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伐蜀发生在公元244年,曹魏在魏明帝曹睿去世以后,曹爽与司马懿作为曹睿的“托孤顾命大臣”,一起把持朝政,但是曹睿渐渐骄横,削去了司马懿的兵权,而自己独掌权政,成为曹魏著名的大权臣,但是自己的才能其实也颇为平庸,此时听从属下的建议为了增强威信,于是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伐蜀,猛攻汉中。
这一场战役在正史与演义小说中都没有太多记载,但其实对曹魏造成了很大影响,也是司马懿后来能够顺利夺权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曹爽的来势汹汹,此时镇守汉中的官员显得一篇震恐,由于此时兵力仅仅将近三万余人,纷纷建议逃离,但是作为镇北大将军的王平显得很是镇定,他极为胸有成竹地说:“只要我们挡住一段时间,援军就会到来,而曹爽以远征之师,必然会在粮草供应以及士气人心方面出现问题,待得我们援军到来以后,他们必然惊慌,我们便可轻松获胜。”
在王平的坚持下,蜀汉以不足三万的兵力凭借着有利地形,成功牵制住了曹爽大军,时日一久,曹魏士卒都怨声载道,曹爽也拿不出好的方法加以解决,又听说蜀汉的军队已经来援汉中,心中立刻惊慌,于是下令后撤。王平看准时机果断出击,硬是将这20万魏军给灭掉了,只有曹爽本人带着寥寥几个人成功跑掉。
不过曹爽本人回去以后也是威信大失,让司马懿得以成功上位,可以说这都是此一战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不过人们对于此战以及主导此战的王平都不是很熟悉。王平这个人本来是在曹操的属下,但是曹操争夺汉中失利,于是他投降了刘备,在街亭之战中大放异彩,采用有效的计谋措施成功保全了军队,由此获得了诸葛亮的看重,不仅让他率领山区特种作战分队“无当飞军”,而且说“翌日护我边疆者,必平也!”
于是诸葛亮提示接班人蒋琬,王平此人才堪大用,可以说是老领导为蜀汉留下的彪悍战将得力心腹,蒋琬也正是在诸葛亮的提示下才让他去镇守汉中,但是想必诸葛亮也没有想到王平能够创造出这样战神般的成绩,硬是让蜀汉因此延寿多年,可惜后世对于王平却是知者寥寥。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