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94 更新时间:2024/1/26 3:07:23

三国是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军阀混战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晋灭掉东吴,统一中国,进入晋朝时期。

而曹操在公元220年挂了,是他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改国号为魏,是为曹丕篡汉,也标志着汉朝的彻底灭亡。

在这一时期,刘备在蜀汉立稳根基,孙权坐稳江东地区,最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就是说公元220年才算是正式进入三国,曹操压根就不是三国时期的人。

司马懿背叛曹氏家族的时候,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记住时间节点,曹操是公元220年去世的,而所谓的司马懿背叛曹氏家族,实际上是在公元249年,两者相差将近三十年。

实际上《三国演义》我们所熟知的曹操的老部下,基本就没有活到249年的。

曹操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分别去世于222年,218年,221年,231年,227年,剩下曹操嫡系,还有曹仁挂于223年,曹洪挂于232年,夏侯惇挂于220年,夏侯渊挂于219年。

即使是最后挂的曹洪死在232年,距离249年也相差17年之久。

到高平陵之变的时候,由于时间太久,压根就没有曹操老部下的存在,有的顶多是曹操部下的二代。

人都说司马懿是属王八的,能把你的对头熬死,这个比喻还是很恰当的,司马懿虽然比曹操小几岁,但是他成功的熬死了曹操,以及曹操的孙子辈。

曹丕公元220年篡位,在位时间很短,公元226年仅40岁曹丕就走了,曹丕死后,由他儿子曹叡继承皇位,是为魏明帝,在位12年,公元239年年仅36岁就挂了。

由此可见,曹魏政权从曹操到曹丕,到曹叡已经历了三个领导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旧臣了,最标准的旧臣其实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官位就不小,曹丕在位时期开始重用司马懿,在曹丕死的时候,曹丕让陈群、曹真、曹休、司马懿共同辅佐曹叡,等到曹叡不行的时候,让大将军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

说司马懿是整个曹魏政权的元老也没毛病。所以说司马懿属王八也不为过。

为何司马懿背叛曹魏政权的时候,其他大臣会无动于衷?

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趁着曹爽和曹芳去扫墓的功夫,带领三千死士冲入京城轻而易举的就控制了曹魏政权,可以说,政权的获取太过简单了,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这就说明,曹魏政权本身就存在问题。

曹叡死后,政权根基不牢,曹睿36岁去世,却没有留下子嗣,因此就由他的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关于曹芳的出生来历,一直都没有详细的资料,所以也算一个迷,曹芳即位的时候年仅八岁,这又是少年即位的典范。

所以,当时朝廷大臣对曹芳这位皇帝是有所怀疑的,当时曹芳年纪很小,又整天在游园玩,很有一个昏君的潜质,当时就有人建议曹芳要好好学习,做个好人,不过曹芳压根就不听。

正是因为皇帝年幼,而且不懂事,让曹爽夺得了政权,当时曹爽软禁皇太后夺取朝政大权,并且打压司马懿,将司马懿由太尉变成没有实权的太傅,从而被架空。

曹爽大权独揽后,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还不听别人劝阻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去伐蜀,死伤甚多,消耗了曹魏政权的国力。

至此,曹爽的声望已经跌到了低谷,有人因此评价曹魏政权的颠覆其实就是曹叡托孤不慎造成的,假如曹爽要是有一定实力的话,曹魏政权必然不会众叛亲离。

曹爽的种种作为导致朝臣对曹魏宗室失去了信心。

而司马懿堪称曹魏政权的灵魂人物,多次救曹魏政权于水火,在曹操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司马懿就以才华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去世后,也是司马懿辅佐曹丕。

曹丕和曹睿时期,曹魏政权危机四伏,当时孟达想要发动叛乱,被司马懿平叛,而后来面对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也都是司马懿摆平,司马懿还曾平定辽东,就当时活着的人来说,能够有司马懿这样作为的根本就没有几个人。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司马懿的呼声很高,假如司马懿想要取代曹爽,很多人都是支持的。

实际上,曹魏政权的颠覆也跟当时政治生态有关系,从东汉后期以来就开始流行门阀士族制度,曹操出身卑微,因此十分忌惮这些士族,在曹操的组织框架中,曾经大批量任用寒门出身的将领,再加上曹氏宗亲,以此来克制当时的豪族势力。

然而曹丕即位的时候,曹操任命的寒门将领基本都凋零,而这些将领的后代都没有受到重用,曹丕更是为了拉拢士族,而采取了九品中正官制,再次将政权放归到士族的手中。

等到曹叡托孤的时候,曹魏宗室已经没有士族大家有实力了,这个时候曹爽还太过于嚣张跋扈,结果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士族大家几乎都站到了司马懿的一边。

从根本上来说,高平陵政变的种子早就在曹丕时就已经埋下,当然高平陵政变不是结尾,到西晋的时候,这种士族大家控制朝政发动政变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以致中原王朝陷入几百年的黑暗当中。

更多文章

  • 汉高祖能得天下,此人军功最大,为何刘邦夫妇反要把他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高祖刘邦军事能力,刘邦处死的功臣,刘邦最后被谁处死

    刘邦能得天下,有半壁河山是韩信为他打下的。为此,韩信本人也居功自傲。一次刘邦与群臣谈论诸将之能,刘邦问:“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能带十万。”刘邦又问韩信: “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刘邦大笑,问:“你多多益善,为何被我擒拿?”韩信这才自知失言,急忙改口说:“陛下不善带兵

