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端午节,屈原魂,为何一个距今两千多年的人我们还要每年纪念他

端午节,屈原魂,为何一个距今两千多年的人我们还要每年纪念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60 更新时间:2024/1/7 15:10:08

而春节过后虽然节气不断,但是真正浓重的节日,还要看五月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以前还有些地区整个五月都在过,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当然这个五月不是今天用的公历,而是传统的农历五月。

[var1]

端午节的起源和来历完全可以作为学术来研究写一本书,但是今天讨论的是跟端午节息息相关的一个人,我们大多数节日都是普天同庆的,但是基本上很少有哪个节日会单独为了一个人而来。而恰恰端午节有一个人是不能避开的,他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人屈原

屈原出生在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活了62岁,在杜甫认为的“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这个岁数可不算差,然而他如何不选择投河自尽,恐怕还会更长寿一点。

[var1]

这位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属于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今天屈姓人有一部分是视其为始祖的。

那么为什么,屈原能流芳千古,并且还被人世代传统,端午节甚至有人说也是因他而起。这里是端午起源的一个传说。但是端午起源可能会追溯到更早。只是因为他选择投河的时节正好是五月,跟此节日重叠,自此端午节就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var1]

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众多,而中国的五月一直以来被称为“恶月”,《太平御览》卷二二引汉 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实际上是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新生儿的噩梦。

王充的《论衡·四纬》中记载:“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已举之,父母祸死。”这个“举”意思就是“抚养”。所以这句话就是,忌讳抚养正月出生的和五月出生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会杀害父与母;如果抚养了这些孩子,那父母就会因为灾祸而死。

[var1]

所以一开始端午出现的时候,五月并不美好,蛇虫鼠蚁也多发,人们愚昧无知的情况下,给它定了一个恶名,并且在这个月份搞很多膜拜祭祀的活动,希望消灾解难。当然后来慢慢这种丢新生儿的恶习没有,但是依然对一些生在五月的人有命不好的说法。

好在因为纪念曹娥、纪念伍子胥、纪念屈原的情况,端午节逐步向了一个正能量的台阶,当然纪念这个三个人也成为其起源争议的地方。

[var1]

我个人倒是觉得屈原最值得推送。

首先,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var1]

我们纪念屈原不是因为他投江的壮烈,而是他爱国的深情,一个人因为忧愤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不惜以死抗争,甚至“虽九死其犹未悔”执着情怀。这别说在古代,就是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精神。

。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哪里像今天这些良心喂了狗,不知羞耻的一些低劣的所谓的文学作家,可以肆无忌惮地乱写乱画,祸国殃民的事情做了不少,比如教材和各种儿童读物乱象事件,他们这些人不配为人。

[var1]

屈原的魂就是中华民族的魂,屈原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他热情豪迈,浪漫多情,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所以今天端午节,你可以简化很多习俗和程序,但是对屈原的祭祀和宣扬,我认为却远远不够,只有这些精神被提炼出来大力传播,才能给予大众更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所以,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何等高度的认可。

大家现在明白纪念他的意义了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迁王为何会临阵斩杀大将李牧,招来灭国之祸,仅仅是昏庸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如果赵迁不杀李牧,赵迁为什么要杀李牧,赵偃儿子赵迁

    相对来说,廉颇的处境比李牧还要好一些,廉颇为主将的时候,赵国还处于巅峰时期,李牧为主将的时候,是接替廉颇的人物,这个时候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元气大伤。[var1]李牧的主要功绩是,在北部击败匈奴,使得匈奴十年内不敢南下,而后在长平之战后,击溃燕国的入侵,迫使燕国求和,在此后,李牧成为赵国的支

  • 西府赵王李元霸,匹马双锤,四明山上独战百万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王李元霸出世,李元霸为什么称呼赵王,西府赵王李元霸多大官

    十六年前有一部名叫《隋唐英雄传》的描述隋末唐初的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吸引人的便是里面的隋唐好汉排名了。关于隋末十八条好汉的排名,虽然各个演义小说中都有所不同,但对于居于首位好汉的却是毋容置疑,他就是天下第一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var1]李元霸在隋唐演义中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四儿子,唐太宗李

