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理由有多奇葩?听着都觉得可笑

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理由有多奇葩?听着都觉得可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8 更新时间:2024/1/27 15:41:49

那么,刘邦是先逼功臣谋反,再以讨伐名义将其除掉,朱元璋杀功臣又是靠什么方法,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他的方法奇葩呢?

提到朱元璋杀功臣的"奇葩"方式,恐怕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会是被誉为"开国第一功臣"的名将徐达。作为朱元璋最倚重的将领之一,徐达有勇有谋、战功赫赫,而又不贪名利、为人谨慎,可以说是深得上意。在正史上,徐达被记载是留守北平时因重病而去世,他死后,朱元璋悲痛万分,对其家眷也十分关怀,二人之间俨然一对模范君臣。

不过,在与唐伯虎等人被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的徐祯卿笔下,徐达是因功高盖主被朱元璋用毒药毒死。另一明朝文人王文禄则记载说,当时徐达生了背疽,不能吃会加重皮肤病的"发物",而朱元璋专门赐下了一只背疽病人最忌食的蒸鹅。朱元璋赐鹅,其实就相当于给大臣赐毒药、白绫,于是徐达见到蒸鹅后,当即知道了皇上的圣意,不久后就死在了家中。

尽管是出自没有根据的野史,但很多人却因为觉得有趣而将徐达吃蒸鹅而死的传说四处推广。渐渐的,不少人甚至把它当作了史实。如果说,徐达只是在野史中无奈惨死,那么蓝玉之死就是一个真实的悲剧。蓝玉属于开国名将中比较年轻的一个,他作战勇猛、智勇双全,因此一直做到了大将军,负责对北元进行讨伐。

蓝玉本是太子朱标的舅父,按理说未来一片光明,但朱标的英年早逝让他从得力干将变成了皇位的威胁。

洪武二十六年(1393)时,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逮捕,并且将其抄家、族灭,还把他的皮剥了下来震慑心怀不轨之徒。蓝玉一死,朱元璋又借题发挥,调查和惩罚与之有联系的官员,一口气又杀了一万五千多人。

"蓝玉案"规模极大,可比"胡惟庸案"比它还要大了。胡惟庸原本也是开国功臣,他一开始做事小心谨慎,深受朱元璋信任,但随着权势的增长,他开始把不少事情直接收归自己处理,这令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感到非常不满。

洪武十二年(1379),有人告发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顺水推舟,将其抓捕、处死,并株连九族。

胡惟庸一死,和他关系密切的大臣们自然也难逃一劫,在其被杀十年后,朱元璋颁布了一部《昭示奸党录》,将曾经被自己夸奖为不逊于萧何的开国元勋李善长等人也一一处理。对于这位已经七十七岁高龄的老臣,朱元璋给出的处罚理由是勾结胡惟庸,且明知其造反意图而不汇报。

李善长及其全家七十余人一起被杀后,部郎中王国用曾上书为其申冤,按照朱元璋一贯的个性,本该是将其一道惩罚,但后者却并没有将他怎么样,可见,朱元璋内心或许是有点心虚的。

总之,光是胡惟庸一案,开国功臣中的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人就相继被牵连杀害。甚至,当时已经去世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也受到株连,被归为奸党。如果说处死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人时,朱元璋还给他们扣上谋反的帽子,那么名将傅友德之死就属实称得上奇葩了,因为他的死竟然是毫无理由。

傅友德是开国将领中比较有名的一个,朱元璋还曾给他"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的高度评价。洪武十七年(1384),鉴于傅友德的功劳,朱元璋赐他"世券",也就是俗称的丹书铁券,然而,十年过后,朱元璋突然将其赐死,完全没有念及当初的赏赐。

不管是在《明史》还是《太祖实录》中,对于傅友德之死都是一笔带过,让人不由得好奇傅友德到底是犯了什么大错。被朱元璋杀死的功臣有的是被赐鹅,有的被剥皮,有的株连数万人,有的史书都不敢记载,实在是非常奇葩了。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第一武将,因为一碗剩菜被朱元璋要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杀了哪些武将,明朝哪位大将替朱元璋挡箭,朱元璋要贵妃吃剩菜

    真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朱元璋的大肆杀戮中,昔日那些劳苦功高的大臣们,如蓝玉、徐达、李善长、刘基、冯胜等无一幸免。朱元璋往往以所谓的谋反罪处死这些功臣。然而,有一个功臣被朱元璋处死却跟谋反毫无关系,且朱元璋自己都找不到任何理由,最终竟以“不吃完桌上的饭菜”将其定罪,此人就是傅友德

  • 明朝最严厉惩贪案:老爹贪污,子孙世代还债,男的充军,女的为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最轰动的治贪大案,明朝最大的反腐案例,明朝贪腐惩处措施

    赵文华任刑部主事时,因职务之便可预先查看官员弹劾严嵩的奏折,便向严嵩告密,使其设法脱罪并迫害弹劾官员。为博取嘉靖的宠信,赵文华私自向他进献“百花仙酒”,谎称严嵩年近八旬还身体健硕、精神抖擞就是因为天天服用此酒。嘉靖生性多疑,不敢随便服用,便召严嵩询问,结果得知赵文华是胡说八道。嘉靖打算追究赵文华欺君

