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明知司马懿有野心,都愿意放其一马,为什么对杨修就非杀不可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野心,都愿意放其一马,为什么对杨修就非杀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21 更新时间:2024/2/29 0:35:53

其实,《三国演义》中,评价杨修的时候,除了“恃才傲物”之外,后面还有一句话“数犯曹操之忌”,综合起来来看的话,大家就明白,杨修之死虽然于自己恃才傲物有关系,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曹操身上。

在“鸡肋”事件中,曹操用兵的时候,出现了犹豫,就在权衡利弊之时,遂用“鸡肋”作为夜间的口号。就是根据这两个字,杨修猜出了曹操又撤兵的打算,这个自然展现出了杨修的心思缜密,富有智慧。

可是,杨修犯了一个大忌讳,作为客卿也好、还是下属也好,当主帅犹豫之时,是可以给出建议的,可是绝对不可以代替主帅做决定。然而杨修直接让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怎么能够忍受,一个下属如此的造次,这个事件是曹操杀杨修的主因。

其实,在很早之前,曹操就有了杀杨修之心。

比如,改造园门事件,曹操就是想让手下,摸不清自己的心思,也显示自己的高深。按照曹操的想法,当底下人不知道如何办的时候,会来请求他指点迷津,这个时候曹操在揭露真相,然后让下属佩服于他。

出于这种虚荣心,曹操才故弄玄虚。

可是杨修直接猜中曹操的心思,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了。当花园改造完毕之后,符合曹操的心思,按照道理曹操应该高兴,可是小说中却是这样描述的“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这种不合理的描述,说明了什么!

曹操的心思被破坏,人们都看到了杨修的智慧,反而把出题人的智慧给泯灭了。作为一个君主氏的人物,自然不愿意下属能够猜透他的心思,从而做到“天威难测”,才会让下属敬重,而杨修的行为,触犯了上位者的禁忌。

另外“一盒酥”事件,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不在详述。这一盒酥是塞北送来的贡品,自然是专门送给曹操的。

本来曹操写“一盒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可是杨修作为一个下属,竟然强行曲解成“一人一口酥”,直接给吃掉了。主公的东西,没有征求同意,就擅自分而食之,这是什么性质,这绝对是目无君上,在那个时候可是死罪。

如此多疑的曹操会怎么想,我的东西你都敢强,以后会不会谋害我。

曹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制造了“梦中好杀人”的假象。不知死的杨修,竟然直接揭发“丞相非在梦中,看乃在梦中耳”。杨修这是要干什么,能猜透曹操的心思,就已经十分的危险了,还说出来,让曹操的努力白费,间接地增加了曹操的性命之忧,这样的事情,曹操怎能不嫉恨。

在这以后,曹操已经坚定了杀杨修之心,只欠一个时机。

还有一件事,曹植很欣赏杨修,经常彻夜长谈。当曹操想立曹植为世子的时候,曹丕知道了十分的着急,立即召集心腹到府中商议。

小说中有一个细节,值得人品味。按照道理来说,这些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入曹丕府邸,可是小说上是这样说描写的“藏入大簏之中与绢匹一道送入府内”,可见曹丕的行为也是犯忌讳的。

如此隐秘的事情,偏偏杨修猜到了。

这都很正常,作为敌对方,派人监视也好,有探子也好,知道就知道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杨修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曹操。

多疑的曹操会怎么想,如果没有人赃俱获,那么杨修就有诬陷曹丕的罪行,如果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扶持曹植,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

果不其然,曹操一方技高一筹,没有被抓到把柄,杨修就有诬陷之嫌疑,曹操怎么忍受一个臣子,在自己面前舞弄权势,害自己的儿子。

而后来,曹植在接受曹操的考察的时候,都对答如流。经过调查才知道,都是出自有杨修之手。这个时候,曹操就对曹植,是否真的有军国才能,产生了怀疑。

而对于杨修,就更加的不放心,如果曹植上位,是否能控制住局面。杨修这样的人,经常越权行事,曹植是否能够压得住。

综合各种因素,留杨修这样的人在,早晚会惹出大祸事,不如干脆杀掉。

另外,我们在说司马懿,一直都是很低调,曹操在的时候,一直表现得很谦卑,即使曹操知道他有野心,可是在自己面前,没有显现出来,就说明还能控制得住。曹植死后,曹操发现曹丕的才能,完全可以镇压的住,因此对司马懿也就没有过分逼迫。

用现代的话来说,杨修有才,可是情商太差,最终被领导干掉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管仲的毒计,不费一兵一卒灭三国,2500年后成美国杀手锏,很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管仲有条毒计兵不血刃灭掉一国,管仲在军事上采取什么措施,春秋管仲黑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智者,他们留下很多有趣的智慧故事让我们享用。甚至,有可能跨越大洋,称为美国在全世界实行霸权主义的手段。最典型的便是春秋时期管仲的经济战思想。管仲曾经用经济战搞垮了三个国家,听我给你一一介绍。第一个倒在经济战下的是鲁国。鲁国盛产一种又细又白的绢布,叫做"鲁缟"。这种鲁国的特殊手工产品行

