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矮子!

隋炀帝杨广,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矮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06 更新时间:2024/2/19 16:33:20

科举在光绪三十一年就废掉了,现在的叫国考,比科举简单多了。还有隋朝的成立三省六部,也应该是很大的贡献。还有大运河,虽然是弊在当代,但利在千秋啊,江苏现在还在吃大运河红利呢。科举应该是隋文帝杨坚做的,大运河虽然初衷是游玩,但是作用还是挺多挺好的。

还有一个接近百万大军的就是淝水之战,同样是一战灭国。唯独隋炀帝征高句丽和符坚征东晋的百万大军是实打实的百万,然后都是一把整垮了自家江山。杨广应该看多了历史,牧野之战80万,长平之战40万,苻坚80万,杨广直接来个震古烁今100万,稳赢后史书中大放光辉,被后世敬仰,大手笔大气魄。

如果深究其源,就会发现杨广其实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皇帝。对后世而言是的,但在当时背景下,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开运河、征高句丽、建东都,方向都没错,但方法大错特错。伟大政治家不只是有明确目标,还得有正确的方法实现,隋炀帝杨广很明显离伟大十万八千里,典型的好大喜功、志大才疏。

杨广,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矮子。杨广他有着超前的目光,却又有着令人惊诧的低智。他太过急迫的想要建立超越前代的文治武功,他本来也有这个能力,如果他的所有功绩可以花几十年慢慢完成,那他必定成为千古留名的治世明君。但可惜的是,他视人命如草芥,无知从来不是错误,傲慢才是。隋炀帝杨广在帝王御下之术上连给嘉靖道长提鞋都不配。

隋之灭亡固然要隋炀帝的因素,以前听的很道理,仔细一想根本经不起推敲,隋文帝在位时国富民强,至少政治清明。我并不是说得国不正就不好,对老百姓来说,谁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谁就是好领导。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得国不正的中央把控力就弱一些,开国君主在位时还能压制住,后面的就不一定压得住了。我也觉得这种说法没多大价值,还有缺乏帝王教育这个说法,是非常典型的象牙塔式理论,尤其在网上大多数人嘴里只是一个失败的借口。

我觉得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就是税不要太重,徭役不要太重就可以了。主要是隋炀帝杨广太滥用民力了,过度滥用民力为他的千秋大业买单。北宋的杯酒释兵权了解一下,重文轻武了解下,赵匡胤用这种方法平定了内部的山头,但也带来直接不良后果就是外战外行。得国不正往往会一直动荡,而隋朝文帝时期并没有这个问题,杨光的皇位一开始也是很稳的,否则那么多大工程,三征高句丽,要是皇位都不问根本就搞不起来。我也说了,中央强势,政策得当的时候,其他势力肯定选择蛰伏,但一旦中央政策失当,地方势力就会伺机而动,中央面对的不仅仅是农民起义,还会有地方军阀,会比较容易被推翻。那这个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了。任何时候都会有一波野心份子的存在,中央不稳他们自然会跳出来。昏庸的释义是糊涂而愚蠢,但杨广更多的是眼高手低,和昏庸的意思差别大了点。门阀制度当道,各大家族将自身家族利益置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之上。客观来讲,隋朝当时的国势是向上走的,杨广要为亡国负主要责任。好大喜功和急躁的性格把诸多不利因素融合在一起,注定了隋朝悲剧的结局。

关注我们,在这里你可以收获更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策划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统治的张柬之,后来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在位的最后几年,她开始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就,开始沉迷享乐,对政事也开始懈怠,很多事情都交给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神龙元年,武则天已经八十二岁,身体大不如从前,经常卧病在床。这年正月的一天,武则天在迎仙宫内的床上躺着,突然听到外面有异常的响动,虽有就见到了张氏二兄弟的尸体。在五位大臣的逼迫下,

  • 皇帝如何对开国功臣,朱元璋杀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李世民最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朱元璋和赵匡胤谁更猛,朱元璋比赵匡胤厉害吗

    首先看一下刘邦,我们知道的是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可以说封了很多异姓王。最后不管怎么说,这些异姓王全部被刘邦杀死了。而且刘邦还和大家盟誓说之后非刘姓的不能称王。去世的时候还叫人杀了曾经救过自己的樊哙。当时张良比较聪明,远走高飞了。萧何懂得自保,还算保住了自己。像周勃、陈平、王陵这些人下场还算较好。但是功

