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官员写了本书,在国内被抵制批评,却被洋人刻上华盛顿纪念碑

清朝官员写了本书,在国内被抵制批评,却被洋人刻上华盛顿纪念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18 更新时间:2024/2/7 4:39:13

在为了纪念美国首位总统乔治·华盛顿而特意建造的华盛顿纪念碑上,镶嵌了188块纪念石,其中还有一块刻有中文的纪念石:“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这段碑文,其实是来自我国清朝晚期的一部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的文字。

华盛顿纪念碑通常被大家称作方尖碑,它是世界上最高的石质建筑,始建于1848年,于1884年正式竣工,自然也是华盛顿特区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为了表示尊重,美国政府还规定,所有华盛顿特区内的建筑高度都不能超过这座纪念碑,足见其珍贵无匹。那么,为何这段平平无奇的中文特意会刻在华盛顿纪念碑上呢?这就要从《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畬说起了。

▲华盛顿纪念碑

01

徐继畬出生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祖籍山西五台县。他的父亲徐润曾经参加科考高中进士,徐继畬因此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曾经拜高鹗(续编《红楼梦》作者)为师。徐继畬在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高中进士第一名,随后便入朝为官,先后成为翰林院编修和陕西道监察御史。徐继畬在为官期间对于官场弊政非常反感,曾向道光皇帝上书陈情民间疾苦。此后受到道光帝的赏识,开始步步高升。

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畬被调到福建任职,组织官兵民众抗击英军。因为保卫漳州,所以得到了朝廷的表彰,晋升为福建部布政使。就是在担任这个职务期间,徐继畬不但负责与西方各国接洽通商事宜,并且开始接触和认识到西方世界。几年后,他又升任为福建巡抚和闽浙总督,在往来通商事宜的接洽中,他对于西方世界有了更多认识。

▲徐继畬画像

当时在中国有一批比较开明的官员,因为接触了很多国外的传教士、官员、商人等,所以开始对这个世界重新思考和认识。再加上当时中国积弱积贫,备受欺辱,如果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到底在发生什么,壮大清朝国力这种想法无疑是纸上谈兵。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都是这一期间的产物。

02

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按照亚、欧、非、美的顺序,一一介绍西方各国,其内容包括了各国的基本历史以及风俗,并且将自己的见解附在各国的介绍后。当时的美国正在崛起,但是已经得到了徐继畲的高度关注。他认为从美国的建国历史以及国家制度来看,必定在未来会大展宏图,徐继畬对华盛顿更是大力夸赞:“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首哉!”

▲乔治·华盛顿画像

正是由于徐继畬对华盛顿这样的赞美,所以在1853年,浙江宁波府将篆刻了这段话的花岗岩石碑送到了华盛顿纪念馆,此后它便成为了华盛顿纪念碑上的一部分。其实徐继畬编著《瀛寰志略》,最根本的目的除了是想要向国人介绍西方诸国,更想要从当时的各国学习,寻找到战胜英国的办法。而美国的独立过程让徐继畲似乎看到了大清的学习榜样,因此在他的字里行间难免有偏颇之处,将华盛顿评价为“古今第一人”,即便是在今天依然争议无数,在当时更不会为大众所认同。

03

徐继畬称赞华盛顿不称帝不传位,其言下之意便是在批评满清朝廷,这对于在朝廷为官的徐继畬来说,是犯了原则性错误。因此有很多人抵制此书,大骂徐继畬是汉奸,从头到尾都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官场不少人因此对徐继畬排挤孤立。而发生于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的英国传教士租房事件,更是让徐继畬被革职查办。

▲清末传教士旧照

当时有一名英国的传教士和一名英籍医生在福州神光寺租赁了房间,但是根据《南京条约》上的约定,英国人不被允许居住在城内。当时的中方官员因为不熟悉这份条约,便同意了出租。在徐继畬处理这件事情时,他并没有强行命令英国人搬走,而是希望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此事。但是英国人并不愿意搬出便借口此事已经由官方认可,百般拖延。而许多其他官员,包括林则徐在内,都认为徐继畬应该采取强硬措施,将英国人逐出。

这件事越闹越大,福州城内的百姓和其他官员对这两个英国人极为不满,对他们进行人身威胁,为了防止事态恶化,让英国有开战端的借口,徐继畬便派人保护英国人的安全。但是他的这一举动,让林则徐等官员以及普通百姓更加不满。于是便有人向咸丰帝上奏说徐继畬办事不力,咸丰帝便下令将徐继畬革职查办。这一次将徐继畲贬为了四品官员。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徐继畬又被人参了一本,被彻底罢官,于是回到故乡,潜心从事学术研究。

▲徐继畬雕像

结语

在徐继畬被罢官13年后,因为当时的朝廷需要洋务人才,所以徐继畬又重新被启用,参与了不少洋务工作。直到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徐继畬向朝廷告老还乡,四年后他在家中去世,享年78岁。

参考资料:

《瀛寰志略》

《南京条约》

更多文章

  • 年羹尧的一线生机,全毁在这个人手中,雍正的为君之道真是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年羹尧为啥宁死不向雍正低头,雍正怎么评价年羹尧的,雍正分析年羹尧

