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杨修被曹操所杀的真正原因

揭秘杨修被曹操所杀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62 更新时间:2024/1/21 16:33:09

杨修被曹操所是自以为太聪明。

杨修,是三国时期魏国在文学方面极负盛名之名人,当然,他的盛名与其家族有关,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是“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也就是说杨修之所以声名远播,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祖上四代都是高官,当然,即使如此,还是因为杨修自己很有才能,否则,即使世代为官,如果自己才能太平凡,那也只能享受待遇而已,但杨修却能做到曹操的主薄,那说明他自己确实非普通人。

然而,在曹操未统一天下之际,正需要笼络各种人才和有威望的人,而杨修无论个人才能还是家族威望,都应该是难得的人选,可是,即使如此,曹操竟然在天下未定之际将杨修杀害。而关于杨修之死,历史上争论颇多,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按照陈寿的观点是“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也就是说杨修之死死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曹操考虑到终始之变,即两个儿子即曹丕和曹植争王位,而杨修站在曹植这边,对曹丕不利;二是杨修有“才策”,即很有才华和谋略;三是杨修是曾经老对手袁术的外甥。

孔融被曹操所杀同样是自以为太聪明。

这三个原因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细阅读《三国志》,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第一个原因有一定道理之外,毕竟,参与皇室之争那是大忌,而且当时站在曹植一边的丁仪兄弟也被杀,其他两个方面的原因似乎很难站住脚,因为以杨修的谋略和才华,在人才济济中的曹操阵营中,杨修实在算不了什么,如与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司马懿、戏志才陈群等相比,几乎没有哪个比他差,因为在历史上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杨修为曹操出过什么好的谋略,所以,说杨修因为“才策”而死,实在是高看了杨修。而因为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这个原因更站不住脚,因为曹操手下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来自曾经其他阵营,尤其是贾诩,那是多次易主,多次为曹操的对手谋划对付曹操,而庞德更是马超手下最重要的战将,张辽同样是吕布手下最重要的将军。

那么,曹操要杀害杨修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杨修真正被曹操杀害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自以为太聪明,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与曹操杀害孔融和借刀杀祢衡等是同样的原因。大家知道,曹操之所以在南下征刘表之际先将孔融杀死,那是因为当年孔融与曹操同为所谓的汉室朝廷为官时经常取笑曹操,如借古讽刺曹操,让曹操去翻古典;并且不把曹操的禁令当回事,如公开反对曹操的禁酒令;对曹操远征袁绍公开执反对意见,等等,须不知当年与曹操同朝为官的孔融,表面上与曹操职务并不相上下,但孔融不识时务,没有意识到曹操实际上是主人,所谓的汉室只具有象征意义而已,最终不但让自己丢了小命,还导致满门抄斩。而祢衡自认为有才,同样没有把曹操放在眼中,处处与曹操作对,让曹操难堪,所以,曹操最终将他放到刘表处任职,而祢衡还不知已死到临头,还与刘表作对,刘表最终将其下放到黄祖手下,祢衡又在黄祖面前狂妄,最终导致被杀,真是作死。其实,孔融和祢衡之死,都是死于自以为太聪明。

曹操借刀杀祢衡阳同样是祢衡阳自以为太聪明。

而纵观杨修,虽然在自以为聪明方面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没有二样,同样处处让曹操难堪,让曹操在手下面前展示的才华沦为笑柄,如曹操在门上写一个活字,就说出曹操的意思是认为门太宽;如曹操在一盒酥上写“一合酥”三字,就拿起大吃,还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如曹操梦中杀人,曹操本意当然是我曹操随时都很惊醒,谁也不能暗中陷害我。杨修竟然公开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在曹操攻打刘备无胜之机欲退兵之际,曹操一句口令“鸡肋”,杨修竟然公开要求大家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说“鸡肋”之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操终于忍受不了,以蛊惑军心之名下令斩了杨修。

虽然以上只是《三国演义》之说,但《三国演义》的故事那也是民间流传已久,而流传的故事往往并非空穴来风,只能证明杨修确实喜欢卖弄小聪明,这也正说明杨修并无真正大才。作为“四世太尉”的后代,对于官场潜规则岂能如此幼稚?对于曹操来说,门上写“活”,那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但作为部下的杨修,那自然只能装傻,以此来抬高领导有才,可你一语点破,那曹操岂不尴尬?盒上写“一合酥”,当然同样是曹操为了在大家面前卖弄才华,当时在坐的那些谋臣武将,难道他们会不知道其意?绝对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为何你杨修偏偏要点破呢?这让领导展现的才华放在哪里?曹操梦中杀人,当然是警告那些对曹操有想法的人,其实大家都知道,可你杨修却自以为聪明,公开说出来曹操的本意,那证明曹操杀死卫士那是有意,这让曹操不威信扫地?曹操传军令为“鸡肋”,跟随曹操行军的那么多有才华的人难道不知意?偏要你杨修说出来?所以说杨修之死在于政治上的太幼稚,喜欢卖弄小聪明,不知道在领导面前要“难得糊涂”,要抬高领导。这一点,杨修相比司马懿那不知道愚蠢多少倍,因为即使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曹操也是对司马懿不放心的人,同样有心要杀掉他,可司马懿竟然通过装傻终于逃过劫难,为最终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所以,杨修之死,根本原因是死于自以为太聪明,天下唯有他最聪明,那曹操岂能放心你会真正为曹魏政权服务?至少曹操会担心其后代驾驭不了他,所以,杨修实际上比谁都愚蠢。所以,从杨修之死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以为你有多聪明,没有人比你更愚蠢。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之前,杭州只是打酱油的,居然从没被人提起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来过浙江吗,秦始皇一生的真实事件,秦始皇的真实记录

