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超级刺客张良,博浪沙惊天一锤,差点将秦始皇和帝国葬送

历史上的超级刺客张良,博浪沙惊天一锤,差点将秦始皇和帝国葬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4 更新时间:2024/1/25 10:15:56

刺客

但是在荆轲之后,还有一位刺客差点改写历史,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谋圣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的顶级大佬。他曾经策划了一起针对秦始皇的刺杀,虽然可惜的失败了,但是也在历史中留下了重重一笔,这次刺杀事件在历史中被称为“张良刺秦”,也被称为“博浪沙惊天一锤”,当然当时秦始皇不知道是张良在刺杀他,是之后的史书记载的。

那么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动机是什么,他和秦始皇有什么深仇大恨呢?这一切都与张良的出身有关。

张良

张良是韩国人,注意,这个韩国不是现在的韩国,是历史上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韩国。张良是韩国贵族,他的祖父是韩国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三代国君的宰相,父亲是韩釐王、韩桓惠王的宰相,他家五世相韩,如果韩国没灭,张良大概率也会成为韩国的丞相。他与秦始皇的矛盾就在这里,秦始皇覆灭韩国,灭亡了张良的旧国,所以张良与秦国有着国仇。

因为韩国覆灭,张良也失去了贵族的身份,但是他到底天资出色,加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他的才华依然很出众,他在少年时期就计划杀死秦始皇。他的年轻的时候,弟弟死了,他都没有给弟弟风光大葬,而是选择一切从简,目的是保存家产,以期望能够杀死秦始皇。

秦始皇

青年时期的张良,经过长年的修炼,胆魄十足,智谋过人,具备非凡的能力,在他认为自己准备充足以后,就开始行动。张良散尽家财找到了一个大力士,这个大力士力能扛鼎,能够拖着一百斤的大袋子将它扔出很远,张良找到他后,以自己的全部家产雇佣他,而且为他打造了一个重达一百二斤的大锤子,在训练了一阵,大力士扔锤子的准度提升上来后,张良也打听到秦始皇的巡游路线。

刺秦

综合考虑之后,张良选择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于是在秦始皇经过博浪沙的前几天,张良就埋伏在博浪沙附近。当时帝王乘车时有着规制,天子乘车应该用六匹马拉着走,所以在秦始皇经过博浪沙时,张良便让大力士用力将大锤扔向六匹马拉着的天子车架,然后逃跑了。张良之所以选择在博浪沙刺杀始皇帝,原因也是因为这里环境复杂,周围有着一片很大的芦苇丛,非常有利于逃跑,所以在扔了那一锤子后,张良连结果也没确认,就撒丫子跑了。

最后当然是刺杀失败了,秦始皇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出巡肯定会被刺杀,所以早就故布疑阵,光马车就有上百辆,张良和大力士当时随便扔了一辆六马车,很显然没有那个运气,没有刺杀成功,不然秦朝就不存在了。

谋圣

在当时那个情况,秦始皇一死,秦帝国离崩塌也就不远了,本来覆灭六国就没多久,如果这个时候始皇帝被刺杀,国内必生动乱,围绕帝位的斗争就会让秦帝国分裂,然后隐藏着的六国力量肯定也会冒出来搞风搞雨,秦帝国百分之九十九会随着秦始皇的死亡而崩塌。

可惜张良没有那个运气,没有成功刺杀秦始皇,不然一个史上最强刺客的头衔可能就戴在他头上了。

更多文章

  • 说说曹操麾下的夏侯惇与夏侯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和夏侯惇的关系,夏侯惇和夏侯渊谁和曹操更亲近,夏侯惇和夏侯渊年龄比曹操大吗

    你可能会觉得,看了夏侯惇传记后不觉得他怎么样啊,为什么他能坐这么高的位置?难道就他跟曹操关系硬可以开后门?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跟曹操沾亲带故的人有很多,但为什么只有夏侯惇最高还是与他自身才能有关。很多时候就像神盾局的尼克·弗瑞,他没有美队的盾牌,也没有钢铁侠的高科技,貌似他手下个个都比他强,可他就

  •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为什么相信司马懿不动杀机的诺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平陵之变如果曹爽不投降,高平陵之变曹爽与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对司马懿的评价

    其实,曹爽和司马懿之间并无太深私怨,两人都是曹叡临终前的托孤大臣,曹爽还向父辈一样敬重司马懿,《三国志》有记载,“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哪怕是到了后来,为了争夺朝堂大权,曹爽重用晏典、毕轨、李胜等人,架空了司马懿,把他放在太傅的位置上,尽管这样,却没加以人身迫害。高平陵之变,归

