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宰相被废除,皇帝权力高度集中,明朝政治格局的改变与进步

宰相被废除,皇帝权力高度集中,明朝政治格局的改变与进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99 更新时间:2024/1/17 6:57:26

明太祖朱元璋的单人画像

废宰相、设内阁,明朝政治体制的巨变

明朝初建,彼时太祖朱元璋尚且没有废宰相之心,仍然沿袭了元朝旧制,设中书省及丞相。宰相、丞相是各朝代不同的称呼,实际所指官职并无差别。明朝初期的丞相的权力范围依旧广泛,身为中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可统辖百官,皇帝的诏令也需经过丞相及中书省下达。而且明朝中书省之下分有六部,丞相虽然统领六部却也为六部所掣肘。总而言之,丞相仍然可以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处理,甚至对于皇权存在着一定的约束力。

明朝丞相胡惟庸谋逆被处死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初期对于丞相还是保持着相对谨慎的态度,虽然放权给丞相但还是设置六部以分解相权。这一态度一直维持到奸臣胡惟庸的出现,胡惟庸利用丞相职权大肆扰乱朝纲,贪墨作乱,使得朱元璋认识到了相权泛滥的破坏性。虽然胡惟庸的谋逆叛乱被平定了,但它将丞相对皇权的威胁放大数倍,使得朱元璋的手段从削弱相权直接转变为除去相权,决意从政治体制上彻底消除这一威胁皇权统治的不稳定因素。胡惟庸案并不是明朝废丞相的直接原因,它只是一剂催化剂,既强化了朱元璋对相权的削弱程度,又加速了废丞相措施的实施。由此,宰相制度被废除。

内阁大臣办理事务所处的渊阁

废相之后,朱元璋大幅提升六部尚书的政治地位。令六部尚书平分宰相权柄,相互牵制以避免权力泛滥。然而如此一来,权力的使用虽然得到了有效的监管,但缺乏丞相总理事务,皇帝的政务也相对应地增长了十数倍,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另行寻找替代丞相的办法,于是内阁应运而生。朱元璋仿照宋朝的制度建立了中极殿、建极殿诸大学士,因这些官员在内廷当值,所以有内阁之名。内阁真正的发展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内阁官员专门负责为皇帝提供建议,起草诏书,但并没有实际决策权。直到嘉靖年间,内阁逐渐衍生出首辅制度,许多内阁首辅的权力甚至已经超过了明初期的丞相。

宰相与内阁的存亡揭示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运动

皇权与相权是贯穿于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千年来政治体制演变的内在推动力均源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皇权作为古代社会最高的政治权力,代表着国家、百姓、群臣的整体利益,具有稳定性、权威性、至高无上性。然而皇权的至高无上性却其权力只能由单一的个体来行使,所以当皇权为个体所用则必然会产生主观性、变化性、受约束性。无论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看,皇权外在应受律令典章的约束,内在应受自身职责的约束,而行使约束权的最直接力量就是相权,即宰相。

明朝诸位内阁大臣的休闲娱乐生活

宰相在上古时期是皇帝的家臣,其职权相当于管家。当皇帝执掌天下,宰相也就由家臣转向了外臣,所管理事务也相应从皇帝的家事转变为国家的政事。而且其连接百官与皇帝的枢纽作用也赋予了宰相以监察的职责,虽然朝廷之中通常会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但宰相的监察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他既要自上而下监管朝臣的政绩,又从侧面约束皇帝的言行策令。相权虽然位于皇权之下,却不依存皇权而生,如此相权便有了与皇权抗争的底气,间接构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宰相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就是皇权打压相权的最直接表现,虽然出于实际的需求,皇帝不得不以内阁代替宰相。但内阁并没有实际决策权,且主要依赖于皇权,故而内阁可以取代宰相存续下来。明朝的君主集权几乎达到了顶峰,正是因为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明后期,内阁由依附皇权的内朝官转变为具有政治实力的外朝官,无形之中成为了一种相权的变体。其本质仍旧是对于皇权的约束。合乎礼法与政治体制的约束作用,会促进皇权的进步;反之则会激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引发激烈的政局动荡。

皇帝与丞相各司其职,相处融洽

总结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个为数不多的拒绝割让土地的政权之一。纵使到明朝末年,国力衰微之际,面对鞑靼等周遭敌国的侵扰,明朝始终保持着寸土不让的强硬态度。明朝的强硬态度除了受到文化影响外,与它稳固的政治体制是分不开的。明朝自始至终保持对相权的谨慎以及对皇权独立性的高度重视,虽然仍然有奸臣、阉宦乱政,但最终都被扼杀在至高无上的皇权之下。明朝对相权打压严厉,虽然后期相权反弹,不过总体而言确实限制了相权的发展。相权的空白相应地为明朝带来了许多麻烦,所以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既有不可避免的矛盾性,也有不可分离的联系性。

更多文章

  • 方孝孺犯何罪,朱棣下令“诛灭十族”,连他八百多位学生都没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方孝孺为何被朱棣诛灭十族,朱棣杀了方孝孺的后果,方孝孺到底灭了几族

    出生于浙江的方孝孺在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吟诗作对,十岁被时人称为“小韩愈”。但是方孝孺自幼丧母,父亲早早含冤入狱,遭受了杀身之祸。所以方孝孺就按照父亲的愿望拜师到了宋濂门下。宋濂看了方孝孺写的文章,对他大加欣赏,之后方孝孺就成为了宋濂的得意门生。洪武十年,宋濂向朱元璋辞官告老还乡,之后,方孝孺一直在宋濂