    差一点被提到的是,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国国王勾践要去吴国做人质。众多越国大臣送战友,泪眼朦胧的送到了浙江,临水阻道。说的是送到了今天的钱塘江边,那时候的江面比现在辽阔得不知道多少倍。勾践卧薪尝胆面对滔天江水,生死离别之地在一个叫固陵的地方。固陵驻扎了越国的军队,据说意思是其陵固可守,名字起的跟农民似

  • 赵云忠义不亚关羽,武力比肩虎将张飞,刘备为何却不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云是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吗,赵云强于吕布关羽张飞,赵云武力真比关羽更强吗

    赵云跟随刘备后,官职从牙门将军、偏将军领桂阳太守、留营司马、翊军将军至中护军、征南将军。虽赵云的官职随着刘备的职位水涨船高,步步高升,但相比于同时期的关羽、张飞而言,可望不可即。当刘备南定诸郡后,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时,关羽已是襄阳太守兼荡寇将军,张飞也是宜都太守兼征虏将军;当刘备入主益州后,赵云

  •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策死后为什么是孙权当了皇帝,孙权为什么封孙策,历史上的孙策和孙权

    三国中有这么一位主公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公无私的主公之一了,小霸王孙策不但武功超群,才华更是卓越,在临终之际更是将主公之位传给弟弟孙权,可孙权称帝后却只追授了孙策一个王爷这又是为何。 孙策传位孙权 在三国鼎立局势中,可能东吴的戏份包括实力在整部《三国演义》中所占据的比重是最低的,和曹老板的魏国以及刘备

  • 诸葛亮27岁出山,面对10万敌军,为何还未 开战他就安排庆功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大破南兵驱兽阵,诸葛亮败兵时间,诸葛亮带兵打仗的事儿

    诸葛亮出山第一战 火烧博望坡:https://v.qq.com/x/page/s03361nwds6.html话说,曹操得知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卧龙诸葛亮,刚开始他还不知此人,但后来一听徐庶的介绍,顿时大惊失色,不料想世间真有如此能人异士?刚好夏侯惇主动请缨,于是曹操立刻派遣夏侯惇统领十万人马去攻

  • 东吴兵分四路讨伐魏国,看司马懿如何轻松搞定,结果又增加封邑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懿占领吴国,司马懿杀了多少魏国大臣,司马懿要攻打吴国吗

    原文【69】:二年夏五月,吴将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掠柤中,帝请自讨之。议者咸言,贼远来围樊,不可卒拔。挫于坚城之下,有自破之势,宜长策以御之。帝曰:“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夏天五月份,东吴派遣将领全琮攻打芍陂,朱然、

  • 司马懿深得魏文帝曹丕信任,始终是留守许昌和后方军需支援的人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为什么帮助曹丕,曹丕与司马懿谈用兵,司马懿为啥要辅佐曹丕

    原文【14】: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

  • 司马懿受曹叡托孤之重,与曹爽共同辅政的初期,如萧何故事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懿被曹睿重用,曹爽和曹叡关系,司马懿篡位与曹爽有关吗

    原文【62】:初,文懿篡其叔父恭位而囚之。及将反,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谏,文懿皆杀之。帝乃释恭之囚,封直等之墓,显其遗嗣。令曰:“古之伐国,诛其鲸鲵而已,诸为文懿所诖误者,皆原之。中国人欲还旧乡,恣听之。”当初的时候,公孙渊篡夺他的叔父公孙恭辽东太守的位置,并且将其囚禁起来。等到公孙渊准备谋反自立的时

  • 项羽为何被评为千古无二?因他3个世界第一的记录,至今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的项羽有多厉害,项羽在历史上能排第几,历史上真实的项羽实力

    在西汉王朝出现之前,如果那个时候有媒体存在,那么大家可能会一致性地将目光放在两个人的身上——刘邦和项羽。他们二人在成定局之前,项羽在军事实力上面,其实比刘邦更有优势。从汉朝史官所编纂的文史类典故当中,不难看出,在当时,毕竟史官要偏向本朝统治者,所以汉朝的有关历史记录当中,项羽的形象是被丑化了的。根据

  • 司马懿第二次被派与太子曹丕交往,或已经隐藏着培养继承人的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评价曹丕两个字,司马懿是怎么熬死曹丕的,司马懿为啥要辅佐曹丕

    原文【9】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这里的“魏国既建”,也就是曹操建立魏国的时间。其具体时间是有分歧,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在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也就是说在建安十八年曹操就被封为魏公,是魏公国的主宰

  • 曹操两次征辟司马懿辅佐自己,却在其出山后给了个闲职整日游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收服司马懿,司马懿晚年对曹操的评价,司马懿和曹操的历史

    原文【4】: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这段是说,司马懿少年时就已经有超出常人的气节,既聪明又足智多谋。“伏膺”的意思就是倾心、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