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春节过后虽然节气不断,但是真正浓重的节日,还要看五月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以前还有些地区整个五月都在过,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当然这个五月不是今天用的公历,而是传统的农历五月。
[var1]
端午节的起源和来历完全可以作为学术来研究写一本书,但是今天讨论的是跟端午节息息相关的一个人,我们大多数节日都是普天同庆的,但是基本上很少有哪个节日会单独为了一个人而来。而恰恰端午节有一个人是不能避开的,他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人屈原。
屈原出生在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活了62岁,在杜甫认为的“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这个岁数可不算差,然而他如何不选择投河自尽,恐怕还会更长寿一点。
[var1]
这位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属于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今天屈姓人有一部分是视其为始祖的。
那么为什么,屈原能流芳千古,并且还被人世代传统,端午节甚至有人说也是因他而起。这里是端午起源的一个传说。但是端午起源可能会追溯到更早。只是因为他选择投河的时节正好是五月,跟此节日重叠,自此端午节就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var1]
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众多,而中国的五月一直以来被称为“恶月”,《太平御览》卷二二引汉 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实际上是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新生儿的噩梦。
在王充的《论衡·四纬》中记载:“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已举之,父母祸死。”这个“举”意思就是“抚养”。所以这句话就是,忌讳抚养正月出生的和五月出生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会杀害父与母;如果抚养了这些孩子,那父母就会因为灾祸而死。
[var1]
所以一开始端午出现的时候,五月并不美好,蛇虫鼠蚁也多发,人们愚昧无知的情况下,给它定了一个恶名,并且在这个月份搞很多膜拜祭祀的活动,希望消灾解难。当然后来慢慢这种丢新生儿的恶习没有,但是依然对一些生在五月的人有命不好的说法。
好在因为纪念曹娥、纪念伍子胥、纪念屈原的情况,端午节逐步向了一个正能量的台阶,当然纪念这个三个人也成为其起源争议的地方。
[var1]
我个人倒是觉得屈原最值得推送。
首先,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var1]
我们纪念屈原不是因为他投江的壮烈,而是他爱国的深情,一个人因为忧愤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不惜以死抗争,甚至“虽九死其犹未悔”执着情怀。这别说在古代,就是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精神。
。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哪里像今天这些良心喂了狗,不知羞耻的一些低劣的所谓的文学作家,可以肆无忌惮地乱写乱画,祸国殃民的事情做了不少,比如教材和各种儿童读物乱象事件,他们这些人不配为人。
[var1]
屈原的魂就是中华民族的魂,屈原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他热情豪迈,浪漫多情,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所以今天端午节,你可以简化很多习俗和程序,但是对屈原的祭祀和宣扬,我认为却远远不够,只有这些精神被提炼出来大力传播,才能给予大众更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所以,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何等高度的认可。
大家现在明白纪念他的意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