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臣刘墉,果真配称为“好官”吗?其实,他比“巨贪”和珅还可恨

名臣刘墉,果真配称为“好官”吗?其实,他比“巨贪”和珅还可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33 更新时间:2024/1/19 19:56:35

关于乾隆朝的官场,很多人都是从影视剧中了解的。作为一个相比于政事,更关心游玩享乐和作诗题字的皇帝,乾隆为了更好的享受人生,把朝廷的事情大多交给了和珅,这就给了和珅更多的操作空间。所以现代人对于和珅的看法大多是负面的,认为他一面讨好皇帝,一面贪赃枉法无恶不作。

有反面的典型就会有正面的例子,当时在朝堂上不跟和珅同流合污,坚决和他作斗争的清官有这么两位——刘墉纪晓岚。纪晓岚主任文职,他的文学才华让皇帝非常欣赏,但按照史实来说,他并没有跟和珅平分秋色的实力。

但刘墉不同,他不但做到了内阁学士,且进入了南书房,也就是真正参与到了国家大事的决策中。但即使这样,刘墉就真的是个“好官”了吗?真实历史中的刘墉恐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善良。

刘墉的仕途

刘墉生于清康熙年间,山东人,家里世代为官。从曾祖就开始入朝为官,祖上先后任员外郎和布政使,他的父亲更是乾隆朝的名臣,甚至作过大学士,论品级相当于一国宰相了。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的刘墉,他的仕途所望之处也定然是一片坦途了。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收到了顶尖的教育,而且刘墉的举人身份不是自己考来的,而是恩萌所得,也就是靠着父辈的贡献继承而来。赢在起跑线上的刘墉就借着这个机会,考上了进士,也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初入官场的刘墉,尽管有家里的关系,可是还是需要老老实实从基层做起,所以他中进士后进入了翰林院成为编修,不久后又升为侍讲。不久因为父亲的过失被牵连,后又任科举主考,因为在该工作中表现出色,给乾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此得以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抱负。

在后来的外地为官的过程中,他也有过几次过失,但都因为乾隆的欣赏而没有获太大的罪责。而一旦作出出色的表现,却可以让他加官进爵。可见领导心中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乾隆对于和珅也罢,刘墉也罢都是如此。

乾隆四十七年,刘墉任督察院左都御史,进入南书房,成为了一国权力中心的重要人物。本想大展宏图的刘墉,发现自己离开京城多年后,朝政已经被和珅及其同党把持,自己的意见已经无法正常抒发了。即使为正义发声的御史们,如果得罪了和珅,自己也无能为力。所以他选择了自保,对于朝政得过且过,不再轻易发表意见,这也让乾隆开始对他心生不满。

为了升官放弃了底限

从刘墉的角度来讲,历尽千辛万苦才得到从外地调回京城的机会,如果因为自己秉承正义而导致丢官,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他开始用能不说就不说,能不做就不做的消极态度保全自身。

这样也使得朝中的正直大臣失去了一个助力,其他品级不够的官员更加难以撼动和珅的地位了,也使得乾隆朝后期官场的黑暗加重,国家上下的矛盾越发尖锐,在这一点上,刘墉难辞其咎。

除了尸位素餐以外,刘墉为了升官还做过放弃底限的事情。在他去广西任考官的时候,曾经除了一件事。那就是当时的刘墉在阅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考生写的文章中,有一些借古讽今,针砭时事的内容。

这件事情本来可大可小,按照常理把他黜落就可以了。可是一直走不进权利核心的刘墉,却生出了一些别的想法:他想把事情闹大,最好可以直达天听,这样就有了表演的舞台。

于是刘墉上奏朝廷,以考生文中有反叛之意做理由,一手掀起了大规模的文字狱。在清朝前期,为了增加汉民的归属感,对于文字的管理十分苛刻,一旦有任何对清朝的不满,轻则被判重罪,重则全家遭殃。

