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既然是一位名将,怎么可能是一直在打败仗呢?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真实历史中的金兀术并非无能之辈,他的战绩也是相当辉煌的,不过不可否认,在后期遇到韩世忠、岳飞等名将后,确实战斗力下滑了不少。
从崭露头角到主力战将
金兀术,原名完颜宗弼,“金兀术”是女真语的音译。他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女真人擅骑射,金兀术又有谋略,可谓是智勇双全。
但他在成长为一代名将之前,也没多少表现的机会,不过只要有机会,他就不会落空。公元1124年,辽天祚帝七十万大军被女真族五万人打得落花流水,只剩数万人马的天祚帝仓皇逃往幽云十六州。金兀术和他的叔叔完颜杲负责追杀天祚帝,金兀术在此次行动中,果敢用兵表现突出,最终俘虏了天祚帝。
公元1125年,金军开始大举进攻北宋,金兀术跟随二哥完颜宗望从东路出发,由平州向西南攻燕京;西路军由金兀术三哥完颜宗翰领兵,从大同府南下攻取太原,两路军马准备在开封会师。
但是,西路军出师不利,在太原遭到了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东路军因燕京守将郭药师降金,因此得以顺利南下。就在金兵准备大举南下时,金兀术提出了一条建设性的建议。
他认为,如果军队大举南下必然会在定州遭到大宋援军的截杀,从而陷入宋军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但是,如果他们在定州等着宋军自投罗网,那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他的建议被采纳,最终宋军的三万援兵成了金兵的囊中之物,全军覆没。
1126年,金军兵临滑州,金兀术使用疑兵之计,又兵不血刃地得到了这座汴京的门户之城。随后金兵逼近汴京,北宋朝廷一片慌乱。是战还是和,满朝文武除了太常少卿李纲坚持应战,其他大臣基本都选择了求和。
此时宋徽宗已南逃至镇江,留守汴京的是刚上任的宋钦宗,他也想跑,不过在李纲的劝阻下勉强留下了。在李纲的坚持下,宋军整顿防务,全力抗敌,居然顶住了金兵的进攻。
与此同时,北宋的援军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宋军形势回暖,金军久攻不下,最后也只能见好就收。不过他们的议和条件相当苛刻:黄金500万两,白银5000万两,牛马各1万头,并且还要割让三镇。
金兵第一次南下攻宋失败,金国上下也是一片争议。有人认为应接受议和,与宋修好;而前线将领金兀术等人在见识了宋朝内部的腐朽之后,他们坚决主张再战。
由于宋廷既拿不出钱,又不肯舍弃三镇,没过多久,金军便第二次挥师南下继续灭宋之战。
在这次南下攻宋之战中,金兀术凭借他的辉煌战绩当上了“大元帅”,一举成为金朝的主力战将。
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兵第二次南下之初,金兀术主要还是配合二哥完颜宗望行动。这次出征很顺利,主战派李纲已下台,北方防务又空虚,金兵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绕开坚城,直扑汴京,一举攻破京城,太上皇宋微宗和现任宋钦宗双双被俘,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汴京被攻下后,金兀术开始了他独立作战的生涯。北宋虽然亡了,但宋军西北的军事力量依然坚挺,东部大部分省份也还在手中,金国灭宋之路还是任重道远的,金兀术拿到的任务就是攻取北宋的东部省份。
他领兵两万从汴京出发,一路东进,在青州截住了三万宋军,将其击垮。随后又在济水设伏,灭了两万多宋军。
经过这两场战役,山东落入金国手中。接着金兀术又挥师北进,接连攻占了大名府、归德府,拿下河北全境。
金兀术独立作战的成攻,为他接替二哥拿下“大元帅”一职奠定了基础。1127年六月,金兀术的二哥病逝,金兀术凭着拿下河北、山东的大功,接替完颜宗望出任“大元帅”,麾下一下子有了近十万的精锐部队。
从此,金兀术正式登上金国的政治舞台,成为金王朝的主力战将。
从“所向披靡”到“马失前蹄”