  • 赵国长平之战损失45万人,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实兵力,长平之战赵国入侵燕国吗,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多少人

    [var1](长平之战)既然赵国已经不堪一击了,燕国为什么还打不赢赵国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燕国没有抓住好时机。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上杀掉赵国45万大军,但是自身的损失也相当惨重。这使得他们不敢继续发动进攻。同时,刚获得的上党也人心不稳。因此,秦国把军队撤回去,休养生息。这样延续了整整一

  • 秦始皇身边的红人赵高,是他毁了秦国江山吗?真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他的暴政,大家都了解了,但其实,他很宠幸一个大臣,就是赵高。传闻赵高的身份,有很多,历史上,也没给出,准确的答案。[var1]有人说,赵高其实是,赵国人,因为要报仇,所以潜入秦国,也有传闻说,赵高是秦政的,远方亲戚,母亲在牢里,后来被秦始皇遇到,看他善于朝政,就把他留

  • 《大秦赋》: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与赵姬所生?司马迁也出了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秦赋中的秦王真的符合史实吗,秦始皇是吕不韦和赵姬所生的吗,大秦赋中赵姬的两个孩子的下场

    但是后人总是试图想从先人留下的点点滴滴印迹来还原历史原貌,不论是以文字的形式还是以影像的方法,我们总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想把历史故事的脉络理清。尽管如此,仍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成为谜团,千百年来被人们探寻着,发现着,历史,也因此充满着挥之不去的神秘感。在这许许多多的事件中,也包括秦始皇的身世之

  • 春秋时的一小国,曾依附于齐国,最终被楚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时为何既有齐国又有楚国,春秋楚国灭小国,楚国vs齐国大作战

    [var1]一首先,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道国,为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周武王消灭商朝,建立西周后,基本上控制了原先商朝的疆域。当然,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疆域,周武王姬发采用分封制的策略,将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对于这些诸侯国,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在此背景下,

  • 韩非子的寓言“目不见睫”,讥讽了楚庄王没有自知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非子十大寓言,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出自韩非子的五个寓言故事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①谏②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③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④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⑤止。故⑥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 嘴炮永远不能退敌,蔺相如扬名渑池,也是靠廉颇扶持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廉颇和蔺相如谁厉害些,赞美蔺相如和廉颇的诗句

    [var1]不过和大刺客唐雎不同,蔺相如敢于与秦国针锋相对,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他具备过人的胆色,另一方面赵国的强大实力也为他在外交上的斡旋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和空间。而且蔺相如的反击尺度也拿捏得很到位,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没有和秦王撕破脸皮。更重要的是,通过渑池会上的言辞交锋,秦赵两国都摸清了对方的战略意

  • 孔子为何小看泰伯的弟弟仲雍?仲雍真的是“逸民”和“陪衬”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泰伯仲雍是哪里人,孔子对泰伯的评价,泰伯仲雍南奔的典故

    周朝时期的古吴国有二十五代皇帝,第一代皇帝泰伯三让皇位令天下生敬,被誉“让王”、“至德先圣”为江南人文之祖。而同他一道“千里奔吴”开创江南文明之史的弟弟仲雍却成了陪衬,一直生活在哥哥的影子之下,尽管也做了古吴的第二任皇帝,还是被人称为傀儡。孔圣人评价也是有别:哥哥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至德”,而仲雍仅是

  • 商鞅变法使秦国更强大,为何最后却被车裂?司马迁:不值得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被车裂有人同情吗,商鞅变法后秦国有多强,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国鼎立,七国争雄,五国夺霸,是一段动乱而又璀璨的历史时代。在这段时间中,在思想上出现了很多学派,而其中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则应该是儒家、道家和法家了。[var1]儒家思想重视道德礼制,道家更多的是对生命自然的哲学思考,而跟前二者相比,法家则是真正有确切标准能够应用于世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