这件小事在刘墉的夸大下,参加考试的上百位考生被牵扯其中,最后很多人都被捕入狱,最终丢掉了性命。虽然这个事情在当时的国家法度中是合法的,但刘墉这份没有底限,为了自己加官进爵踩着他人尸骨上位的作法还是令人不齿。

后世正面评价的由来

从历史上来说,刘墉无论是在政事处理,还是在讨皇帝欢喜的方面,都同和珅不在一个档次。可是因为他本人不贪赃枉法,所以在民间还是很有清名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虽然皇帝对于他的平庸和老好人性格只好容忍,但即使刘墉成为重臣,乾隆对他还是不时的敲打,甚至有一次放话说:要不是没有其他人选,肯定不会用刘墉。那么既然刘墉后来这么不受待见,后世的正面评价又是哪来的呢?

答案很简单,来自嘉庆朝。作为乾隆最宠爱的臣子,和珅在乾隆一朝得到了无上的权利,也贪污了数不尽的钱财。这也让他误以为自己的权利可以一直持续,所以在乾隆晚年假装想让位时,和珅本心是很抗拒的。后来他为乾隆献策,那就是让位不让权。乾隆虽然成为太上皇,可是朝廷大事还是他来定夺,和珅作乾隆的传话筒,地位甚至在刚登基的嘉庆之上。

而且乾隆在让位后,不愿交出传国玉玺,妄图把所有的权利全部把持。这样以来嘉庆的皇帝名义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个时候,正是刘墉和纪晓岚入宫,先是规劝乾隆,规劝不成只好逼乾隆在交出玉玺和搬出寝宫之间选择一个,这样才得到玉玺交给嘉庆。而这个时候嘉庆已经明白了和珅同刘墉,纪晓岚之间,谁才是自己的盟友。

结语

乾隆去世后,嘉庆做了几件事表明了态度;先把和珅下狱,再尽快搜集罪状,迅速的把他处死抄家;另一方面对于有功之臣的刘墉和纪晓岚加官进爵,并且在他们死后尽享尊荣。这个结果,用简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田文镜乃是雍正朝重臣,陪葬帝陵,怎么到了乾隆朝连坟墓都被刨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十三年田文镜简介,雍正和田文镜什么关系,田文镜和雍正的功绩

    地方志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然而里面讲述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辨别一些史料的真伪,《易县志》里面记载的这个事,多半有出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神道,一般的陵墓都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陵寝的主体建筑,另一个就是神道,我印象最深的是明孝陵,方城里面的以及北面都是主体建

  • 康熙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在宫中停尸足足37年不肯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死后皇太后是谁,康熙为什么三十多年不葬孝庄,康熙祖母孝庄葬于何处

    孝庄下葬这个问题在史学上一直存在争议,各种说法都有,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孝庄曾经下嫁多尔衮,因此没有资格再与皇太极合葬。孝庄下嫁多尔衮这件事根本是不可能的,太后下嫁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史料中都会记载的,以现在存在的关于孝庄的史料中根本就没有这一点,有人说多尔衮和孝庄本来就有暧昧关系,其实是扯淡,

  • 最悲剧的湘军王牌部队,两次被歼灭又重建,三任军长都没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湘军抗日战争打得最差的一战,湘军最出名的一战,湘军军长吴尚的下场

    73军的前身是湘军35军15师,1937年,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蒋介石以15师为基础,扩编组成了73军,37军首任军长由王东原担任。当然,王东原在任上只干了几个月时间,便被调离岗位,改由集团军副司令彭位仁担任军长。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彭位仁都牢牢地保持着73军的军政大权。1943年,在王东原的大力

  • 清朝民间流传一种金创药,止血效果极好,后来却因为原料被禁产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云南白药金创消炎粉,古代促进伤口愈合的药,金创灵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朝人发型的问题,在清朝以前,汉族人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精神指导,无论男女皆蓄着厚厚长长的头发,将头发绾起,称其为束发。而女真人常年在关外牧羊打猎,衣服要保暖方便骑马,发型也得干脆利落,所以女真人都剃头,而且女真人最开始的发型并不是像电视剧里演得那样剃一半留一半编个大粗辫子,而是

