】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为何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媳杨氏,李世民与杨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哥哥吗

    李世民纳了前齐王妃杨氏为妾,当时李元吉尸骨未寒,而杨氏和李元吉生的儿子也被李世民杀了,看到这一段历史记载,想必人人都是对李世民鄙夷至极的,毕竟这种事情,做得的确太绝了。除了李元吉以外,李世民其中一个支持李建成的堂兄小妾也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宫,就连魏徵都看不下去了,杀了大哥娶嫂子,杀了弟弟娶弟妹,自古以

  • 历史上的刘裕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有人把司马懿当成曹操时期的重要谋士,这也没有错。但是,这只说对了一半。什么是谋士?真正的谋士,其实都是给别人服务的。一个人只要完全变成给自己谋算,那就已经脱离了谋士的行列,变成野心家、阴谋家了。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人。司马懿通过和曹操的子孙打“太极”,最后使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获得了政权,

  • 46岁的杜甫,为了买酒喝四处赊账,却赊出了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甫为了借钱写下一首诗,杜甫穷困潦倒的一生,杜甫有哪些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杜甫还有首写喝酒的诗歌《曲江二首》,读来令人觉得非常心酸。曲江二首唐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首诗是公元758年,杜甫担任“左拾遗”的时候写下的,这个官职是一个谏官,并不受皇帝的重用,而且还可

  • 李渊被逼退位后,日子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是被逼退位的吗,李渊退位了干了些什么,李渊退位后又活了多少年

    显然的,这样的行为是颇受人们诟病的,但是李世民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将唐朝带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因此为人们所称颂。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对李世民的争议是非常之大的。当然,很多人关注这场政变的时候,最为好奇的则是李渊的状态,毕竟被自己的亲儿子所逼迫,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事实上,李渊也不是一

  • 孝文帝改革的确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但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对孝文帝的改革的评价也是非常具有争议。大部分人对孝文帝的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社会进步,使得北魏更加强盛,加速了民族融合。同时,孝文帝改革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比较成功的、全面的改革,符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历史的必然。肯定孝文帝改革的代表著作有肖黎的《魏孝文帝评传》

  •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改变大唐国运:李世民能赢,全靠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对唐朝的影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史书怎么记载,李世民什么时候发生玄武门之变

    当时李建成已为太子多年,根基非常之深,在东宫也拥有自己的智囊幕僚。但是昔时李世民虽为秦王,但是他的权力确实远高于其他诸王。洛阳之战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将军”,并允许开“天策府”,自行招募任命官属,与此同时,李世民还担任着大唐最为重要的尚书令官职。他的种种特权,可以说已经等同或者超越了太子的很多权限

  • 十六国时期,北方陷入了战乱,东晋为什么不能实现大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晋十六国讲解,东晋十六国的统治范围,东晋十六国真实情况

    从西晋以来,北方爆发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而南方则相对比较安定,于是大量的北方百姓选择南迁。根据谭其骧等人的推测,当时选择南迁的户籍人口大约有90万。而西晋皇室以及世家大族也纷纷南下,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大量的人口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

  • 杨广的陵墓为何会如此寒碜?甚至连专家都感觉非常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广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杨广陵墓在哪儿,杨广老婆全部图片

    但跟随杨广的都是关中的卫士,他们因怀念家乡,纷纷选择了逃亡。而此时,元礼、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的思乡之情,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了兵变。杨广听闻后,本想逃走,但不幸还是被抓了,最终被缢死,时年五十岁。作为亡国之君,他的墓葬一直为后人所关注。根据史料,由于事发突然,当时的萧皇后只得和宫人将宫

  • 财政危机如何拖垮了唐朝?一个王朝要倒下,怎么也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唐朝财政危机的出现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税,也就是租庸调制度。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也就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则为国家提供租庸调以及兵役,所谓的“租”为田租,庸是以“钱”代役、调是就是户口税。这种近似于乌托邦的土地制度,很快就遭到了破坏。由于国家掌握的土地

  • 唐朝垄断盐的买卖:增加了财政收入,葬送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时的盐,唐朝的盐是什么样子,唐朝盐库在哪里

    一,安史之乱后推行榷盐,以解决财政危机唐朝前期,国家允许民间自发开采和经营盐业,政府也不收盐税。这样的政策是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到了开元年间,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天下户口逃亡过半,以租庸调为主体的税收开始受到影响,于是唐玄宗开始开辟新的税源,如地税、户税以及盐税。718年,开始征收盐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