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这个人,讲实话没啥太大成就,但因为他有个隐士的名头,又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等比较缥缈的学科,自带一层神秘光环,因此当时许多名人都乐意跟他结交,将他有知人之名的能力传了出去。
司马徽最经典的一句话大概就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因此刘备不惜三顾茅庐求请诸葛亮,庞统也被征为功曹,居于周瑜麾下。但刘备为了成全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对诸葛亮非常看重(主要也是因为刘备当时没啥谋臣能用),孙权却不一样。
孙权有哥哥孙策留下来的班底,再加上周瑜的从旁辅佐,根本就不喜欢庞统这只凤雏。公元210年,周瑜在进军西川途中不幸去世,卒于沙丘,庞统替他送葬去东吴,却并未受到孙权看重,因此他选择转投刘备。
刘备跟庞统经过交谈后认为此人的确有大才,因此将他跟诸葛亮一同封为军师中郎将。按理来说这刘备卧龙、凤雏都有了,应该能一安天下了吧,但刘备偏偏只能三分天下,到了后面还是三国鼎立中最先被灭的那个,这是为何呢?
因为司马徽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做“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抛开对司马徽神神叨叨的偏见不提,他这句话其实比前面那句重要得多,也有意义的多。天下大势已乱,别说卧龙跟凤雏了,就算是“真龙”跟“火凤”也只能起到辅佐的作用,而不能真正决定胜负;但对于一方诸侯而言,如果麾下没有专职人才,则很难获得成功。
什么是专职人才,子初跟孝直就是。子初是刘巴,估计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有印象,但他在财政方面却是一把好手,帮刘备解决了蜀汉财政难题;还跟诸葛亮一起编写制定了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连诸葛亮都说:“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孝直则是法正,助刘备劝说刘璋投降,并出奇计斩得夏侯渊人头的那位。不得不承认,虽然刘备集团武将挺多,但在谋臣上真的很少,诸葛亮是厉害,但诸葛亮主要还是负责大方面的掌控,行军打仗的计谋还是得看法正,就连曹操都感叹没有得到法正这样一位人才:“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只可惜这两也都去得挺早,法正卒于公元220年,刘巴则是蜀汉刚建国没多久,就在公元222年去世了。他两一亡,加上庞统去得更早,蜀汉仅有诸葛亮独木难支,刘禅又不是啥明主,当然只能灭亡。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