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很多人都认为袁绍没有本事,为何能够占据河北四州,拥兵数十万?

很多人都认为袁绍没有本事,为何能够占据河北四州,拥兵数十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13 更新时间:2024/2/14 3:03:22

大多数历史学者因为袁绍败于官渡,以结果为导向,对袁绍充满不屑!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

今天就来讲讲,三国前期时的袁绍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袁绍号称“四世三公”,这个身份有多牛呢,简单来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担任三公的职务以来,连续四代都担任三公,门生故吏遍地,势力覆盖全国,有这样的家族撑着,就是一块废物也得被人捧成宝贝。

但袁绍还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担任县长职务,而且名声在外,后来袁绍应何进的邀请担任中军校尉,为京畿八校尉之一,一个校尉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

何进在筹谋杀宦官以及迎董卓进京的时候,都跟袁绍商议。董卓进京后,要废汉少帝,唯一一个商量的人就是袁绍,可见袁绍当时在北京就很有威望。

但是袁绍以还需要跟家里的长辈商量一下,出逃京城,按照道理来说,董卓应该下令在全国进行通缉,在考量了袁绍的家族实力后,竟然封袁绍为渤海郡太守,还给封个乡侯。

咱就不说别的,关羽在官渡之战刀剑舔血,在万人军中斩了颜良,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也只封了一个亭侯,比乡侯还低一个层次。

由于董卓杀了汉少帝,而立汉献帝,惹得关东诸侯不满,这里面很多地方官员还是董卓任命的,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袁绍被公推为盟主,主要是基于他在诛杀宦官和反董的立场。

董卓见关东诸侯势大,就放弃洛阳,迁都到长安,关东诸侯也土崩瓦解了,袁绍开始图谋北方霸业。

当时公孙瓒想要夺取冀州,冀州牧韩馥无力抵抗,竟然将冀州牧的职位让给了袁绍,是为反客为主,等到袁绍掌控冀州的时候,就开始与北方的公孙瓒开战。

这里面还要说到公孙瓒这个人,公孙瓒也是三国前期北方的强大诸侯,完全是靠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才站稳脚跟的,在杀了幽州牧刘虞后,取得北方四州的权力,是第一个称霸北方的诸侯。

然而公孙瓒却被袁绍逐渐击败,公孙瓒曾经评价袁绍用兵时候说:“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

当时公孙瓒给自己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事,让袁绍无法攻打进去,袁绍则采取土工作业,通过地道打了过去,最后击败了公孙瓒。

在击败公孙瓒后,袁绍占据河北之地,估计不经常读三国的人,总是以为河北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意思,其实不是这样的,这里的河北应该是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主要包括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

几乎囊括现在的辽宁西部,河北地区,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等大片地区,拥兵数十万,完全可以一统天下,但是在官渡之战中,却由于骄傲自大,最终败给了曹操。

在官渡之战前后,很多人都认为袁绍必败,其实都是袁绍失败后被人夸大了。

中国人评史,喜欢反着评,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说明曹操不懂兵法,而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说明袁绍垃圾,而袁绍却能够击败公孙瓒,那么说明公孙瓒更垃圾。

我建议大家以后看待中国历史,要正向评价,公孙瓒本来就是北方的霸主,被袁绍打败,说明袁绍很厉害,但是袁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败给曹操,说明曹操更厉害,但是曹操却在赤壁之战败了孙权,说明再厉害的人也有失败的可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说荆州必须占,庞统却说荆州要不得,2人水平可见高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庞统和诸葛亮对荆州的评价,诸葛亮为啥不夺荆州,庞统收荆州诸葛亮取西川会怎么样

    水镜先生曾说,卧龙凤雏得到其中一人,便可以安定天下。而卧龙凤雏二人,便是指诸葛亮与庞统二人。谈起才干,二人皆是身怀抱负的有志之士。谈起雄心,二人都是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不二之选。刘备作为一个贤明的君主,有幸把卧龙凤雏都收为自己麾下,为自己的江山大计更添一份保障。可是,终究是命运的羁绊。刘备连复兴汉朝

  • 西汉外戚四次夺权,吕、霍、上官都失败,为何只有王莽获得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莽怎样篡汉的,吕氏外戚,王莽跟汉朝皇室的关系

    在《汉书外戚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兴,后妃之家吕、霍、上官,几危国者数矣,唯一及王莽后兴。从历史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汉朝时期,吕、霍、上官三家,权倾朝野,掌控朝廷,为何最后都失败了呢。西汉外戚夺权,有几个特定的条件:1,母后临朝。2,外戚专权。3,皇帝幼小。4,群臣支持。我对于四个外戚,详细的