  • 飞鱼服、绣春刀御赐之物,是明朝锦衣卫的标配,但不是锦衣卫专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锦衣卫飞鱼袍,明朝锦衣卫飞鱼袍大全,锦衣卫飞鱼服和御赐黄马褂

    飞鱼服上的纹样和蟒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鱼鳍和鱼尾巴,在神话故事中和雷神有一定联系,所以也具有了神性。飞鱼服之所以能够成为锦衣卫的标配,和锦衣卫的工作有关系。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搜查、逮捕、审讯,同时还会搜集军情。锦衣卫的首领一般来说是皇帝最为亲信的武将,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们可以逮捕皇亲国戚,并且有权

  • 最不像汉奸的降清明将,后人只恨崇祯不恨他,他的墓如今远在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祖大寿是土生土长的辽东宁远人,世袭明代军职且得到不断提升,到祖大寿这一辈时,祖家已经是宁远望族,与辽东李家(李成梁家)有着深厚的关系。祖大寿深受祖荫,年纪轻轻就任职靖东营游击从三品。祖大寿大半辈子都在辽东这块土地上转悠,和蒙古人、女真人打交道,十分熟悉各部各边军的情况。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

  • 宋朝大臣勤俭治家,不给晚辈零花钱,看其晚辈如何破局,屡试不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集权措施三大方面,宋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措施,宋朝政府怎么应对贫民问题

    钱惟演虽然从小生活在富贵门庭,但却自幼养成了勤俭简约的习惯,晚年之时他更是将这份勤俭简约的习惯用以治家,并且在家中制定非常严谨的家规:家里的晚辈(子弟们)不到万不得已,非要用到钱的时候不可以向家中拿取一分钱,违规者家法处置。古装人物影视形象(图)文:悔昔道来如此一来,钱惟演家中小孩时常是囊中羞涩,连

  • 杨宪深受朱元璋重用,不知轻重喜欢嚼舌头,死因连正史都不敢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宪把朱元璋骗得怀疑人生,朱元璋与杨宪之死,朱元璋电视剧解说杨宪

    但是在明朝初年,还有一个人深受朱元璋重用,这个人便是杨宪。他原本是太原阳曲人,本名杨华。元朝末年,杨宪加入红巾军反抗蒙元统治,之后有幸加入朱元璋所在的部队。杨宪是一个极为聪明之人,口才更是了得,所以深受朱元璋的重用。这时的杨宪,曾多次为朱元璋打探到重要的军事情报,为明朝的统一大业,还是做出了不少的贡

  • 揭开名相身后黑历史的真相,还原真实的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居正为什么被称为一代名相,张居正是名相吗,真实历史中的张居正

    张居正一直提倡节俭,然而有人却说他生活奢侈。到底张居正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关他的那些评论,有多少是事实呢?我们就从他的为官生涯中,来求证这些说法吧!1.张居正入内阁嘉靖四年,张居正出生在江陵(湖北荆州)的一位秀才家里。他从小就很聪明,有神通之称。少年时期就受到荆州知府李士翱和湖广巡抚顾璘的器重。嘉靖

  • 元末群雄最强大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人格魅力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手下名将,陈友谅与朱元璋的实力,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的决战

    陈友谅出生在打渔出身的家庭,祖父陈千一本来姓谢,由于入赘到陈家,所以才跟随其姓。父亲叫陈普才,有五个儿子。他小的时候读了一点书,为人很讲义气。空闲的时候练习武艺,勇武绝人。有一个占卜的人曾经看过其祖先的墓地,说:“日后你们家一定能富贵。”陈友谅暗自窃喜,曾经担任过县中小吏,然而并非他真正的目标。朱元

  • 历七朝,将朱棣父子气的要死,明英宗却把他当宝,退休3000人送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与英宗的关系,明英宗是朱棣的什么人,关于明成祖朱棣的历史事件

    这3000多人可不是平民百姓,他们中有朝廷重臣,更有老人培育过的国子监学生。一些挚友和学生跟随着老人,送到通州码头,直到望不见船影这才转身离开。这位乃是大明王朝文官风骨血气之典范,更是此后风起云涌的明朝谏官心目中的英雄、标杆人物,他叫李时勉。李时勉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七朝,建

  • 能灭明朝却干不过满清?面对八旗的李自成为何一触即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没有李自成清朝能打败明朝吗,李自成为什么能打八旗,明朝和李自成联手能打赢满清吗

    前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仅仅到了三月份,李自成麾下的大顺起义军便攻入了北京城,覆亡了享国二百七十余年的明王朝。而在此之前,闯王李自成一直是明末农民起义军中一支豪强势力。时至今日,史家都不乏对其人抱有肯定的态度。然而巧妙的是,李自成在攻破

  • 岳飞死于谁手?到底是秦桧、金人,还是赵构?易中天一口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是不是死在赵构和秦桧手里,岳飞到底是秦桧杀的还是赵构,岳飞死的时候秦桧对赵构说了什么

    岳飞之死,一直是中国古代最具争议的一个话题。原因无外乎一个字,那就是“冤”。这基本已经在民间老百姓的心目中达成共识或定论。结合岳飞的抗金功劳,再看他的结局,确实是非常冤的。可是南宋时期,跟别的朝代稍有不同,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岳飞之死确实很冤。可是问题就出现了,新建的南宋朝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