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先去参拜了孔子,然后竟然去给朱元璋扫墓,这是要闹哪样?

康熙先去参拜了孔子,然后竟然去给朱元璋扫墓,这是要闹哪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07 更新时间:2024/1/17 7:30:55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顺治帝就曾对其尊称“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即位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孔子的尊重,于是决定去祭拜。

出发前,康熙就昭告天下,“孔子是所有人的考试,朕要带着大臣们去祭拜他。作为学生,还要行叩拜大礼。”

然后,康熙就带着大臣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本来皇帝发昭告就已经让老百姓很好奇了,再加上这么一大群人,很热闹,不一会儿,祭拜的地方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这就是康熙想要达到的效果,为了树立一个尊师重道的君王形象,其实就是变着法的笼络人心。

恰巧,当时的国子监是孔子的第64代子孙孔尚任,整个祭拜过程在他的主持下,非常顺利。

康熙先是祭拜了孔子像,然后按照规定诵读祭文,并且磕头跪拜。

皇帝 都磕头了,大臣和百姓也不例外。于是,不一会儿就跪倒一片。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孔子墓,准备开始祭拜。然而,这时却突然出现了意外。

只见康熙冷着一张脸,盯着墓碑,没有任何动作,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大臣们都低着头,百姓们则窃窃私 语。

孔尚任见状,看了一眼康熙,又看了一眼墓碑,突然眼睛一亮。他突然从旁边站出来,“皇上已劳累半天,请您移驾先休息一下,再行祭拜。”

康熙一听,心中了然。于是,就顺着台阶往下走,去了休息的地方。而孔尚任则回到大殿内,找了一块布,盖在了墓碑上。

没过多会儿,孔尚任就过来请康熙继续祭拜。

康熙到了现场一看,看了孔尚任一眼,满眼都是欣赏。然后,欣然上前三跪九叩,进行祭拜。

那么,墓碑上盖布,这是什么操作呢?康熙怎么看见了布,就下跪磕头了呢?

其实,布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布盖住的字。因为墓碑上写着孔子的嗜好,“大成至圣文宣王。”

在拜祭的过程中,大臣们都没有注意这个,纷纷向孔尚任请教,“皇上怎么能向一个追封的王行跪拜之礼呢?把字遮住,皇上祭拜的就是圣贤。”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但是,得到好评的康熙,却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因为,他不仅祭拜了孔子,还去祭拜了前朝皇帝朱元璋

被称作“千古一帝”的康熙,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朱元璋是从草根逆袭成皇帝的,但是,他却非常有治国才能。

他创建了明朝,并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以至于大明江山延续了整整277年。

而且,在朱元璋执政期间,他让自己统治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

1699年,康熙微服私访,来到了金陵。

他深入南京城了解民情,但是,所到之处,无不让他惊叹。

街道两旁各种店铺林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人们安居乐业,脸上挂着幸福的表情。

于是,康熙感慨之下,写下了4个大字,“治隆唐宋”。这可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要知道唐朝和宋朝是2个非常兴盛的朝代,而康熙对朱元璋统治的评价,比这2个朝代还要高。

于是,当康熙路过朱元璋的墓碑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就去祭拜了。

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意,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去祭拜孔子。

但康熙从小深受儒学影响,就连治国,也讲究仁义。所以,康熙从心里是真的尊重孔子,是以学生的身份去祭拜老师的。

而康熙对朱元璋,除了敬佩之外,也应该有一众惺惺相惜的感觉。

朱元璋虽然对待官员比较暴躁,但是草根出身的他,却可以对老百姓感同身受,以百姓的利益优先。

这与康熙的治国之道,不谋而合。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领30万攻南京,朱元璋领徐达常遇春步骑25万防守,谁能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努尔哈赤和朱元璋军事能力谁强,徐达和努尔哈赤谁厉害,努尔哈赤和朱元璋实力对比

    这里提出八旗劲旅打的是南京城,而步骑守着南京城。本来嘛,一般情况下,在草原或者平原上,八旗劲旅靠着骑兵来去如风,这样这样显然对天然缺少五万士兵的朱元璋不公平,地形熟悉,补给快捷,多为骑兵,机动性强,胜机较大的必然是八旗劲旅。但是,这里我们很公平的指出——让骑兵为主的八旗劲旅攻打南京城,让有步兵和数目

  • 朱棣打过最惨的一场败仗:岳父被杀,大将被杀,连自己也差点丧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杀了哪些大将,朱棣打过的败仗,朱棣最惨一战

