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中国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谈谈背后的政治因素吧

为什么中国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谈谈背后的政治因素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32 更新时间:2024/1/16 17:52:32

甲午海战

1840年到1860年,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失去了东北、西北大片的土地。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许多富有见解的中国人开始去学习西方,进而催生了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人购买西方的机器,建立近代化的工厂;开办了学堂,派遣了留学生;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的海军。

此时的清朝大有复兴的现象,被人们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这光辉靓丽的背后,却早已腐朽不堪。1861年,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掌握了国家大权,而同治皇帝则沦为了傀儡。慈溪太后掌权后,位置并不稳固,奕时时刻刻对她产生了威胁。从唐朝后期开始,“中国政治史”的主旋律就已经演变成为了“政治斗争史”,皇帝、外戚、宦官、大臣之间为了争权夺利,甚至不惜卖国亡国辱国。清朝后期也是如此。

70年代到80年代,慈溪太后和奕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在中法战争前,奕集团势力被排挤出了军机处。80年代后期,慈溪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矛盾又不断加深。支持光绪皇帝清流派主张光绪亲政,掌握国家大权,变法图强。

该时期,汉族官僚集团经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兴起了,主要的两大派别是湘派和淮派。湘派集团以曾纪泽、左宗棠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国家大政上十分强硬,积极维护国家的利益。如左宗棠收复新疆、曾纪泽主张对法国宣战等。淮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李鸿章,他是一个十分软弱,但是又特别懂政治斗争的人。他周旋于清流派和慈溪太后之间,建立北洋水师以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在外交方面,淮派人物一向主张妥协卖国,如主张放弃新疆、在中法战争后主动和法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主动将琉球让给日本等。

相反,日本经过了倒幕运动后,建立了以天皇为绝对核心的君主制。而日本的明治天皇恰恰又是一个奋发图强的天皇,因此他可以带动日本迅速走向近代化。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拥有10人以上的工厂为3019家,使用蒸汽为动力为675家。而清朝虽然也进行了30年的洋务运动,然而工厂的总数只有24家,民间工厂也只不过100多家。两国的差距就此出现了。

明治天皇

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国内的斗争并没有因此消散,反而更加激烈了。李鸿章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资本,不断对外妥协,引发了清流派的不满。清流派将李鸿章和南宋时期的秦桧相提并论。当时朝鲜发生了一些危机,这个历来就是东亚火药桶的地方,引发了清朝的不安。于是清朝军队在袁世凯的带领下进入了朝鲜,袁世凯经过多番努力,击败了亲日派,控制了朝鲜局势。后来袁世凯、张謇给李鸿章建议在朝鲜设省,李鸿章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拒绝。

袁世凯控制下的朝鲜

不久,日本军队开始大规模进入朝鲜。李鸿章害怕自己的政治资本被日本打光,于是选择退让,并且幻想俄国能够出面调停。但是列国并不想参与这个漩涡,而是想静观其变。因此,李鸿章的幻想落空,同时也浪费了战争的准备时间,让日本人占据了上风。最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也十分关注战争的进程,生怕自己的军队被日本人打掉,于是选择避让。但是日本却毫不避让,最终让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在这场战争期间,清朝的其他水师并没有被调来参战,不是因为路途遥远,他们都向着自保。如果这场战争发生在南方,想必李鸿章也绝不会让北洋水师去支援南洋水师。清朝内部的斗争在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已经表现得十分明白,当慈禧太后对荒唐地对万国宣战的适合,东南地区的一些总督则单独和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抵抗清朝的政策。这已经说明,清朝的中央集权早已瓦解,成为了各大派系争权夺利的工具。

我们都说,中国古人搞政治很厉害。实际上,应该是搞政治斗争很厉害,说白了就是窝里斗厉害。而真正的政治家,那是能够抛开个人的利益,为国家、民族、百姓谋富强生存之道。显然,李鸿章之流只能算前者,而中国在清朝缺乏的正是后者。也许清朝后期也有政治家,但是他们没有掌握权力。

更多文章

  • 雍正为何没能灭准噶尔汗国?坐失良机,只能以阿尔泰山作为疆界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和准噶尔之战,雍正为什么不敢打准噶尔,雍正是怎么打败准噶尔

    一,雍正坐失灭准噶尔的大好时机1727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此人“少年聪黠,善驭士卒”,在治国上不输策妄阿拉布坦。他鼓励农业、手工业生产,大力支持枪支、火药、子弹和大炮的制造业。俄国的奥伦堡探险队长基里罗夫曾在报告中写:噶尔丹策零是所有土著民族中最强者,他拥有炮兵8万人

