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适能救杜甫为什么不救李白?高适、杜甫和李白为什么绝交?

高适能救杜甫为什么不救李白?高适、杜甫和李白为什么绝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67 更新时间:2023/12/12 4:14:02

其实,李白杜甫高适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李白杜甫和高适的友情,只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生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安史之乱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他们三个就像是随着水流飘远的浮萍,按照他们的人生性格,各自漂流而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交,而是时代的大潮裹挟着他们身不由己。也许在李白和他的家人看来,高适有些不地道。而杜甫对李白和高适的友谊,至死不渝,一直没有变化过。

他们三个人的友谊,在一开始那绝对是亲兄弟铁哥们。当年,李白是老大,是全国范围的大明星,刚刚在唐玄宗的身边做了三年的文学秘书,唐玄宗对他是宠爱有加,又是亲手喂饭,又是让杨玉环磨墨,又是让高力士脱靴,那绝对是风光到天上去了。但是李白是天真的,而天真的人绝对是没有办法从事政治的,就像是李煜和宋徽宗一样。李白绝对属于那种浪漫到天上的仙人,他只适合写诗喝酒流浪,他大概真的是天上的谪仙人,来到世界上,只是为了喝酒写诗交朋友。

后来李白在被唐玄宗放金还山之后,跑到山东地区游玩,他带着大把的金子,带着曾经做过唐玄宗文学秘书的傲娇,和当时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杜甫,和虽然已经是过了四十不惑年纪但一无所有一无所获的高适,一起喝酒游玩,寻仙访友,醉了就睡在一张床上,好不快活。在李白眼里,这是两个小兄弟,而在高适和杜甫眼里,这绝对是牛逼闪闪的平易近人的大哥。这个时候他们的友谊固若金汤。反正杜甫对李白的崇拜五体投地。他写了好多诗给李白,在李白后来站错了队伍被流放的时候,杜甫还以为李白死了,又是痛哭一番。

比如《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意思是说威武雄壮的李白啊,我想你了。其他如《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等等,反正是春夏秋冬四季、白天夜里、清醒还是梦境,都在想李白。但李白就相当佛系,你想与不想见与不见,我都在那里,我都在游历名山大川去喝酒的路上。

当李白站错队伍参与永王叛乱的时候,杜甫四处打听他的下落,始终没有得到消息,杜甫心急如焚写下了一首诗叫做《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对李白的怀才不遇艰难的命运表示遗憾难过,其实此时杜甫更惨,但他首先想到的是李白,并说白哥要是混不下去了,还是回到你读书的地方吧,兄弟我去陪你。

李白也不是木头人,对杜甫也做过礼节性的回应,他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写道: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说说干了这杯酒,你我如飞蓬一样,各奔前程吧,旷达之中有一些残忍和决绝。

后来李白又给杜甫写了一首诗叫做《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这首诗李白动了一些真感情,说自己的思念感像汶水一般浩荡,听起来很感人的样子。但别忘了李白很擅长用水来代表思念和情感,比如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种名句也就是李白天才的技术性手段而已。

李白不属于现实世界,他对杜甫的感觉,这就是一个有点才气的小青年。而对高适的感觉,李白也许认为,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人,人到中年万事休了,也就没啥前途了,也有可能忽略了高适的存在。但是人生是充满变化的。这就是四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李白的性格注定玩不好政治,所以他在安史之乱之后,站错了队伍,差点被杀,最后被抓起来,李白的家人到处求门路,想救出李白,据说就找到了当时已经做到节度使专门来平叛的高适那里,但是高适没有理睬,这就给人一种人走茶凉的感觉。

杜甫的性格倒是适合做官,但是他的命运太差,他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搞得很惨。最终还是受到了高适的照顾,所以杜甫对高适,还是心存感激的。

但是高适这个人,有政治才华,深藏不漏,很善于审时度势。在安史之乱中,人家高适没有像李白一样,去跟着永王瞎混,而是投奔了唐肃宗。结果越混越好,被唐肃宗任命为节度使,专门来平叛永王。所以,李白的被抓,很有可能是高适的人抓起来的。

那么,李白是作为叛军的重要人物被他抓住的,当李白的家人来求高适的时候,按照高适的权力,放掉李白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那么为什么高适没有去帮助李白呢?难道他真的忘记了他们一起睡在一张床上的友谊了吗?其实这个我们倒也不能怪高适。高适既然可以帮助杜甫,这就说明高适还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那么,他为什么不去救李白呢?

