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外戚四次夺权,吕、霍、上官都失败,为何只有王莽获得成功

西汉外戚四次夺权,吕、霍、上官都失败,为何只有王莽获得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57 更新时间:2024/1/22 10:39:21

在《汉书外戚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兴,后妃之家吕、霍、上官,几危国者数矣,唯一及王莽后兴。

从历史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汉朝时期,吕、霍、上官三家,权倾朝野,掌控朝廷,为何最后都失败了呢。

西汉外戚夺权,有几个特定的条件:

1,母后临朝。

2,外戚专权。

3,皇帝幼小。

4,群臣支持。

我对于四个外戚,详细的分析一下。

第一,吕氏家族,败于刘邦的功臣集团

吕雉病危之时,种种迹象表明,吕家是由篡位迹象的。

刘邦手下的各位功臣,也深感吕氏早晚会作乱。

灌婴曾经说到:吕家兵驻关中,欲取代刘氏而自立。

齐王刘章也曾经说过:吕氏擅自尊官,聚兵严威,矫制以令天下,宗庙危。

当时的吕家,已经具备了篡位的条件:

首先,皇后在后面做掩护,小皇后之后10岁,完全掌控在吕家的手中。

其次,皇帝年幼,仅有8岁而已。

最后,吕氏掌控大权,封王者近10位,掌控很大一部分的军队。

吕氏失败的原因就是遭到功臣集团核心人物的反对。

吕后在位之时,尽管嚣张跋扈,功臣集团并不想得罪与他。可是后来,吕氏想篡位,这个时候,功臣集团,自然无法容忍。

第一,吕氏为王者众多,违背了刘邦“非刘氏不为王”的遗训。

第二,功臣集团也掌控了一部分实权。刘邦在去世之前,已经留下后手,丞相一职,先后由萧相国,曹参王陵陈平担任。

周渤手下有20万大军,灌婴手中也有10万军队。

第三,刘氏壮大,肆无忌惮,让朝臣咬牙切齿。

相比较之下,功臣集团的胜算比较大。

第二,上官、上官安败于顾命大臣

在《汉书外戚传》中记载:桀安寝毒,遂结党与谋杀光,诱征燕王至而诛之,因废帝而立桀。

也就是说,上官家也有篡位的可能。

上官桀在朝廷大权上,仅次于霍光,掌握大权。

由于皇帝偏信霍光,上官桀心有怨恨,直接牺牲孙女,将其推向皇后的宝座。

上官家失败的原因,很简单:

1,汉昭帝8岁继位,上官家孙女也只有6岁,一切事物都被霍光左右。

2,汉昭帝对上官家也早有警惕。

3,大权都在顾命大臣霍光的手中。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上官家谋反,结果很悲惨,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果。

第三,霍家之败源于皇权

霍光死后,汉朝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霍家的政敌,魏相国已经担任丞相。

2,霍光妻子,暗害许皇后之事,已经败露。

尽管霍家,后宫之中权力极大,有两位皇后,在朝廷之中,也有六个侯爵,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第四,王莽成功夺位

这个我们要重点的说一下。

王莽能够夺权成功,我们要先说一下当时重要的“元后制度”。

1,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是历经四朝,执掌朝政近50年。想控制西汉末年的证据,王政君必须引进外戚,因此给王莽发达的机会。

2,小皇帝继位之时,只有9岁,实际政权掌控在王莽的手中。

王莽能够夺权成功,采用了一些手段。

1,王莽利用各种手段,扩大自身在朝廷中的影响。

王莽首先将大量的田产献出,资助贫民,拉拢一些朝廷重臣为羽翼,比如孔子十四世孙。

2,在朝廷的各个部门,安插亲信,控制朝廷,有众多的子侄封候、封公。

3,挟持姑母王政君,不断给自己的升官,逐渐的集权于一身。

最后,王莽直接取代了孺子婴,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外戚夺权成功的人。

其实,这还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外戚,一般是指皇帝的母族、妻族,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特殊集团。

他们凭借者,后宫的制度,干涉外政。

这种做法的危害,影响十分大。

首先,他影响了朝廷的安定,外戚主要是依赖皇权生存而发展,当掌控大权之后,开始严重威胁皇权,吕后去世之后,西汉的混乱局面,就可以证明。

西汉外戚篡权,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自此之后,东汉经常效仿,外戚为了专权,多选择小皇帝,临政的母后,为了大权自然需要助手,娘家人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总结: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莽最后成功,并非只是他的权力大,谋算深远,而是当时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王莽恰逢是会而已。

更多文章

  • 孟婆,到底真实存在吗?专家在《山海经》发现她的原型,美若天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孟婆在山海经中是怎么记载的,孟婆的原型在山海经,山海经中的孟婆真实存在吗

    据说喝了孟婆汤后,死者会忘这一世所有的事情,把灵魂清楚干净之后,才能转世投胎。那么,历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孟婆?孟婆汤又是什么东西呢?关于孟婆的原型,主要有三种说法:一、孟姜女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比较有名的一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初定时期,号召全国民众修筑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也是一去多日。几年之后还

