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为何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为何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23 更新时间:2024/1/21 8:44:12

李世民纳了前齐王妃杨氏为妾,当时李元吉尸骨未寒,而杨氏和李元吉生的儿子也被李世民杀了,看到这一段历史记载,想必人人都是对李世民鄙夷至极的,毕竟这种事情,做得的确太绝了。

除了李元吉以外,李世民其中一个支持李建成的堂兄小妾也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宫,就连魏徵都看不下去了,杀了大哥娶嫂子,杀了弟弟娶弟妹,自古以来昏君都不敢这么干,魏徵说了之后,李世民才幡然醒悟。

其实呢,李世民倒真的没有那么浑,在外人眼里看来,李世民这属于是胜利者的病态,可背后的政治利益关系,又岂是单纯的伦理可以概括的,北方游牧民族社会让中原人唾弃了数千年的“收继婚制”,却是游牧民族稳定社会的重要根基。

因此,帝王婚娶,需结合政治来看。

李建成之妻乃郑观音,郑观音所在的郑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父亲是当官的,也是在一系列的阴差阳错下,和当时还仅是唐国公世子的李建成认识了,这个时候,李建成说不上很高贵,最起码郑观音配得上他。

而至于为什么李建成没有和当时的“皇亲”杨氏联姻,这背后的原因很难阐述,或许他和郑观音,是有着真正的爱情在其中的。

唐高祖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让李世民、李建成兄弟俩彻底决裂,而李元吉此前多次在李世民处受到“折辱”,毅然决定要帮助大哥李建成消灭掉这个骄傲的二哥,说起憎恨,明明和李世民没有正面冲突的李元吉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虽然唐史没有给李建成,李元吉两人的妻子一个正式的地位,但在武德九年的“夫人外交”中,李建成和李元吉频繁使用自己的妻子去给李渊的后宫吹耳旁风,说白了,就是让她俩去煽风点火,而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无垢也在行动着。

随着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爆发,武德九年,玄武门风云交汇,李世民最终和李建成、李元吉决一生死,最后李世民斩杀兄长,麾下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以秦王为最后胜利者而告终。

但这只是一个标志性的胜利,很快的,李世民安排人斩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嗣,也就是李世民自己的亲侄子们,这里面就有杨氏与郑观音的孩子,这可以说是不共戴天之仇,可李世民是胜利者,她们没有办法。

特别是杨氏,身份特殊,命运更坎坷。

杨氏出身于弘农杨氏,虽然隋杨崩溃,可倒霉的仅是杨坚这一家子,而且杨广行事被家族所抛弃,杨氏依旧是杨氏,大唐建立了也不曾阻拦,不仅没有阻拦,还有人投资了李渊,在大唐建立后,武德年间就有杨家人担任“宰相”。

本来安排杨氏和李元吉联姻,这是在加强两家的亲戚关系,但谁知道,李元吉和李世民又要打擂台,这无形之中,又出现了家族内部的站队,如果李元吉赢了,那么相安无事,如果李世民输了,弘农杨氏将寝食难安。

弘农杨氏根基很深,前朝乃是皇族,底蕴深厚,而且李世民不可能因为杨氏一人就迁怒亲戚杨家,可问题是,玄武门之事,本就是一场“投资”,杨家人赌赢了赚钱,赌输了不赔钱,这他们自己都不敢接受。

所以坦白地说,李世民赢归赢,在态度上,还是要安抚杨家,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安抚?