  • 孟婆,到底真实存在吗?专家在《山海经》发现她的原型,美若天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孟婆在山海经中是怎么记载的,孟婆的原型在山海经,山海经中的孟婆真实存在吗

    据说喝了孟婆汤后,死者会忘这一世所有的事情,把灵魂清楚干净之后,才能转世投胎。那么,历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孟婆?孟婆汤又是什么东西呢?关于孟婆的原型,主要有三种说法:一、孟姜女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比较有名的一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初定时期,号召全国民众修筑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也是一去多日。几年之后还

  • 如果蜀国不伐魏国,而是全力开发南方,最终能否取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国有能力吞并魏国吗,蜀国与魏国隔着什么山,魏国为何不攻蜀国

    [var1]由于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实在太大了,让人几乎看不到获胜的希望,且诸葛亮五次北伐,仍然未能击败曹魏,蜀汉最后倒是被曹魏给灭了,所以不少人都质疑诸葛亮的北伐,认为诸葛亮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若诸葛亮不北伐,蜀汉国力至少还比较强,能够多扛一阵,要是蜀汉再去全力开发西南,增强实力,到时候蜀汉将会

  • 古代最神秘的一个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苏秦张仪孙膑都是他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秦与张仪孙膑谁厉害,苏秦张仪和孙膑是一个时期的吗,苏秦和张仪孙膑

    [var1]鬼谷子最为厉害的是,他培养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奇才,只要经过他的指点,都可以做出一番大事。鬼谷子虽然足不出户,但是却有能力让天下翻天覆地。据历史记录,孔子的门下弟子也不过是72贤人,鬼谷子门下就有将近500个精英之多,每一个学生都是学识渊博,在历史上拥有一定的地位,很多事将帅之才,比如历史

  • 管仲用一妙计灭楚,不费一兵一卒不杀人,如今美国视其为制胜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桓公伐蔡为啥管仲伐楚,管仲一粮灭四国的故事,管仲怎么对付楚国

    《孙子兵法》中说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战争是为了夺取胜利的手段,但却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俗话说“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战争一旦开始,不管成败如何开战双方都势必会有伤亡,因此只有不战而胜才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高境界,而这也就更加考验将领的谋划和智慧了。01管仲作为齐国名相,有着极为出众的谋略

  • 山东出土一份古竹简,内容颠覆围魏救赵历史,专家:难怪庞涓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救助被魏国围困住的赵国,想出了一个办法,齐国通过围困住魏国,断了魏国的粮草等重要资源,导致魏国退兵,放弃了对赵国的围困政策,从而齐国救出了赵国,后来,有很多大将采用这种方法,只不过把其中的围困变为了后方拦截,赢得了很多战争的胜利。[

  • 章邯当将军时,灭陈胜,扫六国,当雍王时为何连刘邦都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章邯为什么打不过刘邦,章邯和刘邦的关系,章邯为何投降刘邦

    这次战役,对于败者章邯将军而言,是走近低谷的起点。章邯,字少荣,秦始皇统治时期助秦灭六国,得统一。在秦二世当政时期任少府。章邯是不断延续即将没落秦朝的生命的关键,只可惜最终也没能让秦朝复兴。[var1]激怒百姓,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秦二世变本加厉的暴政。秦始皇统治时期,筑长城,修驰道,建骊宫。百姓

  •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和战国是怎样划分的,春秋和战国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春秋与战国有什么不同

    我特意收集了各种资料,旨在告诉他,关于历史朝代的划分从来都不是有着严格标准的,比如他说的这种四分唐朝法,其实是明代的一个文人为了划分唐朝的文学风格,做了如此划分,后人研究唐诗都采取这种四分法。其实,简单粗暴一点,唐朝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可以划分为唐朝前期,唐朝后期也未尝不可,这都是人为划分的,没有绝对

  •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雄才大略,为何最后会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究竟是饿死还是病死,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霸主的

    秦穆公是五霸中被周天子封任“侯伯”最早的一位;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讨伐宋国,吞并小国,尊王攘夷,北征戎狄,南伐楚国,早早就走上天下诸侯的霸主宝座;齐桓公的雄才大略,用人得当,能屈能伸等优秀品质成就了一身的辉煌,这样一个人,为何最后会落得“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呢?一切要从齐桓公重用管仲说起。齐桓公姓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