很显然,李白这个时候的身份是叛军,是叛军的重要人物。而高适的节度使的位子,是唐肃宗给的,高适敢去救李白吗?如果她贸然出手,那很有可能他不仅帮不了李白,连自己的人头都有可能落地。一边是友谊,一边是权势地位和生命,孰轻孰重,善于审时度势的高适自然明白,所以,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说,高适对李白的冷漠,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标签: 唐朝李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的结果怎么样?对蜀汉对三国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襄樊之战,三国,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赤壁之战后,蜀汉集团成为三家中收获最大的,刘孙联军不仅击败北方的曹操,拖延其一统天下的步伐,刘备也乘机取得荆州四郡,“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随后谋取益州。在汉中之战中

  • 朱元璋发明一物,流传了600多年仍被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为我们留下的瑰宝也是数不胜数,一如朱棣编修的《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等。而作为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同样发明一物,600多年都被沿用至今,还成为了行业准则。朱元璋出身贫寒,从放牛娃到父亲、兄长离世,进寺庙当和尚,做乞丐,

  • 秦始皇不怕鬼神,渡江时还砍光树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数百位皇帝中,秦始皇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十年时间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设计的中央集权帝制一直为后世封建王朝说采用。“书同文”让中国真正实现统一,就算以后再怎么内讧,最终也会统一。因此,他也被誉为“千古一帝”。关于秦始皇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

  • 皇家尊贵显赫,为什么古代大臣不愿娶公主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皇权那是至高无上的,皇上也是坐拥天下,有着数不尽的财富,所以皇家子女是不愁嫁不出去,然而历史上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与公主成亲。拒绝迎娶公主、皇帝称赞拒绝迎娶公主东汉光武建武二年,当朝皇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皇帝想为她在满朝文武中找个对象,就含蓄地问她对文武官员的印象。公主说:

  • 汉中是战略要地,为何刘备要派魏延把守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在入蜀之时,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重要人物都留守在了荆州,魏延是跟随刘备入蜀的将领之一。当时,关羽驻守江北,任襄阳太守,张飞驻守秭归,拜宜都太守。宜都地区控制这三峡航道,是当时荆州和益州的主要通道,凡是大规模行军,都要通过这三峡水路。足见张飞担任宜都太守的重要性。刘备入蜀不利,调诸葛亮、张飞

  • “战国七雄”中的魏国为什么是最先变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国,春秋,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都想要将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这样既能够抵挡他国对于自己的侵略,也能够更快的拥有统一全国,成为霸主的能力。因此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都开始了变法图强的道路,战国时期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变革时期。而在七国之中,魏国是最先开始实行变法的国家,造成魏国称为七国之中的

  • 亚历山大大帝如果多活十年 到底能不能消灭战国七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亚历山大,战国七雄,历史解密

    亚历山大打得过战国七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亚历山大一生横扫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国家,击败了波斯、埃及、印度等强国,征服了雅典等希腊城邦。亚历山大统治时期中国正处在战国社会的中期阶段,各国争

  • 康熙帝的这一举措幸好废除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最早,西周时期的封建统治者在其统治的领土上收取商品流通的赋税。进入近代史以后,部分国家开始将关税作为国家税收中的一个单独的税种,这才形成了近代关税。近代关税指的就是:各个国家通过设置关卡而征收过关商品的商税,这种征税形式,在中国古代被则称为“榷关”。清朝的榷关则是沿用了明朝的制度,由中央设置的户部、

  • 明朝开国6位功臣结局都不同,唯有徐达得到了善终,只因他女儿嫁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他和朱元璋是老乡,后来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徐达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女儿都嫁进了皇宫,大女儿嫁给了朱棣,二女儿做了代王妃,小女儿也做了安王妃。由于他的大女儿很争气,最后徐达才算有了一个好的结局。徐皇后天生就很聪明,非常喜欢读书,朱元璋听闻徐达的大女儿很优秀,就和徐达说将大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朱棣。洪武九

  • 揭秘:“五胡乱华”的时期究竟有多黑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胡乱华,晋朝,历史解密

    五胡乱华,是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胡人趁乱反晋。“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是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史学家也称之为“永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