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结果一个成语揭开真相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结果一个成语揭开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64 更新时间:2024/1/20 14:11:46

这件事展现出了司马光充足的智慧,更是成为了后人口中神童的代表人物。只不过,如今的时代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了质疑者,这个故事也慢慢被一些人否定了。

这一切就源于一位名叫马未都的学者,他根据自己了解的历史,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在代如能够烧制出大缸呢?一时之间因为这个问题,很多人也开始怀疑司马光砸缸真实性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过,随着一个成语的出现,马未都的观点似乎被否定了,用现在的一个网络用词来形容,就是被狠狠地“打脸”。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真假难辨的司马光砸缸

其实,有人对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表示真假可疑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在我国的历史上,诸多的神话故事、传说,都是后人编纂捏造而成的。

如此,这些本就不存在的事情,也成为了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出于这一点,马未都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抱有疑惑也是正的,毕竟有那么多捏造故事在前,也难保司马光砸缸故事的真实性。

不过,虽然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会弄虚作假,但是正统史料一般是很可信的。查阅《宋史》不难发现,其中也是有着关于司马光持石块击破瓮,将其中的小孩解救出来的记载。

一般来说,史书是不会有弄虚作假的成分,综合此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并不像是被后人捏造出来的。然而,此刻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尽管通过查询史料,我们得知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司马光砸缸的细节却没有被宋史所记载。

还有令人关切的一点就是,年仅7岁的司马光真的能有举起大石头的力气么?就算他能举起大石块,又怎么能用石块击碎水缸的呢?

要知道,在古代出于对耐用性的考量,水缸通常都是很坚固耐用的。想要击破一个水缸,花费的力气可不小,一个成年人或许可以做到,但是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司马光,一个年仅7岁的孩童,是怎么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将一个水缸击碎的呢?这是一个很大的疑点。同时,根据当时的工艺来说,制造出水缸难度很大。

砸碎的究竟是什么?

现在,对司马光砸碎的并不是水缸的学者,并不只有马未都一人,但是能大胆提出疑问的马未都却是佼佼者。据史料所记载,在宋朝的工艺条件下,司马光应该是没有水缸可以砸的,被他砸碎的应该是个瓮。

那时,老百姓也没有缸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用来承装东西的都是瓮,照着这么个趋势看来,司马光砸缸似乎应该叫司马光砸瓮要更贴切一些才是。

看到这里或许就有人会迷惑,瓮和缸不应该是同一种东西么?其实他俩还真就不是一种东西。别看平时这两样东西,承担的作用差不多,但它们的形状和工艺却是大相径庭。

水缸应该很多人都不陌生,时至今日很多人家,比如江南水乡的庭院中,都还能见到水缸的踪迹。一般来说,水缸的形状上宽下窄,是一种敞口上的容器,头比下面的部分要更大,这是缸最大的特征。

瓮则不然,瓮并不像水缸那样是一种敞口的容器,它则恰恰相反,瓮更多时候是收口的形状,具体点形容的话,瓮就像我们的灯笼一样,中间要比两头更大,挺像我们使用的坛子。

当然,二者不单单只是形状上差异明显,就连工艺上都大相径庭。不要看着水缸其貌不扬,烧制一口水瓮很容易,而水缸的烧制难度,就要比水瓮大上很多了。

水缸在烧制的时候要求中间竖直,以至于在窑中,水缸很容易会出现受热不均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受热不均的情况,也就意味着水缸彻底报废了。

也正因此,缸在宋朝时的价格可不菲,毕竟失败率太高了,成品价格高一些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么一来,水缸的普及程度就没有那么高了,一般的平民百姓那里会用得起昂贵的水缸,就连皇室也是很稀少。

与价格昂贵的水缸相比,有着同样功能的水瓮,就更加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原因也很简单,水瓮要比水缸便宜不少,百姓更能够接受它,也正是出于这一点原因,学者马未都才会做出他的质疑推断。

一个成语,真相揭露

对于司马光砸缸一事,马未都的质疑曾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历史学界的知名学者们,都在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争执着。

如果按照上述的推理来说的话,司马光砸烂的还真不是水缸,是不是就可以佐证马未都的观点正确了呢?

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之时,有人却对此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并且用一个成语就将这个观点给驳斥了。这个成语就是“醯酱千缸”,它最早出自于《史记》,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出现的成语。

这个成语虽然我们在平日里很少会使用到它,但是它却是真实存在的一个词,所描绘的是古代的人们使用缸来酿造酱油和醋的一种场景。

这个成语一经发现,马未都的质疑便宣告了破产,西汉时期的司马迁都曾见过缸,老百姓也一直在用缸制作酱菜,又从何说起宋朝不存在缸呢?亦或者说不普及呢?