  • 江苏出土西汉古墓,专家赶来收获意外之喜,表示:木材就值150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探索发现西汉大墓江苏,西汉古墓真实图片,西汉大墓考古出土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走向死亡的过程,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谁也无法逃脱这一宿命。逝者已逝,为了能够纪念亡故的人,活着的亲人便会给他修建一座坟墓,每到清明人们便会去到故人的坟前扫墓,正如《清明日对酒》写到的那样:“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01众所周知,古代君王和贵族大臣们的墓葬规格,

  • 很多人都认为袁绍没有本事,为何能够占据河北四州,拥兵数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基本资料,真正的袁绍有多厉害,袁绍实力到底有多强

    大多数历史学者因为袁绍败于官渡,以结果为导向,对袁绍充满不屑!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今天就来讲讲,三国前期时的袁绍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袁绍号称“四世三公”,这个身份有多牛呢,简单来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担任三公的职务以来,连续四代都担任三公,门生故吏遍地,势力覆盖全国,有这样的家族撑着,就是一块废物也得

  • 诸葛亮说荆州必须占,庞统却说荆州要不得,2人水平可见高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庞统和诸葛亮对荆州的评价,诸葛亮为啥不夺荆州,庞统收荆州诸葛亮取西川会怎么样

    水镜先生曾说,卧龙凤雏得到其中一人,便可以安定天下。而卧龙凤雏二人,便是指诸葛亮与庞统二人。谈起才干,二人皆是身怀抱负的有志之士。谈起雄心,二人都是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不二之选。刘备作为一个贤明的君主,有幸把卧龙凤雏都收为自己麾下,为自己的江山大计更添一份保障。可是,终究是命运的羁绊。刘备连复兴汉朝

  • 西汉外戚四次夺权,吕、霍、上官都失败,为何只有王莽获得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莽怎样篡汉的,吕氏外戚,王莽跟汉朝皇室的关系

    在《汉书外戚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兴,后妃之家吕、霍、上官,几危国者数矣,唯一及王莽后兴。从历史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汉朝时期,吕、霍、上官三家,权倾朝野,掌控朝廷,为何最后都失败了呢。西汉外戚夺权,有几个特定的条件:1,母后临朝。2,外戚专权。3,皇帝幼小。4,群臣支持。我对于四个外戚,详细的

  • 孟婆,到底真实存在吗?专家在《山海经》发现她的原型,美若天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孟婆在山海经中是怎么记载的,孟婆的原型在山海经,山海经中的孟婆真实存在吗

    据说喝了孟婆汤后,死者会忘这一世所有的事情,把灵魂清楚干净之后,才能转世投胎。那么,历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孟婆?孟婆汤又是什么东西呢?关于孟婆的原型,主要有三种说法:一、孟姜女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比较有名的一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初定时期,号召全国民众修筑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也是一去多日。几年之后还

  • 如果蜀国不伐魏国,而是全力开发南方,最终能否取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国有能力吞并魏国吗,蜀国与魏国隔着什么山,魏国为何不攻蜀国

    [var1]由于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实在太大了,让人几乎看不到获胜的希望,且诸葛亮五次北伐,仍然未能击败曹魏,蜀汉最后倒是被曹魏给灭了,所以不少人都质疑诸葛亮的北伐,认为诸葛亮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若诸葛亮不北伐,蜀汉国力至少还比较强,能够多扛一阵,要是蜀汉再去全力开发西南,增强实力,到时候蜀汉将会

  • 古代最神秘的一个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苏秦张仪孙膑都是他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秦与张仪孙膑谁厉害,苏秦张仪和孙膑是一个时期的吗,苏秦和张仪孙膑

    [var1]鬼谷子最为厉害的是,他培养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奇才,只要经过他的指点,都可以做出一番大事。鬼谷子虽然足不出户,但是却有能力让天下翻天覆地。据历史记录,孔子的门下弟子也不过是72贤人,鬼谷子门下就有将近500个精英之多,每一个学生都是学识渊博,在历史上拥有一定的地位,很多事将帅之才,比如历史

  • 管仲用一妙计灭楚,不费一兵一卒不杀人,如今美国视其为制胜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桓公伐蔡为啥管仲伐楚,管仲一粮灭四国的故事,管仲怎么对付楚国

    《孙子兵法》中说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战争是为了夺取胜利的手段,但却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俗话说“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战争一旦开始,不管成败如何开战双方都势必会有伤亡,因此只有不战而胜才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高境界,而这也就更加考验将领的谋划和智慧了。01管仲作为齐国名相,有着极为出众的谋略

  • 山东出土一份古竹简,内容颠覆围魏救赵历史,专家:难怪庞涓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救助被魏国围困住的赵国,想出了一个办法,齐国通过围困住魏国,断了魏国的粮草等重要资源,导致魏国退兵,放弃了对赵国的围困政策,从而齐国救出了赵国,后来,有很多大将采用这种方法,只不过把其中的围困变为了后方拦截,赢得了很多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