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尚香和刘备结婚三年,为什么没生下一个后代?实际原因说来悲凉

孙尚香和刘备结婚三年,为什么没生下一个后代?实际原因说来悲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21 更新时间:2023/12/4 12:05:37

俗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源自小说《三国演义》,用来形容明明是自己想占便宜,结果却遭受了双重损失的人。这里的夫人指的是孙权的妹妹,即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孙尚香,其实这个孙夫人在正史并无具体名字,仅称为孙氏。

孙尚香从小就被母亲视为掌上明珠,被自己的哥哥宠爱,而且自己的哥哥孙权又是东吴之主,所以孙尚香从小就被娇生惯养,性格蛮横,做事任性妄为。

▲孙尚香剧照

然而就算如此,孙尚香却也无法决定自己未来的婚姻,真是造化弄人。倘若刘备不出现的话,孙尚香很大程度是将与东吴大臣之子成亲,从此便可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她的丈夫也必定事事顺她意,不敢欺负她。

01

但当时出于各种原因,孙尚香最终与刘备结婚了。那孙尚香是什么时候被嫁给刘备的?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于公元209年,当时孙权为巩固孙刘的联盟,于12月份将孙尚香亲手送给了刘备,亲手将自己的妹妹送入不归路。

▲刘备剧照

那当时两人结婚的年龄又分别是多少呢?刘备已然49岁,可我们的孙夫人却还不到27岁,两人的年龄差距不是一点点大呀!更何况两人结婚之前从未见过,所以两人必然不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那种甜蜜婚姻。而且于刘备而言,孙尚香是孙权亲手送给自己的,所以不确定这是否是孙权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疑心不断。

如此种种,也就注定了二人的婚姻必定不会愉快的结局。问题来了,孙尚香既然嫁给刘备足足三年时间,为什么没有为刘备生下一儿半女呢?说出来可别不信。

▲ 新版三国战争场景剧照

其实刘备和孙尚香未能子嗣的原因,是他们俩从未同房。这一点,也是有资料记载的,以史为鉴,《三国志·蜀志》写道:“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由此可见,刘备畏惧三个人,除了所熟知的曹操与孙权,便是我们这位孙尚香了。

刘备对孙尚香的恐惧那可是落到实处的,甚至还不辞辛苦的专门派人单独修了一座府邸,而这座府邸便是故意用来躲避孙尚香的。这位孙夫人也不是吃素的,命人修了一座城,而且就在刘备府邸不远处,这座城后来也被命名为“孙夫人城”,可能这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

02

回归正题,其实孙尚香答应与刘备的这场婚姻,是出于对孙刘联盟的考虑,她的内心确是千般不愿百般无意的。尚且,自己与刘备素未谋面,根本无任何感情基础。二来,二人年纪差距太大。如此种种,均让孙尚香难以从心底里接受刘备。

▲新版三国孙权剧照

正因如此,孙尚香与刘备的关系一直不好,逐渐恶化。孙尚香的哥哥孙权在听闻二人的关系后,便马不停蹄地派人从刘备那里将自己的妹妹接回娘家。孙尚香感觉曙光出现,二话不说,立马收拾包袱,带着刘禅回到了东吴。

这些原因说明,孙尚香的无所出并不是因为刘备与孙尚香之间存在“难言之隐”。究其原因,仅仅是刘备不想让孙夫人怀孕。当时的刘备已然50岁左右,若孙尚香产下幼子,不仅东吴将会多个倚仗,而且之后必定也会有自己垂帘等情况出现。因此,在孙尚香走后,刘备终于卸下了心中的防备,他终于不用再为宗室薄弱而发愁。

▲三国鼎立图

果不其然,这场婚姻仅仅只维持了三年,最终是以孙尚香的离开宣告结束!因利益而缔结的婚姻,或者说没有爱的婚姻,注定是不长久的,所以如果我们要与另一方携手走下去的前提条件,就是我们之间必须有爱为基础。不然的话,会落得孙尚香与刘备此等的下场了。

结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用来形容两个人爱情的永恒。从刘备和孙尚香的婚姻中,我们不难看出信任是爱情的基础,沟通是爱情的桥梁,如若不然便是分飞燕。现在国内离婚率不断增高,其中的原因也许可以从这二人的婚姻故事中窥得一二。想要让爱情保鲜、婚姻稳定,彼此就要有“与子偕老”的信念。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志》

《三国演义》

《诗经》

更多文章

  • 孙尚香与刘备成婚后,二人关系如何?专家:三年无子,能好到哪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尚香跟刘备没生过孩子吗,刘备与孙尚香有孩子吗,为什么孙尚香与刘备无子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为成就霸业使尽各种手段,在这期间有人名落孙山消失在历史长河,也有人功成名就成为一方霸主名垂千史,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人们最感兴趣的除了他们的功绩,还有他们与妙龄佳人的爱情故事,其中最为出名的佳人除了大乔和二乔,就是嫁给刘备的孙尚香了。01《三

