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断明朝龙脉,崇祯又派人断李自成龙脉,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李自成断明朝龙脉,崇祯又派人断李自成龙脉,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80 更新时间:2023/12/10 22:27:17

关于明朝“龙脉”,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也正是因为这个传说,朱元璋称帝后才把自己爷爷的葬身之处视作明朝龙脉。

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因为朱家在元末被划入“淘金户”,每年必须向朝廷上交一定数量的金子,为了躲避苦役,朱初一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古泗州城北一个叫杨家墩的村子,并且在这里安了家,有一天,朱初一干完农活就随便找了一个舒适的地方躺下来休息,就在这时,两个道士来到了他的身旁,年长的道士指着朱初一躺着的地方跟身边的徒弟说:此处是个好地方,倘若作为死后的墓穴,后世子孙必出天子。

徒弟可没师傅那么高的道行,听了之后很是不解,于是就问师傅怎么看出来的,道士笑语:此地有灵气,可使枯木逢春,人死后葬于此当然就会庇荫子孙。小徒弟好奇地找来一枯枝,然后插在此处,师傅说十天之后树枝必发出新芽。朱初一把师徒二人的对话一字不落的记在了心里,而且还在佯睡,师徒二人走了之后,朱初一每天都要来观看树枝的情况,看是否如道士所言。

到了第十天,枯枝果然发了芽,朱初一断定道士所言不假,为了隐瞒真相,朱初一把发芽的树枝又换成了枯木,正在此时,道士二人又经过此处,小徒弟见枯枝并未发芽,于是质问自己的师傅,老道士当然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于是就问朱初一是不是十天前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并且动了手脚,朱初一自知瞒不过道长,也就承认了错误。

看到朱初一还算老实,老道不但没有怪罪,反而为他指点了一番,说朱初一是有福之人,这块地以后就是他的了,并且死后可以葬在此处,后世子孙必定会出皇帝,说完便离去,朱初一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儿子,朱初一死后,他的儿子们按照要求做了,结果回家后,朱世珍的妻子陈氏就怀孕了,后来生下的儿子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童年虽然不幸,但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一切就都变的顺风顺水,从一名小小的亲兵,做到马夫长,后来又做到元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不久就听说了上面那个传说,于是派太子朱标前往泗州为祖父修建皇陵,为了不扰动“龙脉”,明祖陵就在当年埋葬朱初一的地方建立起来,即使是建在洪泽湖支流的岸边。

到了明朝末年,由于种种原因,各地发动了反对明朝的起义,其中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为代表,李自成先是攻占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把明皇陵破坏一番,后来听说明朝龙脉在泗州,于是烧了“皇觉寺”后就赶到了明祖陵,这次破坏行动更加激烈,李自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破坏明朝的“龙脉”,从而一举将明朝消灭。

崇祯得知李自成破坏明祖陵的消息后大怒,他也派人去破坏李自成家的祖坟,据记载,崇祯十五年正月,陕西总督汪乔年接到崇祯皇帝密旨,然后派米脂县县令边大绶进山寻找李自成家的祖坟,这件事在汪乔年呈报的《塘报》中有详细记录:李自成祖父和父亲的墓地被挖5米多深,骨骸被“聚火烧化”。这就是崇祯皇帝要的结果。

李自成与崇祯互相破坏“龙脉”的做法当然只是迷信,其实破坏别人祖坟泄不了“王气”,最多也就是让对方乱了阵脚、提升自己的士气,李自成和崇祯皇帝的做法,今天我么看来有点好笑,他们把成败都寄托在祖先的庇荫下,最后却都以失败告终,有人甚至戏称:李自成与崇祯的这场,最终落个两败俱伤,却让多尔衮占了便宜。

更多文章

  • 包拯作为忠臣又嫉恶如仇,包拯为何不救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狄青跟包拯是什么关系,包拯有能力救狄青吗,包拯和狄青是一个年代的人吗

    第一包拯是忠臣,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他也的确对有才干的人秉公力荐。当然了,他也为此时常的付出代价。客观说,当时的狄青是武官之首,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包拯不会不清楚。可面对打压,包拯也还没有厉害到谁都能保的下。包拯非常出名,但他在宋仁宗时代,担任

  • 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留下一筐鱼,直接解决了17年后的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两个人都是大智之人,但境遇却不相同,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无比的信任,诸葛亮出了茅庐,就如蛟龙入海,任凭遨游,没有任何的束缚,但是刘伯温却不同。历史淘趣——图片刘伯温竭尽心虑,替朱元璋谋划天下大业,到最后,称王封侯者林立如云,可是他却只得了个“诚意伯”的爵位。公侯伯子男,这个刘伯温到最后连个侯

