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的人才如果没有流失,那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魏国的人才如果没有流失,那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68 更新时间:2023/12/25 10:20:35

魏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随即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魏文侯在安邑称王,国祚179年。其领土包括现在的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的雄心让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初时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在整个战国时期,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魏惠王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那么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很多人才都从魏国流失了呢?

一、魏国是一个人才培养基地,但没有人才施展的空间。在战国历史上,要说对各国贡献最大的那些臣子名将里,细数之下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多都是魏国人:张仪、商鞅、范睢,这三人可以说是为秦国扫六合铺下了坚实的基础;吴起孙膑庞涓、李悝等等也都在战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整个魏国在魏惠王后,魏国开始走下坡路。魏惠王曾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鸟都是择良木而栖,当一个有才能的人看到魏国这样的境况后,都能分析出魏国未来的发展轨迹,也就失去了辅佐它的信心。

魏国的君王无能导致了臣子之间互相倾轧,增加内耗。雪藏商鞅,直到濒死之际才举荐商鞅的公叔痤,仇视孙膑、妒忌孙膑的庞涓,迫害范睢、自大狂妄的魏相魏齐……这些种种事迹在任何国家都会发生,但只有魏国这样的事发生最多。这样的风气,这样的环境又怎是一个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呢?

二、魏国改革无疾而终,还不够彻底,依然是贵族政治。相比秦国的商鞅变法,魏国最开始的李悝变法真的是太软弱了。整个改革没能牵扯到魏国的根本,对当时的旧贵族打击力度不是很大,导致了李悝之后,魏国的改革很难再持续下去。同时魏国的国君在对改革的看法上也没有像秦惠文王那样继承父志,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反观当世秦国,旧贵族在商鞅建造的法令体系下受到了残酷的打击,被灭族抄家的不计其数,这让秦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将权力越来越集中在秦王一人手上。

三、魏国地理位置特殊,决定了人才易流失。魏国位于各个国家来往的要道,联通整个东南西北,这里的信息网络相较于其他国家更多更全。这对于人才来说,但凡知道哪个国家的招贤令或者哪个国君招贤纳士,自然会前往投奔。这是个学术活跃的时代,学者们自然可以随意离开去往不同诸侯国。相比其他国家,魏国做得太差了,因此魏国的人才也容易流失。

刘向曾在《战国策》里写道:“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事实上,任何朝代的发展都要重视人才,而君王的作为就十分的关键,得了人才才能得天下。

标签: 魏国秦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为了嫁给丈夫的表弟,害死丈夫全族还和娘家人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太后,西夏,历史解密

    虽然在古代的时候,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几乎都没有女人的份儿,就连自己的丈夫大多时候也不能选择。但是女人如果真的想要一件东西,疯狂起来是非常可怕的。在西夏王朝,就有一个女人,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追求,不惜勾引自己丈夫的表弟,害死丈夫全家。又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疯狂向娘家开战。这个疯

  • 北宋初期士兵逼皇帝封赏?遭宋太祖铁腕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北宋开宝年间,一次南郊祭祀大礼之后,部分官兵因为没有得到赏赐,竟然公开击鼓聒噪,向皇帝索要赏赐,宋太祖大发雷霆,下令将带头闹事的四十多名士兵斩首,其余人等刺配流放外地军州,铁腕镇压了这次士兵要挟朝廷事件。士兵请赏为什么就要被处死和流放呢?主要原因还是宋太祖打算敲山震虎,震慑全国的士兵,要知道,北宋建

  • 他本是齐国的田氏后裔,起先只是籍籍无名,后来成了一朝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他本是齐国的田氏后裔,起先只是籍籍无名,后来成了一朝宰相,可见一个人的际遇除了自身的实力还是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田千秋,出生年月不详,《汉书》中称他为“车千秋”。这是由于他后来因年老行动不便,汉昭帝特许他乘坐小车上朝议事,所以尊称其为“车千秋”。我们今天就来说田千秋的故事。田千秋是战国时候齐国田氏

  • 商鞅不姓商?你知道先秦时期人们的姓氏是如何形成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比如商鞅,他的名是叫“鞅”,文史资料和习惯上叫他商鞅,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商”地,号为商君,但他是姬姓的,卫氏,所以可以称卫鞅;他又是卫国公室的后裔,也可以算“公孙”,因此也可以叫公孙鞅。但他的老祖宗,卫国的第一代国君习惯上却称为康叔封,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为卫国在康国故地,因此周成王时被称为“康

  • 诸子百家中墨家最为先进,为什么不被主流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墨子,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思想大师辈出,例如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他们的学说和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后世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在诸子百家中,墨子和他的墨家最为先进。墨子身份神秘,史学界至今对他出身哪里仍有争议,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史记》记载的是宋国人,但也有人说是楚国人。不管

  • 刘宗敏犯了大错 为什么李自成却没有处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末,李自成,历史解密

    其一,李自成进京后,优待崇祯的三个儿子,还封他们为王。同时又厚葬了崇祯皇帝。李自成这一举动,让明朝皇亲国戚和官员对这支农民起义军有了好印象,也让北京城里安定了不少。但是刘宗敏为了搜刮钱粮,做了很多刑具,对明朝皇亲国戚和官员进行严刑拷打。李自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农民军的良好形象,瞬间就被刘宗敏给摧毁了

  • 身为东非大裂谷的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 它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非洲,东非大裂谷,历史解密

    人类起源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谷地,发现了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据测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这具头骨化石被命名东非勇士为“东非人”。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图尔卡纳湖畔,发掘出一具生代已经有290万年的头骨

  • 蓼国的地理位置是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蓼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固始春秋为蓼国。《春秋左氏传·文公五年》记载的蓼国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国都位于固始县蓼城岗遗址。 《春秋左氏传·桓公十一年》记载的蓼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后,楚国设立“雩娄邑”(邑治在今固始县陈淋镇附近)和“鸡父邑”(邑治在今金寨县开顺镇)两座城池。 秦统一中国之后,没有在

  • 宋共姬在火灾中故意被烧,为何还成了贞洁列妇被歌颂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共姬,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宋国景公时期,宋国公宫里发生了一场大火。在那场大火中宋景公的曾祖父宋共公的夫人宋伯姬因恪守礼仪而被活活烧死了,宋伯姬是鲁国宣公之女,其母是缪姜。因其嫁给宋共公为夫人,姑其死后谥号与共公同,又称宋共姬。景公是共公的曾孙,中间还跨越了宋平公和宋元公的59年,单从宋伯姬至景公年间死于火灾,可知当时其年

  • 作为东吴第一任大都督,陆逊最后为何会愤懑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陆逊,东吴,历史解密

    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是东吴第一任大都督,他最后为何会愤忿而卒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孙权当时搞两党之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整治世家贵族们势力。很不巧的是陆逊也是世家贵族之一,要说陆逊死的冤吧,他确实是忠于东吴的,要说陆逊死的不冤吧,陆逊也确实当时是没搞懂君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