  • 刘备关羽忌惮的两位曹魏名将,为何一个生荣死哀,一个死因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正史中的关羽和刘备,关羽之死与刘备的关系,刘备张飞关羽真实历史

    那么这两位引起刘备集团重视甚至忌惮的曹魏名将,最终结局如何呢?别看小说,咱们去正史中找答案,答案就是这二位战功不下于关羽,其中一个生荣死哀,另一个却死因成谜。在演义小说中,心高气傲的关羽只对曹魏一位名将表示了敬畏之心,他曾经对张飞说:“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关羽也曾被此人击败:“高顺引张辽击关公寨

  • 中国唯一不准祭拜关羽,不许修关帝庙的地方,原因一般人猜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为什么不建关庙,关羽祠和关帝庙有什么区别,关羽关帝庙

    明朝诗人唐胄在其诗作《关羽濑》中说道:“破虏忠名万古秋,三分割据百年休”。意思是说关羽消灭强敌留下万古传颂的忠名,三分天下的局面终于消失。提起关羽,势必是人人知晓,后世为了表达对其的尊崇和敬佩,因而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关帝庙,但是我国有一个地方却反其道而行之,规定方圆15里不许祭拜关羽,也不能修关羽庙,

  • 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怎么处置曹氏后人,司马懿和曹氏父子,司马懿怎么叛变曹氏的

    三国是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军阀混战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晋灭掉东吴,统一中国,进入晋朝时期。而曹操在公元220年挂了,是他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改国号为魏,是为曹丕篡汉,也标志着汉朝的彻底灭亡。在这一时期,刘备在蜀汉立稳根基,孙权坐稳江东地区,最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 汉高祖能得天下,此人军功最大,为何刘邦夫妇反要把他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高祖刘邦军事能力,刘邦处死的功臣,刘邦最后被谁处死

    刘邦能得天下,有半壁河山是韩信为他打下的。为此,韩信本人也居功自傲。一次刘邦与群臣谈论诸将之能,刘邦问:“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能带十万。”刘邦又问韩信: “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刘邦大笑,问:“你多多益善,为何被我擒拿?”韩信这才自知失言,急忙改口说:“陛下不善带兵

  • 虎狮豹熊,谁更厉害?这位东汉皇帝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让人很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狮子老虎巨猿棕熊谁厉害,老虎狮子犀牛谁最厉害,东汉虎熊大战

    我们都知道,从汉朝开始,我国就有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甚至更远的国家,有着友好的往来合作。领边国家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访问中国,顺便向中国进贡点他们国家的特产,而中国则会回赠一些丝绸、茶叶、瓷器等等。所以即使我国不生产狮子,但我国也少不了有狮子的踪迹。东汉时期,波斯拜访我国的时候送了我们一头

  • 魏延被诸葛亮设计谋害后,墓前为何会跪着诸葛亮的石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延死后墓前跪着三个人,魏延墓前发现了三个跪着的石像,魏延与诸葛亮关系

    相传还有一个文官石像,那个跪着的文官手中拿着汉中地图,并且向魏延忏悔,有人猜测那就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之所以是相传,因为魏延墓前现在已经没有文官石像,只是一种“相传”。本文就不考古,那个跪着的石像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如果我们能够梳理开他们之间的关系,了解那段历史,我相信比考证石像是谁更有意义。正史上得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外司马徽还说了句话,道破刘备失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卧龙凤雏为什么能失天下,司马徽卧龙凤雏,为什么刘备得到了卧龙和凤雏

    司马徽这个人,讲实话没啥太大成就,但因为他有个隐士的名头,又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等比较缥缈的学科,自带一层神秘光环,因此当时许多名人都乐意跟他结交,将他有知人之名的能力传了出去。司马徽最经典的一句话大概就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因此刘备不惜三顾茅庐求请诸葛亮,庞统也被征为功曹,居于周瑜麾下

  • 一个让曹操为之流泪的女人,她到底有多出色,能撼动了枭雄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史上唯一一个令曹操落泪的女人,枭雄曹操和他的女人们哪个重要,一代枭雄曹操唯一忘不掉的女人

    从社会发展上来看,曹操是刘氏江山的依靠,如果没有曹操,历史必定会给改写。东汉末年,群雄逐鹿,黄巾起义之下,汉献帝无依无靠,四处流浪,只有曹操慧眼识珠,直接“挟天子令诸侯”,稳定了政治局面。在经济发展上来说,曹操开始招募流民,让军民一起垦荒,大型水利,还推广水稻的种植,让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

  • 东汉才发明了造纸术,为何战国时就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汉之后造纸术有哪些改进,东汉造纸术过程,东汉时期的什么发明了造纸术

    纸在战国时期可能是没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究竟出于何时尚未可知,目前发现最早的纸制品出是自于西汉,很多人会误认为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是不对的,东汉蔡伦只是较为有突破性的改进了造纸术。到了这里,有一些人就会跳出来,既然战国时期没有纸,又怎么会出现“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是不是压根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