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立下大功却被朱元璋关入天牢,冬天里的一种软刑致瘫而死

他立下大功却被朱元璋关入天牢,冬天里的一种软刑致瘫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769 更新时间:2023/12/10 14:27:51

廖永安被任命为同知枢密院事,在太湖之战中,因为船只搁浅,他被张士诚的部下俘获。张士诚劝他投降,廖永安宁死不从,被囚禁八年而死。这期间,朱元璋任命他为行省平章政事,进封楚国公。

廖永忠接过哥哥留下的军队,代替他做了枢密院佥院,率水师攻克安庆、江州。鄱阳湖之战中,他表现尤其神勇,朱元璋亲笔“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个大字赐给他,任命他为中书平章政事。

以后在平定福建、两广、四川等地的过程中,廖永忠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军功显赫。

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安率领船队前往滁州,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前往南京,结果在瓜步翻了船,韩林儿被淹死,“帝以咎永忠”。廖永忠在这其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很难说清楚。

洪武三年,廖永忠被封为德庆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从廖永忠的功绩来看,他完全有资格得到一个公爵。朱元璋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他曾经特别提到了鄱阳湖之战中廖永忠的勇武表现,称他为奇男子。

至于为什么没封他为公爵,朱元璋解释过这个问题,说廖永忠安排自己的亲信书生窥探圣意,搞了一些小动作,希望能得到公爵。这种小动作犯了忌讳,所以只封他为侯爵。

廖永忠的这种窥探,从侧面说明他始终与朱元璋的权力核心有些隔离。此外,廖永忠和丞相杨宪关系亲密,而杨宪本人就是一个外来者,不属于朱元璋的嫡系。

杨宪后来被处死,廖永忠也受到了连累,只是因为他过往的功劳太大,朱元璋没有动他。

关于廖永忠的死,《明史》中只是简单地说,他是在洪武八年三月被赐死的,时年五十三岁,罪名是“僭用龙凤诸不法事”。就是他的一些日常用品当中,有一些规格过高,上面带着龙凤的图案,显示他有不臣之心,这在封建社会是一项很严重的罪名。

廖永忠回答:“知罪。”

朱元璋问:“什么罪?”

廖永忠说:“天下已定,臣岂无罪乎?”

这句话一下子惹怒了朱元璋,怒问:“你把我比做汉高祖诛杀韩信吗?”

朱元璋命令刑部把廖永忠的器物样式描画出来,公示天下,宣布他的罪状。又为廖永忠准备了一处天牢,把他囚禁其中,每天供给美食。期间,狱卒汇报说廖永忠感觉很热,朱元璋就让人每天打几十桶冷水浇到他身上。

从时间上推算,此时应该是洪武七年的冬季,南京的冬天相当阴冷,每天往身上不停地倒冷水,会相当痛苦。所以廖永忠不久就得了瘫疾,整个人完全废了。

于是他被拖出去打了四十御杖,送回家中,几天之后死去。

朱元璋给予厚葬,几年之后,廖永忠的儿子廖权继承了德庆侯,但很快死掉。廖权的两个儿子没能继承侯爵,最高做到都督。在建文帝时代,他们曾经受教于方孝孺。方孝孺被处死之后,他们为其收尸安葬,所以后来也被朱棣处死。

廖永忠的哥哥廖永安没有儿子,由一个侄子廖升做了继承人,但只得到一个指挥佥事,也受到方孝孺一事的牵连,和廖家的其他人一起被打发到边疆。

更多文章

  • 他是朱元璋手下第一名将,立下无数战功,死后墓碑比朱元璋的还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手下的34位功臣,朱元璋最厉害的一个将领,朱元璋的手下有几位名将之死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徐达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小便在田地中长大。但此人却与普通农民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他不但身材魁梧,并且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自幼就勤加习武,又是朱元璋的好朋友,这一切注定了他不可能一辈子都以农民 的身份生活。郭子兴起义之时,朱元璋应邀参加。几年后,朱元璋邀请

  • 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明末三大案都与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最阴险的三个皇帝,明末三大案之梃击案,明朝在位最短的两位皇帝

    朱常洛出生于万历十年(1582),是万历皇帝和出身低微的宫女不小心结出的果实,因此万历皇帝不喜欢朱常洛。皇后没有儿子,那么按照继承顺序,作为庶长子的朱常洛,理所应当被立为太子。但是万历皇帝不同意,他更偏向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这事与大臣们争了整整十九年,软磨硬泡,能拖就拖,史称“争国本”事件。