  • 戴笠坠机,与乾隆的九龙宝剑有什么关系,中间那些曲折离奇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戴笠与九龙宝剑图片,戴笠坠机是被暗杀的吗,戴笠和九龙宝剑什么关系

    坊间有很多的传闻,有人说戴笠的势力太大,知道的事情太多,作为首领的蒋介石,也是十分的忌惮,于是命人在飞机上装上炸弹,除掉了他。也有人说,戴笠因色丢命,为了追求“蝴蝶”,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冒险坐飞机从青岛飞往上海,不幸坠机身亡。然而,还有一种更加让人信服的说法,小编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1946年3月1

  • 最喜欢小姨子的皇帝,康熙娶了多少姐妹花,她们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皇帝娶了自己哪位亲姑姑为妃,康熙的三妻四妾高达几百人,康熙小姨子

    千古一帝康熙皇帝也是男人,也会有这种情怀,不同的是他有把幻想变成现实的能力,把喜欢的姐妹花统统纳入后宫。史料中有记载的,康熙的后宫里共有四对姐妹花:孝诚仁皇后与平妃孝诚仁皇后就是康熙的发妻、大名鼎鼎的赫舍里皇后,康熙一生最钟爱的女人,但凡讲康熙的影视剧都离不开对赫舍里皇后的描述,的确,这是个让康熙追

  • 康熙治国的柔性之道,三招解决,满汉朝臣之间的所有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的治国水平,康熙的主要政策,康熙治官理念

    为了收拢人心,稳固朝廷,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康熙采用柔性之道,做了三件大事:第一,废除三大弊政,拉平满汉品级康熙继位之后,就开始采用笼络手段,修订了“圈地”、“逃人”、“投充”这三个对汉族人具有压迫性的法令。满清入关之后,就开始大肆的修建农奴制庄园,在北京外交五百里范围之内,实行圈地运动。根据有关资

  • 清朝最富有的人,留下千亿资产,子孙至今都是亿万富翁,不是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和珅是清朝最有钱的人吗,清朝谁最有钱,清朝中国最有钱的人

    大致的意思就是和珅的积蓄比得上一个国家二十年的税收,和珅只所以这么有钱,主要还是因为贪,但在清朝当中,还有一个后来居上的人,他的财富能够比肩和珅,但他比和珅要聪明得多,这个人就是李鸿章。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不论他在外交史上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但李鸿章绝对是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个人物,根据梁启超的

  • 洪秀全死后太平军仍顽强作战,为何遗体被炮击后,太平军顿时绝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平军为何离开洪秀全,洪秀全对太平军的影响,洪秀全太平军成功没有

    清军统帅曾国藩亲自下令,将其尸体挖出,并焚烧成灰,做到这一步,就可以说已经是毁尸灭迹了。然而曾国藩还不满意,他又下令将洪的骨灰塞进大炮,随着一声炮响,骨灰伴随着火药的燃烧射向天空,不知去向,这便是更狠毒的“挫骨扬灰”。从曾国藩对洪秀全尸体的处理来看,他是非常恨对方的,然而他这样做,就单纯是在表达恨意

  • 清朝的女人怎么都那么丑?清朝妃子的长相真心不敢恭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最丑的妃子,清朝妃子真实的长相,为什么清朝的妃子长得很丑

    现在再翻看一些清朝后妃的老照片,不得不说有些简直就是辣眼睛。骨瘦如柴的有,丰满肥胖的也有,就是很少有美到正正好的人,这是怎么回事?上面这张照片就是光绪帝的瑾妃,大家感受一下,脖子粗的都跟头一样了,虽然看起来挺有福相的。不知道光绪帝每日面对着长成这样的妃子,得有多郁闷,估计也没有什么心情沉迷于女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