  • 乾隆80大寿,英国派遣使团来华,清朝却认为他们是来朝贡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王朝外国使臣来大清进贡,讲述清朝乾隆皇帝与英国使团,乾隆八十大寿英国派使臣来访

    但是,东方市场依然没有得到打开。当时中国人口已经超过3亿,占据世界的四分之三。很显然,中国这个市场是最具有诱惑力的。当西方的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中国还是传统的自然经济国家。1757年,乾隆皇帝正式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标志着闭关锁国开始全面推行了。在有限的中英贸易中,中国的瓷器、茶叶等

  • 清军入关时,多尔衮问老道:大清何时亡?道士的话让他喜忧参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清廷实际掌权者多尔衮得到吴三桂帮助后,遂出兵从山海关长驱直入,进兵中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他因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是正白旗旗主。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入主中原后,多尔衮被封为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一六四四年八月,在多尔衮的带领

  • 平定三藩之乱:清朝战争机器开动,吴三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三桂与三藩之乱,三藩之乱吴三桂军队的战斗力,三藩之乱吴三桂最远打到哪里

    一,吴三桂起兵,康熙再次开动战争机器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自称“吴王”。很快吴军就控制了整个云贵高原,挺进了湖南。吴三桂还四处传檄,号召天下群雄揭竿而起。消息传到北京,索额图请求诛杀支持撤藩的大臣,康熙则主动承担起有关撤藩的全部责任,开始运转清朝的战争机器。康熙立

  • 民国最坚贞异地恋:分开20年,妻子连续10年每月给丈夫寄去10美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上海民国真实爱情故事,十对民国最著名情侣,民国爱情记录

    幼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14岁被卖到青楼当雏妓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让扬州这个城市以灯红酒绿的青楼伎馆名扬天下,而潘玉良就是出生在扬州这个传统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江南城市中。清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1895年,潘玉良出生在扬州的一个贫困的家庭里。潘玉良后来的丈

  • 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个女儿,其中哪个女儿最被乾隆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剩下的五位公主,和敬公主是乾隆帝发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和嘉公主是纯惠皇贵妃苏氏所生,和静公主与和恪公主都是孝仪纯皇后魏氏所生,小女儿和孝公主则是惇妃汪氏所生。如果就宠爱程度来看,和敬公主与和孝公主最为得宠,倘若真的要进行比较,反而还是妃嫔所生的和孝公主更得乾隆帝的欢心。固伦和敬公主孝贤纯皇后富察

  • 清朝妃嫔手上戴的那根长长的物件叫什么,为何地位越高戴得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赏赐嫔妃物品,清朝皇后手指上戴什么东西,清朝妃子头上戴的旗头是什么做的

    既然说到了清朝妃嫔们的穿着打扮,那不知道细心的网友们有没有发现一件事,那就是那些有地位的皇妃手上,总是会戴着一根长长的,尖尖的物件,且份位越高,越受宠的皇妃,手上戴的这种物件就越多,而且越华贵;一般低份位的妃嫔以及宫女手上则没有这种东西。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原来这种尖尖的长长的物件叫做护甲套,顾名思义

  • 清朝统一内地的全过程:不到20年的时间削平群雄,以应对千年变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的衰亡全过程,清朝统一中原的时间,清朝统一南方过程

    一,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先来说说背景。17世纪40年代,国际上和国内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640年,英国爆发了革命,资本主义统治的时代已经到来。俄罗斯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开始不断向东方扩张。到1649年,俄罗斯人已经在鄂霍次克海沿岸建立了据点,并且开始进攻喀尔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在海上,荷兰、英

  • “三藩之乱”席卷了中国半壁江山,为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藩之乱始末,三藩之乱持续几年,三藩之乱怎么爆发的

    一,“三藩”横征暴敛,不得民心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揭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这时候,距离清朝入关已经30年,距离南明灭亡已经10多年。天下稍定,百姓厌战。入关30年来,清朝皇帝励精图治,致力于经济恢复,整顿吏治,减免赋税,使得百姓逐渐接受了清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起兵,就是逆天而行。康熙初期

  • 清朝最牛考生:百岁高龄中举,乾隆亲自为他祝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最牛考生百岁高龄中举,清朝最牛的进士排名,最年轻的清朝状元

    清朝有个叫谢启祚的奇人,广东肇庆(今属肇庆市鼎湖区桂城水坑村)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卒于嘉庆二年(1797年),享年一百零四岁(一说一百二十岁)之所以称谢启祚为奇人,不仅仅因为他长寿,他还是史上最大年龄考中举人的考生。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已经九十八岁(一说九十四岁)高龄的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