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再次联姻。

说起来残忍,但这却是最好的方法,李世民娶李元吉之妻,即便只是小妾,但也意味着修复两边破裂的关系,作为政治傀儡的杨氏,代表着大唐的李世民,都要接受这个结果,所以李世民娶杨氏,主要原因不是什么特殊癖好,也不是什么好色原因,就是一场政治交换。

终唐一朝,弘农杨氏屡次站在最顶峰,譬如武则天,就是弘农杨氏的产物,譬如杨贵妃,这些人不是大唐人都眼瞎了,明知道她们有祸害还扶持,而是和弘农杨氏联姻,这就是一种最稳定的办法,隋朝也是用这种方式延续着。

所以杨氏和仇人李世民再次生活,杨氏是怎么想的,不得而知,但不甘绝对会有,可有归有,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后来为了争宠,还把自家亲戚的女儿推荐给李世民,这个人正是武媚娘(武则天)。

再看另一边,李建成之妻郑观音。

郑观音的成分其实很简单,来自于“颍阳郑氏”。

颍阳郑氏在北魏时期很强,自汉代开始传承,也是中国古代的望族之一,但问题是,在宇文泰建立了关陇集团后,关陇八家成为了顶级,郑氏反而没有这么重要,譬如郑观音之父郑继伯,就没有在隋朝当什么大官。

和颍阳郑氏联姻,李建成有一定的政治成分,不过爱情也会有,两人互为夫妻,但郑氏给李建成的帮助并没有太多,玄武门清算中,郑氏几乎没有被卷进来,之所以没有被波及,是因为能力不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所以郑观音在李建成死后,被幽禁了起来,没有人能把她捞出来,她的地位不高,影响力不大,和杨氏比,简直是皓月与萤火之差距,既然没有政治隐患,李世民也不至于去考虑和郑家的关系,或者说,郑观音代表不了什么。

这也是李世民没有娶郑观音,或者说没必要娶的原因。

郑观音的下半生很凄凉,儿子被杀完,仅剩下女儿在世,而女儿们也没有受到太多的优待,仅是后来堪堪回归祖籍,被封为了一些小小的“县主”,比起理论上的“郡主”,甚至是“公主”,地位远远不如。

而另一边,李世民和杨氏的婚姻算是有些扭曲,杨氏想着争宠,为的是能够继续在浪潮中活下去,一边推荐了武则天进来,一边又着急诞下和李世民的子嗣,其中李明,就是两人的产物。

可李世民这一个慈父,却是在对待儿子李明一事上冷酷无比,在李元吉死后,李世民给他追封了一个“恶谥”,乃为“剌巢王”。

虽说是恶谥,却还要让人继承,不然李元吉一脉断了,的确太难看,于是乎李世民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明过继给李元吉,继承李元吉的巢王之爵位,看似无关紧要,但其实这就是对杨氏一种变相的打击。

而在唐书中,曾记载李世民在长孙无垢死后,想要立这个杨氏为皇后,被魏徵训斥阻止,这件事情未必是真的,结合李明的待遇来看,杨氏在李世民的后宫里算是做冷宫的可能性最高。

对于谁,李世民都没有玩弄的心态,看似很荒唐,杀了弟弟,去了弟妹,但到了大唐的高端层次,这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的,杨广随心所欲亡了,历历在目,李世民深谙过去之道理,必然不可能重蹈覆辙,所以唯有环境能够解释一切的动机。

纳了杨氏,对杨氏而言未必是好事,没纳郑观音,对郑观音而言未必是坏事,大家都只是政治的傀儡,更是一切需要的时候,都要无条件奉献的棋子,李世民也是无奈,可一切需要遵循,不然将没有了法度。

历史悠悠,关系凌乱之事数不胜数,但帝王家的红杏出墙,一举一动,都是天下之大事,随着后人对李世民和杨氏关系的幻想,还缔造出了诸多李世民不讲伦理的卑劣个性,其实真正的李世民,也是很郁闷的。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刘裕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有人把司马懿当成曹操时期的重要谋士,这也没有错。但是,这只说对了一半。什么是谋士?真正的谋士,其实都是给别人服务的。一个人只要完全变成给自己谋算,那就已经脱离了谋士的行列,变成野心家、阴谋家了。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人。司马懿通过和曹操的子孙打“太极”,最后使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获得了政权,

