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浙江的方孝孺在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吟诗作对,十岁被时人称为“小韩愈”。但是方孝孺自幼丧母,父亲早早含冤入狱,遭受了杀身之祸。所以方孝孺就按照父亲的愿望拜师到了宋濂门下。宋濂看了方孝孺写的文章,对他大加欣赏,之后方孝孺就成为了宋濂的得意门生。
洪武十年,宋濂向朱元璋辞官告老还乡,之后,方孝孺一直在宋濂身边,得到了宋濂的真传。
建文帝登基以,方孝孺被召到京师,任命为翰林院侍讲,不久又提拔到了翰林院学士。每逢建文帝有困惑之处,都会把方孝孺召到宫中,向他咨询有关事宜。
就这样,方孝孺在官场上步步高升,掌管京考,为国家选拔人才。但是这一番好景不长,燕王朱棣造反,将君臣佳话直接打破。
建文四年,朱棣率军和朝廷的军队在淮河交战,大破朝廷军队乘胜追击攻入南京城。在这一天,建文帝失去踪影,方孝孺被认定为帝党余孽关入大牢。
当时朱棣也是比较欣赏方孝孺的才干,想要让方孝孺为自己所用,关入大牢是给他的一个下马威。在大局定下之后,朱棣召见了方孝孺,想让他为自己起草诏书。
但是进入大殿的方孝孺穿着孝服,进来之后就放声大哭,还在言语之间露出不屑和鄙夷。朱棣请求再三,希望方孝孺能够为自己起草登位诏书,没想到方孝孺大笔一挥,写了八个字——“建文四年,燕贼篡位”。
这样公然挑衅朱棣的行为怎可容忍,朱棣颜面尽失,一怒之下又将方孝孺关入大牢。朱棣想着,我把你的孝心磨尽之后,你就会被收入我麾下了。
然而,事实并不都如朱棣所料。长时间监禁之后的方孝孺根本就没有改变心意,反而对朱棣的骂声越来越烈。后来,朱棣才明白,像方孝孺这样从小接受儒教文化熏陶的人是不可能侍二主的。最后,朱棣对方孝孺采用了车裂之刑。
但是这样还是难以解除朱元璋的心头之恨,他一想起方孝孺,脑子里就不停地回放着“燕贼、燕贼···”于是,朱元璋把这怒气转移到方孝孺的家人身上,诛灭了方孝孺十族,方孝孺的学生共八百多人,无一幸免。
对于方孝孺这样的儒生来说,气节高于一切。相信方孝孺的学生们也无一有怨言。帝王心难测,一代儒学之士落此悲惨下场,令人唏嘘!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创,欢迎关注,带您纵横古今,纵览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