  • 曹操生性多疑,却也有信任的人,对方竟是“身有残疾”的常败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生性多疑的真实例子,历史上生性多疑的曹操,万万没想到曹操多疑

    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根本就不是。根本就不存在勉强谁是霸王这一条,因为曹操他就是绝对的霸王。曹操他本来就带有先天的优势,他从一开始就抢占了所有的先机,要是刘邦或者是孙权,谁敢像他一样,自己一个人骑着马去刺杀当时的真正职权者。他的勇气当然会给他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有着当时国家的剩余兵力,自己的兵力那

  • 三国最冷血谋士,曾投效几任主公,却能安享晚年结局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死得最惨的7位谋士,三国里最狠的十大谋士,三国时期的几位顶级谋士

    三国最冷血谋士,曾投效几任主公,却能安享晚年结局最好本期我们说说三国中一个很低调但不代表没调的人物,他也是三国中属于顶尖谋士一列的人物,其一生先谋己,再谋家,再谋国,可说是三国中待遇最好,下场最好的谋士之一了,那他是谁呢?那就是我们的贾诩贾文和了,这个人其实很值得说道的,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在三国中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为何生性多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多疑有哪些表现,我眼中的曹操多疑,万万没想到曹操多疑完整版

    说到曹操的生性多疑的例子,就太多,我说几个吧。梦中杀近侍:曹操害怕别人在他睡着的时候谋害他,于是就对周边的人说:我睡觉的时候,喜欢做梦杀人,你们不要轻易靠近我。结果有一天有一个近侍看见曹操的杯子掉了,就帮他捡起来盖上,结果曹操拿剑杀了侍卫。睡醒了大惊:“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如实相告,曹操失声痛哭

  • 刘备为何不听诸葛亮之言,领兵誓伐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打东吴为何诸葛亮不去,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打不过东吴,刘备大举伐吴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曹休汉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 年,驻守汉中的曹军突然向益州发起进攻,曹操命大将张郃率两万兵马向南挺来,但他没料到,自己的精锐部队会遭到刘备干将张飞的迎头痛击。张郃大军在厮杀中尽皆溃败,其所部将士最后仅余十人脱险,这场战役大大鼓舞了蜀军士气。一时间“川取汉中”的呼声尘霄云上,法正、黄权等人进言,宜

  • 开国功臣请求回家乡,吕雉满口答应,不久后却让刘邦灭其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死前为何不杀吕雉,刘邦死之前为什么不杀了吕后,吕雉刘邦的故事知乎

    当时,在诸多反秦的力量中,项梁和项羽的实力是最强大的,可彭越并没有因此投靠他们,而是在壮大自己的部队,等待良机。刘邦攻打昌邑时,彭越主动带兵来支援他,虽然最终没有攻下昌邑,但两人却因此事结下了友谊。公元前205年,刘邦联合各路诸侯一起攻打楚国,彭越带着三万多部下归附刘邦,因收复魏地有功,刘邦任命彭越

  • 三国后期,张郃是否打遍蜀汉无敌手?魏延和关兴表示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郃和魏延同一档次吗,张郃与魏延谁厉害,魏延历史上能打过张郃吗

    演义中诸葛亮不止一次大叹过张郃的勇猛,比如:“孔明在山上,见郃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英勇倍加,乃谓左右曰:”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又比如诸葛亮对张翼说:“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汝非敌手。”那么三国后期张郃是否真能打遍蜀汉无敌手?魏延和关兴表示不服。魏延和张郃

  • “人谋”——三国时期形成三分天下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为什么会三分天下,三国中都有谁提出过三分天下,隆中对三分天下是真的吗

    所谓地理均势,是指割据集团利用地理条件抗衡对方的一种策略。在使用戈矛甲盾作战的古代,占有险固地利形胜的一方在争雄角逐中明显地具有优势。蜀国有重山之固,吴国有长江之险,魏国据中原而地大人众,故吴蜀联合之抗魏,地理上形成均势,也带来了政治上的均势。所谓政治均势,是指群雄割据或列国纷争之间的均衡外交斗争,

  • 读懂曹操,你的人生会更好,深度好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经典句子“让我凌驾于别人之上,却没人能凌驾于我之上”已被后代批评,而且“陶雄”这个标签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撕下。此外,与曹操同期的徐绍曾评论说,曹操是:“世界统治者的儿子,动荡时期的叛徒。”我认为这可能是对曹操最公正的评价。世界上流传着一句话:学会与孔子做人,学会与曹操做事。如果把男牌从曹操身上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