  • 朱元璋为何没把皇位传给朱棣?除了宗法制度,另有几重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是否考虑过把皇位给朱棣,朱元璋怎么把皇位传给朱棣的,朱元璋不直接传位给朱棣

    首先,从个人情感出发,朱允炆的确比朱棣更占优势。朱允炆乃是太子朱标的嫡长子,在《明太宗实录》中曾经记载“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太祖意。”但是,这种不称意是就担任帝王的合格与否来看的,多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但父子两人的感情未必不深厚。朱标是长子,又是与朱元璋情深意笃的马皇后所生,朱标诞生时,朱元璋

  • 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文豪的爱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安石和苏轼司马光谁官大,苏轼与王安石欧阳修的关系,司马光苏轼王安石之间的关系

    上面提到的这四位大文豪曾经先后活跃在北宋的文坛,并且个个都堪称是领军级别的人物。巧合的是,这四位杰出人物还基本活跃于同一个时代,这就不免让人产生好奇——常言道“文人相轻”,那么这四位当时的文坛巨匠曾经进行过怎样的往来,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按照年龄排序,四人当中年纪最长的是生于景德四年(1007)的欧

  • 李自成兵围北京前,如果崇祯同意南迁,明朝是否还有复国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自成打到北京为什么没人救崇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为什么不逃,李自成归顺崇祯视频

    首先作为大明王朝的掌舵人崇祯的执政能力不算高超。《崇祯遗录》:“上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从无宴乐事。”毫无疑问崇祯是个勤劳的皇帝,每天从鸡叫工作到深夜,常常被累倒。没有休息日,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但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日复一日的辛劳工作并不能挽救濒临崩溃的王朝。崇祯极为多疑,容不得臣子犯

  • 刘邦靠张良,曹操靠郭嘉,为什么赵匡胤、朱元璋就只要靠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赵匡胤谁厉害,张良郭嘉,朱元璋和赵匡胤哪个牛逼

    我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刘邦自己的才能并不是很出众,但是他很会用人,他手下的萧何、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有非常大的能力,最后他胜了。曹操是三国时期非常出名的人物,他的手下也是人才济济,有荀彧、郭嘉、荀攸、贾诩、张辽、乐进、曹仁等人,曹操建立了功业。刘备也很平庸,但他的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

  • 刘伯温临终前使出什么计策,让朱元璋每天担惊受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什么反应,朱元璋算计刘伯温临死前留下一计,刘伯温的奇谋妙计助朱元璋成功

    刘伯温名叫刘基,字伯温。在1359年的时候,被朱元璋请出家门,开始自己为朱元璋辅佐的生涯。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洪武八年,64岁的刘伯温临死前,将两个

  • 繁荣强大的北宋,为什么因为金朝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与金朝是同一时期的吗,北宋和金朝,金朝灭亡北宋的历史事件

    北宋时期经济是非常繁荣的,登基户数达到2000万,人口达到一亿以上。可以说北宋在很多方面要比唐朝盛世时期还发达。可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区区十二万金兵的侵略下,竟然四处溃不成军,连首都都守不住。最后大批皇亲贵族被直接掳走,无数人民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实力如此强大的北宋为何会积贫积弱,不堪一击?这到底是什么

  • 此人被杀后,明朝的辽东彻底无解,不然大明何至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辽东广宁,大明辽东高清大图,明朝十大残暴事件

    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刻苦强记。在28岁那年考中了乡试第一名,次年又中进士。在大明帝国那段波诡云谲的岁月里,时势造英雄。放牛娃出身的熊廷弼在考中进士那一刻,估计也不会想到,他将会是影响大明帝国走向的风云人物!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杨镐指挥的十二万明

  • 二郎神“神器”究竟有多强?换在古代威力如何,看看水浒传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郎神六大绝世神通,二郎神图片,水浒传里有二郎神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她独特的文化蕴含上,更加体现在其几千年古代人民的智慧积累,尤其是在关于古代的众多野史正史中小编尤其喜欢其中的武侠片段,特别是金庸老先生写的那一部部武侠剧简直是满足了小编脑海中对于侠客的所有幻想呀不过武侠剧终究只是武侠剧,在古代中虽然说有江湖的很多故事,但是像金庸的武侠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