  • 46岁的杜甫,为了买酒喝四处赊账,却赊出了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甫为了借钱写下一首诗,杜甫穷困潦倒的一生,杜甫有哪些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杜甫还有首写喝酒的诗歌《曲江二首》,读来令人觉得非常心酸。曲江二首唐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首诗是公元758年,杜甫担任“左拾遗”的时候写下的,这个官职是一个谏官,并不受皇帝的重用,而且还可

  • 李渊被逼退位后,日子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是被逼退位的吗,李渊退位了干了些什么,李渊退位后又活了多少年

    显然的,这样的行为是颇受人们诟病的,但是李世民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将唐朝带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因此为人们所称颂。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对李世民的争议是非常之大的。当然,很多人关注这场政变的时候,最为好奇的则是李渊的状态,毕竟被自己的亲儿子所逼迫,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事实上,李渊也不是一

  • 孝文帝改革的确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但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对孝文帝的改革的评价也是非常具有争议。大部分人对孝文帝的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社会进步,使得北魏更加强盛,加速了民族融合。同时,孝文帝改革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比较成功的、全面的改革,符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历史的必然。肯定孝文帝改革的代表著作有肖黎的《魏孝文帝评传》

  •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改变大唐国运:李世民能赢,全靠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对唐朝的影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史书怎么记载,李世民什么时候发生玄武门之变

    当时李建成已为太子多年,根基非常之深,在东宫也拥有自己的智囊幕僚。但是昔时李世民虽为秦王,但是他的权力确实远高于其他诸王。洛阳之战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将军”,并允许开“天策府”,自行招募任命官属,与此同时,李世民还担任着大唐最为重要的尚书令官职。他的种种特权,可以说已经等同或者超越了太子的很多权限

  • 十六国时期,北方陷入了战乱,东晋为什么不能实现大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晋十六国讲解,东晋十六国的统治范围,东晋十六国真实情况

    从西晋以来,北方爆发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而南方则相对比较安定,于是大量的北方百姓选择南迁。根据谭其骧等人的推测,当时选择南迁的户籍人口大约有90万。而西晋皇室以及世家大族也纷纷南下,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大量的人口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

  • 杨广的陵墓为何会如此寒碜?甚至连专家都感觉非常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广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杨广陵墓在哪儿,杨广老婆全部图片

    但跟随杨广的都是关中的卫士,他们因怀念家乡,纷纷选择了逃亡。而此时,元礼、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的思乡之情,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了兵变。杨广听闻后,本想逃走,但不幸还是被抓了,最终被缢死,时年五十岁。作为亡国之君,他的墓葬一直为后人所关注。根据史料,由于事发突然,当时的萧皇后只得和宫人将宫

  • 财政危机如何拖垮了唐朝?一个王朝要倒下,怎么也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唐朝财政危机的出现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税,也就是租庸调制度。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也就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则为国家提供租庸调以及兵役,所谓的“租”为田租,庸是以“钱”代役、调是就是户口税。这种近似于乌托邦的土地制度,很快就遭到了破坏。由于国家掌握的土地

  • 唐朝垄断盐的买卖:增加了财政收入,葬送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时的盐,唐朝的盐是什么样子,唐朝盐库在哪里

    一,安史之乱后推行榷盐,以解决财政危机唐朝前期,国家允许民间自发开采和经营盐业,政府也不收盐税。这样的政策是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到了开元年间,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天下户口逃亡过半,以租庸调为主体的税收开始受到影响,于是唐玄宗开始开辟新的税源,如地税、户税以及盐税。718年,开始征收盐税,每

  • 为什么说,古代马匹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鼎盛?看唐朝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马匹数量,唐朝骏马有多厉害,唐代的马匹是什么

    据史料记载,张骞出西域,回来的时候,就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到了唐太宗时期,西域就向唐朝进贡了千里马,其中,就有“汗血宝马”,而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特勒骠”,据说,就是突厥赠送的“汗血宝马”。都知道,唐朝不仅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朝在万国来朝之时,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