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金兀术为了攻灭赵宋王朝,宋高宗的皇位还没捂热,金兵便再度来袭。
金兀术攻克扬州后,直扑江浙,进入了水路纵横的江南大地。按理说,精于骑射的女真军到了水乡之地不可能占据优势,但金兀术的军队是个例外,
公元1129年十月,金兀术在安徽和州击败宋军,接着又拿下广德、安吉等地,十一月便攻克临安,宋高宗从水路仓皇出逃,金兀术也不甘示弱,就地取材造筏紧追至明州,逼得宋高宗只好逃到了海上,但金兀术似乎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或许此刻他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又坐船出海追击,到了海上,他才真正发现海战真不是女真人的强项,这才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不过金兀术仅用五个月的时间,从扬州一路追至明州,战线之长,战斗力之强悍,再加之“搜山检海抓赵构”,这些足以成就他在金国的威名。
不过,很快,他也将迎来他的第一个对手--韩世忠。
公元1130年元宵节,在江南横行得差不多的金兀术,准备北撤了,镇江是他的必经之路,也是韩世忠复仇的地方。
金兀术之前攻打扬州的时候,已经和韩世忠交过手,韩世忠几乎全军覆没,所以金兀术在第二次遇到韩世忠的时候,基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人总是会有飘的时候。
金兀术抵达镇江的时候,韩世忠给他准备了一场“海战”,因为水战是老韩的拿手好戏。不过金兀术还是没有在意,他有十万大军对阵宋军八千人,在数量上完全碾压对手,有什么好担心的。
战斗一打响,金兀术也才发现,打水战拼得不是人多,而是战船。韩世忠的水师是南宋最精锐的水军,战般最大的,长达六十多米,都是在海上经过考验的精良战船,在长江上水战,简直就是小菜。
再看金兀术的战船,都是追击宋高宗时缴获的小船,根本连宋军战船的边都挨不着,即使靠近了也登不上去,高度落差只会让金兵跌落至水里,而金军又不习水性,一旦落水就是死路一条。
一场大战下来,金军伤亡惨重。金兀术想跑,但韩世忠已将战船连了起来,目的就是让金兀术插翅难飞。
走投无路之下,金兀术只好退至黄天荡,而此处是个死水港,犹如进入一个死胡同,等于自寻死路。
但不得不说金兀术的运气还不至于那么差,在黄天荡游离了48天之后,一个叛徒出现了,当地一个秀才被金兀术收买,金兀术按照秀才的指引,从水港北面挖通一段淤泥后,乘小船逃离。
韩世忠的大船走不了这种小水路,在追击时有船搁浅。金兀术在逃脱之后,仍旧不甘心,还想着要报仇,他让金军发射火箭,烧毁了韩世忠不少搁浅的战船。
黄天荡之战结束了,金兀术吃到了他戎马生涯中遭受的第一场重量级败仗。不过金兀术输得并不心服口服,只要不在水里战,在陆地上,他就还是霸主。那么他能保住自己的陆地霸主地位吗?
从川陕战场到岳飞的反击
1130年之后,金国把进攻南宋的重点,由江南转移到了川陕地区。他们认为,江南是南宋的政治中心,但屏障却在川陕地区,只要占领川陕,南宋就无退路了。
1130年秋,金兀术带着他的两支王牌部队--铁浮屠、拐子马,对南宋发动了富平之战。在此次战斗中,宋军集中了十八万兵力与之对抗,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宋军最后全线崩溃,金兵奋力死战,最后得到了陕西全境。
富平之战后,金兀术已打算次年拿下四川,而此时宋朝在陕西只剩下一处据点:陕西宝鸡和尚原。宋军负责镇守和尚原的是吴氏兄弟:吴玠、吴璘 ,他们也曾经是金兀术的手下败将,但是这次他们充分挥了地理优势。
富平是平原地带,对金兀术的野战军有利,但和尚原是山地,并不利于大规模作战。宋军发挥强弩优势,在狭窄的山道上狂放强弩,金兵无处躲藏,最终金兀术又“收获”了一次惨败,就连他自己也差点葬身于此。
不过,金兀术绝非等闲之辈,1134年,他再度来袭,这次他选择绕过和尚原,攻克和尚原背后的固镇,前后夹击,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之后,他开始憧憬起了富庶的四川盆地。