  • 虎狮豹熊,谁更厉害?这位东汉皇帝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让人很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狮子老虎巨猿棕熊谁厉害,老虎狮子犀牛谁最厉害,东汉虎熊大战

    我们都知道,从汉朝开始,我国就有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甚至更远的国家,有着友好的往来合作。领边国家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访问中国,顺便向中国进贡点他们国家的特产,而中国则会回赠一些丝绸、茶叶、瓷器等等。所以即使我国不生产狮子,但我国也少不了有狮子的踪迹。东汉时期,波斯拜访我国的时候送了我们一头

  • 魏延被诸葛亮设计谋害后,墓前为何会跪着诸葛亮的石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延死后墓前跪着三个人,魏延墓前发现了三个跪着的石像,魏延与诸葛亮关系

    相传还有一个文官石像,那个跪着的文官手中拿着汉中地图,并且向魏延忏悔,有人猜测那就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之所以是相传,因为魏延墓前现在已经没有文官石像,只是一种“相传”。本文就不考古,那个跪着的石像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如果我们能够梳理开他们之间的关系,了解那段历史,我相信比考证石像是谁更有意义。正史上得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外司马徽还说了句话,道破刘备失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卧龙凤雏为什么能失天下,司马徽卧龙凤雏,为什么刘备得到了卧龙和凤雏

    司马徽这个人,讲实话没啥太大成就,但因为他有个隐士的名头,又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等比较缥缈的学科,自带一层神秘光环,因此当时许多名人都乐意跟他结交,将他有知人之名的能力传了出去。司马徽最经典的一句话大概就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因此刘备不惜三顾茅庐求请诸葛亮,庞统也被征为功曹,居于周瑜麾下

  • 一个让曹操为之流泪的女人,她到底有多出色,能撼动了枭雄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史上唯一一个令曹操落泪的女人,枭雄曹操和他的女人们哪个重要,一代枭雄曹操唯一忘不掉的女人

    从社会发展上来看,曹操是刘氏江山的依靠,如果没有曹操,历史必定会给改写。东汉末年,群雄逐鹿,黄巾起义之下,汉献帝无依无靠,四处流浪,只有曹操慧眼识珠,直接“挟天子令诸侯”,稳定了政治局面。在经济发展上来说,曹操开始招募流民,让军民一起垦荒,大型水利,还推广水稻的种植,让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

  • 东汉才发明了造纸术,为何战国时就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汉之后造纸术有哪些改进,东汉造纸术过程,东汉时期的什么发明了造纸术

    纸在战国时期可能是没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究竟出于何时尚未可知,目前发现最早的纸制品出是自于西汉,很多人会误认为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是不对的,东汉蔡伦只是较为有突破性的改进了造纸术。到了这里,有一些人就会跳出来,既然战国时期没有纸,又怎么会出现“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是不是压根就没

  • 汉武帝在位54年,却花44年的时间去攻打匈奴,为何揪着匈奴不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哪年开始打匈奴,汉武帝是何时开始攻打匈奴的,汉武帝用了多少年才打败匈奴

    其实匈奴问题由来已久,攻打匈奴是历史的必然。匈奴政权兴起于战国时期,经常侵犯中原领土,在战国的中后期的赵国就经常遭受匈奴的侵扰,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过后,多次击败匈奴,后来赵国大将李牧也曾吊打匈奴,吓得匈奴十余年不敢南进,后来才知道,那是少数的可以取胜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待到秦汉之际,中原政权身陷

  • 诸葛亮用人失误不假,但马谡之后再无用人之错,上帝视角不能太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那么聪明为啥用马谡,诸葛亮几次用人失误,诸葛亮与马谡的经典对话

    司马懿的优点就是诸葛亮的缺点,司马懿擅长走高层路线,虽有不言,言必及要,他带领大兵团能打胜仗,但是也应当看到,司马氏也有明显不足,那就是不擅长治下——司马懿掌握军政的全盛时期,消灭公孙渊却放任高句丽坐大,陇西百姓多次随诸葛亮入蜀;其子司马师执政时期有淮南三叛,司马炎时期有树机能之乱。01诸葛亮治蜀,

  • 项羽纵然自刎也不愿过乌江,不是出于自尊,而是到江边想起一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为何自刎不过乌江,项羽为什么自刎都不肯过乌江,项羽为何宁死不肯渡过乌江

    尤其是唐朝诗人杜牧,更是坚定地认为项羽哪怕是经受了失败只剩下了一个人,依然可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写下了“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千古名篇,言下之意对于项羽的乌江自刎颇不以为然。觉得只要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巢,还是能够再次争夺天下,并不是没有战胜刘邦的希望,这种自刎不过是出于自尊的懦弱表现。尤其

  • 郭奉孝有多恐怖?他若活着就没三国,曾令两万曹军大败袁绍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奉孝之死真相,历史上真实的郭奉孝,最牛逼的谋士郭奉孝

    小说《三国演义》开篇有这么一句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乱世之争,英雄辈出,金戈铁马,令人向往。01谋士,是三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毒士贾文和、智囊荀文若、借东风的诸葛亮、打黄盖的周公瑾、骑着驴的郭奉孝、献《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