    建文元年(1399),朱棣起兵反抗,挥师南下,以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自从北平发动叛乱后,一路南下,势不可挡,开国大将耿炳文,开国名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等都成为其手下败将。一时间朝廷人心惶惶,害怕这位从北方杀过来的王爷,一路的连续大捷也让朱棣风光无限,在称赞声中连朱棣自己都以为自己率领的燕军已是无

  • 作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本是明君,却为何成为亡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正统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明朝的皇帝是明君吗,明朝十六帝哪些是明君哪些是昏君

    都说做一个开国的皇帝十分不易,想打下一片江山需要的是很多方面的因素,不仅是天时地利,还需要周围人的配合,所以每一个开国的君主都成为大家的歌颂对象。但是有时候亡国君也有很多亡国的理由,并不仅是皇帝昏庸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有些亡国君的命运就很让人感慨和唏嘘。比如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是一个充满悲剧色

  • 朱元璋女婿和四个妓女有染,为何朱元璋不杀妓女,却处死了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最牛的女婿,朱元璋和哪个妻子关系最好,朱元璋一共有几个女婿

    欧阳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需要说明的是朱元璋虽然有16个女儿,可是他和马皇后只有两个公主: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这两个女儿也就是嫡女了,自然是受尽宠爱。而翰林院的欧阳伦在洪武十四年十二月戊午(1381年12月23日)娶了安庆公主,官至都尉,成了皇亲国戚,这位驸马爷的地位自然也是无比宣赫的。可是在洪武

  • 三场大战,哪一场大战才是明朝的命运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历史上的大战争,明朝最悲惨的战争,明朝最大战役是哪一年

    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此战结果: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明朝皇帝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获;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

  • 朱元璋拜佛问寺庙住持:朕需要下跪吗?住持回8个保住全寺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拜少林寺要下跪吗,朱元璋为什么要跪拜庙宇,朱元璋跪拜和尚

    朱元璋是历史上的皇帝中比较特殊的存在,他的人生经历十分的丰富,曾经给地主家放过牛,也曾进入寺庙中当过和尚,甚至于还要过饭。然而在经历了生活疾苦后,也练就了他强大的耐心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才为他为了成为皇帝奠定了基础。据史书记载,早先的朱元璋家里并不是很穷,因为被分为淘金户,因此朱元璋家在无法淘得黄

  • 李自成断明朝龙脉,崇祯又派人断李自成龙脉,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龙脉被挖了,李自成的龙脉在哪里,李自成祖坟被挖当日李自成负伤

    关于明朝“龙脉”,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也正是因为这个传说,朱元璋称帝后才把自己爷爷的葬身之处视作明朝龙脉。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因为朱家在元末被划入“淘金户”,每年必须向朝廷上交一定数量的金子,为了躲避苦役,朱初一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古泗州城北一个叫杨家墩的村子,并且在这里安了家,有一天,朱初一干完农活

  • 包拯作为忠臣又嫉恶如仇,包拯为何不救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狄青跟包拯是什么关系,包拯有能力救狄青吗,包拯和狄青是一个年代的人吗

    第一包拯是忠臣,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他也的确对有才干的人秉公力荐。当然了,他也为此时常的付出代价。客观说,当时的狄青是武官之首,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包拯不会不清楚。可面对打压,包拯也还没有厉害到谁都能保的下。包拯非常出名,但他在宋仁宗时代,担任

  • 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留下一筐鱼,直接解决了17年后的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两个人都是大智之人,但境遇却不相同,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无比的信任,诸葛亮出了茅庐,就如蛟龙入海,任凭遨游,没有任何的束缚,但是刘伯温却不同。历史淘趣——图片刘伯温竭尽心虑,替朱元璋谋划天下大业,到最后,称王封侯者林立如云,可是他却只得了个“诚意伯”的爵位。公侯伯子男,这个刘伯温到最后连个侯

  • 朱元璋为何没把皇位传给朱棣?除了宗法制度,另有几重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是否考虑过把皇位给朱棣,朱元璋怎么把皇位传给朱棣的,朱元璋不直接传位给朱棣

    首先,从个人情感出发,朱允炆的确比朱棣更占优势。朱允炆乃是太子朱标的嫡长子,在《明太宗实录》中曾经记载“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太祖意。”但是,这种不称意是就担任帝王的合格与否来看的,多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但父子两人的感情未必不深厚。朱标是长子,又是与朱元璋情深意笃的马皇后所生,朱标诞生时,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