    年羹尧属于镶黄旗汉军,康熙三十九年考中进士,被康熙帝重用,四十八年出任四川巡抚。雍正登基之后,年羹尧凭借拥护,平叛两大功劳威震朝野。史学界一直有一种看法,年羹尧借助储君之争,牵制住了远在西北的允禵,雍正继位之后,又是年羹尧肃清青海派军,控制住西北、西南的政局,这对雍正来说,及其的重要。单从功绩上来看

  • 清朝时期,皇室女性犯罪,朝廷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到底对女性有多狠,清朝皇族犯罪由谁审理,清朝皇室后期有多惨

    说起这个,我们先从清朝皇室女性,都包括哪些,还有他们的来源说起。我们就以爱新觉罗已婚女子为例子:第一个来源,那就是满蒙联姻满蒙联姻指的是那些蒙古女子,并不是通过选秀的方式,嫁入皇宫的女子。清朝前期,这些女子占据皇宫的大多数。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开始,很多的蒙古女子,成为大清的妃子。尤其是皇太极,为了加

  • 曾国藩之弟,攻破天京,侵吞天平天国金库,“获资千万”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曾国藩攻克天京后续,曾国藩太平天国金库,曾国藩纵容其弟洗劫天京财富

    1864年7月,太平天国都城天京被清军攻破,大清将领,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也受到朝廷的嘉奖。然而,有扯出另一个千古谜团——太平天国财产哪里去了?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太平天国的财产,全部都被曾国荃给私吞了。因此各个史料之中,都记载曾国荃打下天京之后“获资数千万”之言。是李伯元的《南亭笔记》中这样记载:曾国

  • 主战死,主和也死,清朝庚子年间,大臣的命运,为何如此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庚子事变后惩处的大臣,清朝庚子年事件,历史上庚子年都发生过什么事

    今天的主题,我们就说一下,清朝后期,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进入中国的庚子时期,清朝大臣悲惨的命运,主战死,主和也要死,生死只在统治者一念之间。义和团的运动的兴起,背景十分的复杂,最为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反洋教”。鸦片战争之前,大清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状态,实行一种禁教政策。可是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在列强的逼迫

  • 古代美女长啥样?看看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图5的女子像一个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女子惊艳的照片,古代四大美女修复照,古代五大美人照片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自从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大炮轰开了清朝的国门,我国屈辱的近代史便开始了。根据历史记载,清朝总共跟国外侵略者签订多达上千条不平等条约,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之最。现代人说起清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王朝,而且因为闭关锁国的原因,导致清朝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 清朝的皇宫侍卫,他们的官职有多大?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会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的亲王有多少侍卫,清朝大内侍卫官职,清朝侍卫品级一览表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侍卫的人,或许来头都不会小,否则的话,根本就没有接近皇帝身边的机会。那么问题来了,清朝时期宫中侍卫的官职到底有多大呢?看过清宫剧的人,想必对八旗子弟的说法都非常熟悉,这是清朝地位比较高的人的象征。在那个年代,倘若一个人想要当侍卫,必须是上三旗亦或者是下五旗中

  • 神腿杜心五,行刺慈禧失败,保护慈禧的又是何许人,两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杜心五一共刺杀慈禧太后几次,杜心五真的刺杀过慈禧吗,杜心五刺杀慈禧太后为什么会失败

    于是,一场暗杀行动开始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老太后带着一干人等,化妆成为小宫女,混出紫禁城,急速向西而去。慈禧平时不出宫,刺杀难度极大,显然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西逃的路上,正好赶上中秋佳节,慈禧借住在忻州府的后花园内,并命令大清护卫教头尹枯演练八卦掌,散心助兴。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明亮

  • 民国最狂江湖骗子,跑到政府骗吃骗喝,被揭穿后还“顺”走20块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骗局大全,民国十大骗术案例,民国真实连环骗局

    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敌占区的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正如陆游在《金错刀行》中有言:“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有志男儿纷纷加入军队,扛起钢枪保家卫国。大量海内外的爱国人士纷纷解囊相助,捐献了大量财物帮助中国军队抵抗日军入侵。《张师善毁家纾难》诗中写道

  • 弘时犯了什么错,让雍正囚禁一生,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对弘时为什么这么狠,雍正如何处置弘时的,雍正儿子弘时谁演的

    雍正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主,康熙猝死之际,拿下皇位。为巩固统治,利用雷霆手段,消除九子夺嫡中的积怨,利用四年的时间,对兄弟们大动干戈,清除朋党。在这个过程之中,雍正的儿子也受到牵连,尤其是弘时。《清皇室四谱》中,有这样介绍:雍正五年八月初六,皇三子弘时,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这里就出

  • 宋育仁提出一计划奇袭日本,若成功能直捣东京,却被慈禧直接否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育仁奇袭日本的计划推演,宋育仁奇袭日本能否成功,宋育仁素材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满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机。当时的情况,以《韩非子·十过》所言——“其君之危,犹累卵也。”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19世纪末,甲午战争爆发,内外忧患导致清军决定谈判。为了保全自己,清政府和当时的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