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让曹操为之流泪的女人,她到底有多出色,能撼动了枭雄之心

一个让曹操为之流泪的女人,她到底有多出色,能撼动了枭雄之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534 更新时间:2023/12/6 17:57:45

从社会发展上来看,曹操是刘氏江山的依靠,如果没有曹操,历史必定会给改写。东汉末年,群雄逐鹿,黄巾起义之下,汉献帝无依无靠,四处流浪,只有曹操慧眼识珠,直接“挟天子令诸侯”,稳定了政治局面。

在经济发展上来说,曹操开始招募流民,让军民一起垦荒,大型水利,还推广水稻的种植,让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回复。

在用人上面,曹操从来都是不拘一格,不在乎门第观念,广纳贤才,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主张。灭吕布、平袁绍、征张鲁,为北方的统一和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上面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曹操绝对不只是,那种阴险毒辣的宵小之辈。

像曹操,这样的人物,身边的女人自然多得数不胜数,可是有这样一个女人,对曹操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莺儿,本身是东汉帝都的一个歌舞伎,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歌星、舞蹈家。来莺儿的歌喉,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犹如夜莺一般的优美,唱起歌来动人心魄,优美的舞蹈更是引人入胜。

他一直过着“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日子,洛阳城内的男子对其都趋之若鹜。然而来莺儿,性格极其的高傲,在台上他眉目传情,在台下却一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很多想一亲芳泽之人,不得不偃旗息鼓。

后来董卓作乱,烧了洛阳城,来莺儿失去了生存的场所。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来了,一个英雄救美,让其躲过了一场浩劫。从此之后,来莺儿就陪伴着曹操,南征北战,四处漂泊。

来莺儿很清楚,乱世之中,能有一席安身之地极为的难得。战争间隙,来莺儿总是为曹操唱歌跳舞,给其调节身心,以报救命之恩。

对曹操而言,在战乱年代,避免不了争权夺利,诸事缠身,终日忙于军国大事,又经常周旋于各个美女之间,于来莺儿相处的时间,说实话并不是很多。

对来莺儿而言,对于曹操只有报恩之情,两人并没有感情。时间一长,来莺儿不免再次感到空虚无助。

曹操身边有一个侍卫叫做——王图。长得一表人才,机警魁梧,深得曹操的赏识和信任。就在来莺儿空虚之时,王图闯入了他的眼帘。

在一次战役之中,曹操为了提拔王图,故意给他制造了一个立功的机会,派他深入敌军腹地,探查敌军屯粮之所。这个任务,是否能成功,是否可以功成身退,一切都是未知。

面对生死离别,来莺儿抱住王图,不让他走,一直都天亮。也正是因为如此,让王图错过了出发的时间。军法如山,曹操只能下令将其斩首示众。

这个时候,来莺儿跪在曹操的面前,反复地哀求:知道军法如山,愿意代王图一死。并将自己于王图之间的私情,和盘托出。来莺儿对王图的感情,深深地震撼到了曹操。

可是来莺儿背叛了自己,必须有一个合适的理由给予赦免。于是就下令,让来莺儿在一个月之内,训练一个歌舞班,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答应他代替王图死。

一来为了报恩,也为就情郎,来莺儿精选了7个侍女,夜以继日的训练,从乐理到音质,尽其所能,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当来莺儿找曹操复命的时候,曹操怜悯之情泛滥,告诉来莺儿,“你完成了任务,其实你可以不死”。

来莺儿毫无惧色地说道:身犯重罪,怎可逍遥法外,到时您怎么统御群下。

曹操又问:是否要见王图一面。

来莺儿答到:我决心带他意思,我们之间的情感就结束了,相见也无补于事,不如不见。

这几句话,让曹操感触很深,如此奇妙的爱情逻辑,震感了曹操的心灵,认定来莺儿是人间的奇女子。

曹操召见王图,王图心中害怕,也自己罪不可恕,心虚地对曹操说,他与来莺儿之间的感情,只是逢场作戏,根本就没有爱情可言。曹操听后大怒,一脚踹倒王图,本想将其直接杀死,可是答应来莺儿,最后只能将这个负心汉赶出了相府。

曹操清楚,将实情告诉来莺儿,感情带来的伤害比死亡更加的可怕。于是告诉来莺儿“王图我已放其回家,你训练歌姬有功,可以不死。”

可是来莺儿,并没有接受曹操的建议,决定用死来洗清自己的罪恶,给曹操行完大礼之后,转身而去。

望着来莺儿离去的背影,经历过生生死死的曹操,两眼不由自主的留下了两行悲情的眼泪,这是他第一次为女人流泪,也是最后一次。

更多文章

  • 东汉才发明了造纸术,为何战国时就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汉之后造纸术有哪些改进,东汉造纸术过程,东汉时期的什么发明了造纸术

    纸在战国时期可能是没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究竟出于何时尚未可知,目前发现最早的纸制品出是自于西汉,很多人会误认为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是不对的,东汉蔡伦只是较为有突破性的改进了造纸术。到了这里,有一些人就会跳出来,既然战国时期没有纸,又怎么会出现“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是不是压根就没

