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匈奴问题由来已久,攻打匈奴是历史的必然。匈奴政权兴起于战国时期,经常侵犯中原领土,在战国的中后期的赵国就经常遭受匈奴的侵扰,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过后,多次击败匈奴,后来赵国大将李牧也曾吊打匈奴,吓得匈奴十余年不敢南进,后来才知道,那是少数的可以取胜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
待到秦汉之际,中原政权身陷农民起义浪潮无法自拔,匈奴的冒顿单于势力强盛,统治了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匈奴政权得到了发展。
汉朝建立后,匈奴政权就不断南下侵扰。当时韩王信也参与了叛乱,勾结匈奴攻打汉朝,刘邦被迫迎战,但是却发生了“白登之围”,刘邦军队和主力部队断绝联系,匈奴人把刘邦困在白登山,最后还是贿赂匈奴冒顿单于的妻子阙氏,才能够脱险离开。
经历了“白登之围”,刘邦也不敢和匈奴硬碰硬,只能采取拉拢、安抚的政策。等到刘邦死后,吕后一直把持朝政,当时冒顿单于给吕后写了一封求爱信,说自己是单身,吕雉是寡妇,不如让吕后做自己的老婆,这个单于真是色胆包天,当时樊哙已经忍不了了,想要出兵攻打匈奴,但是吕后最终还是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吕后还能够忍下去,真是理智战胜了冲动。
其实想到了吕雉的狠毒刻薄,和当时受了委屈也要冷静沉稳的对比,真是感觉不是一个人。
吕雉这样做也是为汉朝的考虑,主要原因也是汉初国家局势并不是很明朗,根基不稳也不能和匈奴撕破脸皮,所以就一直处处忍让,并且以和亲为手段,试图安抚匈奴。
和亲政策一直是屡试不爽,在汉景帝和汉文帝也是一直沿用。但是一直采取安抚政策,无异于慢性服毒自杀,匈奴一旦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就会兴起一阵腥风血雨,汉朝就得给出粮食、金银、女人,汉朝地位一直是卑微的,所以和亲政策也是用了60多年。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虽然只有16岁,但是他显示的沉重冷静、智慧聪颖,已经在同岁的诸公子中显示出来了。
汉朝的统治根基已经稳固了,从老子的“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中,汉朝已经发展得不错了,经历了“文景之治”,不管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军事、民生问题上,汉朝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汉武帝登基后,政治上中央设立中朝,地方设立刺史监察官吏,文化上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经济上盐铁官营、改革币制,选拔人才上也是唯才是举,汉武帝从各个方面上都在加强中央集权,并且有足够的勇气来进行新的改革。
只是在对于匈奴的问题上,汉武帝会比较头痛,因为历代以来,在匈奴问题上都是采取怀柔政策,汉朝也是受了不少委屈,只是打掉牙齿往自己肚子里咽,而汉武帝又不是一个肯向匈奴人低头的皇帝,于是中原政权和游牧政权势必有一战。
那么汉武帝攻打匈奴有什么必要性么?
其一,窦太后离世了,权力也转到了汉武帝的手中,他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他解决了一直以来祖辈们解决不掉的匈奴问题,就能够值得吹嘘一辈子了,也能够赢得百官和百姓们的支持,所以对匈奴的攻打避不可免。
其二,为了边境的稳定。匈奴人一旦想要犯上作乱,首当其冲的就是边境的安全和稳定,一定会遭到威胁,这绝对不利于汉武帝稳定统治,所以对匈奴人一定不能放任。
其三,汉武帝重用卫青和霍去病等大将,并且汉武帝对军队要求严格,军队训练有素,军纪如天,因此汉武帝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这为汉武帝战胜匈奴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四,汉武帝的个人抱负。汉武帝是一个有宏图壮志的皇帝,汉武帝的一生,很多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一直四处征战,而且他的梦想就是打通河西走廊,通往西部,因此匈奴问题必须解决。
其五,汉朝对匈奴一直是一忍再忍,自降身价去和亲,但是匈奴仍旧时不时挑衅,侵犯边境地区,并且像一个强盗一样,四处掠夺,为了洗掉这么父辈们的屈辱,汉武帝一定要向匈奴开战。
汉武帝在位期间,匈奴势力明显减弱了,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完全消灭匈奴,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匈奴人只要改变了自己的活动地区,就能够生存下去。
虽然汉武帝在位54年,用了44年来攻打匈奴,但是这仿佛就是汉武的使命,而汉武帝对匈奴造成的重创,以及汉武帝的顽强的消灭匈奴的意识,都成功的让汉武帝名声大噪,所以汉武帝值得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