  • 宰相被废除,皇帝权力高度集中,明朝政治格局的改变与进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废除宰相的弊端,明朝废除的是宰相还是丞相制度,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的单人画像废宰相、设内阁,明朝政治体制的巨变明朝初建,彼时明太祖朱元璋尚且没有废宰相之心,仍然沿袭了元朝旧制,设中书省及丞相。宰相、丞相是各朝代不同的称呼,实际所指官职并无差别。明朝初期的丞相的权力范围依旧广泛,身为中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可统辖百官,皇帝的诏令也需经过丞相及中书省下达。而

  • 方孝孺犯何罪,朱棣下令“诛灭十族”,连他八百多位学生都没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方孝孺为何被朱棣诛灭十族,朱棣杀了方孝孺的后果,方孝孺到底灭了几族

    出生于浙江的方孝孺在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吟诗作对,十岁被时人称为“小韩愈”。但是方孝孺自幼丧母,父亲早早含冤入狱,遭受了杀身之祸。所以方孝孺就按照父亲的愿望拜师到了宋濂门下。宋濂看了方孝孺写的文章,对他大加欣赏,之后方孝孺就成为了宋濂的得意门生。洪武十年,宋濂向朱元璋辞官告老还乡,之后,方孝孺一直在宋濂

  • 飞鱼服、绣春刀御赐之物,是明朝锦衣卫的标配,但不是锦衣卫专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锦衣卫飞鱼袍,明朝锦衣卫飞鱼袍大全,锦衣卫飞鱼服和御赐黄马褂

    飞鱼服上的纹样和蟒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鱼鳍和鱼尾巴,在神话故事中和雷神有一定联系,所以也具有了神性。飞鱼服之所以能够成为锦衣卫的标配,和锦衣卫的工作有关系。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搜查、逮捕、审讯,同时还会搜集军情。锦衣卫的首领一般来说是皇帝最为亲信的武将,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们可以逮捕皇亲国戚,并且有权

  • 最不像汉奸的降清明将,后人只恨崇祯不恨他,他的墓如今远在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祖大寿是土生土长的辽东宁远人,世袭明代军职且得到不断提升,到祖大寿这一辈时,祖家已经是宁远望族,与辽东李家(李成梁家)有着深厚的关系。祖大寿深受祖荫,年纪轻轻就任职靖东营游击从三品。祖大寿大半辈子都在辽东这块土地上转悠,和蒙古人、女真人打交道,十分熟悉各部各边军的情况。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

  • 宋朝大臣勤俭治家,不给晚辈零花钱,看其晚辈如何破局,屡试不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集权措施三大方面,宋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措施,宋朝政府怎么应对贫民问题

    钱惟演虽然从小生活在富贵门庭,但却自幼养成了勤俭简约的习惯,晚年之时他更是将这份勤俭简约的习惯用以治家,并且在家中制定非常严谨的家规:家里的晚辈(子弟们)不到万不得已,非要用到钱的时候不可以向家中拿取一分钱,违规者家法处置。古装人物影视形象(图)文:悔昔道来如此一来,钱惟演家中小孩时常是囊中羞涩,连

  • 杨宪深受朱元璋重用,不知轻重喜欢嚼舌头,死因连正史都不敢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宪把朱元璋骗得怀疑人生,朱元璋与杨宪之死,朱元璋电视剧解说杨宪

    但是在明朝初年,还有一个人深受朱元璋重用,这个人便是杨宪。他原本是太原阳曲人,本名杨华。元朝末年,杨宪加入红巾军反抗蒙元统治,之后有幸加入朱元璋所在的部队。杨宪是一个极为聪明之人,口才更是了得,所以深受朱元璋的重用。这时的杨宪,曾多次为朱元璋打探到重要的军事情报,为明朝的统一大业,还是做出了不少的贡

  • 揭开名相身后黑历史的真相,还原真实的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居正为什么被称为一代名相,张居正是名相吗,真实历史中的张居正

    张居正一直提倡节俭,然而有人却说他生活奢侈。到底张居正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关他的那些评论,有多少是事实呢?我们就从他的为官生涯中,来求证这些说法吧!1.张居正入内阁嘉靖四年,张居正出生在江陵(湖北荆州)的一位秀才家里。他从小就很聪明,有神通之称。少年时期就受到荆州知府李士翱和湖广巡抚顾璘的器重。嘉靖

  • 元末群雄最强大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人格魅力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手下名将,陈友谅与朱元璋的实力,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的决战

    陈友谅出生在打渔出身的家庭,祖父陈千一本来姓谢,由于入赘到陈家,所以才跟随其姓。父亲叫陈普才,有五个儿子。他小的时候读了一点书,为人很讲义气。空闲的时候练习武艺,勇武绝人。有一个占卜的人曾经看过其祖先的墓地,说:“日后你们家一定能富贵。”陈友谅暗自窃喜,曾经担任过县中小吏,然而并非他真正的目标。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