  • 汉武帝在位54年,却花44年的时间去攻打匈奴,为何揪着匈奴不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哪年开始打匈奴,汉武帝是何时开始攻打匈奴的,汉武帝用了多少年才打败匈奴

    其实匈奴问题由来已久,攻打匈奴是历史的必然。匈奴政权兴起于战国时期,经常侵犯中原领土,在战国的中后期的赵国就经常遭受匈奴的侵扰,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过后,多次击败匈奴,后来赵国大将李牧也曾吊打匈奴,吓得匈奴十余年不敢南进,后来才知道,那是少数的可以取胜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待到秦汉之际,中原政权身陷

  • 诸葛亮用人失误不假,但马谡之后再无用人之错,上帝视角不能太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那么聪明为啥用马谡,诸葛亮几次用人失误,诸葛亮与马谡的经典对话

    司马懿的优点就是诸葛亮的缺点,司马懿擅长走高层路线,虽有不言,言必及要,他带领大兵团能打胜仗,但是也应当看到,司马氏也有明显不足,那就是不擅长治下——司马懿掌握军政的全盛时期,消灭公孙渊却放任高句丽坐大,陇西百姓多次随诸葛亮入蜀;其子司马师执政时期有淮南三叛,司马炎时期有树机能之乱。01诸葛亮治蜀,

  • 项羽纵然自刎也不愿过乌江,不是出于自尊,而是到江边想起一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为何自刎不过乌江,项羽为什么自刎都不肯过乌江,项羽为何宁死不肯渡过乌江

    尤其是唐朝诗人杜牧,更是坚定地认为项羽哪怕是经受了失败只剩下了一个人,依然可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写下了“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千古名篇,言下之意对于项羽的乌江自刎颇不以为然。觉得只要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巢,还是能够再次争夺天下,并不是没有战胜刘邦的希望,这种自刎不过是出于自尊的懦弱表现。尤其

  • 郭奉孝有多恐怖?他若活着就没三国,曾令两万曹军大败袁绍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奉孝之死真相,历史上真实的郭奉孝,最牛逼的谋士郭奉孝

    小说《三国演义》开篇有这么一句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乱世之争,英雄辈出,金戈铁马,令人向往。01谋士,是三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毒士贾文和、智囊荀文若、借东风的诸葛亮、打黄盖的周公瑾、骑着驴的郭奉孝、献《榻

  • 诸葛亮为蜀汉留下一战神,此人以3万兵力灭20万魏军,却知者寥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北伐十大猛将,诸葛亮历次北伐曹魏兵力,诸葛亮北伐时兵力有多强

    曹爽伐蜀发生在公元244年,曹魏在魏明帝曹睿去世以后,曹爽与司马懿作为曹睿的“托孤顾命大臣”,一起把持朝政,但是曹睿渐渐骄横,削去了司马懿的兵权,而自己独掌权政,成为曹魏著名的大权臣,但是自己的才能其实也颇为平庸,此时听从属下的建议为了增强威信,于是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伐蜀,猛攻汉中。这一场战役在正史与

  • 为何秦始皇用“朕”作为皇帝的自称?专家:将字拆开,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自称为朕,秦始皇当时称自己为朕吗,秦始皇为什么称寡人不称朕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秦始皇这个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中华统一的君主,秦朝以前,统治者都喜欢称自己为王,但是秦始皇野心很大,他觉得自己比他们都要伟大,于是称自己为皇帝,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秦始王是一个多么霸道的人了。不仅如此,他加紧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著名的“焚书坑儒”就是他的“杰作”。建立了郡县

  • 他是西凉枭雄,活到70多岁,比董卓和马腾还要厉害,却少有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董卓与马腾,马腾的军队和董卓的军队哪个厉害,董卓和马腾谁厉害

    韩遂虽然是一个野心比较大的人,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头脑的人。起初,韩遂也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凉州金城郡的官员,后来当时的金城太守殷华不幸去世以后,他还亲自护送殷华的遗体到遐邱,这个举动令韩遂得到了很多城中百姓的称赞,为他积攒了不少的好评。此举我们可以看出韩遂是一个很善于操控人心的人,也十分地有远见。

  • 三国时期,东北地区归哪个民族占领,曹操的势力范围是否抵达此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操先后占领了哪里,三国曹操的版图,东汉曹操占领陈留后干了什么

    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大获全胜,失败的袁绍从此一蹶不振,两年之后就病逝。袁绍死后,长子袁谭占据青州,次子袁熙占据幽州,三子袁尚占据邺城,外甥外甥高干占据并州。在曹操的穷追猛打之下,袁谭、高干战败被杀,袁熙、袁尚只能逃往乌桓。乌桓同鲜卑一样,是东胡的一个小部落,居住的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的南部地区。

  •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野心,都愿意放其一马,为什么对杨修就非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三国演义》中,评价杨修的时候,除了“恃才傲物”之外,后面还有一句话“数犯曹操之忌”,综合起来来看的话,大家就明白,杨修之死虽然于自己恃才傲物有关系,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曹操身上。在“鸡肋”事件中,曹操用兵的时候,出现了犹豫,就在权衡利弊之时,遂用“鸡肋”作为夜间的口号。就是根据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