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唐朝诗人杜牧,更是坚定地认为项羽哪怕是经受了失败只剩下了一个人,依然可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写下了“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千古名篇,言下之意对于项羽的乌江自刎颇不以为然。觉得只要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巢,还是能够再次争夺天下,并不是没有战胜刘邦的希望,这种自刎不过是出于自尊的懦弱表现。
尤其是项羽在自刎之前表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就让我们看上去项羽之所以纵然自刎,也不愿意度过乌江,主要是因为他的一生中没有经受什么失败,所以对于面子这个事情就看得特别重,不愿意乡亲们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笔者认为并不仅仅如此。
项羽二十四岁的时候才跟随着叔父起兵,一路所向无敌,凭的完全是一腔英勇豪迈之气,并没有展现出太多对于挫折耐受力的成分。然而作为一世之枭雄,他又怎么可能连这点打击都受不了呢?之所以不愿过乌江,固然有颜面的考虑,但更多的还是对于天下百姓的考虑。
要知道秦朝建立其实也没有太长时间,在前朝建立以前是漫长的统一六国战争,等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又有着极为严苛的刑法,百姓们也得不到休养生息,而秦朝末年那更是遍地烽火狼烟,秦朝与各地起义军打,起义军与起义军也互相攻打,还有北方的异族也时不时过来骚扰一番,百姓们对于战争早就已经是苦不堪言。
项羽度过乌江之后又能怎样呢?他当年领着八千江东子弟度过乌江去争夺天下,一度成为天下共尊的西楚霸王,如今只剩下单枪匹马,就算回去之后依然有应者如云,他又要让乡亲们因为自己而陷入无休止的战争吗?也许这可以挽回项羽个人的颜面,但是对于江东父老们而言,对于整个天下的百姓而言,显然算不上一件好事。
项羽正是在到达江边,看见了乌江边上那一位白发苍苍的艄公之后忽然想起此事,然后选择以自己的一死来平息天下的战乱(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籍独不愧于心乎)。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项羽终究并不忍心让天下因为自己而再次陷入战乱。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