  • 为什么历史上的俄语、希腊语要把中国称为契丹,而不是称为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俄语中称中国为契丹,宋朝的契丹是现在的哪里,俄语里的中国是契丹的意思吗

    客观地说,在西方语言里,China这个名字出现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契丹(关于China(支那)这个名字出现的渊源及其含义演变,桃花石杂谈以前专文写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现代的主流观点认为,China一词来源于“秦”的音译,最早出现在梵语之中,在公元前后就已经开始出现在了西方的语言里。有人可能会说:

  • 吴三桂起兵反清,明朝遗民为何冷眼旁观,只因其曾错杀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三桂起兵反清失败的原因,吴三桂为何叛变明朝,吴三桂起兵反清

    可是好景不长,吴三桂不肯久居人下,于康熙年间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二人发动叛乱,史称“三藩之乱”。本来天下初定,加上满清入关之后曾对汉族后裔进行大肆屠杀,百姓早已怨声载道,吴三桂等人起兵,凭借其曾是明朝大将,本应一呼百应,却为何起兵后,响应者寥寥无几,招致兵败而亡。诚然,吴三桂当年率领三万关

  • 元朝铁木真征战西亚,其他汗国被当地同化,主汗国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太祖铁木真简介,铁木真纪录片,忽必烈和铁木真谁的功绩高

    元朝实行的政策在元朝定都大都之后,统治者实行的是汉民族的管理政策,但是在民族管理当中,实行的却是残酷的等级政策。在元代,朝廷实行的是残酷的人种政策,最上等的是蒙古人,二等的是色目人或者是回回,三等的是南人或者是原来生活在蒙古通知下的汉人,第四等的就是那些俘虏,或者是那些底层的汉人。所以这也就导致当时

  • 元朝宰相制权利过大导致政治危机,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弊端和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废除宰相后还有宰相吗,明朝废除宰相后果,历史上的宰相与宰相互斗

    皇权的集中刚刚已经说了朱元璋之所以要废除宰相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丞相的权利太大,那么废除了宰相制度之后,丞相权力大大减小,皇帝的权利自然也就进一步的集中,内部矛盾因此解除,关系也就变缓和,慢慢趋于稳定。宰相的权利本身就应当仅次于皇权,毕竟宰相是为皇上做事的,若是主次都没有分清,那么秩序自然也会

  • 陈友谅6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朱元璋20万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陈友谅60万兵马的隐患。陈友谅不按照常规出牌,而且不讲道义,这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的失败之道。1351年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他手下有邹普胜、倪文俊、赵普胜、傅友德等四个主要领导,号称“四大金刚”,陈友谅就投奔在元帅倪文俊手下,因为粗略懂得文字,一直跟随倪文俊,倪文俊也提拔陈友谅独挡一面。一、杀倪文

  • 为保皇位朱元璋锯开刘伯温棺材,棺中一物吓跑士兵他却开怀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反应,刘伯温和朱元璋,朱元璋邀请刘伯温

    要说是这刘伯温有死心,有谋反的心思,朱元璋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但世人都知道朱元璋能稳坐皇位,离不开刘伯温的功劳,当时朱元璋对其也是十分的信任,就连自己帝陵的修建也交由他,可见朱元璋对其十分的信任,况且老百姓都知道死者为大,如此遭天谴的行为若非迫不得已没人干,所以最终派人挖掘刘伯温的棺木,只能说是有什

  • 为什么明朝那么腐朽,还是有无数人想要反清复明?这都怪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反清复明是明朝北都被李自成攻占,清朝继而灭亡李自成,中国境内一系列反抗清朝满族统治而要求恢复明朝的运动。其中有在台湾的延平王和清初朝鲜王朝的“反清复明”行动,还有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打出的反清复明旗号。反清复明的爆发要从清军入关说起,明朝是由汉人统治的政权,汉人最大,而对于人数最多的汉人来说也是非常满意

  • 于谦作为明朝大忠臣,为何不阻止明英宗篡位?我们都错怪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英宗为啥要杀于谦,明英宗复位为什么要杀于谦,明英宗为什么非杀于谦不可呢

    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字叫于谦,他是明朝的大清官。在国家危难时,以一己之力挽救,黎明百姓感激他,文武百官佩服他,就连皇帝明代宗,也事事让他拿主意。这样一个人人爱戴的忠臣,为何在明英宗篡位时,没有阻止呢?事实的真相很残忍。先说说明英宗和明代宗的关系,他们两人是兄弟,一样当过皇帝。于谦侍奉的第一个皇帝是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