  • 武则天为皇位杀尽开国功臣,为何不动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杀程咬金,武则天怎么没杀程咬金你知道吗,武则天为何杀程咬金

    武则天在还是皇帝宠妃的时候就为了权利,狠心的将自己的女儿亲手掐死只为了陷害王皇后,只为了让自己得到皇帝的宠爱。当在皇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李显继位没有几天便被武则天拉下皇位。作为母亲她狠毒至极的多次杀害自己的亲生子女。一个为了皇位不择手段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杀害的武则天,又怎会放过那些阻碍自己的大臣呢

  • 妲己备好炮烙之刑,他竟是第一人,纣王滥杀忠臣性命,令人寒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苏妲己害纣王,妲己炮烙大臣视频,纣王炮烙之刑把谁杀了

    《封神演义》是由罗晋(杨戬)、王丽坤(妲己)、邓伦(狐妖)、张博(姬发)、于和伟(姜子牙)、邹兆龙(纣王)、海一天(申公豹)等人领衔主演的古代神话剧。在最近更新的剧集中,妲己和姜王后的争斗之中,各自损失惨重。不仅是妲己失去了身边情同姐妹的丽儿,就连王后也失去了如同亲人一般照顾自己的韩尚宫。可见,妲己

  • 姬昌原本姓姬,为何二儿子叫姬发,但是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姬昌为什么叫姬发长子,姬昌历史人物,姬昌的儿子为何叫伯邑考而不姓姬

    ???要说这大儿子难道是不姓姬?那我们就得先来卡看看这伯邑考的来源,实际上来说的话,他的全名应该是叫做姬伯邑考,而还是可以将其称之为是姬邑考,这其中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名字当中的“伯”实际上就是一种排行上面的说法,也就是老大的意义,而其中的“邑”说的是他当时担任的这样的一个职位,他本身是名考,有了这样

  • 何谓“道德”,甲骨文解释得简洁明了,至今仍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仁义礼智的甲骨文解密,甲骨文里的道德,甲骨文人生哲理

    衡量一个人如何,首重“德行”,从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古人为何不说“以才服人”)等成语可见一斑。因此,曹操推出“唯才是举”,在当时属于进步思想,将“才”放在了“德”之前,却被不少古人批评。司马迁更是将君王的“德行”与国家命运挂钩。《夏本纪》中说商汤修德、夏桀不修德,所以商兴夏亡;《

  • 商朝之前没有文字,早期的华夏文明是个“偏科生”的概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此时,我们不禁要思考,本应该是优等生的华夏文明,怎会被文字拖后腿,变成了“偏科生”,是先商时期(商朝建立之前的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还是仅仅尚未发现?这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商时期华夏文明的“成绩单”,了解一下她“偏科”的可

  • 入得书房,出得沙场的那些北宋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著名太监,太监影响北宋的历史,北宋太监陈琳的故事

    小时候提起太监,脑中往往浮现出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御书房中,万圣至尊正奋笔疾书批阅奏章,时不时停下笔来,低声地吩咐着什么,身边红顶子穿花衣的近侍则毕恭毕敬地回应着诸如“奴才遵旨”的话;另一幅画面则是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甄子丹饰演的东厂曹少钦一副妖里妖气的样子,冷峻的眼神

  • 唐朝有唐太宗、清朝有清太宗,为何明朝却没有明太宗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太宗vs唐太宗,西方评价明太宗与唐太宗,明朝评价唐太宗

    在开国皇帝之后,第二位皇帝的庙号多为“太宗”,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庙号为“太宗”的帝王包括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那么,问题来了,唐朝有唐太宗,宋朝有宋太宗,元朝有元太宗,清朝有清太宗,为何独独明朝没有明太宗呢?换而言之,明朝的明太宗去哪了?一首先,对于唐朝来说,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庙号为唐太宗;就

  • 唐朝有唐太宗、宋朝有宋太宗,为何明朝却没有明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vs明太宗,西方评价明太宗与唐太宗,明太祖和唐太宗谁厉害

    那么这事儿就说来话长了。这涉及到庙号礼制这么一个知识。什么叫庙号?皇帝在宗庙里供奉牌位上的名号。也就是咱们常见的什么太宗、太祖这些。原本这个庙号评选是很严格的,不是谁都可以评得上的。比如西汉王朝,十几个皇帝里面评上庙号的也就四个。分别是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因为不是每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