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策划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统治的张柬之,后来是什么下场?

策划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统治的张柬之,后来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38 更新时间:2024/2/5 11:48:19

武则天在位的最后几年,她开始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就,开始沉迷享乐,对政事也开始懈怠,很多事情都交给了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神龙元年,武则天已经八十二岁,身体大不如从前,经常卧病在床。

这年正月的一天,武则天在迎仙宫内的床上躺着,突然听到外面有异常的响动,虽有就见到了张氏二兄弟的尸体。在五位大臣的逼迫下,武则天不得已同意退位,将皇位还给了李显、从此之后武则天的统治被推翻,天下再次回到李唐手中。

这就是所谓的神龙政变,而策划这场政变的主谋,正是当时已经八十岁的张柬之。张柬之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人,直到七十多岁的时候,经过狄仁杰的举荐,张柬之才渐渐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官至宰相。

而且张柬之刚开始做官的时候还的罪过武则天,但是武则天却能不计前嫌继续任用他,可见武则天也是一位知人善用,惜才爱才的人。张柬之后来为了李唐江山,一手策划了这场政变,可以说是李显的大功臣。那么李显登基之后,他后来怎么样了呢?

张柬之虽然发动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帮助李家将江山从武氏手中夺了出来,但是张柬之并没有将武氏一族彻底消灭,而是留着他们。本来张柬之的打算是让李显亲手除掉他们,作为刚刚登基立威的手段。然而在武则天的求情下,李显心软了,放过了武氏一族,并且让武则天的侄子们继续参政。

不仅之后,张柬之就被武三思中伤,武三思同时中伤的还有与张柬之一起发动政变的四位大臣。李显听信谗言,将张柬之等人免去宰相职务。张柬之被夺权之后提出会老家养病,因此李显就让他回去老家襄州做了刺史。不久之后,张柬之再次被贬,并且遭到流放,就此,张柬之忧愤而死。

张柬之最失败的地方就是除恶不尽,最后被武三思和韦氏等人陷害,因此才落了个凄惨的下场。不过也怪李显没有魄力,耳根子太软,因此才留下了武氏和韦氏这两家祸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如何对开国功臣,朱元璋杀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李世民最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朱元璋和赵匡胤谁更猛,朱元璋比赵匡胤厉害吗

    首先看一下刘邦,我们知道的是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可以说封了很多异姓王。最后不管怎么说,这些异姓王全部被刘邦杀死了。而且刘邦还和大家盟誓说之后非刘姓的不能称王。去世的时候还叫人杀了曾经救过自己的樊哙。当时张良比较聪明,远走高飞了。萧何懂得自保,还算保住了自己。像周勃、陈平、王陵这些人下场还算较好。但是功

  • 武则天为皇位杀尽开国功臣,为何不动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杀程咬金,武则天怎么没杀程咬金你知道吗,武则天为何杀程咬金

    武则天在还是皇帝宠妃的时候就为了权利,狠心的将自己的女儿亲手掐死只为了陷害王皇后,只为了让自己得到皇帝的宠爱。当在皇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李显继位没有几天便被武则天拉下皇位。作为母亲她狠毒至极的多次杀害自己的亲生子女。一个为了皇位不择手段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杀害的武则天,又怎会放过那些阻碍自己的大臣呢

  • 妲己备好炮烙之刑,他竟是第一人,纣王滥杀忠臣性命,令人寒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苏妲己害纣王,妲己炮烙大臣视频,纣王炮烙之刑把谁杀了

    《封神演义》是由罗晋(杨戬)、王丽坤(妲己)、邓伦(狐妖)、张博(姬发)、于和伟(姜子牙)、邹兆龙(纣王)、海一天(申公豹)等人领衔主演的古代神话剧。在最近更新的剧集中,妲己和姜王后的争斗之中,各自损失惨重。不仅是妲己失去了身边情同姐妹的丽儿,就连王后也失去了如同亲人一般照顾自己的韩尚宫。可见,妲己

  • 姬昌原本姓姬,为何二儿子叫姬发,但是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姬昌为什么叫姬发长子,姬昌历史人物,姬昌的儿子为何叫伯邑考而不姓姬

    ???要说这大儿子难道是不姓姬?那我们就得先来卡看看这伯邑考的来源,实际上来说的话,他的全名应该是叫做姬伯邑考,而还是可以将其称之为是姬邑考,这其中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名字当中的“伯”实际上就是一种排行上面的说法,也就是老大的意义,而其中的“邑”说的是他当时担任的这样的一个职位,他本身是名考,有了这样

  • 何谓“道德”,甲骨文解释得简洁明了,至今仍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仁义礼智的甲骨文解密,甲骨文里的道德,甲骨文人生哲理

    衡量一个人如何,首重“德行”,从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古人为何不说“以才服人”)等成语可见一斑。因此,曹操推出“唯才是举”,在当时属于进步思想,将“才”放在了“德”之前,却被不少古人批评。司马迁更是将君王的“德行”与国家命运挂钩。《夏本纪》中说商汤修德、夏桀不修德,所以商兴夏亡;《

  • 商朝之前没有文字,早期的华夏文明是个“偏科生”的概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此时,我们不禁要思考,本应该是优等生的华夏文明,怎会被文字拖后腿,变成了“偏科生”,是先商时期(商朝建立之前的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还是仅仅尚未发现?这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商时期华夏文明的“成绩单”,了解一下她“偏科”的可

  • 入得书房,出得沙场的那些北宋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著名太监,太监影响北宋的历史,北宋太监陈琳的故事

    小时候提起太监,脑中往往浮现出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御书房中,万圣至尊正奋笔疾书批阅奏章,时不时停下笔来,低声地吩咐着什么,身边红顶子穿花衣的近侍则毕恭毕敬地回应着诸如“奴才遵旨”的话;另一幅画面则是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甄子丹饰演的东厂曹少钦一副妖里妖气的样子,冷峻的眼神

  • 唐朝有唐太宗、清朝有清太宗,为何明朝却没有明太宗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太宗vs唐太宗,西方评价明太宗与唐太宗,明朝评价唐太宗

    在开国皇帝之后,第二位皇帝的庙号多为“太宗”,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庙号为“太宗”的帝王包括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那么,问题来了,唐朝有唐太宗,宋朝有宋太宗,元朝有元太宗,清朝有清太宗,为何独独明朝没有明太宗呢?换而言之,明朝的明太宗去哪了?一首先,对于唐朝来说,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庙号为唐太宗;就

  • 唐朝有唐太宗、宋朝有宋太宗,为何明朝却没有明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vs明太宗,西方评价明太宗与唐太宗,明太祖和唐太宗谁厉害

    那么这事儿就说来话长了。这涉及到庙号礼制这么一个知识。什么叫庙号?皇帝在宗庙里供奉牌位上的名号。也就是咱们常见的什么太宗、太祖这些。原本这个庙号评选是很严格的,不是谁都可以评得上的。比如西汉王朝,十几个皇帝里面评上庙号的也就四个。分别是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因为不是每个皇帝

  • 唐朝因此衰亡,宋朝借鉴教训,反其道行之,为何结局殊途同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是怎么被宋朝灭的,唐朝如何结束宋朝如何开始,宋朝灭亡对唐朝的影响

    唐朝,是一个真正的盛世,但是因为安禄山的叛乱,很快就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安禄山只用了三四十天就从范阳打到了东都洛阳,而此时,唐朝守将们非降即逃,此时的唐玄宗急了,大声呼喊:“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因为,洛阳距离都城长安很近很近。为何太平盛世下的唐朝面对安禄山叛军如此狼狈?因为从唐太宗开始,制