攻克和尚原之后,金兀术将目标锁定四川门户仙人关,其对手还是吴氏兄弟。这次吴氏兄弟依旧没有给对手太多机会,此处他们经营多年,堡垒坚固,用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战斗力,不仅保住了仙人关,而且还收复了和尚原。
仙人关惨败后,金兀术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他不得不放弃夺取四川的念头。之后金国经历皇帝的更替,金兀术回撤。
1140年,金兀术又统率了四路大军向南宋扑来,目标是南宁的江淮防区。金军这次进兵很顺利,先后在河南洛阳等地大破宋军,很快便逼近江淮防线门户--安徽顺昌。
宋军驻守顺昌的守将是名将刘琦,以及其麾下的八字军。刘琦以四万兵力顶住了金兀术十万大军的进攻,再加上天公作美,正好遇上六月雨季,金军战马无法施展他们的厉害。无奈之下,金兀术只好再次回撤。
此时,镇守荆襄六郡的岳飞准备反击了,宋、金双方阵营里最有实力的两位大将即将拉开一场大战。
他们两人手中各自都有一支本王朝最精锐的野战军,金兀术有拐子马、铁浮屠,岳飞则有岳家军。
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在战法上也相当灵活。面对野战能力强悍的金兵,岳家军能否取胜,关键就在于如何破解拐子马、铁浮屠。
铁浮屠是重甲步兵,防御能力强;拐子马就是用铁链拴在一起的重甲骑兵,进攻时协同行动,冲击力超强。不过当他们遇上岳家军,那就等于碰上了死敌,一无是处。
1140年六月,宋军全线反击,岳家军从湖北进入河南,一路势入破竹,收复了河南颍昌、怀宁、郑州等地,同年八月抵达河南郾城,直逼故都汴京。
为了引诱金兀术前来,岳飞故意示弱,以少量兵力驻扎在郾城。金兀术果然上当,带着一万五千拐子马就来了。到达后才发现原来岳家军早就等着他们来了。
那就开打吧,战斗打响后,三人一组的拐子马出动了。根据以往的情况,宋军列阵的步兵方阵会很快崩溃,之后就是金军玩追杀的游戏。但是这次不一样,岳家军也列阵了,而且阵线相当松垮。
不过拐子马一冲过来,岳家军就变阵了,也变成三人一组,第一步硬弩伺候,强弩射程可达180米;第二步换个人长矛捅上来再伺候一番,第三步再换个人上演一波战斧兵砍马腿的戏份。岳家军一射一捅一砍,三个步骤基本击垮了拐子马。没战一会儿,金兵就阵亡上千人。
金兀术打算撤兵,然而等着迎击他的还有岳家军的骑兵,骑兵营在金兀术逃跑时,从两侧包抄过来,一场硬战才刚刚开始。
这场战斗从早打到晚,金兀术的拐子马阵亡六千,最终倒在了岳家军面前,郾城大战岳家军胜出。
金兀术不认输很正常,再度来袭也正常,郾城大战后,他又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攻打被岳家军占领的颍昌,这次他带来的王牌是铁浮屠。岳家军又将如何应战呢?
岳家军出战的是:背嵬骑兵,这种骑兵身背重刀、重斧,碰上铁浮屠后,主要发挥的是速度上的优势,抽出重刀、重斧居高临下猛砍,专砍头盔与身体的结合部。双方激战一番后,岳家军再派出步兵,趁机发起反冲锋,结果自然是金军大败。
金兀术经过这两场大战后,彻底患上了岳飞恐惧症。而岳飞也趁势占领了距离汴京仅五十里的朱仙镇,发出了“直捣黄龙”的豪言。
然而南宋朝廷不给力,一味寻求媾和的宋高宗赵构,在岳飞抗金的高涨时期,用十二道金牌召回了他,最终断送了抗金的大好形势。
此后,一向主战的金兀术也不再叫嚣了,也成了十足的主和派。1141年春,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纳岁币,双方以淮河为界。随后岳飞也被奸人所害。
小结:
金兀术没有战胜岳飞,但他在谈判桌上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金兀术尽管和汉人打了半辈子,但实际上他的本领也大多都是偷师汉人的,在金国内部,他是一个汉化派。学汉语,看汉人的兵书,学习《孙子兵法》,甚至在他晚年时期,还在金国内部建立起封建官僚体系,重用汉官,加快了金国的封建化进程。可见,他在骨子里有多么欣赏汉文化。
综上所述,金国名将金兀术并非百战百败,他的战绩在金国也是有目共睹的,也确实有一定的军事才干,他金国所得到的远比岳飞要多得多。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应该没有百战百败还能称之为名将的将军,这不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