这个词语的出现,标志着水缸早在宋代以前,就被投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马未都的核心主张,在这个成语的佐证之下不攻自破。

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所受到的质疑也就不攻自破了。目前,我们在的时代,还无法还原真正的历史面貌,但是很多小处的记录也能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碎片,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真是成吉思汗的女儿?单恋郭靖的华筝公主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靖华筝吻戏,历史上郭靖和成吉思汗什么关系,郭靖最后有和华筝见面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华筝确实也有历史原型!当然,相对于《射雕》里一些男性角色,小说里华筝的这个形象,可以说演绎的成分就更大一些了。首先,在严肃史书的记载里,其实成吉思汗并没有一个汉文译名叫“华筝”的女儿,但却有一个汉文译名语音和华筝非常接近的女儿,也就是他和正妻孛儿帖的第一个女儿火臣别吉(也被译为火真

  • 明朝曾有明太宗,称号持续100多年,最后怎么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代为什么没有明太宗,明朝各个皇帝下场,明朝第二任皇帝后来怎么了

    其实包括给朱棣改庙号在内的这整个事件在嘉靖初年确实是一件大事,以至于这个事件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大礼议”。而这件事涉及到了从明朝建立到嘉靖年间多位皇帝的地位问题,因此也曾经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这件事的起因就是明世宗嘉靖帝成为皇帝的特殊过程。虽然嘉靖皇帝是出身于明朝皇族,但他的父亲却并不是明朝的皇帝。

  • 朱棣只是24个藩王之一,为啥那么强?他比建文帝高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是唯一成功的藩王,为何朱棣的历史评价很高,朱棣的实力有多强大

    朱元璋杀死反对分封的人那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还是要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所面临的局面说起了。其实对中国历史有些基本了解的朋友恐怕都知道,中国历史上采用分封制的王朝几乎全都发生过重大的藩王叛乱。比如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以及几乎给西晋王朝判了死刑的八王之乱等等。所以在西晋王朝灭亡之后,分封制在中原王朝曾

  • 马皇后好在哪里,为何能让朱元璋钟爱一生?具体原因成熟男人都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皇后为什么看上朱元璋,为什么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性情大变,为何马皇后到死都不肯原谅朱元璋

    可是,在那么多的女人中,能够得到朱元璋倾心相待的唯有马皇后一人,她是他的发妻,也是他的一生所爱。根据史书记载,马皇后本人相貌并不漂亮,看上去也就是寻常百姓家女儿的面貌,偏偏这样的女子最后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马皇后到底好在哪里,能够让朱元璋钟爱一生?其实,里面的具体原因,成熟的男人

  • 明朝一囚犯,死前留下一首诗,朱元璋听到后大怒,立马处死了狱卒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最霸气的诗日月星辰伴我眠,朱元璋死前写的诗,朱元璋杀尽江南百万兵全诗读音

    我国古代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这虽然都贵为九五之尊,但是却褒贬不一,本质上相差非常大,性格也是截然不同,得来皇位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出身最低而且知名度最高的明君当属朱元璋,也由于他性格十分多疑,昔日替他挡箭救他一命的大将陈德,后代都被他杀尽。像蓝玉等打天下的大将也是难逃一死。朱元璋出身起点很低,曾

  • 为什么李存勖能大败契丹,宋朝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存勖为啥能大败契丹,李存勖为什么能吊打契丹,李存勖和契丹战争

    李存瑁、李嗣源能击败契丹,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自己被逼的没办法,为了生存,只能拼死一搏,要不然死翘翘。至于赵匡胤,听取赵普建议采取先南后北政策,拿下了南方大片土地,这时候再想着北上攻打契丹,有了一定顾忌,宁愿拿大量金钱购买燕云十六州,也不愿意和契丹开战。以两人的境况我们可以知道,李存瑁、李嗣源没啥资本

  • 封神中,女娲惩罚纣王,并非纣王题诗亵渎,而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封神伊始,就发生了一件怪事。封神演义中的殷商天下,在纣王七年以前,还是“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好得一塌糊涂,唯独到了纣王七年以后,局面便变得有点糟糕,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源于一桩题诗亵渎案。说的是纣王七年三月十五,女娲圣诞之日,纣王应首相商容奏请,前往女娲宫降香祈福,就

  • 商纣王是最后的一位人皇?周武王出卖人族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纣王简介,商纣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武王是纣王的臣子吗

    1、商周之战其实从本质上说,商朝和西周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两个奴隶主集团之间的战争。不论是商朝还是西周,本身都是奴隶主国家。商纣王和西周武王,本身也是维护奴隶主制度的。至于网上鼓吹商纣王是废除奴隶制的先驱,那更是无稽之谈。因为根据西周初年出土的青铜器情况来看,西周初年的生产水平尚且无法催生封建生产关

  • 商朝灭亡后,商朝后人都去了哪里?怎么影响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朝灭亡后的后人现状,商朝灭亡后人都有哪些,商朝后人分布

    纣王之子的反扑在这里首先说明一点,本文不涉及所谓“殷人东渡美洲”的相关内容,因为针对这种说法,桃花石杂谈曾经专门写过多篇文章探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桃花石杂谈参阅那些文章。其实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在商朝灭亡之后,商人遗民仍然大量存在,而且仍然有相当强的实力。另外,根据上古时代中原“二王三恪”的

  • 秦昭襄王明明奠定了灭六国的大势,可为何灭六国还要30年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昭襄王收复赵国了吗,秦昭襄王消灭六国兵马,秦昭襄王时的秦国势力

    [var1]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秦昭襄王在位的历史时期,那么,“决胜时代”最为恰到好处。这是因为,秦昭襄王之后,山东列国虽然力图振作,但是其国力却与秦国拉开了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见,秦昭襄王死后秦国已经到了远迈山东六国的地步,可即便如此,秦国也没能迅速的荡平六国。后世的秦国君主,面对日薄西山的山东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