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以“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例,当时藩镇割据已有数百余年。在这乱世中,谁的手里拥有兵权,谁就有成为皇帝的资本,赵匡胤正出身于 这乱世,后来又被后周世宗柴荣器重,所以他手上很快就得到了兵权。后来在柴荣死后,赵匡胤趁着后周是孤儿寡母没有能力去安定朝局发动兵变,很快便夺得了后周的天下。
由于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得来太过轻松,当得又不是很光明,他又十分看重自己的皇位,所以他对以前跟随自己出生入死打江山的武将们都有所顾忌,很不信任他们。在统一天下以后,他特别设宴邀请了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几位将领,通过言语上的恐吓,使得他们一个个的都主动交出兵权,衣锦还乡,安度晚年去了。举杯饮酒之间,不动一兵一卒便把分散在各个将领手里的兵权收回自己手中集中起来,赵匡胤很是满意,便安下心来。但是他却忘记了一个对他威胁最大的一个人。
在“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虽然手握所有兵权,但是他却很清楚自己手握所有兵权,文武大臣们不会同意的。于是他便想出了三权分立的办法,他将兵权一分为三,一部分兵权交给殿前都指挥司长官,另一部分交由侍卫马军都指挥司掌握,最后剩下的那部分兵权交给侍卫步军都指挥司掌握。这样一来,表面上看似兵权一分为三,但是只有三方同时命令时才可调兵,其实他们三部门的将军都没有调兵的权利。
如果需要调动兵权,首先需要文官从皇帝那里拿到虎符才可以指挥军队,所以兵权还是在皇帝手里。赵匡胤对自己设计的这个办法很是满意,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一制度,仅仅是对外姓将军起到了制约作用,对皇室不但没有丝毫的制约,更是助长了皇室将军的兵权。
当时在收兵权时被他忘记的弟弟赵光义常年在外征战,兵权不但没有被削弱影响,反而因为赵匡胤的改革反而加强。因为他一直建立功绩,树立威信,所以兵权也越来越大,在士兵中的威信也越来越大,赵匡胤没有想到这个弟弟会是自己的威胁,最后导致自己被害皇位被夺。
公园976年,一日兄弟两人驱散随从,独自举杯夜饮,有侍从在外看到赵光义离席到影子,又听到赵匡胤说:“你好好做吧”。当晚赵匡胤便死了,他死时仅仅才50岁,而且自己的子嗣已经成年了,却没有继承皇位。
最后,赵光义却按照赵匡胤的遗嘱夺取了皇位。最后也没有人知道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不是赵光义动了什么手脚。
参考资料:《宋史》、《中国通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无风却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