  • 如果蜀国不伐魏国,而是全力开发南方,最终能否取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国有能力吞并魏国吗,蜀国与魏国隔着什么山,魏国为何不攻蜀国

    [var1]由于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实在太大了,让人几乎看不到获胜的希望,且诸葛亮五次北伐,仍然未能击败曹魏,蜀汉最后倒是被曹魏给灭了,所以不少人都质疑诸葛亮的北伐,认为诸葛亮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若诸葛亮不北伐,蜀汉国力至少还比较强,能够多扛一阵,要是蜀汉再去全力开发西南,增强实力,到时候蜀汉将会

  • 古代最神秘的一个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苏秦张仪孙膑都是他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秦与张仪孙膑谁厉害,苏秦张仪和孙膑是一个时期的吗,苏秦和张仪孙膑

    [var1]鬼谷子最为厉害的是,他培养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奇才,只要经过他的指点,都可以做出一番大事。鬼谷子虽然足不出户,但是却有能力让天下翻天覆地。据历史记录,孔子的门下弟子也不过是72贤人,鬼谷子门下就有将近500个精英之多,每一个学生都是学识渊博,在历史上拥有一定的地位,很多事将帅之才,比如历史

  • 管仲用一妙计灭楚,不费一兵一卒不杀人,如今美国视其为制胜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桓公伐蔡为啥管仲伐楚,管仲一粮灭四国的故事,管仲怎么对付楚国

    《孙子兵法》中说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战争是为了夺取胜利的手段,但却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俗话说“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战争一旦开始,不管成败如何开战双方都势必会有伤亡,因此只有不战而胜才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高境界,而这也就更加考验将领的谋划和智慧了。01管仲作为齐国名相,有着极为出众的谋略

  • 山东出土一份古竹简,内容颠覆围魏救赵历史,专家:难怪庞涓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救助被魏国围困住的赵国,想出了一个办法,齐国通过围困住魏国,断了魏国的粮草等重要资源,导致魏国退兵,放弃了对赵国的围困政策,从而齐国救出了赵国,后来,有很多大将采用这种方法,只不过把其中的围困变为了后方拦截,赢得了很多战争的胜利。[

  • 章邯当将军时,灭陈胜,扫六国,当雍王时为何连刘邦都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章邯为什么打不过刘邦,章邯和刘邦的关系,章邯为何投降刘邦

    这次战役,对于败者章邯将军而言,是走近低谷的起点。章邯,字少荣,秦始皇统治时期助秦灭六国,得统一。在秦二世当政时期任少府。章邯是不断延续即将没落秦朝的生命的关键,只可惜最终也没能让秦朝复兴。[var1]激怒百姓,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秦二世变本加厉的暴政。秦始皇统治时期,筑长城,修驰道,建骊宫。百姓

  •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和战国是怎样划分的,春秋和战国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春秋与战国有什么不同

    我特意收集了各种资料,旨在告诉他,关于历史朝代的划分从来都不是有着严格标准的,比如他说的这种四分唐朝法,其实是明代的一个文人为了划分唐朝的文学风格,做了如此划分,后人研究唐诗都采取这种四分法。其实,简单粗暴一点,唐朝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可以划分为唐朝前期,唐朝后期也未尝不可,这都是人为划分的,没有绝对

  •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雄才大略,为何最后会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究竟是饿死还是病死,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霸主的

    秦穆公是五霸中被周天子封任“侯伯”最早的一位;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讨伐宋国,吞并小国,尊王攘夷,北征戎狄,南伐楚国,早早就走上天下诸侯的霸主宝座;齐桓公的雄才大略,用人得当,能屈能伸等优秀品质成就了一身的辉煌,这样一个人,为何最后会落得“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呢?一切要从齐桓公重用管仲说起。齐桓公姓姜

  • 秦始皇的陵墓,还有哪些隐藏的秘密,《山海经》原本也在其中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陵墓五大未解之谜,秦始皇陵墓的历史记载,秦始皇陵墓里有什么秘密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带领大军再一次进行了浩浩荡荡的东巡,这一次东巡非同一般,秦始皇好像得到了一种特殊的信息,好像真的找到了长生的秘密。抵达蓬莱之后,秦始皇在蓬莱海边发现了一具尸体,实体的背面还用铁链禁锢着,并刻着几个大字:夏禹时因罪而逐蓬莱。[var1]当时的蓬莱、瀛洲、方丈,被认为是连接天界的地

  • 三国争霸如果发生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吴国的实力能否碾压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魏吴争霸,魏国和吴国的首领是谁,三国争霸历史发展规律

    然后以现在与魏国所重合的省份与吴国、蜀国所重合省份进行对比,详细点说,魏国主要重合的省份主要是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辽宁、湖北、江苏和安徽长江以北的地区。蜀国主要重合的省份,主要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区。吴国主要重合的省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海南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